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

2015-10-21 19:51林道德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介入治療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林道德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心律失常的原因與對策。方法:將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納入本研究,在患者入院后,密切觀察其血壓、心率、心律、呼吸變化情況,開展持續性的心電監護,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總結患者搶救情況。結果:在本組患者之中,室性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緩慢心律失常例數分別為11、12、9,29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90.6%,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致,經過針對性的急救處理之后,患者QTc顯著升高、HR顯著降低、QTd顯著減小,搶救前后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療是一種理想、有效的搶救措施,為了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及早將冠狀動脈開通。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51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102-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屬于冠心病的類型之一,此類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胸骨后發熱、劇烈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達10%,就現階段來看,介入治療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但是常常出出現心律失常的問題,為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華心律失常的產生原因,現對我院近年來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納入本研究,本組患者均符合WHP中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男43例,女19例,年齡為43~82歲,平均年齡為(48.8±4.9)歲,從發病到入院時間為1~20h,平均時間為(8.7±1.3)h。在梗死類型上,前壁心肌梗死、側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數量分別8、5、10、9。排除標準:心功能不全者;合并嚴重腎臟疾病者;有肺部疾病史者。在手術前,為患者應用噻氯匹定,術前均布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在手術過程中,監測患者心率、血壓變化情況。

1.2 急救措施

1.2.1 入院后的病情觀察

在患者入院后,密切觀察其血壓、心率、心律、呼吸變化情況,開展持續性的心電監護,定期檢查患者腎功能與尿量,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觀察其呼吸、瞳孔以及意識變化情況,避免患者發生腦損害的問題。對于以上指標,在入院后,每隔15~30min記錄一次,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改為4h記錄一次[1]。

1.2.2 建立靜脈通道

在患者入院后,為其建立好兩條靜脈通道,一條為下肢靜脈,根據患者病情滴注抗心律失常藥物,控制好滴速;一條為上肢靜脈,維持患者正常血液循環,增加血容量,滴注門冬氨酸鉀鎂。在滴注過程中,及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好滴速[2]。

1.2.3 搶救注意事項

在患者入院后,將人工呼吸機、吸引器與起搏器置于患者床旁,如果發現監護儀出現異常,醫護人員需要及時采用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一旦患者停止呼吸,則應該應用器官插管法,輔助呼吸。

1.2.4 其他注意事項

對于粗顫者可以應用利多卡因、可達龍;對于細顫者,可以應用腎上腺素與利多卡因;對于室顫者,可以應用葡萄糖注射液與胺碘酮?;颊咴谌朐阂恢苤畠?,必須要臥床休養,指導患者掌握在床上排便的方式,在必要情況下可以為其應用緩瀉劑或者開塞露。如果患者疼痛劇烈,可以應用消心痛、杜冷丁、異丙嗪、安定。在飲食上,鼓勵患者食用清單、維生素與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3]。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本組患者之中,室性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緩慢心律失常例數分別為11、12、9,29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90.6%,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致,經過針對性的急救處理之后,患者QTc顯著升高、HR顯著降低、QTd顯著減小,搶救前后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組患者急救前后QTc、HR與QTd對比示意表詳見表1。

表1:本組患者急救前后QTc、HR與QTd對比示意表

組別 QTc(ms) HR(次/min) QTd(ms)治療前 411.07±42.13 96.66±13.44 66.13±11.33治療后 523.33±77.03 61.53±6.47 30.57±6.83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中的常見心血管疾病,采用急診介入治療法可以提高心肌細胞活性,重建心肌梗死動脈,但是容易出現心律失常的問題,為此,醫護人員必須要密切監察患者心電圖的變化情況,了解不同位置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根據梗死位置進行觀察。同時,準備好搶救藥品與物品,合理配置藥物,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4]。

本研究對于32例患者采用了全面的治療措施,結果顯示,在本組患者之中,室性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緩慢心律失常例數分別為11、12、9,29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90.6%,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致,經過針對性的急救處理之后,患者QTc顯著升高、HR顯著降低、QTd顯著減小,搶救前后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療是一種理想、有效的搶救措施,為了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及早將冠狀動脈開通。

參考文獻

[1]李婷,劉娜娜.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護理[J]. 吉林醫學. 2011,13(22):337-338.

[2]李存蘭.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心律失常護理體會[J]. 中外婦兒健康. 2011,21(07):253-254.

[3]劉玲,趙淑媛,廖貴紅. 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學工程. 2012,16(03):425-426

[4]魏琴,宋青云,宋芹. 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的護理干預[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11(08):143-145

猜你喜歡
介入治療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廈門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病例臨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結核患者臨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后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β受體阻滯劑治療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