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醫院護士職業倦怠和應對策略的研究

2015-10-21 19:51向天平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綜述護士應對策略

向天平

【摘要】 職業倦怠作為職業壓力與職業應激的特殊表現形式,已廣泛存在。與健康關系密切的護理工作已成為衛生保健行業中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職業倦怠已嚴重影響著護理隊伍的工作熱情和生活質量。本文從中醫醫院護士的職業怠倦因素、應對策略等方面,就目前國內關于中醫醫院護士職業倦怠的研究進行了綜合性述評 ,并在此基礎上展望了該領域的發展趨勢 ,希望能以此加強我國對中醫醫院護士職業倦怠研究的重視。

【關鍵詞】護士;職業怠倦;應對策略;綜述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093-01

基金項目:宜昌市科技局資助項目(A14-30317)

職業倦怠指由于持久或過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情緒的消耗、對工作的冷漠感及個人工作成就感的下降而出現的一組綜合癥候群。職業倦怠在護理領域已相當普遍,嚴重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同時降低護士的職業熱情和工作效率,嚴重者甚至會離開工作崗位。因此,職業倦怠被描述為“護理職業性癌癥”[1]。中醫醫院護理工作者作為護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在面臨職業生活中的壓力時,其心身困擾的程度如何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F將中醫醫院護士職業怠倦和應對策略綜述如下,為減輕中醫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促進護理人員身心健康提供參考依據。

1護理職業因素

1.1 工作中的壓力 工作中的壓力是當今中國護士共同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李小妹等對中國護士的主要壓力源進行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是引起中國護士壓力的主要壓力源[2]。如專業社會地位低、晉升及繼續深造的機會少等,其次是工作涉及時間分配問題,上班的護士少、工作量大、非護理工作太多等,與孫宏玉等調查結果接近[3]。中醫醫院各方面的發展均緩于綜合醫院,工作環境差,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中醫醫院護士在這方面就顯得尤為突出。

1.2 護士職業的特殊性 護士的工作是一個連續過程,護理工作必須為患者提供24小時連續性服務,夜班是護士職業的要求和必須輪轉的班次。而輪班制打破了正常的生物節律, 對護士的行為和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在健康人群和輪班工作人員中, 疲勞通常伴隨著抑郁和焦慮。有研究表明,值夜班護士比不值夜班的護士表現出更多的疲勞、焦慮、抑郁、睡眠失調以及睡眠質量差等生理、心理問題[4]。由于夜班工作打亂護士的正常生活規律和生物鐘節律,護理人員所處的工作環境特殊, 還要面對被污染的針頭、銳利器械損傷、化學消毒液致傷、紫外線灼傷等職業性感染與危險,嚴重影響著護士的身心健康,成為護士的主要職業壓力源。

1.3差錯事故發生率增高 工作壓力的持續存在, 會使護理人員失去精力、理想和目標, 表現為軀體、情緒和行為的異常, 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低, 差錯事故頻繁出現的現象。通過對歷次護理差錯的分析發現,當護理人員情緒不穩定及處于生物周期低潮時差錯的發生率為 60 %~70 %[5]。中醫醫院位于職業前線的護理人員,差錯事故發生率就更高了,據我院的調查一般都在70~80%;而對于差錯事故處理的失公,又進一步影響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如此地惡性循環,致使很多護理人員最終離開了這一崗位。

2 中醫醫院護理隊伍特點

2.1 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 護士短缺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國尤其如此。2004年衛生部對全國400所醫院的人員配置情況進行調查,三級綜合醫院普通病房的平均床護比為1:0.33,最低為1:0.26[6],中醫醫院的人員配置大多在1:0.26左右,這較早在1978年衛生部文件規定的1:0.4的比例就相差了35%,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導致的病人對護理要求的提高,這一如此之低的比例顯然讓我們的護理工作人員更加不堪重負。而醫院開展的優質護理工作競賽,在上述護理工作人員已經不堪重負的情況之下,又進一步加大了臨床護士的基礎工作量……。如此一來,護理人員超負荷的工作,造成了一系列消極后果[7],也嚴重影響了護士的身心健康和對工作的滿意度。

2.2 護理人員結構不合理 中醫醫院的發展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中醫專業技術的操作技能和相應的理論知識,能給患者提供中醫健康保健指導。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達不到這一要求的。大多數中醫醫院的護理隊伍,50%左右在20-25年歲段,只有1-5年的工作經歷;70%以上雖是大專學歷,卻多達一半以上的人員只具有初級職稱;在勞動關系中,只有一半左右的人員是“在編護士”,還有一半只是“合同護士”;在所有的護理人員之中,近90%的人員并不是畢業于中醫學院,而是西醫院校的畢業生。西醫院校的學生對中醫知識知之勝少,她們進入中醫醫院之后,因為醫院人手本來就極其緊張,所以,對這些畢業生的中醫知識培訓便很少。這些畢業生參加工作之后,便嚴重影響到了她們的自我效能,既導致了她們工作成就感的低下,還導致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健康問題。由此而生發的職業倦怠也就不奇怪了。

2.3 心理壓力大 護士的身心健康問題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有研究顯示,護理人員抑郁癥狀的發生率高達65.7%,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沈紅五等通過對臨床護士SCL-90評分調查顯示,臨床護士陽性率為46.04%,尤其以強迫、抑郁、偏執、焦慮和恐怖較為嚴重[8]。也有調查表明,我國的臨床一線護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和職業源性壓力,目前到中醫醫院就醫的大多數患者一般先是在大型綜合醫院就醫,效果不佳才到中醫醫院就診,患者的焦慮、煩躁、憤怒等不良情緒經常會給護士帶來一些負面情緒。所以中醫醫院的護士普遍存在身心疲憊、缺乏理解和尊重、認為護理事業無發展前途、職業滿意度低、再擇業傾向大等心理問題[9]。

3 其他原因

3.1 管理層 社會不斷進步,醫院要不斷發展,這就使管理者產生了認識上的誤區:重醫不重護。工資待遇,外出進修,職稱晉升均偏向于醫生,使得護理人員喪失工作熱情。另外病人投訴機制使用不當和護理管理者的不正確管理方法也會成為護理人員的壓力源。當護理人員因健康欠佳引起自身情緒多變、易怒,與病人發生沖突時,部分管理者不進行調查,將其歸結為“職業道德欠佳”,處理方法過于簡單化, 采取強制性行政命令手段來約束護理人員的職業行為, 強化其職業態度, 以至于給護理人員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 并可能使其重新遷怒于病人[10]。

3.2 社會層 護理工作社會地位低下,這是長期以來一直困擾中國護士的社會問題。在我國,一方面,國民對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承認護士的價值,對護理工作存在偏見,對護士存在只會打針、發藥、量體溫“三大常規”的片面和錯誤認識?!爸蒯t不重護”這種觀念不僅存在于公眾中、醫院領導中,在醫務人員中也普遍存在著。另一方面,中醫護理工作繁雜辛苦,風險大,勞動報酬低,自身發展機會少,護士對中醫護理發展的貢獻未被社會完全承認[11]。優質護理的開展使得護理人員感覺社會地位極度地下,護士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發展前途,自我實現的需求難以滿足,從而對中醫護理這門職業產生倦怠。據駱宏等調查,87%的護士沒有感到過領導的支持。護士是拯救人類生命的“白衣天使”,是“守護神”,可又有誰來保護護士的利益?患者出現并發癥或死亡,患者及家屬往往懾于醫生的權力,總是把矛盾指向護士。護理工作作為一項助人的職業,需要護士付出愛心、真心,然而長期的情感付出,得不到理解支持。目前醫院收費中較高體現了檢查和治療的價值,而護理項目價格卻遠遠低于護理價值,甚至低于一般意義上的服務價值,致使醫院重醫輕護,降低了護士的專業自尊心和專業自豪感,使護士的工作不能充分發揮,從而影響了護士職業價值的社會認可。大量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護士的職業壓力呈負相關[12]。在工作中, 缺少管理者的支持會導致消極的情緒狀態和低工作滿意度;同時親屬及朋友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3.3工作與家庭的矛盾沖突 護理人員“三班倒”的工作制擾亂了護理人員的生物鐘節奏, 加之沒有周末及節假日的定向休息, 造成心理矛盾及工作與家庭生活中不同角色轉換間的沖突。根據護理人員在職業及家庭中所處的地位, 她們同時扮演多種角色, 當角色轉換不當或出現矛盾時便產生精神壓力和心理不平衡。另外,護理人員大多是女性, 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緒化周期性波動以及生兒育女、家庭勞動的負荷等, 均可成為她們的壓力源。

4 應對策略

4.1減緩護士職業倦怠外部壓力 針對外部壓力源本身去處理,即減少或消除不適當的管理和環境因素。改善護理工作環境,加強臨床科室的保衛工作及后勤支持,建立合理的病人投訴機制和差錯事故處理機制,為臨床護理創造一個和諧、安全的工作環境。

4.2 改變管理層的管理模式

4.2.1 機會平等:護士擁有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是醫院對員工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議為所有的護士和管理者制定可行的教育計劃,以及建立支持教育計劃的組織政策,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多給護士提供一些學習、培訓和晉升的機會,是不斷提高員工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機制。也是增加護士自我效能的一種有力措施。管理者應努力表示對員工的關心,在組織中對影響護士工作的決策提供重要的、基本的信息并確保有關信息及時清楚地傳達給各層護士。使護理人員了解中醫護理信息,發展狀況,醫院的管理決策,學習信息及晉升信息,讓護理人員充分感受管理層對他們的關心??傊?,至少保證護士與醫生同等的各種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機會。

4.2.2支持和資源結構:社會支持是個體面對應激性事件從外部獲得的物質和精神支持。主要來自家庭、親友和社會各方面(同事、組織團體和社區等)在情感上和物質上的幫助和援助。醫院領導及護理管理者要轉變重醫輕護的觀念,增加對護理工作的經費投入,改善護理工作條件,加強人文關懷,及時正確重視護理隊伍建設,科學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從根本上解決護士人力不足,增加夜間護理人力。樹立醫院長遠發展離不開護理發展的觀念,堅持以需定編的原則,配備一支數量充足、結構適宜、綜合能力過硬、整體素質高的護理隊伍。完善護理服務內容,合理分配各項護理服務時間,減少非護理性工作,使護理服務更加規范化、程序化和標準化,建立健全護理人員業績考評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的后勤支持系統。

4.3 提高心理素質,調整護士職業心態。指導護理人員學會認識自我價值,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積極適應護理工作的復雜性,及時調整心態,學會換一種角度看壓力,學會合理減壓,自我調節,排遣壓力。改變個體自身的弱點,即改變不合理的信念、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尋求積極應對方式,工作豐富化、充分休息、充足的營養、規律的運動、適當的業余愛好。醫院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健康的性格和理想。幫助護士處理和調節壓力所造成的反應,即情緒、行為及生理等方面癥狀的緩解和疏導。

5 總論

中醫醫院護士工作的性質及特點決定了護士的工作壓力,長期的工作壓力得不到緩解和疏導,會使護士產生職業倦怠,嚴重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和護理工作的質量。醫院相關部門應重視引起護理工作壓力的因素,適當增加晉升及深造機會, 改變重醫不重護的發展理念,提高護士的薪酬和社會地位,改善工作環境等。臨床科室管理者應改善科室緊張的工作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消除長期的工作壓力和因工作產生的緊張心理。實踐證明,人性化的管理及良好的醫院氛圍可為護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壓力疏導, 可有效地預防護士職業倦怠的產生。因為工作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否能引起倦怠, 主要取決于個體的認知評價。職業倦怠作為職業壓力與職業應激的特殊表現形式,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響, 對護士的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等多種指標也有預測作用, 因此調查國內中醫護士的職業倦怠狀況并進一步分析其職業特點以及影響因素等問題將必然成為今后研究的熱點。

參考文獻

[1]鄭旭娟,劉華平.護士工作疲潰感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7,7(9):29-34.

[2]范巧珍.改善護理職業環境的若干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02。

[3]孫宏玉,熊泳.新護士夜班能力培養[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3,22(5):213.

[4]張立紅,吳渭紅,護理管理者應關懷本職業人群心理健康[J].實用護理雜志,1998,14(8):433-434.

[5] 蔣艷,沈寧,閻瑞芹.我國護理專業人力資源現狀及改進意見[J].護理管理雜志,2004,4(2):19-21.

[6] 彭剛藝.廣東省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4,4(2):15-19.

[7] 程然,宋桂榮.大連市247名護士抑郁情緒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1):12-14.

[8] 沈紅五,俞杰.臨床護士心理狀態與防御方式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4,19(19):40-41.

[9] 王維寧.談護理人員的職業穩定性[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9)716-718.

[10] 陸毅.護理工作壓力源對護士心理健康的影響與對策[J].華化國防醫學,2003,15(2)155-117.

[11] 閏莉.護士心理壓力應對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0):49-50.

[12] 陳素坤,王秋霞.護士職業壓力與心理適應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2,37(9):659-662.

猜你喜歡
綜述護士應對策略
SAPHO綜合征1例報道并文獻綜述
基于遷移學習模型的小樣本學習綜述
知識追蹤綜述
共指消解技術綜述
打錯了
厲害了,我的護士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尋找護士哥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