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開展腹腔鏡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

2015-10-21 19:51杜曉玲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子宮肌瘤

杜曉玲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開展腹腔鏡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兩組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剔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不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都優于對照組患者,且兩組患者的結果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不僅具有微創、術中出血少的優點,且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快,住院時間短,對患者的月經和生育能力影響較小,術后并發癥少,既有效治療了肌瘤,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

【關鍵詞】腹腔鏡剔除術;開腹治療;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123-02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的發病率有20%~30%。多數患者無癥狀,僅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偶然發現。如有癥狀,與子宮肌瘤生長部位、速度、有無變性及有無并發癥關系密切,而與肌瘤大小、數目多少相關較小。子宮異常出血為子宮肌瘤最主要的癥狀??杀憩F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或周期縮短,亦可表現為不具有月經周期性的不規則陰道流血。肌瘤增大到一定大小時可引起周圍器官壓迫癥狀,如壓迫膀胱則出現:尿頻、尿急、排尿不暢,甚至尿潴留;壓迫直腸引起大便不暢,排便后不適等癥。巨大的闊韌帶肌瘤可壓迫輸尿管,甚至導致腎盂積水。有的子宮肌瘤患者伴有不孕或易發生流產。長期月經過多或不規則陰道出血可引起失血性貧血。隨著微創醫學技術的進步,腹腔鏡剔除術被廣泛用于治療子宮肌瘤。為探討腹腔鏡剔除術資料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我院分別使用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剔除術治療86例子宮肌瘤患者,比較兩種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現將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6例患者為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者經婦科檢查和彩超檢查后診斷為子宮肌瘤,患者均不存在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和宮頸癌?;颊吣挲g22~53歲,平均年齡(33.7±4.4)歲;肌瘤平均直徑為(5.1±2.7)cm;壁間肌瘤48個,漿膜下肌瘤38個。86例患者被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肌瘤平均直徑和肌瘤類型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剔除子宮肌瘤。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具體操作:進行全身麻醉后,取頭低腳高位,常規導尿,放置舉宮器,選患者臍部下緣作一長約1.5cm的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壓力為12mmHg,再選左下腹臍與左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處、1/2偏外處分別作一長約1.0cm的切口。放入腹腔鏡及手術器械,用單極電鉤切開子宮漿膜層及肌瘤表面的假包膜,用大抓鉗抓住肌瘤核,邊旋轉邊緩慢往外用力牽拉,將肌瘤完整剝離。明顯出血點用雙極電凝止血,再用1/0的可吸收線縫合關閉瘤腔。小的肌瘤直接從左下腹切口處取出,較大的肌瘤用旋切器粉碎后取出。

1.3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數據均使用SPSS16.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組間比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從表1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到,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不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都優于對照組患者,且兩組患者的結果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雖然有的子宮肌瘤對婦女的影響不大,癥狀也較輕,但是當肌瘤變大后,對婦女會造成月經的改變,繼發不孕或流產等癥,因此,在子宮肌瘤對身體影響較小的情況下,年輕婦女為了生育能力不受肌瘤的影響,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子宮肌瘤[2]。傳統治療子宮肌瘤的方式為開腹剔除手術以及經陰道切除子宮,傳統治療方式對婦女的影響較大,經陰道切除子宮直接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因而年輕且欲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多采用開腹治療。但開腹治療有許多缺點,如患者損傷大、術中流血多。如果肌瘤較大,而且數量較多時,患者術中出血量更多,而且術后恢復期長?;颊咝g后也容易并發盆腔粘連,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而且開腹治療會留下較大的疤痕[3]。

和開腹治療相比,腹腔鏡剔除術有更多的優點。腹腔鏡剔除術通過微創在腹腔內進行剔除手術,手術創口小,術后愈合不會留下較大的疤痕;這種手術方式使患者的內臟不用長期暴露在體外,患者在麻醉消除后也沒有太大的疼痛感,避免對患者腸蠕動產生刺激,促進患者腸蠕動的恢復,使患者在術后短時間內就能下床活動;手術對患者的組織和血管刺激較少,術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復時間快,患者通常在3~4d后就能出院,15d后就能正常上班工作[4]。而且腹腔鏡剔除術對患者的月經和生育能力影響較小,適合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本次研究結果也證實了腹腔鏡剔除術治療的優點。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剔除術治療后,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也更短,患者住院時間也平均在3~4d左右。而且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相比具有顯著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腹腔鏡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不僅具有微創、術中出血少的優點,而且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快,住院時間短,對患者月經和子宮影響小,術后并發癥少,既有效治療了肌瘤,又保存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

參考文獻

[1]姜海琴,高麗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S5(02):20-21.

[2]陳聃,劉毅智.開腹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07(11):182-183.

[3]王瑞敏,侯懿.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4,07(12):852-853.

[4]常靜.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40例臨床分析[J].江蘇醫藥,2013,02(10):226-228.

猜你喜歡
子宮肌瘤
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中的效果
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子宮肌瘤采用B超檢查與臨床病理結果對比分析
探討次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對女性卵巢功能的影響
米非司酮聯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效果及預后分析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宮產治療效果觀察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研究B超在婦女子宮肌瘤鑒別診斷當中的臨床應用
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除術的臨床觀察
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