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研究

2015-10-26 09:21課題組
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 2015年1期
關鍵詞:機械工業政策

課題組

(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北京 100044)

中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研究

課題組

(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北京100044)

論文運用內生經濟增長理論運行模式分析了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采用調研歸納法,對我國21世紀前十年國家有關機械工業技術政策進行了梳理分析,提出了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建議。

技術政策;運行模式

0 引言

機械工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中國機械工業取得的飛躍發展,產值已經躍居世界首位。機械工業的發展與長期以來我國有關政府部門制定、采取的多種發展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起著極為重大的促進作用。

我國目前面臨著持續發展的重要的階段,更好的根據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現狀與模式,借鑒國外發展的經驗,制定我國自己的發展政策,促進我國機械工業的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1 運用產業運行模式分析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

當研究機械工業技術政策時,必須了解機械工業經濟與技術的發展現狀,不僅要了解其經濟、技術的各個層面的具體表現,還要從宏觀經濟高度把握其發展路徑?,F代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不僅涉及總體技術進步,還涉及到了技術變遷方向。而技術變遷與產業運行模式相關連。產業運行模式由不變替代彈性(CES)生產函數各種變化分析得出,該生產函數的生產要素替代彈性(σ)是個關鍵性參數,σ不同取值演化出不同生產函數,也即不同的產業運行模式。不同運行模式的技術變遷產生不同的政府干預訴求。政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也就應運而生。根據產業運行的不同模式,實行不同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

1.1產業運行模式

基于技術變遷內生方向的分類:在沒有政府干預情況下,某一產業內部的企業通過利潤激勵,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會不斷將本期經濟剩余作為下一期的投資,采取并發展適合生產要素替代彈性取值區間所決定的技術,從而使這一產業投資收益的值不斷提高,產業技術結構不斷發生變化。這一產業發展變化趨勢,不斷自我強化,形成路徑依賴,從而稱為產業運行模式。在產業技術結構變化過程中,產業內部特定技術會不斷發展,使整個產業的技術變遷表現出一定的方向性特征,這稱為產業的技術變遷內生方向。

根據技術變遷內生方向的不同,產業運行模式可以分為四種類型:①產業運行模式一:σ∈[0,1],生產要素總體互補且技術變遷向低技能勞動者使用的技術偏離;②產業運行模式二:σ=1,技術變遷無偏向;③產業運行模式三:σ∈[1,2],生產要素總體替代且技術變遷向高技能勞動者使用的技術偏離;④產業運行模式四:σ≥2,生產要素替代且技術變遷加速向高技能勞動者使用的技術偏離。

1.2中國機械工業產業運行模式判斷實證分析

(1)生產要素之間替代彈性估值方法。根據微觀經濟學原理,關于替代彈性估值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資本和勞動力替代彈性定義法進行計算;另一種方法是利用生產函數法直接進行估計。本文采用第二種方法進行計算。

對式右邊第三項中ln[δK-ρ+(1-δ)L-ρ]在ρ=0處按泰勒級數展開,取到二階項進行近似,得:

這是一個線性方程式,只要將國內生產總值Y、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K、勞動者L和年份t與基期年之差帶入此式,通過SPSS軟件可以得到這一線性方程式的系數,即得到lnA0、ln(1+r)、δν、(1-δ)ν和-(1/2)·ρνδ·(1-δ)的值。

后面這四個值分別是年份、全社會國定資產投資對數、勞動力對數以及資本與勞動力比值對數平方的系數。這樣,可以利用后三個值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組,求出資本與勞動力之間替代參數ρ。根據要素之間替代彈性σ與替代參數ρ之間關系σ≡1/(1+ρ),就可以求出特定時期生產要素之間替代彈性。

(2)21世紀初期中國機械工業的生產要素替代彈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械工業在公司所有制結構、治理結構以及市場結構方面幾經變遷,統計核算口徑也隨之不斷調整,進入21世紀基本達到穩定狀態。本文對中國機械工業生產要素替代彈性的研究就聚焦在這21世紀前十年的穩定狀態中。數據來源基本來自1999年到2011年歷年統計年鑒。

回歸分析結果:利用SPSS軟件對1999年到2011年相關數據進行回歸得:

這一時期不變替代彈性(CES)生產函數由此可表示為:

根據σ≡1/(1+ρ)得,σ=0.33<1。

由于σ=0.33<1,說明我國資本和勞動力之間替代彈性小于1。這意味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資本密集度不斷提高,同時資本中所包含的技術更強烈地向低技能勞動者傾斜,資本所表現的物化設備更容易由低技能勞動者使用,這與我國改革開放依賴大量農業人口向城市遷徙并轉為工業人口的趨勢是一致的。

2 中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分析

2.1中國機械行業技術政策要點

進入21世紀的十余年來,我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制定與實施得到全面開展。在我國的全局性的發展規劃等技術政策中都有著對機械工業的發展方向與重點的規劃與指引。而同時各政府部門對機械工業還制定了系列的相關政策。

2002年國家經貿委發布了“國家產業技術政策”,2009年工信部發布了新的“國家產業技術政策”,這兩個文件是機械工業技術政策的基礎。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門先后發布眾多政策文件,其中許多政策與機械工業密切相關。

(1)重大產品開發。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示范項目管理辦法”,發改工業(2008)224號;工信部、科技部等四部委2009年12月印發“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目錄列出18個領域240項產品,可優先列入產品開發計劃,優先給予融資支撐,優先納入政府采購產品目錄。

(2)產業結構調整。國務院印發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國發(2011)47號;國家發改委九號令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指導目錄做為政府引導投資方向,制定的實施財稅、金融、土地、進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據。其中產品分為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機械工業鼓勵類60項,限制類57項,淘汰類26項。

(3)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國務院下發“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8號),該“意見”要求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技術裝備的制造能力,基本滿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領域及國防建設的需要,明確了需要重點突破的十六項重大裝備并提出振興措施。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09年),規劃提出依托十大領域重點工程工程振興裝備制造業;抓住九大產業重點項目實施裝備自主化;提升四大產品制造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4)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務院2010年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現階段重點是: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個領域。涉及機械工業行業有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產業。

(5)加強機械工業節能減排。國務院2011年下發關于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方案(國發(2011)26號),機械行業也編制了“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

機械行業目標,到201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達到0.31噸標煤(國家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為0.869噸標煤);鋼材利用率達到80%以上。

機械行業從基礎工藝、典型產品、能力建設三個方面進行統籌和部署,以實施六大節能工程和節能技術推廣應用為抓手,加強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形成機械工業節能的新機制。

(6)加快機械基礎件振興。機械基礎部件是裝備制造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的性能、水平、質量和可靠性,是實現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為實現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裝備制造業的配套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和“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7)積極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國務院2007年發布了關于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文),該文明確了發展服務業的重大意義,提出了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優化服務業結構,調整發展布局,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推進服務領域改革,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等。

(8)積極發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工信部2011年組織編制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工信部科(2011)320號),用于指導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裝備制造業部分包括:基礎機械、智能制造裝備、復合材料制備、高檔印刷設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船舶與海洋工程、航空設備、衛星及應用共六十五項。

2.2中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回顧與評價

21世紀的前十余年,是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國家加強機械工業產業技術政策制定與發布的時期?;仡櫴陙?,伴隨著機械工業的發展壯大,技術政策也在不斷發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中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體系,技術政策的制訂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是也需要繼續加強技術政策的發展。

(1)基本形成機械技術政策體系。21世紀前10年是中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體系構建逐漸緊密、逐漸完善的時期。截至2010年末,中國機械工業相對完成的技術政策體系基本構建完成。

(2)政策體系具有良好的配套性。形成的機械工業的政策體系具有良好的配套性??傮w來說,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包含有發展機械工業所需求的各個方面,包括:方向上指引、導向的技術政策;從項目上給以支持的政策;從經費、財政支持方面的政策;從國家發展層面上需要發展的技術政策等。

(3)政策出臺具有很強的實時性。除了技術政策的系統性、配套性,我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具有強烈的實時性。隨著國內外經濟科技發展出現的新問題,主管部門及時提出了應對政策。應對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體現了技術政策的與時俱進。例如,2010年國家及時的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決定”;2007年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11年發布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等,并在機械工業各個行業、部門、地方落實。

(4)促進了機械工業的飛速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的十年,是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黃金期”。尤其是“十一五”期間,我國機械工業積極應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經濟、技術全面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技術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過實施重大產品開發和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政策,促使裝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實施產業調整政策,使得產業結構優化改善;通過鼓勵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外貿順差不斷擴大;在鼓勵科技創新政策指導下,取得豐碩科技成果;在國家產業政策總體指導下,機械工業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5)還存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①缺乏頂層設計,政出多門,多龍治水,分散了指導管理的力度;②與機械工業運行模式錯配;③機械工業產業技術政策目標實施機制尚屬缺失。

3 世界主要工業國家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借鑒

針對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對機械行業采取的技術政策、演進歷史,并借鑒其好的做法,特別是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各國所采取的產業技術政策,也為我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制定提供啟發性建議。

國外主要發達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等制造業發展具有優勢,但是在全球化演變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去工業化”現象,歐盟統計局數據表明,從1996-2007年工業占歐盟生產總值(GDP)比重從21%下降到18%,工業部門吸收的就業人數從20.9%下降至17.9%,“去工業化”主要是源于第三產業崛起,其中房地產和金融業代表的虛擬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更為顯著。同時政府缺乏政策重視及新興市場國家帶來的低成本沖擊加速了“去工業化”進程。這給歐債危機時期的歐洲經濟帶來很大困難,消弱了其抗衰退的能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后無論歐洲還是美國都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這一經驗教訓值得我國借鑒和警惕。

2010年8月美國政府提出了制造業促進法案,旨在幫助制造業降低成本,恢復競爭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2011年實施先進制造伙伴計劃(AMP)。為協調各政府部門之間的制造業產業政策制定和執行,設立了白宮制造業政策辦公室。美國政府這一舉措值得我國借鑒。我國在制造業方面制訂政策與投資安排,政出多門,包括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都有相關的業務,應建立一個統一的協調機構。

4 我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建議框架

根據對機械工業及其技術政策現狀的分析、國外工業發達國家技術政策的借鑒、我國機械工業面臨的形勢以及確定的機械工業科技發展思路與發展目標,對今后一段時期的技術政策的制定、實施提出如下建議。

4.1加強技術政策的統一協調,成立國務院機械工業領導小組

為協調各政府部門之間的制造業產業政策制定和執行,美國設立了白宮制造業政策辦公室,許多政策都是由辦公室來制訂,美國政府這一舉措值得我國借鑒。為了克服當前還存在的政出多門,多龍治水現象,加強技術政策的頂層設計,并加強指導管理的力度,應建立一個統一的協調機構。建議成立國務院機械工業領導小組,其主要的職責是:

牽頭總體規劃,制定統一的機械工業技術政策路線圖;規劃機械工業技術政策的總體目標,總框架,政策的主要組成;科技部及各部委、地方部門在這個小組的統計領導下制定機械工業技術政策。

協調各部門相關的機械工業的技術政策制定和執行。主要是政策的目標,實施的途徑,政策配套。這樣可以形成合力,共同發展我國機械工業。

4.2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定機械工業技術政策體系

建立中央、部委、地方一體,自上而下的制定機械工業技術政策體系,形成長期、中期、短期、宏觀、中觀、微觀政策架構體系。

4.3根據產業運行模式來制定我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

根據產業運行模式的不同,客觀要求政府采取相機抉擇的思路,制定不同的產業政策。在規劃我國機械工業技術政策體系、確定政策政策目標定位和政策目標的實現機制、制定技術政策以及配套各種措施時,要充分重視根據產業運行模式特征,確定同一產業不同運行模式下的技術政策定位。

4.4完善科技部門對我國機械工業技術進步的激勵機制

建立科技部門、機械工業聯合會、技術應用企業、技術研究機構之間封閉的資金撥付程序,整合科技部門現有的資金資源,集中力量突破阻礙制約我國機械工業技術發展中的瓶頸環節。以技術應用企業為創新主體,以合同方式建立技術應用企業與技術研究機構的責權利關系;以機械工業聯合會為資金申報主體,按照機械工業發展中確需政府支持的技術發展目標完成技術應用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重要程度排序;以科技部門為預算編制部門,整合分散在發改委、工信部以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的財政資金,利用市場機制配置技術選擇、技術研發、技術應用和技術擴散的相關資源,通過環環相扣的責任連帶機制,確保機械工業技術發展中政府目標的實現(執筆人:周超英,郝福安,王瑞涵)。

[1]中國機械工業年鑒[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工信部產業政策司.2008中國產業發展與產業政策報告[A].2009.

[3]林毅夫.繁榮的求索—發展中經濟如何崛起[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尼科爾森著;朱幼為,等(譯).微觀經濟理論:基本原理與擴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1999年-2011年.

F4

A

10.3969/j.issn.1002-6673.2015.01.007

1002-6673(2015)01-019-04

2014-11-18

猜你喜歡
機械工業政策
政策
政策
調試機械臂
助企政策
政策
工業人
簡單機械
按摩機械臂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2003:工業經濟高速穩步增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