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

2015-10-21 19:51何勇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

何勇

【摘要】目的: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給予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分析疾病診斷的準確性。結果:80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患兒,經過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有71.25%的患兒呈現陽性,超敏C反應蛋白單獨檢測陽性檢出率為58.75%,血常規單獨檢測陽性檢出率為50.00%。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單獨使用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檢測的檢出率,組間進行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疾病判斷準確性高。結論: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檢出率高,為疾病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

【中圖分類號】R725.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029-01

治療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準確的診斷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目前,臨床診斷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多是采用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準確率高,為臨床治療提高重要的信息,本研究對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患兒檢測情況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80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患兒,年齡1個月-12歲,平均(5.21±1.89)歲。80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中,腸炎25例、肺炎24例、腦膜炎18例以及泌尿系統感染13例。入院接受治療,取患者的尿液、痰液等進行培養,80例患兒均確定為細菌感染性疾病。

1.2方法

采用真空管抽取80例患兒的靜脈血,把血樣做好標記,放入冰箱冷藏備用。血常規檢測,采用邁瑞BC 538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采用西門子ADVIA 2400全自動生化儀[1]。為了降低檢測的誤差率,檢測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檢測要求進行,自覺規范自己的操作行為,檢測中所使用到的試劑、質控品,均與設備相配套。

1.3評定標準

進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陽性診斷標準為:超敏C反應蛋白濃度超過10mg/L;進行血常規檢測,陽性診斷的標準為:白細胞數量超過12.0X109/L。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測,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檢測,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有71.25%的患兒呈現陽性,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陽性檢出率為58.75%,血常規檢測陽性檢出率為50.00%,聯合檢測檢出率明顯高于單獨檢測檢出率,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檢測結果分析

項目 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 血常規檢測 聯合檢測腸炎24 16 10 15肺炎25 14 8 15腦膜炎18 10 13 17泌尿系統感染13 7 9 103.討論

3.1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分析

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的高發人群為兒童,該病的死亡率較高,尤其是嬰幼兒患上此病后,治療難度大,出現死亡的幾率大大增加。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在病發初期,臨床癥狀并不顯著,患兒及家屬很難察覺到,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臨床癥狀顯著,但是治療難度增大,良好的病情診斷是提高臨床療效的有效途徑。目前,臨床診斷該疾病,理想的診斷方法是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檢出率高,為治療提高重要的參考信息。

3.2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分析

超敏C反應蛋白用于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檢測,主要原因是C反應蛋白屬于一種非特異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受到白細胞等多種炎性因子的影響。人體機體處于健康狀態下,所含有的炎性因子含量十分微小,若是體內出現炎癥,則因子含量會顯著增加,對機體具有刺激性作用,致使C反應蛋白的含量增加[2]。在大約24小時-48小時這段時間里,增加量達到最高值,同時也說明患者的病情越加嚴重。超敏C反應蛋白是靈敏度較高的一種檢測方式,檢測時,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血紅蛋白、脂質等,在早期就可診斷出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血常規檢測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但是,血常規檢查的準確性較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患者的心理因素、飲食等,這一系列的因素都會對檢查準確率造成影響[3]。為此,將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可提高準確率。

3.3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對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檢測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陽性檢出率為58.75%,血常規檢測陽性檢出率為50.00%,而兩者聯合,檢出率高達71.25%,可見,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可得出理想的診斷結果,對治療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沈立松.急性時相蛋白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2010,21(4):253-254.

[2]馬廷和,王玉屏,吉大章,等.小兒C-反應蛋白檢查的相關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2,13(3):258-259.

[3]王佳麗.CRP、超敏CRP聯合血常規檢測在兒科早期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16(13):135.

猜你喜歡
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
血常規檢測結果對鑒別診斷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價值觀察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血常規檢驗科普小常識
血常規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如何在血常規檢查中發現危急重癥的征兆
血常規檢驗的六大誤區
聯合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及D—二聚體對腦梗死的臨床價值
臨床檢驗學中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聯合檢測變化研究
脂聯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的關系
超敏C反應蛋白、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相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