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血及溶血檢驗的項目及意義

2015-10-21 19:51張飛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臨床意義貧血

張飛

【關鍵詞】貧血;溶血檢驗;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R556.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140-02

病因的確診對于臨床進行針對性治療,有著極其的重要性。貧血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中,貧血的原發病及貧血程度,需要臨床檢驗實驗室相關數據才能確診[1]。

1網織紅細胞計數(RC)

網織紅細胞數值可反映骨髓造血系統的功能狀態,亦可作為貧血治療療效觀察的指標。

1.1判斷骨髓紅細胞造血情況 ⑴增高:①骨髓紅細胞增生旺盛時,主要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如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溶血性貧血患者顯著增高。急性失血后網織紅細胞一過性增多,1周左右達高峰,2周后恢復正常;②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有效治療后,網織紅細胞的增加先于紅細胞和血紅蛋白;③骨髓移植和白血病化療后,網織紅細胞增多是造血功能恢復的早期指標。 ⑵減少: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骨髓增生低下性疾病。網織紅細胞絕對數低于15×109/L是再障的診斷標準之一。

1.2 觀察貧血療效 網織紅細胞是貧血患者隨訪觀察的檢驗項目之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治療中,如果網織紅細胞升高,提示骨髓增生功能良好,表明治療有效;若網織紅細胞不增高,則表明治療無效。

1.3 網織紅細胞相關參數的意義 ⑴RETL和RETH:可作為貧血鑒別診斷的初篩實驗,如溶血性貧血時,Ret、RETL和RETH明顯升高;腎性貧血患者,RETH增高,RETL降低,Ret不增高。⑵RMI:①增高見于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多發性骨髓瘤。②降低通常與骨髓衰竭或無效造血有關,如巨幼細胞貧血。⑶RETM+RETH:RETM+RETH稱為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比率(IRF),IRF增高是估計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復的早期指標。

2 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EOFT)

脆性增加:見于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伴繼發球形細胞增多、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脆性降低:見于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血紅白?。℉bC、HbD、HbE等)、低色素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肝臟疾病、脾功能亢進、阻塞性黃疸、葉酸及維生素B6缺乏癥等。

3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活性

G-6-PD活性明顯減低見于G-6-PD缺陷患者,雜合子或某些G-6-PD變異者G-6-PD活性輕中度降低。此試驗可作為G-6-PD缺陷患者較特異的篩選試驗。藥物反應(如伯氨喹、磺胺吡啶、乙酰苯胺等)、蠶豆病及嚴重感染時,G-6-PD活性可有不同程度降低。

4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MHb-RT)

高鐵血紅蛋白還原率明顯降低主要見于G-6-PD缺乏患者。

5紅細胞丙酮酸激酶(PK)活性

減低:主要見于遺傳性丙酮酸激酶缺陷癥患者;粒細胞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某些繼發性丙酮酸激酶缺陷患者紅細胞丙酮酸激酶活性也可不同程度的降低。

6酸溶血試驗(AHT)

酸溶血試驗陽性:主要見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明顯的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嚴重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也可呈陽性。

7蔗糖溶血試驗(SHT)

陽性:主要見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且較酸溶血試驗敏感,但特異性不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白血病、骨髓硬化時也可呈輕度陽性。

8抗人球蛋白試驗(AGT)

直接試驗陽性:見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冷凝集素綜合征、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癥、新生兒同種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藥物性免疫性溶血、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間接試驗陽性:見于Rh和ABO血型不合妊娠免疫性溶血。

9冷熱溶血試驗(CHT)

冷熱溶血試驗陽性主要見于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癥(PCH),其D-L抗體效價可大于1:40。某些病毒感染,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流行性腮腺炎偶爾可呈陽性反應,但抗體效價較低。

10冷凝集素試驗(CAT)

增高:主要見于冷凝集素綜合征患者,效價可高達1:1000。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支原體肺炎、流行性感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溶血性貧血、瘧疾等,血清冷凝集素也可增高。

11血紅蛋白A2(HbA2)

血紅蛋白A2增高:見于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HbS病、β鏈異常的不穩定血紅蛋白病及巨幼細胞性貧血。HbA2 降低:主要見于缺鐵性貧血。

12血清鐵(SI)

降低:主要見于缺鐵性貧血、慢性失血性貧血、長期嚴重感染、惡性腫瘤、肝硬化等。妊娠、哺乳期、嬰幼兒生長期血清鐵都較低。升高:主要見于鐵粒幼細胞貧血、慢性溶血性貧血、嚴重肝病及血色病。反復輸血和接受鐵劑治療的患者常增高。

13血清鐵蛋白(SF)

增高:見于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紅細胞貧血、慢性溶血性貧血、肝臟病變、心肌梗塞、急性感染、鉛中毒及維生素B6缺乏引起貧血等。減低:見于缺鐵性貧血、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失血等。孕婦、乳母和生長期嬰幼兒常較低。

14轉鐵蛋白飽和度(TS)

增多:見于鐵粒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血色病早期,轉鐵蛋白飽和度大于70%是診斷的重要指標。減低:見于缺鐵性貧血、炎癥和紅細胞增多癥等。

15血清轉鐵蛋白(Tf)

增高:見于缺鐵性貧血、急性肝炎、口服避孕藥、妊娠后期等。降低:見于腎病綜合征、肝硬化、炎癥、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營養不良等。

16血漿游離血紅蛋白(FHb)

增高見于血管內溶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17血清葉酸(SFA,SF)

減低:主要見于巨幼細胞貧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貧血及腫瘤時,由于葉酸的需要量增加,血清葉酸水平也降低。

18血紅蛋白電泳(HbEP)

HbA減少,Hb F明顯增加,見于β-地中海貧血,Hb F可高達90%。HbA、HbA2、Hb F減少,見于α-地中海貧血。缺鐵性貧血時Hb A2常減少,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時Hb A2常增加;出現異常血紅蛋白區帶具有相應的臨床意義。

19結語

醫院臨床實驗室檢驗數據,是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最重要依據之一, 因此,檢驗數據的準確性,對臨床診療結果的影響,非常巨大。醫院檢驗專業技術人員 , 因工作特性,實驗室成為了與臨床的隔斷,以臨床之間的交流僅限于檢品和檢驗報告。以貧血診斷例,貧血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實驗室檢驗結果是臨床貧血定性、定量和定因的最重要依據。然而貧血實驗室檢驗的項目非常多,各種檢查項目合理的搭配,對于貧血的確診,是必須的。然而,包圍性檢驗項目的檢查方式,從人性化角度考慮,不僅增加了患者的檢驗費支出,同時,對于貧血的正確診斷, 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2]。

參考文獻

[1]王先民,王海霞.貧血的一般分類方法及臨床診斷[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8):79-81.

[2]樂維娜.貧血檢驗與臨床診療[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1):246-247.

猜你喜歡
臨床意義貧血
血常規檢測結果對鑒別診斷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價值觀察
你對貧血知多少
血虛≠貧血
中小學生貧血原因調查與分析
血虛≠貧血
免疫性抗體對女性不孕不育檢測的臨床意義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熱性驚厥患兒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水平及臨床意義分析
探討側俯臥位在產程進展中的臨床意義
膝關節后交叉韌帶解剖研究及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