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骨夾加撬撥復位治療跟骨骨折

2015-10-21 19:51陳旭余進偉郭甲瑞趙慶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跟骨骨折

陳旭 余進偉 郭甲瑞 趙慶

【摘要】目的:總結跟骨夾加撬撥復位治療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2010年6月一2013年7月收治跟骨骨折31例35足。男27例,女4例;年齡18一71歲,平均37.5歲,按Sanders分型:II型17足,III型9足,IV型9足。受傷至手術時間0一10d,平均6.5d。采用跟骨夾加撬撥復位。結果:術后傷口28例I期愈合,3例II期愈合,無皮膚壞死和螺釘外露。31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24個月,平均16.7個月,術后Bohler角及Gissane。均較術前明顯改善(p<0.05),根據美國足踝外科學會足部功能評分系統評定,優28足,良5足,可2足,優良率94.3%。結論:跟骨夾加撬撥復位治療跟骨骨折是種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跟骨骨折:跟骨夾:撬撥復位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573-02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見創傷。根據跟骨的生物力學特點,治療時需恢復關節面平整及跟骨外形,保持正常足弓。對波及距下關節面的較嚴重跟骨骨折,手術治療效果明顯優十保守治療,對于診斷明確且無手術禁忌癥的患者應積極行手術治療。2010年6月一2014年7月,我院采用骨夾加撬撥復位治療31例35足波及距下關節面的跟骨骨折,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27例,女4例;年齡18-71歲,平均37.5歲,均為高處墜落致傷。單足跟骨骨折27例,雙足4例。均為關節內骨折,按Sanders分型[1] II型17足,III型9足,IV型9足。術前行雙側(健側及患側)跟骨側位、軸位X線片,測量Boher角,并行跟骨CT掃描。受傷至手術時間0-14d,平均6.5d。

1.2手術方法 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俯臥位,應用止血帶。通過跟結節在C-臂機引導下置入斯氏針(直徑3.5mm)兩枚,至骨折線處,采用跟骨夾做跟骨內外側的擠壓以糾正跟骨的側方移位,恢復跟骨寬度,將預置斯氏針在C-臂機檢測下撬撥恢復Bolher角,同時恢復足弓及跟骨高度,并使斯氏針穿過骨折線,必要時可穿過跟骨關節面。若Bolher恢復困難,可于外側做小切口,配合直視下復位使Bohler回復滿意。斯氏針剪斷留于皮外,行石膏外固定術。結束手術。

1.3術后處理 術后抬高患肢以利靜脈血回流,麻醉藥物消除后進行下肢的肌肉舒縮鍛煉,24一48 h拔除引流條(針對輔助小切口),對腫脹明顯皮膚有循環障礙者行高壓氧治療。術后6-8周根據X線片情況拔除斯氏針,開始逐漸負重行走鍛煉。參照美國足踩外科學會足部功能評分系統評估術后療效。 臨床功能評價采用AOFAS評分系統,優:90一100分,良:75一89分,可:50 -74分,差:< 50分。影像學評價包括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寬度、結節部跟骨高度等影像學指標、隨訪12月、18月的AOFAS評分。

1.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 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定量測定指標以x士s表示,P < 0. 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后傷口28例I期愈合,3例II期愈合,無皮膚壞死。術后12月31例均獲隨訪,術后18個月27例獲得隨訪,平均16.7個月,根據美國足踝外科學會足部功能評分系統評定,優28足,良5足,可2足,優良率94.3%

表1:手術前后相關指標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Bohler 35 21.7士2.3 31.4士2.2Gissane 35 134.9士5.2 122.1士4.3跟骨寬度 35 41.39士1.98 30.33士1.78跟骨軸長 35 61.56士1.75 67.90士2.03結節部跟骨高度 35 35.98士2.34 41.23士1.99表2:術后12月健側及患者相關影像學指標比較:(p>0.05)

3 討論

3.1跟骨骨折大多是由高處墜落,著地時跟骨吸納應力所致,由于跟骨的特殊外形和內部骨小梁的分布,跟骨骨折多易引起跟骨高度丟失,跟骨橫徑增寬,跟骨結節上翹,Bohler角減少、消失甚至反向,導致足內外側弓消失,易引起足生物力學發生變化,后期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治療目的在于恢復跟骨外形(足弓高度和寬度)、Bohler角和距下關節而的完整,重建距下關節及跟距關節活動功能[2]。

3.2我們采用跟骨夾結合撬撥及必要時結合小切口治療基本能解決上述兩大問題。通過跟骨夾擠壓足跟部糾正側方移位,可最大限度恢復跟骨寬度,通過斯氏針撬撥使嵌插的骨折端松動,以恢復跟骨高度及正常的Bohler角。對于部分難以滿意復位的患者結合足跟部外側小切口撬撥塌陷的載距突達到恢復關節面的目的。跟骨夾結合撬撥及必要時結合小切口治療可在極小的損傷情況下糾正骨折的畸形、錯位,手術風險低,患者痛苦少、費用低,同時降低因手術切口過大導致的皮膚壞死。術后6-8周可拔除斯氏針,減少了常規切開內固定需要二次取內固定物的花費與風險。

3.3本辦法基本上適用于所有跟骨骨折,但對嚴重的距跟下關節中央段壓縮性骨折,同時骨折后關節面翻轉嵌插效果欠佳,建議開放手術??傊?,跟骨夾結合撬撥及必要時結合小切口治療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簡單、骨折愈可快,術后康復周期短,功能恢復滿意。避免了二次手術取內固定物的風險,并發癥少等優點,值得推廣[3]。

參考文獻

[1] McGarvey WC, Burris MW, et al. Calcaneal fractures: indirect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Foot Ankle Surg, 2006, 27(7):494-499.

[2] 蔡錦成,陳永向,周童飛.膝頂牽拉法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9].中醫正骨,2008,20(1):59

[3] Benirschke SK.Wound healing complications in closed and open calcaneal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2004, 18(1):1-6.

猜你喜歡
跟骨骨折
經跗骨竇小切口和跟骨外側“L”型切口治療跟骨骨折效果及并發癥比較研究
跟骨骨折兩種手術入路的選擇及療效分析
跟骨骨折38例手術治療體會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分析
高壓氧聯合骨肽治療對跟骨骨折術后切口血運及骨折愈合的影響探測
跟骨骨折的臨床治療探討
撬撥復位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較
跟骨骨折48例臨床診療分析
跟骨骨折術后切口愈合不良臨床分析
彈力加壓包扎對跟骨骨折的治療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