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源性眩暈的療效觀察

2015-10-21 19:51莫云達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小針刀療效觀察

莫云達

【摘要】目的:探討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源性眩暈的有效性,并與傳統的針刺療法比較,進行臨床對照分析,療效評價。方法:根據隨機分組的臨床試驗原則,將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60例患者按就診時間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0例:采用小針刀治療,每周治療1次,2次為一療程;對照組30例:用毫針針刺太陽、印堂、百會、風池、風府、頸夾脊等穴,每日1次,每周治療5次,10次為一療程。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后判定療效。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3.3%(28/30),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0%(21/30),兩組總體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性眩暈的總體療效明顯由于針刺療法。結論: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性眩暈是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小針刀;頸源性眩暈;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235-02

頸源性眩暈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以眩暈和平衡失調為特征,且多數患者伴有頸肩、頸枕部疼痛的疾病,是由于頸部異常傳入神經活動而發生的異??臻g定位和共濟失調的非特異性感覺障礙。通常采用針灸、理療、牽引、靜滴活血化瘀藥物等方法治療,部分病例療效不明顯。近年來筆者采用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性眩暈,并與單純針刺治療進行比較,療效大有提高,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全部病例為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門診患者。將符合納入標準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 年齡25~70歲,平均(49.1±2.3)歲;病程1個月~13年。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4~72歲,平均49.2±2.8歲; 病程2個月~12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⑴排除高血壓、眼源性、耳源性、顱內占位性病變;⑵頸2棘突及頸2 側塊壓痛,乳突后下壓痛;⑶有眩暈、嘔吐或但雙側視力減弱、耳鳴等癥;⑷頸椎張口位片:頸2棘突有旋轉偏移,頸2兩側側塊不等。

1.3 納入標準

確診病例,愿停用其他治療接受此治療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

⑴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的患者;⑵全身感染性疾??;⑶治療區皮膚破潰、感染;⑷血液病患者;⑸有精神病史及治療不配合;⑹不能堅持治療;⑺有麻藥過敏。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根據頸椎X片表現,采用針刀治療為主,適當配合手法治療,每周治療1次,共進行2次,住院期間并配合頸圍固定。

對照組:用毫針針刺太陽、印堂、百會、風池、風府、頸夾脊等穴,每日1次,每周治療5次,10次為一療程。

兩組病人均行旋轉拔伸手法手法。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錯縫的寰樞關節X線片顯示正常,頸曲恢復正常;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正常,錯縫的寰樞關節X線片顯示趨于正常,頸曲改善;好轉:癥狀體征減輕,錯縫的寰樞關節X線片顯示有所變化,頸曲有所改善;無效:癥狀體征及X線片無變化。

3.2 統計學處理

資料用Excel錄入計算機,用統計軟件SPSS18.0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組間、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設計資料的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療效評定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3.3%(28/30),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0%(21/30),兩組總體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組別 n 治愈 顯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率治療組 30 18 6 4 2(6.7) 28(93.3)對照組 30 3 10 8 9(30.0) 21(30)4討論

頸源性眩暈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以眩暈和平衡失調為特征,且多數患者伴有頸部疼痛的疾病,是由于頸部異常傳入神經活動而發生的異??臻g定位和共濟失調的非特異性感覺障礙。一般認為其病因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鉤椎關節及關節突關節的增生性壓迫刺激了椎動脈及其周圍的交感神經叢;頸椎退變等可引起頸椎失穩,從而導致椎動脈二段扭曲并刺激周圍交感神經叢、竇椎神經,引起椎動脈痙攣,使椎基底動脈有效血流量減少, 導致前庭神經核區及前庭終器供血不足,從而引起前庭系統功能障礙。另外,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本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這可能與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過大、學習負擔重以及上網時間過長等因素有關。在診治過程中,因其癥狀復雜,尤其對寰枕筋膜變性粘連以及寰樞椎關節半脫位引起的頸源性眩暈重視不夠,臨床常常出現誤診。

小針刀作為一種微創療法已被廣泛推廣,其作用機理主要是松解椎管外肌肉、筋膜、肥厚關節囊、項韌帶及黃韌帶等,松解粘連的血管、神經、疤痕等組織,恢復頸椎的動力平衡,阻止、減少頸椎間盤的退變,恢復破壞的靜力平衡,使局部病變組織得到減張利于循環的建立,消除了肌痙攣、肌緊張,改善代謝,促進無菌性炎癥的消退,最終可恢復正常組織功能,緩解臨床癥狀。本文通過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源性眩暈,具有徹底的解除從研究頸、顱神經及椎動脈的牽拉、刺激,大大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復發的優點。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28/30),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0%(21/30),兩組總體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性眩暈的總體療效明顯由于針刺療法。因此筆者認為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源性眩暈具有“簡便、快捷、價廉、效驗”等特點,有利于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珍花,鐘衛軍,蔡謙,史云峰,江海.小針刀配合龍氏正骨手法治療頸源性肩周炎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11:935-937.

[2]羅權,孫昶晟,羅倫.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療頸源性眩暈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10:67.

[3]周金香,董華貞,陳文藝,蔡少娜,方曉蘭.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10,08:66-67.

[4]王全,姜益常,李遠峰.針刀療法配合中藥導入治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信息,2012,06:91-93.

猜你喜歡
小針刀療效觀察
神奇的小針刀
厲害了,我的小針刀
讓學生試刀的教授
小針刀配合溫膽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觀察
細針鉆孔減壓術聯合活血養骨湯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髖關節滑膜炎療效觀察
針藥結合治療偏頭痛療效觀察
小針刀結合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
小針刀肛門內括約肌松解術治療重度混合痔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