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分析

2015-10-21 19:51李勇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預防對策感染危險因素

李勇

【摘要】目的:分析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燒傷整形患者臨床資料,將其中37例術后感染者設研究組,43例未感染者設對照組。分析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并針對其提出相應預防對策。結果:經Logstic回歸性分析,手術時間≥180min、聯合應用2種及以上抗生素、術后伴瘢痕、術后具創面殘余均屬于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本次針對上述因素,提出充分術前準備以縮短手術時間,合理應用抗生素,徹底清除瘢痕、創面殘余后再手術或延期手術等措施。結論: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較多,臨床應針對高危因素進行有效預防與干預,降低感染率并促進患者盡快恢復。

【關鍵詞】燒傷整形術;感染;危險因素;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R64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087-02

醫院感染屬于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燒傷整形由于皮膚完整性受破壞,手術切口多且創面大,其皮瓣或皮片組織難以抵抗病原菌,從而導致其感染率較高[1]。本次對80例患者臨床資料予回顧性分析,以分析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提出預防對策,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燒傷整形患者臨床資料,將其中37例術后感染者設研究組,患者均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關于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且病原菌培養為陽性[2]。43例未感染者設對照組,對照組男女比例23:20,年齡19-53歲,平均(34.60±8.75)歲;研究組男女比例20:17,年齡18-55歲,平均(35.83±7.90)歲;兩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臨床醫師報告、感染科每周病歷資料進行統計,通過病房查訪予以補充,并采集患者血液、尿液及痰等進行細菌培養,制定統一表格并進行內容填寫與統計。研究組患者均于確定感染后,予以頭孢類與碳青霉烯類藥物治療,之后根據實驗室細菌學結果與藥敏結果調整用藥,患者均于治療后3-5d得到控制。

1.3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均采用Excel表格統計并以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X2 檢驗,因素組間差異以Logstic回歸性分析,當P<0.05,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Logstic回歸性分析,手術時間≥180min、聯合用2種及以上抗生素、術后伴瘢痕、術后具創面殘余均屬燒傷整形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1。

表1 燒傷整形術后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危險因素 對照組(n=43) 研究組(n=37)手術時間 <180min 33(76.74)17(45.95) ≥180min 10(23.26) 20(54.05)抗生素應用 1-2種 34(79.07) 14(37.83) ≥2種 9(20.93) 23(62.16)備皮時間 術前3h內 21(48.83) 19 (51.35) 術前3-12h 22(51.16) 18(48.65)術區瘢痕 無 36(83.72) 15(40.54) 有 7(16.28) 22(59.46)創面殘余 無 39(90.70) 25(67.57) 有 4(9.30) 12(32.43)住院時間 <2周 26(60.47) 23(62.16) ≥2周 17(39.53) 14(37.83)3.討論

相關調查顯示,燒傷整形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受多類因素影響,包括患者體質、年齡、疾病情況、營養狀況、血液循環、創面感染及精神狀況等,而經統計學分析處理,發現創面感染是最關鍵因素之一[3]。燒傷整形術后出現感染,則病原菌侵入致局部氧消耗,增多蛋白酶與氧化自由基的釋放,并造成膠原過度溶解,致手術切口的周邊組織受損,進而延長切口愈合與恢復時間[4]。

為加強本院整形科院內感染控制力度,本次對80例燒傷整形患者臨床資料予以回顧性分析,以探究感染危險因素,并提出相應預防對策,為降低院內感染率奠定基礎。經Logstic回歸性分析,本次發現手術時間≥180min,聯合應用2種及以上抗生素,術后伴瘢痕、術后具創面殘余等四項均屬于危險因素,對誘發燒傷整形術后感染具重要意義。針對上述因素分析與本院實際情況,本次提出以下預防策略,首先,手術時間長則創面暴露時間越長,致創面極易被浮于空氣的病原菌所感染,從而增加感染幾率;臨床應進行充分術前準備以縮短手術時間,于術前充分消毒并于術中采用無菌操作。其次,臨床應加強抗生素合理應用,燒傷整形患者術后多采用抗生素抗感染,但鑒于不同院內感染病原菌種類差別較大,因而應不隨意采用高級別的抗生素并注意抗生素聯用必要性,以降低耐藥程度并提升抗感染效果[5]。最后,術區瘢痕與創面殘余均屬于致術后感染高風險因素,原因在于整形前燒傷部位恢復不佳,創面殘余與瘢痕凹凸易藏納污垢,且不便于清潔,由此增加術后感染風險,提示臨床進行整形前,應清除瘢痕及殘余,對創面恢復不佳者建議延期手術。

綜上所述,手術時間≥180min,聯合應用2種及以上抗生素,術后伴瘢痕、術后具創面殘余均屬于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根據患者與醫院實際制定相應預防對策,實現燒傷整形感染率的降低及患者的盡快恢復。

參考文獻

[1]陳從柏.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與對策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5):348-350.

[2] 諶煜,姜珊.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診治對策[J].醫學綜述,2013,19(18):3449-3451.

[3] 王煒.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485-490.

[4] 李娟,邵洪波,李翠坤,等.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相關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國病原菌生物學雜志,2013,8(10):946-948.

[5] 郭燕妮.植皮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診治對策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4(2):104-105.

猜你喜歡
預防對策感染危險因素
私設“小金庫”引發的職務犯罪預防對策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小兒支氣管哮喘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性分析
骨三相顯像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松動與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研究
降鈣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