?

淺析提高本科學生美學素養的策略方式

2015-10-21 19:40張硯梅李飛
關鍵詞:提高高校

張硯梅 李飛

[摘要]對大學生進行美育的途徑與科學的追尋一樣,沒有捷徑可走,是一條必須自覺自愿、持之以恒的實踐活動。美學素養的提高,需要通過調研本科高校學生美學素養現狀,從而制定一套符合學生美育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 提高 美學素養 策略方式

美育之所以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環節,是因為我們對美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施美育的途徑相對狹窄。要普及審美教育,使其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作用,必須從審美理論教育和審美實踐教育著手。

一、開設美育理論課程,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

第一,學校應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審美理論教育,學習各類美學理論。教師要在課堂上傳授美育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從理論上明確審美的本質和特性、審美判斷的標準,以強化大學生審美感官能力,提高大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指導其審美實踐活動,從而獲得審美創造的一般規律等基礎問題。

第二,美育理論與專業課教學相結合。蔡元培認為:“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都應該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美感教育?!彼?,學校美育的實施存在于各個學科,美育的理論學習應當與專業課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對所學專業的美產生興趣,增強對所學專業美的感受,從而使高校的美育貫徹于整個學習過程。

第三,考核教師挖掘課程內在美的能力。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雖以傳授科學理論知識為主,但教師也要盡量挖掘其內在美的因素。所以美育與課程的結合,勢必要關系到教師的美育修養水平如何??己私處熋烙綉▋煞矫妫阂皇墙處煂ζ浣淌谡n程內在美挖掘能力,二是教師的自我審美能力,包括思想、語言、行為和著裝。

第四,拓寬美育教學渠道。學校除了利用課堂教學外,還應利用圖書館、期刊室等場所施教。在圖書館和期刊室增加文學、藝術類的書籍,為學生提供更廣泛、更優質的精神食糧,讓整個校園充滿文學藝術的優雅與和諧。

二、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審美實踐活動

審美實踐活動就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感受、欣賞、評價及鑒別的實際活動。只有在反復的審美實踐中,才能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對美的鑒賞、感受和創造能力。因此高校應積極為大學生創造參加審美實踐活動的條件,使學生在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中得到啟迪。

第一,開設開放文藝場館,感受藝術美。山東工藝美院的“藝術館”和煙臺大學的“千米藝術文化長廊”,都是省內高校中有名的藝術展館,其中有學生作品,東、西方美術名作,師生書法繪畫作品和攝影作品等。長廊允許學生隨意參觀,學生們行走間就可以欣賞到賞心悅目的藝術作品,可謂是“一步一畫,一畫十美”,美育的教育理念滲透在校園里的點點滴滴,給學生無限的美好感受,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創造美的偉大。

第二,進入大自然,體會生態自然美。學??梢杂杏媱澯心康牡亟M織學生參觀藝術家、詩人筆下的名山大川,引導學生學會怎樣體驗美,享受美和創造美。學校雖然不能帶領學生游覽眾多的旅游勝地,但是可以在就近風景名勝區或大型公園內建立實踐基地,有計劃的定期組織學生爬山、植樹、護林或采集標本。學生透過心靈望穿自然美,創造的靈感便應運而生。

第三,心系百態民生,體驗社會美。社會美是最貼近人的美,無論是社會變革、經濟發展、穿衣吃飯、上班下課、逛街購物,其中都蘊含著社會美。學生們互相幫助、力所能及獻愛心、獻血、捐款、幫助弱勢群體等,都表達了學生們的仁愛之心,體現著社會美。

三、以大學語文、鑒賞課程作為學生心靈的滲透工具

大學語文以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文學是訴諸人的情感的一門學問,其任務“是使人變得高尚”,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審美作用。教師是傳播美的使者,要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去分析作品,并將其當作藝術品來鑒賞與講授,就能激發學生心靈中情感的浪花,使學生受到藝術的感染、熏陶和美的享受,建立健康良好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的操行。所以,高校中一定要造就一支審美型的教師隊伍。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學生審美主觀能動性

第一,建設審美化的校園,建設具有特色的校園審美環境,是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體驗最直接的方式。校園建筑的形態氣魄、植被的多樣、環境氛圍的愜意,都能給學生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第二,校園文化是高校美育實施的最佳載體。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圖書館、校園網、實驗室、報告廳等一系列有利資源,定期向學生播放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或紀錄片;定期舉辦高水準的學術講座,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以增加學生的吸引力;利用校園網廣泛征集學生作品,倡導學生支持原創,反對抄襲。

五、重視學生意見,大力培養學生審美創造能力

在對大四學生的調查問卷中“你對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狀況和個人素養是否滿意”一題,有33%的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涯學習和個人修養狀況非常滿意,56%的學生比較滿意,21%的學生不滿意。說明高校在學生培養方面還需要深入調研,因材施教,切實關注學生的個人訴求,傾聽學生意見及要求。在另一題“你認為學校是否應該加強美術、音樂、舞蹈、書法等藝術課程的學習”的統計中,有85%的學生認為非常應該開設這樣的課程,只有1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所以,高校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必須承擔起引導學生審美創造開發的重大責任。

結語

審美教育的普及不僅是學校教師的事情,同樣是學校所有教職員工的職責。審美教育的內容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校營造起濃郁的藝術審美氛圍,讓大學生真正置身于文化藝術的殿堂,在學習中、生活中處處受到美的熏陶,在審美的引導下正確運用知識,挖掘自己的潛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74.

[2]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M].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309,267.

[3]趙麗.大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美育教育[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2,(5):65—67.

[4]張玉亭,于淑華,沈浩.新時期的大學語文與美育[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5,1(2),181—183.

(作者單位:青島工學院 膠州 青島 山東?。?/p>

猜你喜歡
提高高校
試論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多渠道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