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離退休干部營養保健與慢性病防治狀況調查研究

2015-10-21 19:51劉誼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離退休干部疾病防治慢性病

劉誼

【摘要】目的:分析基層離退休干部營養保健與慢性病防治狀況,影響因素,為慢性病管理提供借鑒。方法:對72例基層離退休干部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營養不良率61.11%、偏瘦+偏胖率41.67%、低鹽飲食率41.67%、合理膳食率66.67%、定期體檢率27.78%、合理運動率31.94%;女性偏瘦+偏胖率低于男性,女性定期體檢率、合理運動率高于男性,學歷為中學及以上者合理運動率低于學歷小學及以下者,聚居居住者偏瘦+偏胖率低于獨居者,聚居居住者低鹽飲食率高于獨居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心腦血管病53例,糖尿病8例,惡性腫瘤2例,COPD11例,合并兩種慢性病21例,合并三種及以上7例,心腦血管病有急性發作史19例、正接受綜合干預治療11例,糖尿病、CODP兩項數據為100%。結論:基層離退休干部營養保健與慢性病防治狀況并不樂觀,細節不到位,心腦血管病綜合干預接受率低,營養保健狀況受性別、學歷、居住情況影響;應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做好檔案管理,對于獨居者做好隨訪,將量變轉為質變。

【關鍵詞】慢性??;疾病防治;基層;離退休干部;營養保健

【中圖分類號】R59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521-02

慢性病是一類無傳染性,終身或非終身,可致進行性損害疾病的統稱,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關節炎等。慢性與老年病重合度較高,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危人群。慢性病是致人類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是現代人類社會主要疾病構成,疾病以及相關并發癥,可致患者功能障礙,損害患者生命質量,慢性病多需長期治療,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國崗位退休年齡不斷延長,基層離退休干部多已步入老年期,此類人群慢性病防治已成為社會性公共衛生問題[1]。本次研究就本院接待的基層離退休干部營養保健與慢性病防治狀況進行調查研究。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2014年,本院住院、門診或體檢接待基層離退休干部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離退休,擔任過領導崗位,屬干部身份;②認知、精神正常,有一定溝通能力;③無自理能力者,有照料者。共納入患者72例,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齡64~81歲、平均(72.4±5.1)歲。受教育水平:小學27人、中學及中專31人、大專及以上14人。喪偶24例、離異8例。居住情況:獨居26人、與配偶和(或子女)居住46例。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干部營養保健情況、慢性病防治情況,問卷內容如下。

1.2.1 營養保健情況

是否有營養不良情況(血清白蛋白水平評估),以BMI評估患者體質量水平,偏瘦、肥胖均視作營養狀況不佳。保健情況:低鹽飲食、合理膳食、定期檢查、合理運動。

1.2.2 慢性病防治情況

慢性病發生例數,種類,合并癥與并發癥情況,慢性管理情況。

1.3統計學處理

以SPSS18.0軟件包處理所獲數據資料,以( X±s)表示計量資料,以n(%)表示計數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營養保健情況

女性偏瘦+偏胖率低于男性,定期體檢率、合理運動率高于男性,中學及以上者合理運動率低于小學及以下者、聚居居住者偏瘦+偏胖率低于獨居者、低鹽飲食率高于獨居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營養與保健情況影響因素分析

2.2 慢性病防治情況

合并心腦血管病53例,糖尿病8例,惡性腫瘤2例,COPD11例,合并兩種慢性病21例,合并三種及以上7例,心腦血管病有急性發作史、正接受綜合干預治療率低于糖尿病、CODP(見表2)。

表2 慢性病防治情況

3討論

在我國基層離退休干部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是未來老年人社會成分主要來源構成,考慮到此類群體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同時文化水平相對較高,人口分布相對集中,人口學檔案完整,為開展公共衛生政策提供了便利。

本次研究顯示,營養不良率61.11%、偏瘦+偏胖率41.67%、低鹽飲食率41.67%、合理膳食率66.67%、定期體檢率27.78%、合理運動率31.94%,老年人營養保健狀況差強人意,健康管理的重點在于關注細節,將量變提升至質變,一項管理內容的缺失或未達到合格標準,直接影響整體管理效果,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深遠。因素分析顯示,性別、文化水平、居住情況成為營養與保健狀況影響因素,男性吸煙、飲酒率相對較高,對自身健康重視程度不如女性,同時男性馬虎大意者多、依從性不強,可能影響自我管理效果。文化水平對人的社會成分、性格、處事態度等影響較深遠,總體來說文化水平較高者,對事物的科學認知更強,對綜合管理重要性、內涵認識更透徹。居住情況一定程度反映外源性影響因素,獨居者缺乏外部干預,同時可能出現負面情緒,缺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易患得患失、自暴自棄,放縱自己,影響干預水平[2]。

慢性病防治調查顯示,慢性病以心腦血管病為主,但有急性發作史比重、正接受綜合干預治療相對較低,可能與心腦血管病流行性更強、認知度較高有關,許多患者對心腦血管病習以為常,對自我管理經驗水平擁有足夠的自信,而糖尿病、COPD綜合干預內容技術性、專業性更強[3]。

小結:應提高社區管理水平,注重細節管理,篩查高風險人群,落實好追蹤、隨訪,提高綜合干預質量,將量變提升為質變。

參考文獻

[1]趙丹.基于精細化管理的老干部保健工作[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3,27(9):674-675.

[2] 張曉麗,王英梅,肖嬋華,等.家庭環境因素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3,15(6):503-504.

[3] 徐文聰,李華云,吳梅.糖尿病聯絡小組的建立與實踐[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0,22(10):897-898.

猜你喜歡
離退休干部疾病防治慢性病
慢性病管理對預防高血壓并發癥發生率的效果評價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應用
健康體檢常見慢性病及指標異常流行病學分析
探討鄉鎮畜牧獸醫站畜禽疾病防治現狀和改進措施
如何有效發揮離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淺談加強電力企業離退休干部管理
新形勢下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的問題與思考
逆轉慢性病每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慢性病候選人!
利用太極拳提高教師體質策略研究
關于生豬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