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

2015-10-21 19:51李紅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冠心病

李紅

【摘要】目的:分析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的實際應用效果,并進行分析。方法:將2012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則是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的心理護理干預。結果:經過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及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29.16±3.21)、(37.15±6.10)分,與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SDS評分分別為(12.65±8.23)、(18.25±5.62)分,與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冠心病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加強其治愈信心.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冠心??;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374-01

冠心病是一種因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引起血管阻塞、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臟病,病發人群多為老年人,近年來該病已經有年輕化的趨勢。冠心病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該病患者易出現情緒低落、反應遲鈍、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嚴重者還會產生輕生的想法,這對患者的治療和恢復都有著不良影響[1]。我院通過對2012年9月-2014年12月就診的60例冠心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獲得了比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2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區間為49-75歲,平均年齡(67.2±5.87)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區間為50-75歲,平均年齡為(68.1±4.2)歲。經臨床診斷,患者所表現的病癥均符合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冠心病。同時排除嚴重肝功能不完善者及精神意識障礙。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癥、文化程度等方面進行比較,差距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護理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主要是根據遺囑提醒患者按時服藥,讓患者配合治療。給予患者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飲食規范,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1.2.2心理護理

觀察組則是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的,指定一名經驗豐富且有責任心護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并根據措施嚴格執行。護士為患者營造積極向上的環境,幫助患者在入院后快速熟悉環境,通過與患者溝通或傾聽患者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情緒,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通過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通過與患者家屬的積極溝通,讓患者家屬對治療和護理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給予患者情感援助,幫助患者重拾戰勝病情的信心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冠心病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加強其治愈信心[2]。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實時的精神狀態開展有效地心理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的不良措施,幫助患者積極面對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多種問題,逐漸提高患者的精神面貌。

1.2.3放松療法

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同時,可以對患者驚醒放松療法,這樣能夠有效地放松患者的身心來達到提升護理效果的目的。放松療法的具體操作為:護理人員每天晝夜期間,準時指導患者進行伸展呼吸運動,使患者做到呼吸均勻,呼吸深且細,每次時間為10min內,使患者胸腔得到擴張,確?;颊叩姆位盍靠梢宰兇?,使患者體內血氧濃度上升。此外通過合適的音樂調節,可以使患者保持情緒平靜[3]。

1.3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在住院前后所通過焦慮自評表(SAS)、抑郁量表(SDS)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所作出的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計方法為: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X±s)表示,并采用x2檢驗以及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及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29.16±3.21)、(37.15±6.10)分,與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SDS評分分別為(12.65±8.23)、(18.25±5.62)分,與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比較( X±s,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50.24±9.1029.16±3.21 39.12±5.16 12.65±8.23對照組 30 52.26±9.1237.15±6.10 39.86±5.14 18.25±5.62注:同組治療前后對比,P<0.05;實驗組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

3.討論

現在臨床醫學認為,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僅是對患者進行身體疾病上的診治,還要通過愉悅患者身心健康的心理治療方法,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調節,能夠更為之有效提高醫藥或手術上的治療水平,對改善患者的軀體功能以及生活質量均有著重要意義[4]。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有著不同程度上的疑慮、焦躁等負面情緒,這是些不良情緒不利于患者配合治療,甚至產生恐懼、自暴自棄的心理。同時這些負面情緒會導致大量的甲腎上腺素,從而加快心率,引起心率不齊,容易誘發心肌梗死,易造成患者猝死[5]。

本院在此次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的應用效果研究中中標明,心理護理干預對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調節作用要優于傳統的護理方式,降低了患者SAS、SDS的評分,讓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過程后,患者的SAS、SDS的評分與治療相比前均有了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表明了通過有效地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使冠心病患者積極的精神面貌,使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可以得到明顯改善,對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冠心病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加強其治愈信心。

參考文獻

[1]張作記,崔立謙,孫樹印.冠心病患者的負性情緒及其干預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07(15):13-15.

[2] 杜秀麗,姜亞芳.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緒及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06(11):25-29.

[3] 朱萍,周杏仙,林莉莉.電話隨訪對宮腔粘連出院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12(11):40-43.

[4] 解瑞東,祝亮華,馬衛華.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療前沿2013,11(07):36-38.

[5] 江一清,劉朝中,朱國美.現代冠心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345-346.

猜你喜歡
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冠心病
冠心病一直沒有癥狀,是不是治愈了
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研究
64例兒童學??植腊Y患兒的臨床特點及心理護理干預
案例教學法在Photoshop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
中醫導痰祛瘀藥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臨床療效觀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應戒煙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