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導向”培養模式在精神醫學臨床教學上的應用研究

2015-10-21 19:51王薇孫磊付長友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

王薇 孫磊 付長友

【摘要】現階段,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高新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不斷推動醫學以前所未有地速度發展,同時也促使精神醫學專業教學模式的革新。文章在全面闡述精神醫學專業臨床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以精神醫學學生未來發展為目標的“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討其在精神醫學臨床教學上的應用。

【關鍵詞】精神醫學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R-4;G64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136-01

現階段,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使精神醫學臨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適應醫學教育標準及發展規律,并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對醫學人才的需求,在精神醫學臨床教學中實施以精神醫學學生未來發展為目標的“三導向”培養模式便有著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當前我國醫學教育中已出現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代替以往生物醫學模式的嘗試,但仍不能充分體現出該模式的精髓。多數精神醫學臨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引導學生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分析人體致病的原因所在,也甚少對控制和消除疾病的途徑及方法進行多角度探討。

以往傳統的醫學課程體系均是以學科為中心,十分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灌輸性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就導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很難實現以學生在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中的主體性,進而影響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臨床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臨床決策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

對于上述醫學模式轉變與傳統醫學課程體系的不符,更應該提出實施以促進“以學生未來發展”為目標、以學生職業道德、人文素質、身心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為內容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導向”培養模式?!叭龑颉比瞬排囵B模式以崗位勝任能力為指導切實把握人才培養目標,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優化整合課程體系。該模式包括三個不同的模塊:以職業情感為導向的人文素質教育模塊、以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素質培養模塊、以適應社會為導向的身心素質養成模塊?!叭龑颉比瞬排囵B模式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能極大實現強化育人的根本性、專業的適應性及方法的有效性。

二精神醫學專業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精神科是臨床醫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得到高度關注。但目前其教學在理論和實踐中均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首先,精神醫學專業理論教學學時多,實踐機會少。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教師、人均管床數等教學資源不足,且醫患糾紛加劇及《執業醫師法》的執行,使得患者治療依從性低,導致醫學專業實習學生不能順利獲得合法的醫師資格,造成檢查和操作帶教教師不會輕易讓實習學生實踐操作,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實習學生臨床操作經驗的提升,促使精神醫學專業實習學生實踐能力大打折扣,這些實習學生往往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缺乏。其次,不注重人文素質教學。臨床實踐教學中,不注重對學生職業價值觀、醫患溝通能力、醫學倫理等方面的教育,或者教師不具備較系統的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知識,只一味強調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造成實習學生沒有養成從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角度去處理臨床問題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再次,精神醫學學生缺乏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通常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不僅包括臨床動手操作能力,還涉及到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主要體現為以學生在深入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總結和實踐從而產生創新的過程,但大多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只重視動手操作能力,忽視臨床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最后,臨床帶教醫生壓力大,水平參差不起。大多數臨床帶教教師既是患者疾病診治者,有承擔著指導醫學生見習的責任,所以其工作壓力較一般教師大,且風險高,任務重。另外,教師教學方法不因人而異,實習生學習積極性差。教師學歷水平不一,知識結構有限,不能滿足醫學生的需求,影響學習積極性。

三“三導向”培養模式在精神醫學臨床教學上的應用

將教學內容設成4個模塊,分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活動,主要表現為:首先,課程實驗模塊,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驗3個平臺,整個模塊構成了實踐教學體系由低級到高級、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螺旋式上升狀態,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并適當調整校內實踐教學設備,設立基礎實驗中學、臨床實驗中學、病理學專業實驗中心,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大大提升教學質量。其次,科技活動模塊。包括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及實驗室開放,鼓勵學生進行科研活動兩個方面。前者可通過在校內實施導師制、申報科研助理等方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科研課題,提升學生科研興趣,培養其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后者則是通過開放實驗室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分層次設計實驗項目,以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實驗技能。鼓勵部分優秀學生獨立開展相關實驗研究和領域拓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再次,社會實踐模塊。鼓勵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到實習極地或當地醫院進行實習工作,促使其盡早接觸臨床,培養職業情操。最后,實習實訓模塊。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兩部分。前者為在學校內建立臨床實踐中心,鼓勵學生積極到中心進行參觀學習。后者則是積極聯合社會上一些大型醫院,與之簽署實習協議,增加學生實習機會。

此外,建立規范、完善的學生成績評定體系,主要涉及到實驗課程、臨床技能、臨床出科、社會實踐和實驗室開放考核等,對學生做出全面評價。

四結語

“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在精神醫學臨床教學上的應用,能促使學生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共同發展,使其盡早接觸社會、接觸科研、接觸臨床,從而形成較強的職業情感、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秋梅,費孔軍,曲相艷.精神醫學專業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0,02:51-52.

[2]劉吉成,張曉杰,云長海.以醫學生未來發展為目標的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4:1-2.

[3]劉婷,李春旭,柏青楊.以“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構建病理學專業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J].衛生職業教育,2014,17:5-6.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研究型學習在傳熱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