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藝術院校教學模式向應用型模式轉軌的路徑

2015-10-21 20:07馬志潔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藝術院校實踐創新

馬志潔

【內容摘要】文章以設計類藝術院校大學生就業的基本特征入手,從建立設計工作室、實踐課程+創新環境的教學方法、深入挖掘大學生創新與實踐的能力、建立具有社會實踐化特征的藝術學科團體四個方面,闡述了此類院校從傳統的偏重課堂教學向新形勢下的應用型模式轉軌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藝術院校 ?教育 ?創新 ?實踐

高等教育以培養大學生為目的,但隨著當代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的層出不窮和知識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只靠課堂教育而喪失實踐操作能力的學習,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求知的需求。因此,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很多學生會去參加輔導班或者提前就業,他們都希望更早地進入工作和社會活動之中。藝術專業的學生或許更希望盡快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那么藝術教育就應把握這個動向,建立合理順應發展的科學教育體系。

一、通過藝術類“設計工作室”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設計工作室是藝術教育轉型發展實驗科研項目中的一個重要實驗基地之一,工作室可以將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著重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設計工作室能夠承載諸多設計及出圖工作,以高級別的大學生競賽為核心活動目標,輔以創業實踐、兼職實踐等多形式的工作室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藝術設計工作室可以涉及電腦設計、寫真出圖、動畫制作、室內設計、標識導入、產品制作等方面。工作室是一個技術團體,為大家提供一個技術交流的平臺。很多學生憑借在工作室的創作經歷和經驗,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如動漫方向的工作室主要負責動畫的生產和制作,讓不同專業的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然后自己動手去創作作品,使他們在學校就有動畫制作的綜合能力。工作室一方面增強了藝術院校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他們進入社會鋪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工作室的形成也是社會經濟市場的需要,其產生的成果可以作用于社會。社會應用化轉型的藝術團體的形式可以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的課外教育,這樣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室去學習,而不是由教師安排的死板乏味的課程。

二、以“實踐課程+創新環境”的方法實施教學

學生從校內引導到自主建立實踐平臺,藝術專業學生在學校的精心培養下,建立了校內外一系列比賽的平臺。藝術教育要從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把加強實踐教學工作、培養和凝練學校辦學特色的創新舉措相結合,構建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一,將課堂作業變為實踐項目。大學生檢驗課上所學知識的途徑就是實踐作業,但作業脫離現實社會的發展,就變為紙上談兵。更好的選擇當然是結合企業項目,如動漫傳媒項目、廣告公司實習項目、企業CI設計等。

第二,大學生科技創新設計項目成果實際應用在校園內。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能夠親身感觸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接觸設計新領域,世界設計的新方向、新方法,在不斷更新的所學知識中可以拓寬社會知識范圍,提高專業境界,并增強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我們可以把這些實踐變為學校服務的實際項目。

第三,讓學生去找課題,變被動為主動。與其教師找,不如發動學生熱情投入到市場中,尋找他們自己擅長的項目,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題。這種教育方式在國外是普遍流行的,是一種開放的教育模式。例如,在課程中,安排一部分學生到校外店面找項目,找到項目的學生完成后可以得到利潤和回報,沒有找到項目的,由教師安排臨摹,一部分人也可以參加其他人的項目,也可以得到回報。這樣的教學,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三、深入挖掘大學生創新與實踐的能力

在教學中,如果藝術專業教師忽略大學生獨特的藝術潛質,不僅不去發現、挖掘,還歧視這種獨特潛質,認為是不懂藝術的表達,這將斷送一批偉大的藝術家的未來。我們將人出生就具有的能力稱為“天賦”,當這種能力沒有發揮出來時,就是“潛質”,因此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沒有開發出來的“潛質”。在藝術教育實踐中,會不斷出現一些新穎的方式,但前提是教師不放棄而去挖掘被忽視的學生群體的“潛質”。這些研究都需要教師用耐心和識別“千里馬”的方式完成教育。我們要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潛質,如何教大學生獲得踏入社會的“門票”。尤其是培養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并促使其學會用已知的廣告設計知識獲取未知的實際操作知識,用所學的課本知識創造性地解決設計中的實際創新問題。

四、建立具有社會實踐化特征的藝術學科團體

創新培養不僅僅限于課堂,在課外,我們要建立實踐化平臺的帶隊團體。這種團體可以是教師和學生組成的,也可以是學生自發成立的,其目的就是讓藝術創新的思想在課下能夠繼續。這樣的團體也可以是盈利性質的,這就是社會實踐化特征,可以校企合作,將社會實踐帶入藝術教育,學生通過利益的帶動能夠完成的更好。由此,大學生樹立了科技創新意識,培養了自主動手的能力。通過設置帶有導向性的教師指導,學生能夠獨立建立科學合理的研究體系和研究方向。還可以由一組教師形成學科帶頭人的藝術團體,進行深入的科技創新研究。碰到教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大家可以在這個團體中探討交流。如有些優秀的藝術作品就是許多人一起完成的,是能激發人們情感共鳴的好作品。我國也曾經組織不少學院的藝術團體交流團出訪各個國家,在其他國家教育院校進行藝術思想交流活動,在國際國內舉辦各種團體設計的作品展等,這些都是組織藝術團體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曾憲楷.視覺傳達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

[2]張鵬.美術學教學評價教程[M].沈陽:遼寧畫報出版社,2007.

[3]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

猜你喜歡
藝術院校實踐創新
資產管理工作在藝術院校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藝術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提高藝術院校學生學習興趣初探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中國藝術院校巡禮(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