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015-10-21 19:51胡梅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心理障礙心理咨詢心理素質

胡梅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487-02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為使他們如何避免或消除針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諸多問題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正常的心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存在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體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兩個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表現為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在當代大學生身上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其表現程度不同,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而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2、心理素質欠缺

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是生理原因。大學生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

二是環境因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

四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新生心理健康情況調查。

采用“心理健康問卷”的形式,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學科當中。

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持久扎根。

4、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大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力度。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因此,學校應該花大力氣抓好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使大學生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中成長,在寬松和諧的環境學習,使得更充分發展個性,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

猜你喜歡
心理障礙心理咨詢心理素質
本期話題:如何有效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割韭菜”的心理咨詢行業亟待規范
淺談心理素質課程的重要意義
17歲前戀愛,日后易出現心理障礙
幼兒心理素質與良好行為習慣、問題行為的關系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地方高校學生干部心理素質提升探析
空心病
低到塵埃里
心理咨詢不簡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