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芝岡日記選錄(十四)

2015-11-02 15:58范正明
藝海 2015年4期
關鍵詞:亂彈婺劇劇團

范正明

一九五二年(北京)

九月十日

早起訪徐錫貴,談《大盤殿》。徐云:是《削龍頭》整本戲中一折,前折即《困曹府》也?!断鼾堫^》者趙匡胤肩有血瘤,于往河西時白行割去。趙被劉漢(即五代時的北漢)所捕,曹家以滿門保之,即困曹府也?!断鼾堫^》當是《肉龍頭》,果是,則婺劇之來路極遠。徐云:大花不能演《大盤殿》,只算半個大花,故此戲是大化保飯碗的戲,則徽劇之重技擊可知。

演趙太祖者為胡涵霖,大面,永康人,該團劇務主任,曾教書,現教該團速成識字班。

下鄉演戲由地方接箱,找戲場、戲臺?,F在買票演出,早年唱草臺,不管雨雪都演。到浦江,每次做戲只做一天,第二天即過場(換演出地點)。每一整本共演一出戲,鋪蓋由自己挑走。

訂戲由承頭接洽,戲箱共二十只,抬箱由地方派七十五人。下鄉演員共二十二人,后場七人,箱房三人,炊事一人,雜務、司茶各一人。此談似非跑碼頭之最早形式。

午前看溫州亂彈演出,第一出為昆劇,演《小五義》故事,極近京戲。第二出戲為亂彈,戲名《三上轎》,用京白間溫州語,唱腔亦大半京音。

九月十一日

午前看臨安越劇團演《玉面狼》,午后看寧波甬戲,演《小二黑結婚》。甬戲曲調簡單如湖灘,可作為同一類型也。甬戲上演前,演處州婺劇所演昆戲兩出,一為《啞子背瘋》,一為《悟空借扇》,均由大姊演出,方熊飛則飾悟空?!侗朝偂费炔患跋鎽?,所攜扇僅一次打開,唱詞用昆曲,仍《目連》戲文原詞。又每一出場前必先吹大號,疑是《目連》作風。婺劇服飾無改變,鸞帶下垂之一段極短,彩褲之褲腳亦短,如著快靴則靴口與褲管尚有一段距離。大姊姊演鐵扇公主,碎步極佳。猴子太老,不能翻筋斗,做派亦不中,外行。

晚往大世界訪溫州亂彈劇團,談話者為程阿金,老藝人有邱益元,現年五十四歲。程言:溫州亂彈時代最久,距今二百年前即有亂彈。其次為高腔,距今一百七十多年。其次為昆腔,從老同福班組班開始。其次為京戲,距今約四十年,由清末北京人李達子外號“老虎骨”的,在然舞臺組班。

亂彈最老的班子叫日秀班。昆劇剛到溫州的時候,亂彈比昆曲的力量大,老同福班演出為半亂半昆。到品玉組班,方演全昆,此時昆亂取對立形式。

五十年前,溫州亂彈數量最大,有二十多個班子,昆劇只有三四個班子,但早在距今一百多年后,亂彈已漸次衰落,昆曲漸次流行。到五十年前,亂彈難與昆曲比了,但比高腔、婺調卻好。

三十年前后亂彈班一天天減少,這時候京劇初來,因很少人看京戲,然舞臺的京劇學生都走到亂彈班子里來,因此亂彈、京戲合組聯花班。當時聯花班演出極盛,亂彈更衰下去,聯花班與昆曲成對立形式。

聯花班因和外面多發生關系,最后改為京班,亂彈班好演員多被它吸收進來,昆曲也從此衰歇,只剩一個班了。

去年溫州亂彈三班,今年并為一班,腳色仍感不夠,因內中三分之一的藝人是演京戲的。老藝人肚里材料多,大都回家去生產了。程要求辦戲曲學校,聘老藝人培養人才。所以從歷史看,合并劇團的措施看,溫州亂彈極近京戲,勢有必然。如此劇種由干部人工栽培,漸失故步,亦非溫州亂彈之福,且失百花齊放之旨也。

溫州亂彈北邊到達臺州(臨海)為止,南達福建上四府、下四府和福州市,也曾到過金華、處州,以及福建浦城、崇安、建陽、吉水與浙江、江西交界地帶,卻不曾到過江西。因福建人聽得懂溫州戲,而且戲班少到福建,所以溫州亂彈能向福建進展。

溫州亂彈里保存高腔全本四種:《循環報》、《雷公報》、《紫陽觀》、《報恩亭》。散本四種:《蟻邱山》、《月下自嘆》、《丁氏送茶》、《斬韓琪》?!对孪伦試@》即《薛禮嘆月》。

溫州亂彈分正亂彈、反亂彈,兩種調是溫州原有腔調。有江西亂彈、福建亂彈,是從江西、福建戲里吸取來的腔調。從“江西亂彈”這名稱,可知溫州亂彈原曾到過江西。崇安、建陽,江西人往此兩地做茶者多,江西亂彈與溫州亂彈同流入此地區,所以福建亂彈也原是江西亂彈。

正亂彈分緊板、頓板、慢亂彈、二奐、二奐反各調,又有【仁心】、【玉池】、【滴水】、【小桃紅】諸調。反亂彈分緊板、頓板、落撥子,此三調均有倒板。又有抽板,即回龍腔。

角色最初八人,正生、小生、大花、小花、當家旦,花旦六色為正角;正旦、老外、二花為偏角,偏角可以缺一,由副末代。副末戲路名把子路。

以后角色擴張,有老外、正生、小生、武生、白臉、大花、二花、小花、四花、老旦、正旦、當家旦、花旦、三手等色。當家旦為旦的主角,以前的正旦戲,現在都成了他們的戲了?;ǖ0缪绢^,三手扮慶壽麻姑等角。

溫州高腔用鑼鼓。溫州戲老本有八十四種,有十八本老戲里參人了高腔。

九月十二日

夜仍訪江和貴、方熊飛。婺劇角色出場,吹長號,據云有“先鋒三不出”的規矩。三次吹打,角色仍不出場,第四次吹打后,角色方出場。

《大盤殿》的真拳路子,名日“洪拳”,實不一定,看所傳的是哪種拳法,如“金毛獅子洗臉”,“羅漢拳”都可以打?!蹲泶蛏介T》魯智深也打“洪拳”?!顿悓殑Α罚础兜拱未箺盍罚?,魯智深和林沖對打“洪拳”。都是真拳路子。此外锏和棍也有真的耍法。

鸞帶下垂一段極短,據云鸞帶的長短,不一定是短的。彩褲(角色所穿之內褲,有紅、白、黑色綢質褲子,取其輕便,宜于舞蹈動作)褲腳短,據云婺班扮相從來就是這樣。

婺劇有很多地方戲的原始成分,不但保留在武工、裝扮、把子各種方面,即唱腔(小大喉嚨)、臺詞(名楊繼業)、做派,太保守的部分,也很不少。這些地方,老藝人卻成了攔路石。據說婺劇原無上、下場門,未上場的演員在臺的后方露臉,手里拿著胡子,等候出場,這種風氣一直到最近才改。老藝人多不求長進,如方熊飛演孫悟空,只潦草塞責,有許多戲沒做。

衢州婺班武打戲,有《二皇圖》,演宋太宗刺宋太祖事,兩兄弟有場開打?!断履咸啤罚础吨窳钟洝罚┮灿幸粓鲩_打。方熊飛就他的本工戲說,他對我提《大盤殿》情緒不甚舒暢。(頁邊補記:《大盤殿》,湘戲名《鬧街盤殿》)

《大盤殿》即《肉龍頭》,平時寫作《月龍頭》,但稱為《削龍頭》,不知“月”即“肉”字。

《楊滾教槍》不屬《肉龍頭》,更有《花飛龍》,演柴榮、趙匡胤、鄭子明結義事。

《目連》戲婺班不演。淳安、開化三四十年前有老福祥班和彩玉班專演《目連》,劉青提翻九張桌子,更有三丈六尺的高竿,竿頂圍如一銀元大小,置銀元于上而以布纏扎緊,演員上竿取銀元,翻筋斗名日“打圍”。淳安與安徽屯溪市接壤,《目連》由歙縣傳來,而屯溪又是金華婺劇的戲路所經,故婺戲與《目連》之關系,婺劇內容當有許多《目連》成分。

婺劇全昆三十六本,再以前為八十四本,但沒有一出包公戲?;瞻喔鲬騾s沒有一出孫悟空戲。

跑碼頭演出,演員最多十五人,戲箱最多十六口,全昆戲箱有多至十八口者(多三擔圓桶)。由承頭將戲寫好,或八晚、六晚、四晚。演員行李及戲箱均由村里派人挑去,但管接不管送,到別的村里,由別的村里派人來接。

初到的一天,白天不演戲,夜間由村里發油燭二十八支,三管箱人與演員分用,并由村里挑水一擔,作為茶水。吃飯或由村里包伙,或派往各農家分供?,F在包伙的多,只金華、義烏、浦江采分供制。吃飯有酒、肉,與飯為三大件。更有小五件,為茶葉、水火(炭)、點心(折錢)、八仙包、二十八根油燭。每天演戲為一整本、三雜戲,共點四點半鐘。天天演戲,有一天是正日,必多加兩出戲,但村里必享以酒、面。

九月十三日

晚往人民大會堂,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隊歌舞團演出音樂舞蹈。羅馬尼亞舞多具有狂歡性格,揚臂似新疆舞,連臂踏地似踏歌。在場中與鄭君里、蓋叫天遇。

九月十四日

臨安越劇實驗劇團,演職員共四十一人。團務委員會操縱在過去老板魏文正、張心蕊手里。劇團貪污浪費嚴重,成立十一個月中貪污數字達三千萬元以上。老板剝削演員,師父壓迫徒弟依然沒有根除。張心蕊一年中剝削十六歲的徒弟一百二十萬元,并在做戲有空時,強迫徒弟賣大餅油條。鬧宗派、不團結、互相妒忌、不服氣、墮落腐化、拐騙偷竊等情況,團里都有。演職員在舊社會混過多年,存在問題比較嚴重?!叭础敝性楷F一批積極分子,但還很不夠。民主改革是緊接著“三反”展開的。

把“三反”中的貪污分子、情節嚴重的惡劣分子清洗出去,使培養成的積極分子個個當選(以積極分子為骨干作為當選對象),選出團務委員會,確定民主集中制原則。

以前青年演職員對魏、張等不敢提意見,害怕他們。團務委員會自己主觀的做,演職員無法過問?,F在能向團務委員會提意見,過問團里的事。

由于過去受壓迫的演職員抬頭,所以將一切都翻了轉來,民主改革中產生了自流的左傾現象。如演員的腳色分配由編導決定。據周阿鳳說:“過去死板規定,什么人演什么,演完自己腳色,什么都不管?,F在演員什么都肯扮,有同志生病,馬上能主動的代他做?!痹絼∮膳缒?,自然旦可扮生,生可扮旦,旦、生亦可扮丑。本行藝術白當重視,但牢守自己的頭肩、二肩卻也不對。抬頭的積極分子是中層演員,打倒頭肩、二肩,反對私置行頭是他們的要求。關于行頭問題,有的是大演員在“三反”中拿私人行頭替姘居報貪污贓款,有的是中層演員自愿將行頭歸公。大演員認行頭是自己的演劇生命,作為一個公家演員,對公家的依靠信賴,認識上仍有不足;中層演員捐出行頭,公家必予以相當代價,不當讓這種措施,對演員帶絲毫勉強性方為合理。臨安越劇實驗劇團的問題,不是漫無方法,亂來一陣,而是方法不夠全面,中層演員通得過,面向大演員卻有些問題。像薪金相差的數量不大,如果行頭由公家置辦,大演員不私置行頭,這問題解決后,薪金數量小些,大演員也不會有多的困難了。只是演員的藝術成就,要作為演員薪金標準的重要條件之一,才能提高演員的藝術標準。臨安越劇實驗劇團演《玉面狼》,演員藝術均衡,無特出的優秀表現,和薪金問題、腳色分配方式問題多少有些關系。

九月十五日

佩卿姊妹劇團演員二十七人,編導二人,音樂七人,其他十人,共四十六人。

出身成分:富農一人,中農五人,貧農七人,其他農民十人,工人九人,學生一人,其他十三人。

年齡:十六歲至二十歲十一人,二十一至三十歲二十人,三十一至四十歲十人,四十一至五十三歲五人。已婚二十一人,未婚二十五人。男十八人,女二十八人。

佩卿娣妹劇團由佩卿、新藝兩越劇團合并組成。

佩卿劇團原以農村演出為主,由老板朱仁富帶到寧波。解放前一年朱先走掉,由反革命分子朱宏挺做老板,因勒索剝削前、后臺演員、職工過重,帶藝人金湘琴、熊湘麟逃往舟山未果,乃流落浙江為盜,被解放軍擊斃。朱宏挺走后,由朱仁富之兄朱仁寶做老板。朱將百分之二十的每日營業稅金全數花掉,劇場幾至被封。劇團當家旦汪秀貞丈夫萬九福為該團會計,貪污達兩千三百余萬,被發覺后,萬與汪均在五一年三月間自動離團。由此兩種原因,使佩卿劇團無法維持下去。

一九四九年以前,新藝劇團一直受雇于老板。解放后(一九五O年一月),向老板提出拆賬制(個別主要演員還有包銀制)。一九五一年初,因導演袁雪芳離團,又因天寒,生意冷淡,生活無法維持,自動解散。半月后由文化館召集攏來,提議與佩卿劇團合并。

佩卿劇團原有四十余人,留三十八人;新藝劇團原有五十余人,留八人,兩劇團合并后名佩卿姊妹劇團,實是佩卿吸收新藝。新劇團由文化館領導,被編掉的人白尋職業。新劇團成立時在一九五一年五月中旬。

佩卿姊妹劇團成立前后,寧波市曾舉辦四次藝人訓練班,成立前、成立后各兩次。第一次為一九五O年十一月,參加學習的四十人,多為主要演員和編導,曾開控訴會一次,選模會一次,學習效果為概念上了解一些問題,批評掉一些落后的舞臺形象。

第二次為一九五一年一月“鎮反”開始時,入學前經過考試。報名三百余人,取八十人,被取的不一定成績好,一般是主要演員與編導。學習時間為四十五天,曾舉行過一次公開的控訴大會,控訴漢奸與反革命分子。學習一般反映不好,學習空氣不緊張,制度不嚴格,內容是老一套,有許多藝人想開小差,有許多藝人反映,學習就前進,完了就又落后。曾進行一次選模。

第三次為五一年十一月五日,藝人三百余人自動參加學習,由主要演員和編導成立改戲中心小組,改編《鐵弓緣》、《碧玉簪》等劇目。在改戲中發生爭執,干部有意分成兩派引起爭論。藝人通過學習,初步辨清封建、色情、迷信的戲的內容。曾對外做過一次檢舉。

第四次學習為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由省文化局統一布置,由寧波市委宣傳部直接領導,參加學習的共五個劇團,藝人二百八十余人。共學習二十八天,停止演出。一般反映這次學習比以前三次好。毛佩卿通過這次學習,要與她感情甚好的反革命的丈夫離婚。升明劇團團長有嚴重的資產階級思想,與積極分子對立,劇團陷于解散,學習后決心團結積極分子把劇團搞好。一般藝人覺悟提高,對學習感到需要。

第一次學習內容為戲從哪里來的?共產黨與國民黨反動派的對比,對蘇聯的認識。什么是神話,什么是迷信?社會發展史,舞臺形象問題,抗美援朝。

第二次學習內容為鎮反政策,蘇聯生活,中蘇友好,土改政策,神話戲與迷信戲,戲改政策,檢舉大會,觀摩演出,訂立愛國公約。

第三次學習內容為目前形勢,戲改政策。階級、勞動、群眾、學習四大觀點?;橐龇?。舞臺形象,迷信戲與神話戲?!叭次宸础闭?。

第四次學習內容為安定情緒,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前途教育,文藝方向,婚姻法(結合實例),劇目排隊。

學習內容除注重迷信戲與神話戲,“戲改”政策等項目,第三次、第四次學習均不將反歷史主義作為學習專題。第四次由文化局統一布置。則此一傾向,當不限于寧波。而佩卿姊妹劇團演出《映山紅》,與此傾向大有關系。

第一次評薪為一九五一年六月該團初成立時,毛佩卿四十張戲票減到二十五張,小演員略有增加。第二次評薪為一九五一年七月,一般情形加的少,減的多,藝人在白報公議下,對提出加薪存有顧慮。評薪由文化館干部領導評定,可能由干部包辦。第三次評薪由文化館譚館長領導,一般都增加一些,但樂工沒有加薪。

第一次評薪標準:(一)、覺悟程度。(二)、業務。(三)、工作積極。第二次評薪四標準:(一)、政治,(二)、藝術,(三)、團結,(四)、工作。兩條件:(一)、行頭,(二)、家屬。兩次評薪雖提到“業務”、“技術”,卻不曾更顯明的提出演員“藝術成就”作為主要標準。

劇團編導劉濤,寧波“戲改”協會副主任,團內學委會主任,農民家庭出身,初中文化程度,四十六歲,思想不進步,白高白大,不參加讀報組。過去寫過一些戲,現每日分票十五張(以票款作工資的分配形式)。

編導凌云,三十歲,中農出身,過去在農村中編寫越劇。很自卑,每日分票六張半。

古裝戲本:編導組編改有:《白蛇傳》、《牛郎織女》、《棠棣之花》、《洛陽橋》、《婚變》、《沉香扇》、《碧玉簪》(上三出半路頭戲)、《李三娘》(據京劇本)。劉濤解放前編有:《泣殘紅》、《農家子》、《黃金夢》、《風塵三俠》。上海本有:《氣壯山河》、《梁山伯與祝英臺》、《賣油郎與花魁女》、《巾幗英雄》、《借紅燈》、《九件衣》、《寶蓮燈》。購白上海青年劇院本:《映山紅》。玉蘭劇團本:《六宮粉黛》、《河山重光》、《玉面狼》。戚雅仙越劇團本:《彩虹萬里》。新華書店本:《河神娶親》、《仇深似?!?。老本:《林沖夜奔》。新路頭戲:《沖喜》。

時裝戲本:編導組改編本:《白毛女》、《王秀鸞》等。省文聯介紹本:《寶山參軍》、《增產節約》、《小民兵》、《優撫軍屬》。新出版越劇本:《打井》、《打防疫針》。上海本:《明天更美麗》、《雙捉特務》。凌、劉同編配合“三反”劇本《白新之路》。(計演出古裝戲二十七本,《映山紅》、《巾幗英雄》最受歡迎。時裝戲二十余本)。

為什么上演新節目多:(一)、演員政治熱情較高,不喜演舊節目;但怕犯錯誤也是原因之一。(二)、寧波天然舞臺基本觀眾為工人、戰士、干部、干部家屬、學生等,對劇團督促作用大,經常提意見。(三)、文化館具體幫助,上演節目多經文化館審查。(越劇與婺劇性質不同,原可不演舊節目)

問題:整個劇團白高白大,團內領導脫離群眾,團內組織(團委會與學習委員會)重疊,分工不明,學習領導(劉濤)不強,文化教員沒威信。青年工人與老年工人不團結,要求改實驗劇團?!叭础敝小皯蚋摹备刹勘┞秵栴}(李捷,破落地主出身,小學教員,與邢艷芬搞戀愛。陸聲,抗戰時搞“戲改”工作,貪污偷布。譚館長政治面貌不清,曾記一大過)。

九月十六日

金華婺劇新藝人不愿跟老藝人學戲,認為婺劇沒有前途,不如改學越劇好。

專讓婺劇在鄉村演出,青年藝人看不出它的前途。但老藝人也并不保守,很想將他的藝術傳給青年一代。因青年藝人對他們不尊重,也白然感到失望。老藝人說:“他們不罵我們也就夠了?!?/p>

金華婺劇團(打)鼓佬,最初演小生,能戲很多,現在是金華劇團的好場面。他擔心婺劇音樂傳不下去,因青年藝人即使肯愿學婺劇,也不肯學婺劇的前場面。

因此,接收戲曲遺產成為問題。婺劇只能在農村演出,憑著農民熟悉婺劇演出形式,并愛好婺劇,還能維持它一線生機。但當地干部強調婺劇看不懂、聽不懂,對婺劇不加重視,因此婺劇團在縣里也難有演出機會。對于“改戲”,鄉村“戲改”干部無此能力。婺劇與越劇不同,越劇可不演舊節目,因新戲是越劇的源泉。婺劇卻不能不演舊戲,因為它離開了舊戲,失去它的財產,它就空無所有。當地干部主張婺班學越劇,是說明他們對戲曲遺產的無知。但如果像這樣做,從頭學起,也是一件意想天開的事。

如果讓婺劇演員原型演出舊的節目,那將如當地干部所說,都是些封建迷信。只是少加改削,也不是容易談的。如將《啞子背瘋》的員外,改成一個慳吝地主,而施舍他們的卻另有一個窮人,這一類的小改,是顯得很粗糙的。其他情節稍復雜的,小改更不容易。因此,在農村要處理舊的節目卻是一件難事。

老藝人長走鄉鎮,見聞不廣,對音樂、服裝、動作等演出形式不免保守,因此到都市演出不受歡迎。越劇將大都市的演出形式移入小都市來,婺劇將鄉鎮演出形式原封不動移到都市里來,它當然無法與越劇比。都市歡迎越劇,不歡迎婺劇,原因就在這里。浙江越劇新劇本,大都從上海來,甚至出高價從上海買來?,F在浙江演出的戲十之九是上海腳本,其他服裝、布景、燈光等自然不用說了。越劇從上海輸出,婺劇從鄉鎮流出。婺劇根底深是它的老根底深;越劇是新生劇種,卻有它輝煌的新根底了。而婺劇的鄉鎮演出,最成問題的是它的鄉鎮戲班的組織形式,表現在舞臺上的像廉頗打臉、跑龍套等。

金華有大榮春班,陣容比金華婺劇團整齊.老生、花旦、正生、二花、三花都好。但就一般講則每個婺劇班的陣容都弱。因為在鄉鎮演出不能擴大陣容,如在都市演出,白可將兩個班并成一個。但在鄉鎮演出,由婺劇團把大榮春班的幾個名角吸收過來,讓大多數演員失業,這事情自然是不行的。

當地干部使劇團在當地固定,卻不讓它在縣里生根是一個大問題。婺劇團要發展,一定要整肅陣容,增添演員行頭,打人大都市,樹立新基礎,然后再打回來。能不能這樣做?除去人為阻礙,也還須物質條件和現有環境允許。但可能讓名演員個別出外吸收新的養料。(頁邊批:或讓他們到各縣及省城彼此交流經驗)

金華婺劇團的高蘭馨,家里開燒餅店,小學程度,十五歲學戲,今年十九歲,在婺劇小生里是頭等角色,因此他白高白大,目空一切。婺劇在鄉鎮流走,演員所見不廣,白高白大的基本原因在此。佩卿姊妹劇團的白高白大,原因也即在此(與陳圻同志談話后的紀錄)。

下午參加物資交流大會,共看了工業館、手工業館兩個單位?;I備處將溫州亂彈、金華婺劇位置在孤山,在山坡搭一個草臺,讓他們露天演出。上午演溫州亂彈,因天雨觀眾寥寥無幾;下午雨止,場內觀眾約兩百人左右?!队成郊t》是反歷史主義的戲,和尚尼姑不合宗教政策,都占有好劇場演出,可證明地方當局對地方大戲不重視。

九月十七日

這里對演員行頭歸公,不只是偶然處置。孝豐縣辦藝人學習班,當地劇團總務張永康,檢查了自己封建把頭、剝削統治、打人罵人的思想行為。他妻子楊文光說:“我現在認識了行頭的剝削是太嚴重了。行頭是生產工具,要歸公有,才能提高生產”??芍蓄^歸公是這里的普遍現象,和演員評薪不重視名藝人的藝術成就是分不開的。

演員的角色分配由導演決定。安吉縣實驗劇團提出一段理由說:“平常演戲的重要角色,不論個性的刻劃怎樣,總是分配給客師和所謂頭牌的角兒去演,因此劇團內十六個科班的學員不論技術如何,不給予重要角兒上演。通過半年來的教育,打破了對學員之間的不正確思想界限,根據他們的技術水平分配適當角色。同時說明一個腳本內的大、小或主要、次要的角色都需認真的去演,糾正了演次要角色和跑龍套怕丟臉的看法,建立了分配角色要根據人物個性和劇情需要進行科學分配?!?/p>

溫州亂彈已和當地學校取得很好聯系。溫州市中學教員謝印心先生常來劇團訪問,認為亂彈音樂方面運用不夠,悲調太多,當創造輕松愉快的調子。溫州三希小學學生排演《李闖王渡黃河》,紀念黨的三十一周年,這戲由劇團導演,用亂彈曲調演出。市中近用亂彈曲調排演《物資交流》,因劇團要來杭州,所以沒有替他們排演。

因此,他們有舉辦戲曲學校的把握。一般中小學生和知識分子常來劇團訪問,想學地方戲,如果舉辦學校,一定有人投考。這些人文化程度和音樂知識都很高,只要教習舞蹈,訓練四個月即能登臺演出。只是這種計劃還當看領導意見為斷。

溫州亂彈和昆戲、京戲打成一片,內容上已起變化。學生和知識分子支持溫州亂彈,使它在城市取得地位。因此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它一直在城市演出,或在新中國戲院(小南門東城下),或在新東甌戲院(雙門打繩巷),或在西郊戲院。

文化館的“戲改”同志只有兩位,戲曲改進協會過去沒做工作,經過“三反”已經關上了門。所以排新戲、改新戲都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干部。

過去老藝人很保守,認為傳出一出戲就如同賣掉一所房、一莊田。下一代對老藝人過去很尊重,現在也一樣,但老藝人的思想現在已經變了,回家生產的老先生,你去問他時,他也肯指教你的。(現在溫州亂彈老藝人小生有林阿禮,東甌紅臉金羽仙,即阿六,正生)。(與程阿金同志談話后的紀錄)

九月十八日

溫州鼓詞從平陽發源,平陽與福建臨界,似與南詞有關。從平陽到瑞安不過三十里路,因此,從平陽傳到瑞安,再傳到永嘉時,時代已經很晚了。

最早在明末清初即有鼓詞,樂器用特制的單皮鼓和一條牛筋,將平頭凳子倒翻,擱上鼓,就凳的兩腿纏上牛筋,設置極為簡單。光緒年間,有一位姓彭的將牛筋改成五弦的小洋琴,后來才由管、葉兩同志改制十二弦小洋琴,并加上一只盤子。

所唱有愛情鼓詞,如《十美圖》、《八美圖》、《雙珠鳳》、《十二紅》(溫州故事)等;有大書,如《水滸》、《岳傳》、《狄青》、《粉妝樓》、《洪秀全》等。一本鼓詞需四至六小時唱完,長的需十天八天唱完?!端疂G》需一月唱完。用溫州語言(口語)唱,小生、老生都是一人唱,只是腔調不同。

農人、工人、婦女、小孩都愛聽鼓詞,平常農村解決問題常引用鼓詞所唱故事。每逢會集或迎神賽會,鼓詞場子聽眾常多至數百人到一千人。只是過去農人很少聽到鼓詞。唱鼓詞的都到大戶人家演唱愛情鼓詞?,F在鼓詞藝人都跑農村唱農民愛聽的大書?!巴粮摹睍r曾演唱《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也曾由藝人自己創作很多新的短篇,如抗美援朝、新婚姻法,大多是配合中心任務的鼓詞。但鼓詞用韻很嚴,干部創作,配韻不夠,不便演唱。

從前老藝人不愿將好本子教徒弟,老藝人各有所長,各有秘傳。(與管華山、葉鶴生談話記錄)

溫州昆腔原從金華傳來,溫州從金華請老師教昆曲是一百六十幾年前的事情。

最早的昆腔班是老如意,當時只有昆腔十多本。到新同福班成立,有昆腔四十八本,時當一百四五十年前后。后由新同福班分出新品玉班,還有昆腔四十幾本。最后祝共和班卻又由新品玉班分出。

現所存昆曲整本劇目,有《桂花亭》、《奈何天》、《折桂記》、《長生殿》、《永團圓》、《琵琶記》、《繡襦記》、《雷峰塔》、《農家樂》、《釵釧記》、《醉菩提》、《八義記》、《倒精忠》、《蝴蝶夢》、《金印記》、《荊釵記》、《十五貫》、《金棋盤》、《衣珠記》、《連環記》、《風箏誤》、《燕子箋》、《蜃中樓》、《鳳凰臺》、《金鎖記》、《火焰山》、《天喜柱》、《霧中緣》(花子拾金)、《西廂記》等。(與陳花魁談話,陳年四十二歲,新同福班小生)

昨日張庚同志來杭,今日下午約游西湖。下船時雨勢欲來,往劉莊、花港觀魚,至三潭印月而大雨驟至,即在茶社避雨。文化局電水警所派汽筏來接,雨止后得安渡。在杭州酒家晚餐,往大世界(戲院)觀婺劇。到時已晚,《啞子背瘋》已演畢,《悟空借扇》上場,周越先(孫悟空扮演者)演出比前次更精彩。最后一出為梆子腔《紅梅閣》。此劇已經改過,(李慧)娘投環得救,與侍婢同救裴生,裝鬼臉嚇走刺裴者,火燒紅梅閣,與裴生同逃。(李慧)娘往西湖洗衣,裴生挑水同往,則裴亦平民而非士人。裴與慧娘在西湖相遇后,賈(似道)非即殺慧娘,而是囚之馬房,亦非召裴而醉之酒,乃是喚來即幽閉之,遣一刺客夜往刺之。聞此劇舊本,慧娘投環后,鬼怪百出,亦近似李翠蓮(《西游記》中角色)矣。梆子腔以笙笛和,但打梆子如秦腔規模。唱調極似湖南花鼓戲,惟每句結尾微不相同。有一段吹奏又大似秧歌鑼鼓調門,而演員說白和旦的動作,亦富于湖南雜戲風格。散戲后,調查團曾往后臺看周越先。觀戲時大雨又降,歸后,雨競夕不止。(頁邊注:《紅梅閣》“游湖”時,船槳短僅尺許。)

九月十九日

午前往新中國戲院看觀摩演出。婺劇為周越先姊妹高腔《槐蔭樹》。所演為《槐蔭會》、《仙姬白嘆》、《槐蔭別》三折。董永行孝故事我所夙好,今見演出,神話外幕之內,所隱藏之農民生活情感、動作言語,活躍于演員表現諸技巧中,周氏姊妹乃更能善用其所長焉。衢州婺劇用揚琴合奏,和唱在曲調中或在曲結尾句不等,但不每句和唱,類京腔體式。腔調小半似湖南高腔,大半低平不類。和唱亦輕微不高亢,略助長音勢而與唱腔調協,幾不易分辯。溫州亂彈為《販馬記》,唱腔不類京戲吹腔質素簡練。伴奏用弦索,繁音縟節,唱凋為樂音所掩。據周越先云,衢州亂彈亦有《販馬記》,唱腔乃較溫州質素。但溫州所唱,京戲吹腔骨格仍隱然在繁復之中,可意味而得之也。戲情之發展及編排,前后與京戲不同,似京腔曾經剪裁,刪去蕪雜,更見完美。溫州昆劇為《金印記》,演蘇(秦)、張(儀)分別與張儀晉見蘇秦二折。蘇秦為陳花魁飾,《分別》一折有【武陵花】長曲,全曲八十余句,由兩小生合唱、合舞,一氣唱完即下。溫州高腔所唱則為《丁氏送茶》,此劇所演為民間小蘇故事,屬雜戲之類。高腔每句必和唱,調終則結以鑼鼓,急而不舒,類道士拜斗所唱,所謂“道士腔”者是也。聞此劇已二十余年不演矣。

晚往興業戲院看紹興大班演出《斗姆閣》。紹興大班無女演員,以男扮女,無一中式之材料。故事蕪雜,內容陳腐,所謂路頭戲也。紹興大戲沒落,當由演員負責。

《槐蔭樹》劇詞云:“玉皇玉皇,你既叫我下凡,就不該叫我上天;你既叫我上天,就不該叫我下凡!”對玉皇進行批評,對天定命定說理,也即是否定他們。此神話劇成功處。

九月二十日

十幾年前紹興大班有四十九個班子,現只剩下四個班子。上海兩個,杭州一個,紹興一個。紹興的那個班子,現已由魯迅文化館加以培植。

紹興大班原名紹興亂彈,又叫越劇,后來越劇被女子越劇占去,才改成紹興大班。它流行區域主要是紹興八縣,浙江曾到過溫州、寧波、嘉興、湖州、杭州,江蘇曾到過蘇州。(民國)十幾年曾在漢口演唱,但失敗下來了。

紹興高腔據說從溫州傳來,但溫州亂彈卻只到過臨海。紹興高腔是用鑼鼓干唱,很少用笛的高腔戲,卻又和溫州相近。高腔失傳已經是十二、三年前的事?,F在有張國卿,年四十八歲,是高腔小生。其他能唱高腔的不過十人,但高腔要二十個演員才能演出。高腔詞句文雅,能舉出的戲有《山門》、《獅吼》、《玉簪》、《關公訓子》等出。

紹興高腔觀眾多勞動人。清末民初,紹興農村迎神賽會風氣很盛,多用紹興大班。女子越劇只是太太愛看的戲。因此,紹興大班鄉音很重,外間人很難聽懂,只是紹興大班曾在上海生根,所以不改鄉音,仍是老藝人的思想問題。

紹興大班文盲多,戲由師傅口傳,沒有劇本,或是路頭戲。此次物資交流大會,紹興大班獨無劇本送審。紹興大班是不曾有過科班的,它對于新演員的培植,純靠個人收徒弟。

在上海演戲三月,拿不到錢。平時在每天收入達一百五十萬元時,最好的演員可拿到八成數,共十二萬元。但在此地三個月中,只有一天,最好的演員平均每天的收入共能到兩萬元。龍套每天平均收入只能到幾百元,多的也只能到幾千元數。

到鄉村演出,演員不到二十人,合全班人數并場面在內三十多人,戲箱四口。走水路的時候多,走陸路的時候少。經常寫戲既定,趕到即演,從夜晚演到天亮。

紹興盛行《目連》戲,七月賑孤演唱鬼戲,但《目連》戲另有目連班專演。

新民劇團有老生王振芳,藝名十七齡童,現為該團副團長。新來的名演員有筱玲瓏,即大倌,名見海報。該團欠缺武功,現正初步習練。(與新民劇團陳慕尹、團長陳福穆談話)

本日午前往新中國戲院,看金華婺劇團演出《劉備招親》、《大盤殿》及金華灘簧戲《貂蟬拜月》?!秳湔杏H》僅演出洞房一段,扮劉備者為年紀較老之藝人,每句詞中插“呀”字,詞尾插“啊”字,如湖南鉆鄉班風格。金華灘簧調極復雜,內有昆曲成分;唱腔與音樂均近粵劇。

《溫州府志》卷十八,“名宦·瑞安”引《舊志》云:“陸游字務觀,山陰人,為瑞安簿,贊治得宜,吏民愛之,允以詩名?!眲t趙家莊之負鼓盲翁,必與溫州有關。溫州另有一種鼓詞,只用一小鼓,由盲藝人在鄉間演唱,聞白永康縉云傳來溫州,不知與此種之關系如何也。

溫州鼓詞與福建南詞不同。據云溫州鼓詞說牌名,福建南詞不說牌名。

溫州鼓詞最初發展,當在明末清初,在平陽街頭巷尾用俚語歌唱。

溫州鼓詞藝人共有六百余人。溫州人愛聽鼓詞,農民一面T作一面唱鼓詞;溫州廣播文藝節目,每星期至少三次廣播鼓詞。

鼓詞藝人在樂清“土改”中工作絕好。一九五O年元旦,鼓詞藝人在溫州市縣城隍廟演出《九件衣》,第二次在溫州大戲院演出《劉巧團圓》,都用戲劇形式演出。

九月二十一日

與婺劇名演員周越先談話紀錄。

周越先學戲的時候只有十歲年紀,依實足年齡還只有八歲。最初學越劇花旦,師傅先教她學《鸞鳳雙簫》戲里頭的丫頭。因為她記憶力強,學戲很快,師傅存了戒心,不給她上演這戲,并說她頭頸短,微有一點歪,時常強調她頭頸的病。

戲班里,小丑樓冬美嘴爛了,不能演戲,師傅叫她代替,她不愿意,父親罵她,她勉強演小丑了。她在旁看會了小丑演唱,學戲也很主動,時常拿一把鏡子,照著白己,練習臉部的戲。

這樣三年下去,到了十三歲,她所演的小丑,群眾很愛看,都叫她做“胖子小花臉”。這時班里缺小生,她師傅又叫她演。她師傅叫郭宗憲,她雖然巴結他,但他卻不肯教她本領。他向人說:“小家伙很聰明,也很驕傲,我自己要留一手?!?/p>

同時奚落她說:“小花臉師傅,你演小生是假會還是真會?”

教小生的師傅姓金,是從上海來的。雖然是過堂師傅,但她因想學戲,卻給他打洗臉水、點火、巴結他。跟他三個月,他臨走時抄給她一部《十八相送》。

十四歲時又改演小花,兼演老旦、老生、旦角。1942年十五歲,日本人到了衢州,班子散了,人都逃到山上去,從四月到十二月,八個月沒有演戲,在家里做粽子,賣給村里人。

日本人八月退到金華南區,人都下山了,她在家里賣豆芽和烙筍(干筍)、辣醬。豆芽、烙筍都要發水,發少了水要賠本,發多了水挑不動。挑到有錢人家賣,他們左挑右剔,臨了買你一點,但用手將水壓得很干才給你上秤。這時候她將頭發剃光了,扮成男孩,因為在日本人的勢力下面,做女孩很不方便。

十二月,胡樟根劇團組成了,她在劇團里演老生。老生從來沒有專門演過,怕肩不下來,又沒有師傅教,只得向演得好的演員偷偷學習。每天起得很早,在太陽底下亮架子、開霸(起霸),看自己影子練功夫。身旁帶一把鏡子,看臉練眼睛。演老生的時間一個多月,觀眾也認為很好。

一九四三年,花旦葉秋蓮來金華演出。這時月仙劇團(即胡樟根劇團)花旦高筱琴不受群眾歡迎,叫她演花旦,曾演過《雌雄杯》(《鸚鵡記》)的梅娘娘。后因班里缺少大花,又叫她演大花。高演梅娘娘,她演梅國忠,于是穿了行頭練大花架子。此后,她演過《紅鬃烈馬》的魏虎。

一九四三年三月,周越先和妹妹越相、越桂并他們的班子、行頭,和葉秋蓮劇團合并,她正式改演花旦,所拿薪水為法幣(國民黨時期的流通幣)三百六十元。這時候高筱琴兼導演,葉任團長。但因缺少角色,凡是剩下的角色,都由她包演。她演過包公,也曾演過《合同紙》的老旦。衢州觀眾喊她做“財神”、“百搭”(當時麻將的兩種牌名,摸到它可以當任何麻將使用。以此形容周越先各種行當都能演),只是還不討好。葉的統治思想很重,她便和葉開展斗爭。葉說她拿錢太多,演不成什么角色。她便要求少拿錢,但須固定演一個角色(行當)。

因為高的技術不受群眾歡迎,她(周越先)改演二肩旦了。她學旦無人教戲,葉不肯教她的戲,還時常諷刺她。這時劇團在周隍廟演出,一面是廂房(扮裝的地方),一面是鋪房(寢室),廂房的汽燈照到鋪房里,她偷看了葉的表演,就馬上回鋪房,用麥桿扇當撒扇,自己練習姿態,同時對鏡子練習面部表情,練習旦的笑和旦的哭。

她和小演員處得很好,經常請他們提意見,并隨時向熟悉的觀眾請教,讓他們提意見。同時比較葉和高的優點和缺點,加以取舍。這時,葉白天往干娘家打牌,有時將白天的戲交給她演。于是,她演過《三官堂》和《琵琶記》。她在臺上哭是想起閉氣才哭,她以為在臺上哭一場出出氣,也很好。

于是她被觀眾稱為小花旦了。這時她與葉同場演出《三看御妹》和《碧玉簪》,她演的都是丫環,但她已能和葉拼了。葉斗她不過,在臺上真的扭她,把她的手臂扭青一大塊。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她和葉分開,自己建立劇團。三妹越桂唱二肩旦,她自己做導演,二妹越相也學戲了。戲的賣價很便宜,演員只有九個人,都只求混口飯吃。

這時,她也學會了拜干娘、干爺、打麻將,但只當做一種應付。她家里很窮,她和兩個妹妹都在家里煮飯,并學會做鞋做花。

一九四四年,日本人四月又來衢州,她們又逃向山里,從四月到九月不曾演戲。九月中在遂昌醒獅舞臺演出,這時候她演主角了。主角和主角之間爭名譽,老生、小生對她懷嫉妒,怕她蓋過劇團,她們向她的妹妹鉆空子、說閑話。郭蓮芬打破了開臉的粉盆,硬推到她妹妹身上。因此她存了不愿演戲的心。

十二月到龍游,在龍游大戲院和葉秋蓮劇團合演。她和葉都要是頭肩旦,葉還以為她難與她比,卻不想她已經比她強了。一出戲兩個人各看一天,或是前后同在一出戲里演唱主角。這時候,她已經能打武(戲)了,葉認為很奇怪。但葉向旁人說,認為她的成功不是靠真實本領,而是靠人緣好,人年輕。

演完一個月便和葉分開。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一九四六年幫胡阿水劇團演出半年,她是頭肩旦,但多演男角,如《獨木關》、《金雁橋》,《寶蓮燈》的丞相(秦燦,大花扮演)她都演過。以前是沒人演的角由她演,現在是人家擔負不了的角由她演,她自己的角卻交別人演出。

這時劇團姊妹間每發生口角,說導演馬某重視我,有私人關系存在。同時所演的都是賭錢戲,要賭得起來才有收入,因此,在半年后回家休息,立志想到杭州做織布工人。

她姊妹們得到錢即歸父親,因此家里也買了田,在家里收割稻子,做家庭婦女生活。因為家里窮,所穿衣服都很破,前身、后身都是補丁。十八歲才穿花旗袍,有一件出客衣(出外做客穿的)是陰丹士林布的衣服。

勝利后越劇團上杭州演唱。村子里將婺劇請來,父親把我們兩幅行頭,一幅是周春聚的,一幅是月仙劇團的,都租給婺劇老生老伶工葉阿狗。葉白當導演,集合些鄉下農民當演員,這樣的劇團組織自然是吃不開的。葉付不出行頭租錢,自動提出要父親主持劇團。父親借了一筆錢,替劇團買了些網巾、靴子,但演出仍是吃不開。

這劇團只有男花旦。高家鄉八月二十六日有會集,進行山貨交易,這劇團和另一劇團,在同樂舞臺唱斗臺(對臺戲)。另一劇團有女花旦,因此要我們姊妹在正戲前面演一出越劇,拉拉人。但觀眾看完越劇就走,婺劇還是沒人看。

她們姊妹參加婺劇演出是為了吃飯,這時她已經十九歲了,不演戲就坐吃山空。婺劇《三打王英》、《孫夫人祭江》有滿堂手下(龍套),凡是在劇團的人都跑龍套。她認為不懂婺劇,專跑龍套是不行的。因此她們姊妹跑完龍套就走開了。而且她當時對婺劇的假嗓子深深感到不快。

當時衢州演戲季節,上半年三個月,下半年五個月,分兩期演,兩期中間演員可以調動。夏天也演戲,演戲生意雖不好,但演員要混口飯吃,不能不演。冬天是冬防時期,禁止戲曲演出。

一九四八年正月,因劇團付了定錢,卻付不出薪水,將劇團賣給衢州鄉下,將演員暫時留住了。她在寢室聽婺劇,漸漸成了習慣,因此,自己提出學習婺劇。最初學《青龍會》,是一出小戲。初學唱不加重視,如唱山歌一樣,后來學熟了,妹妹也跟著唱。最初扮小丫頭,到后來,演員里的農人回家去了,于是她演花旦,越桂演作旦,越相演大花臉。

樓東美十年來和她們姊妹一處生活,這時候她演小生。在這個艱難的環境里,她(樓東美)忽然離開了她們,和一個地主的兒子逃去結婚去了,這是三月間的事情。她臨走時還說:“我是有歸宿了,看她們姊妹三人怎么了”。

這時候她們姊妹只有學會婺劇是出路,于是她們正式學戲了。她們每人從一個師傅學,或是唱花旦的跟小生學,唱小生的跟花且學,或跟其他角兒學。教她戲的師傅叫呂阜昌,他是唱小生的。婺劇全靠口傳,但呂是東陽人,語言聽不懂,不過照他說的記牢,演出四、五次后,劇詞所含意義,也漸能體會清楚。呂教戲能順她的性子,也能聽她的意見,對劇詞有問題的,她對呂提修改意見。如《興周圖》,黃飛虎夫人對妲己的道白:“娘娘該是鳳凰,臣妾該是山雞”。她認為“該是”應念作“乃是”,呂也同意她的意見。

她在這時候認為婺劇比越劇好。婺劇在該唱的地方一定唱,調子比越劇好聽,戲情進展很干脆,簡單扼要,適合農民心理。

老藝人很守舊,像徽戲、亂彈、高腔各有《寶蓮燈》,但彼此全不相通,他們也從來不曾想到,要使三出同樣的戲,取長補短?;談⊙荨侗烫一ā?、《天緣配》,偶然缺少角色,演不攏,就只好不演。她提出越劇的辦法,在中間來一個派場師傅,演員都依他的分配,老藝人心不謂然。但花旦是甑箍(飯甑沒箍就會散,戲班無旦難成班),只好聽她的話,而且老藝人也還得賣她父親一點面子

徽劇《碧玉簪》蓋衣的方式不美,她們姊妹要改用越劇的方式演出,老藝人也心不謂然。但他們說:“反正是你們三姊妹的大戲,由你們去演罷?!彼齻冋兆约旱穆纷友莩?,群眾都很歡迎。同行花旦也都來學她們的演法。因此,化裝和服裝也改從越劇了。有許多從越劇帶來的動作也都搬上臺來。像婺劇花旦用指頭作開門手勢和花旦一套步法,都改從越劇的了。

婺劇戲情進展簡要扼要,但臺詞卻冗雜重復。像《金棋盤》戲里薛應龍向樊梨花表他的身世,同樣的話,樊梨花向程咬金說一遍,程咬金向薛丁山說一遍,薛丁山向薛仁貴說一遍,是很厭煩的。她向老藝人提議,以后幾遍要說得簡單一點。老藝人說:“先生教我這兩句是無法偷的?!?/p>

婺劇花旦不畫眉,小生只搽胭脂,老生、老外本臉上臺,非常難看。她動員老藝人化裝,老藝人說:“肉麻得很,我化裝演不出戲?!庇谑?,她姊妹三人自己先替次角化裝,因為觀眾愛看,這風氣漸行開了,由次角到主角都試行化裝登臺。到后來,不化裝不登臺,競成了他們的習慣了。

婺劇是運輸工人、農民、市民中三十歲以上的觀眾所喜愛的戲;越劇是鐵路工人、汽車工人、三十歲以下的市民所喜愛的戲。演員采訪觀眾意見是很要緊的。有人認為婺劇音樂太響,臺詞聽不清。音樂響不是主要原因,臺詞不清還須演員念唱負責。婺劇演員文化程度低,臺詞念音卻與文化程度有關。而且有時他們故意不將臺詞念清,因為他們忘了詞,就可能含糊過去。因此,她在廂房看書,把書里字的讀音拿到戲里來用,并將越劇臺詞念唱方法,拿到婺劇里面來演。

四月解放,五月十三日再開始演戲,六月在龍游大戲院演出,七月到遂昌演會戲。這時父親不想蓄集錢了,她自己才拿薪水添置了一些行頭,如鳳冠、銅角帶、銅朝笏等。

在龍游大戲院演出時,干部要先寫劇情。因以前唱越劇時有說明書,自己依照樣式寫好,并請寫海報的改正詞句。到一九五O年一月來金華演戲時,對改戲更多了幾分把握了。這時節,把越劇的《雌雄杯》、《游山東》(乾隆故事)、《賣花三娘》等戲,都帶到婺劇里來,作路頭戲演出。

九月二十二日

金華婺劇徽調,正西皮分男女工,反西皮不分。西皮都子即二六、慢都子分男女工,緊都子即流水。二黃分正二黃、反二黃,老二黃即嗩吶二黃,隨腔可用笛,可用嗩吶,可用胡琴。小二黃即四平調,梆子即皮黃吹腔。撥子分倒板、流水、緊皮。亂彈有二凡板,溫州亂彈稱二奐,此亂彈中之二黃調,亦徽劇二黃之前身也。

華東音樂學院昨晚在金華婺劇團錄音,所錄者:(1)西皮倒板轉原板,再轉都子再轉緊都子(《送徐庶》)。(2)、慢都子男工(《投筆從戎》)。(3)、慢都子女工(《金水河》)。(4)、反西皮(戲為《刺燭罵殿》[送徐庶])。(5)、老二黃倒板轉老二黃(《勇殺四門》)。(6)、小二黃(《松棚會》)。(7)、正二黃(《天水關》)。(8)、倒板轉反二黃(《孫夫人祭江》)。(9)、龍宮梆子(《水淹七軍》)。(10)、梆子男女工(《天緣配》)。(11)、撥子倒板轉撥子轉流水,用嗩吶配腔(《夜奔》)。

《湘子試妻》有慢都子女工一段,帶“阿來、阿來、唉唉唉”的尾音?!独俗犹咔颉酚心信ぐ鹱右欢?,名“花花世界”(劇中之浪子一唱段名)。亦不同于普通梆子。

又所錄亂彈調:(1)《銀猴打鼓》(二凡板)。(2)、《碧玉簪·解衣》(三五七)。(3)、《碧玉簪·送鳳冠》(三五七疊板)。(4)、《碧玉簪·拜壽別母》(三五七流水)。又錄出灘黃《蘆林會》一種。

九月二十三日

《溫州府志·風俗》卷十四,“永嘉縣”引《舊志》云:“土薄難藝,民以力勝”?!皹非蹇h”引《舊志》云:“東甌隈山阻海,而樂(清)尤土瘠,競力稼穡,僅支一歲?!薄疤╉樋h”引《縣志》云:“土瘠民貧,男耕女織,其俗有《唐風·蟋蟀》之遺”。今溫州山產木料、桐油,而田產不豐,所以不從海運觀點,單從農業觀點看溫州,溫州卻是個阻塞的地區。因此,溫州語言南不出平陽,西不出青田,東與北不過樂清。溫州亂彈向福建發展,但溫州語言與福建語言不同。

用土話演戲是“三小戲”的特點。鄉里班子跑縣城,縣里班子跑省城,戲由窄處向寬處流是一種原則。戲不能固定在一個地方,它一定要流動變革。溫州土話區域很窄,但溫州亂彈卻南腔北調。它仍是在溫州還是個重要??诘臅r候,戲曲曾盛行一時,到現在所遺留的一點余蔭。溫州戲的南腔北調為時已久,市民與農民早與相習,不會忽然不懂。溫州戲的臺詞仍當向寬處走,如溫州戲用溫州話演,白限于溫州一地,斷絕與外界流通,就只有更趨滅沒。

京戲和溫州亂彈同班演出,但兩下仍有些過不去。溫州戲用溫州話演,這主張是說明對京戲的一種抵制情緒。京戲能在溫州演出,即說明溫州人懂得京戲。溫州戲的語言問題應當走京戲的路子,且應當讓京戲在溫州亂彈里引起一番改變。

紹興大班說:紹興高腔從溫州傳來,但溫州亂彈只到過臨海。據溫州亂彈說,百多年前,溫州高腔盛行,溫州藝人到臺州,不想回來,溫州班里稱做“臺州攬”(大概是被臺州攬住了)。所以紹興高腔可能是由這些藝人傳過去的。

溫州昆戲與金華昆戲全同,可能是由金華傳來。金華梆子和撥子都和溫州不一樣。流水板,金華尾腔高上來,溫州尾腔平下去。

溫州亂彈腔調:正亂彈分慢亂彈、慢二奐、緊板、頓板、倒板、疊板、仁心、玉池、小桃紅。反亂彈分落撥子、二奐反、緊板、頓板、倒板。又溫州的江西亂彈即京戲吹腔。福建亂彈接近溫州亂彈,與江西亂彈不一樣。

九月二十四日

主要演員座談會紀錄之一。

紹興大班沒落的基本原因是一直鬧不團結?,F在只剩四幅班子,仍彼此鬧意見,新民劇團曾加入上海越劇分會,也結合不攏。前年有兩幅班子想組織工會,也沒有結果。他們想收徒弟,培養新藝人,舊藝人鬧不團結,一切都是空談。

演員能認識一百字共二十多人,初中程度的十五人,高中程度的一人,演員文化水準低。發言人雖否認他所說的對學習看得不重的話,但不曾好好學習,勢所難免。

新民劇團自動禁演的戲有:《一捧雪》、《九更天》、《大登殿》、《雙怕妻》、《三官堂》、《雙判釘》、《雙搖會》、《比干挖心》、《朱買臣》、《回窯》、《送親行禮》、《胭脂》、《殺子報》、《斬經堂》、《盜墳》、《探陰山》、《陰陽門》、《黃判伸冤》、《滑油山》、《蝴蝶夢》、《嬈叔》、《龍圖鏡》、《戲迷傳》、頭本《貍貓換太子》。共二十四本。

溫州亂彈勝利劇團由新紅玉、新新紅玉、平祥紅玉合組而成。溫州農村過年是禁演戲的。今年正月演戲分了一次錢,高的分到二十萬,低的分到三萬。此后在溫州演出,六個月沒有分錢。福利金由工會抽去五千,行頭由戲改協會租來,每十萬元抽行頭租金一萬元。團長程阿金欠協會錢四十多萬元。班里小丑有病,想不出辦法,向協會要求借五萬元,協會說程團長有積欠,不能借。后來借得十萬元,又因為團里的病人多,大家分用后,只剩下一萬元。因此無法治病,小丑一天晚上病重死了。

藝人有家庭的,因為無錢養活家屬,自己不吃飯,省飯給家里人吃,但自己還要演戲。冬天還沒有來,被子衣服賣完了,天冷時就成問題。

“三反五反”都不曾經過學習,文化館對藝人無聯系,大事情不注意,小事連夜開會。干部只找團長,不管藝人。

“戲改”干部來團就找團長,藝人向他提出意見,干部說:“你們白己解決,難道要我到家里帶田來給你們分么?”

團長說:“藝術是不要緊的,只要政治思想好?!彼柁o把藝術不好的留在團里。

“戲改”干部在“三反”后,把藝人的行頭(演員自己花錢添置的)斗出來,不交給原有劇團,都讓他認為好的劇團拿走。

(劇團)只導演過一出《三上轎》,其余都是路頭戲。

識字的藝人太少,大家對文化學習要求迫切。大家因生活成問題,感到無前途,都希望回家生產。大家也不想多拿錢,只要領導重視他們也就夠了。

紅旗京劇團說,選舉的模范不夠模范資格,回團后成了麻煩。

反革命分子某,由軍區保舉入團,他過去非演員出身,也參加演戲。

今日座談會發現的問題:(1)、為民主與集中的問題。溫州“戲改”干部只理團長,不睬藝人,對藝人不聯系,采管理手段,發號施令,不要群眾,只集中而不民主。紅旗京劇團團長卻怕藝人批評他不民主,因此不能主動掌握團員,自己成了被動,讓團員在下面發展民主偏差,無法加以控制。(2)、此地對藝人訓練把握很緊,因此有些藝人不想在杭州,說上海對藝人寬,生意也好做,想到上海去。蜜蜂劇團的情況如此。(3)、溫州亂彈極成問題。劇種本身存在弱點,干部不予扶植,造成演員嚴重的生活問題,反而加重劇種沒落的因素。干部對當地劇種,凡可能扶植改造的即當予以扶植改造,不能喜怒為用,純依主觀。藝人感到無前途,不能生存為最大原因。干部主觀,影響劇種沒落為次要原因。

九月二十五日

主要演員座談會紀錄之二。

金華婺劇團不敢改歷史戲,怕犯反歷史主義。劇團對反歷史主義,大多數沒有學習。只聯友越劇團能回答這個問題。紹興大班說,學習民族遺產,即是要將藝人分出階級性來。衢州實驗劇團演《反水滸》,干部說這是反歷史主義的戲。但《擒方臘》是反動的戲,并不是反歷史主義的戲。

衢州實驗劇團學習方式是一面學文化,一面學戲。紹興大班只能排路頭戲,不能排新戲,是演員多不識字的問題。所以這種辦法很好。

衢州實驗劇團當“三反”時說,周越先是老板的女兒,資產階級。說三百多個文藝工作者有四十多個是特務,因此,周越先也是特務。說周的行頭是貪污來的?!按蚧ⅰ保ó敃r“三反”運動反貪亦稱打老虎)的偏差很大,把周越先哥哥的耳朵打聾,因為叫他站了幾天他吐血了?!叭础钡念I導干部是地主成分,急于圖功,所以偏差很大。(金華婺劇演員則有以上等演員為地主、富農的思想)。

新民滬劇團批評與自我批評展不開,演員鬧意氣,大家為個人。

干部說演員是工人,不能分田,家眷也不能分田。后來又說,分田已不是時候了,但家眷在劇團吃飯又成問題。干部否定農村藝人是農人成分,乃并其家屬,也同時否定之。(是溫州巨輪劇團的事)

溫州巨輪劇團,干部說他們是失業工人,到鄉下來混飯吃。認為他們在農村演戲是浪費,農村文工團演戲不買票,買票加重農民負擔。他們向農民介紹,說“政府叫他們來,救濟救濟他們”,他們把藝人當戲子看。金華區長、指導員,觀點也正與鄉政府同。

金華戲在義烏被重視,洪縣長天天來看婺劇。在金華因干部不向外面介紹,他們存有以越劇為基礎的思想,認婺劇必然沒落,劇團請他們看戲、提意見,他們也不來。

金華婺劇來杭參加物資交流大會會演時,文化館干部說,金華戲是土貨,在杭州推銷不行。

衢州“戲改”干部不看婺劇,或看兩幕就走。

衢州“戲改”干部王夢樓,從會計手里取得團長印章,因馬鳳仙等演員沒有來,用去他們薪金八十多萬。王好吃酒,曾被捉到公安局,由劇團保出來。因干部不好,工作七個月無開展。

九月二十六日

音樂組座會紀錄。

新陸劇團四肩旦工資一萬八千元,音樂組高薪一萬七千元,比四肩旦低一千元。頭肩旦七萬元,占音樂組高薪四倍強。臺州越劇團主要演員九十三個單位(“單位”是一種有別于固定工資的一種分配制度,類似于過去農村的工分制),音樂組高薪四十七個單位,與三肩花旦同。藝鋒劇團高薪十二萬,低薪一萬,音樂組高薪兩萬,低薪一萬四,比主要演員相差六倍。后高薪降至十萬,音樂組高薪提至二萬五千,亦相差四倍。迅民滬劇團高薪四萬五千元,低薪八千元,音樂組高薪二萬一千元,低薪九千元,與高薪相差至一倍強。

藝鋒劇團因所演為滑稽戲,什么曲調都有,胡亂使用,故音樂組不被劇團重視,需要他們就向他們用點工夫,不需要就請便。音樂組日夜三個鐘頭都用在演出伴奏上,因此無法學習新的曲調。平時曲調多半聽來,說不上是音樂經驗。

湖劇老藝人死的多,音樂人才少,老藝人不教真本領,到現在只剩下一個調子。

農村不看時裝戲,銅鑼打得不高也不歡喜(衢州)。

銅鑼敲壞了,也說要精簡節約(臺州越?。?/p>

金華婺劇曲調有四五百年長久歷史,因歷史性長,曲調改變不易。音樂組須培養新人,老藝人都已四五十歲了。老藝人因婺劇吹的戲多,發生吐血的病,因此青年藝人不愿學習音樂。學音樂要有基礎,青T提升由漸而進,不能一躍即成紅人,因此青工更不愿學。

十月十一日

注: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會演在北京召開,黃芝岡結束對浙江地方戲的調查回到北京,參加全國會演,以下是他對各地方戲劇種中著名演員所作的采訪筆記,都沒寫日期。

衡陽統一湘劇團劇目:(后稱“衡陽湘劇”。下列劇目為著名老生羅金城所抄。羅時任團長)

全高昆:《安天會》、《三王會》、《小西天》(均《西游記》)?!赌窟B傳》、《封神榜》、《觀音》(《南游記》)、真武(《東游記》)、《香子卷》(疑為《韓湘子《北游》)、(以上五劇均連演匕天)?!痘煸小罚ㄟB演三天),《一品忠》(《鸚鵡記》),《精忠傳》(連演七天)。

昆腔短折:《大十三?!?、《偷仙桃園》、《蘆花逼瑜》、《曹操墜馬》、《五關斬將》、《藏舟刺梁》、《霸王別姬》、《聞林哭相》、《水擒楊幺》、《秦瓊賣馬》、《魁樓白嘆》、《伯喈賞荷》、《水漫斷橋》、《宮娥刺虎》、《醉打山門》。

高腔短折:《文武高升》、《觀音慶壽》、《劉全進瓜》、《八戒鬧莊》、《步月斬虎》、《曹操墜馬》、《斬良辭曹》、《曹操洗宮》、《左慈罵曹》、《青梅煮酒》、《僧尼相調》、《白氏盡節》、《斷機教子》、《灞橋挑袍》、《夜放裴生》、《必正偷詩》、《月下來遲》、《秋江趕潘》、《金精戲儀》、《采花夜誤》、《胡璉鬧釵》、《王婆罵雞》、《吵鬧饑荒》、《五娘剪發》、《描容上京》、《書館相會》、《廣才掃松》、《三打不孝》、《胡迪罵閻》、《打柴求救》、《馬氏吵嫁》、《仁宗認母》、《皮正跪燭》、《賀府上朝》、《拿風斬曹》、《潘葛思妻》、《張旦借靴》、《燒香迷良》、《包公判杯》、《貴妃醉酒》、《尉遲垂釣》、《尉遲耕田》、《尉遲裝瘋》、《尉遲救駕》、《周氏當絹》、《趕狗盜袍》、《蓮蘭拜月》、《祭灶趕齋》、《賈氏扇墳》、《賈氏吵嫁》、《莊子試妻》、《投筆打賭》、《脫靴交帶》、《點石化金》、《觀音掃殿》、《瘋僧掃秦》、《秉燭待旦》。

皮黃全本:《龍鳳劍》(商)《青石嶺》(周)、《雙盡忠》(周)?!端膰R》、《五雷陣》、《八義圖》、《黃金印》(列國)、《反昭關》(列國)?!而欓T宴》、《九里山》(楚漢)?!洱堷P褶》、《松棚會》、《上天臺》、《聚子會》、《漁家樂》、《嘆五陽》(漢朝)、《奪秋魁》、《琵琶記》(漢朝)?!而P鳴山》、《東川圖》、《西川圖》、《祭鳳臺》、《平四郡》、《古城會》、《青梅會》、《定中原》、《龍鳳配》(三國)?!毒派彑簟罚〞x朝)?!端拿松健?、《麒麟閣》、《南陽關》(隋朝)?!洞蚪鸸凇?、《滿堂笏》、《二度梅》、《金光大陣》、《雞爪山》、《九焰山》、《紅綾襖》、《鳳凰山》、《追白兔》、《九錫宮》、《回龍閣》、《摩天嶺》、《望兒樓》、《乾坤帶》、《木陽城》、《鎖陽城》(唐朝)?!度偬谩?、《五雷匝》、《瑞羅帳》、《雙包計》(疑為《雙包案》)、《血手印》、《雙判釘》、《雙鳳山》、《紅梅閣》、《下南唐》、《下河東》、《肉龍頭》、《牛頭山》、《金牌召》、《報冤亭》、、《雙龍會》、《金沙灘》、《清官冊》、《北天門》(宋朝)?!兑慌跹?、《雙合印》、《龍鳳閣》、《天寶圖》、《鐵冠圖》、《綠袍相》、《春秋配》、《富貴圖》、《雙蓮帕》、《寶珠記》、《千里緣》、《萬里侯》、《雙槐樹》、《雙貴圖》、《雙齊配》、《天啟圖》、《對金錢》、《流沙井》、《四進士》、《三進士》、《忠孝全》、《英雄會》、《寶蓮燈》、《紅書劍》、《紫金帶》、《溫涼盞》、《搖錢樹》、《合銀牌》(明朝)。

皮黃散出:《八仙慶壽》、《八仙飄?!?、《老君慶壽》、《子儀慶壽》、《楊波慶壽》、《九錫慶壽》、《訓子教槍》、《馬踏五營》、《立帝斬袍》、《潞州帶箭》、《程濟趕車》、《巧云替死》、《大審龍虎》、《大鬧淮安》、《斬信哭頭》、《斬波圍城》、《斬曹大本》、《長亭斬兔》、《放糧斬草》、《羅成降唐》、《羅成操演》、《羅成裝親》、《羅成修書》、《羅通拖腸》、《羅通掃北》、《夜打登州》、《咬金坐寨》、《三搜索府》、《打八蠟廟》、《三搜柴府》、《燒窯封宮》、《李大打更》、《奪取洛陽》、《云臺剮莽》、《姚期綁子》、《馬武打宮》、《劉秀跌廟》、《王英坐寨》、《三打王英》、《鳳儀戲貂》、《三戰呂布》、《桃園結義》、《三送徐庶》、《三請孔明》、《三闖轅門》、《長坂救主》、《張松獻圖》、《劉備招親》、《黃魏降漢》、《三氣周瑜》、《黃鶴飲宴》、《柴桑吊孝》、《關公訓子》、《單刀赴會》、《七擒七縱》、《火燒藤甲》、《取陽平關》、《天蕩定軍》、《天水收維》、《奪鳳鳴山》、《空城計》、《斬馬謖》、《車馬相會》、《孔明盜麥》、《火燒連營》、《造袍升天》、《捉曹放曹》、《毒藥拷平》、《潼關追曹》、《打鼓罵曹》、《大戰宛城》、《奪取成都》、《舌戰群儒》、《三討荊州》、《司馬觀星》、《孔明拜斗》、《夜戰馬超》、《夜過巴州》、《大戰渭河》、《司馬洗宮》、《借兵帶箭》、《借兵破曹》、《攔江救主》、《劉備托孤》、《孫氏祭江》、《黃忠帶箭》、《釣魚綁子》、《打碑殺廟》、《尼姑思凡》、《別母亂箭》、《對刀步戰》、《觀山擒闖》、《秦瓊賣馬》、《昭君和番》、《佳期拷紅》、《花子拾金》、《打擂見姑》、《放瓊三擋》、《岳爺觀星》、《下書敗北》、《何立回話》、《杜寶勸農》、《沙橋餞別》、《曹福走雪》、《中軍審旨》、《圍城斬奸》、《背娃進府》、《倪申打枷》、《永樂觀燈》、《失印救火》、《下書調翠》、《四喜不老》、《三打平貴》、《父女擊掌》、《雙別寒窯》、《陳氏探窯》、《上壽趕關》、《平貴回窯》、《算糧登殿》、《三娘教子》、《劉高搶親》、《雙困潼臺》、《五龍逼章》、《沙陀頒兵》、《孟良頒兵》、《拖腸大戰》、《九龍收興》、《臥虎收星》、《樊城下書》、《長亭釋放》、《夜嘆過關》、《專諸刺僚》、《反關報仇》、《王佐斷臂》、《打蜈蚣嶺》、《打采石磯》、《打棍開箱》、《打騾會友》、、《打鍋公堂》、《打磚會兄》、《打銅結拜》、《打蓋弓山》、《買雞拾鐲》、《劉全進瓜》、《賣梨公堂》、《文王訪賢》、《首陽登仙》、《盜骨升天》、《打侄上墳》、《高三上墳》、《進城探親》、《莊王擂鼓》、《張飛滾鼓》、《登打石壘》、《游園比武》、《龍棚封侯》、《開弓吃茶》、《開鎖打彈》、《老配少妻》、《大拐小騙》、《下海投文》、《雙界牌關》、《奪三關》、《三請梨花》、《梨花斬子》、《梨花鬧營》、《轅門斬子》、《轅門射戟》、《殺蔡鳴鳳》、《浪子種豆》、《浪子收尸》、《三怕老婆》、《焦贊起解》、《酒樓門館》、《李逵鬧江》、《小放?!?、《長亭斗火》、《崔子弒齊》、《黃河擺渡》、《宮門掛帶》、《公堂審梅》、《抱靈闖道》、《妹子過關》、《三打面缸》、《頭關二關》、《火燒洪恩寺》、《把總開府》、《火燒棉山》、《火燒鐵頭》、《金蓮調叔》、《挑簾裁衣》、《打餅服毒》、《哭靈擺宴》、《打獅子樓》、《打雁回窯》、《定計打嵩》、《海瑞打朝》、《大鬧嚴府》、《馬二退婚》、《蠢子問卜》、《桃花裝瘋》、《九龍寶刀》、《王慶賣武》、《夫妻賣武》、《借宿成親》、《五臺出家》、《五臺會兄》、《裝瘋跳鍋》、《淮河講邦》、《北樓白嘆》、《關王廟會》、《托親講情》、《三司大審》、《金龍探監》、《麥里藏金》、《王玉叫差》、《馬剛帶鏢》、《打祝家莊》、《陽河追印》、《法場換子》、《舉獅觀圖》、《薛剛反唐》、《吳漢殺妻》、《太君辭朝》、《古董借妻》、《太白醉寫》、《太白醉罵》、《太白傲考》、《馬巍逼妃》、《瞎子觀燈》、《包公打鑾》、《山伯訪友》、《路擋韓信》、《盤貂斬貂》、《七郎打擂》、《打罵灶神》、《寡婦搶親》、《尉遲打宮》、《獻帝退位》、《戰太平廠》、《獨手擒臘》、《戰獨木關》、《太師回朝》、《醉歸殺?!?、《了空跑樓》、《水擒龐德》、《秦瓊表功》、《三國歸晉》、《土臺擋諒》、《《女盜成親》、《蘆花休妻》、《大補缸》、《掘地見母》、《活捉子都》、《四水拿剛》、《探母刺秦》、《問路斬樵》、《八姐過關》、《時遷盜雞》、《宋江鬧院》、《坐樓殺惜》、<伯牙撫琴》、《伯牙扳琴》、《趕桃落廟》。

高腔短折(補):《煤山上吊》、《雪里訪普》、《宜城三醉》、《艄子打網》、《岳陽三醉》、《趙朋觀榜》、《南樓拷臘》、《唐二別妻》。

衡陽統一劇團羅金城、譚保成(1)兩同志談衡陽戲。(譚保成,衡陽湘劇著名大凈,昆曲《醉打山門》魯智深扮演者。)

衡陽戲所到地區有衡陽七縣,郴、桂二州,從衡陽到郴州,從郴州到耒陽,從未陽到曲江。民十八(1929)、二十( 1931)兩年,曾到過曲江兩次,又曾到茶陵、攸縣,戲路沿粵漢鐵路。在郴州一面為永興、耒陽、宜章、坪石;在衡陽一面也一樣。在江西吉安,也曾有過衡陽藝人。

衡陽戲行李多,不便于跑碼頭,所以行走不遠。主角行李一人有三副挑擔,平常角兒一人挑擔一副,合大箱十五六口,需八、九十名民夫擔運。桂戲主角一副擔子,其他兩人共一副擔子,只需民夫三十名即可擔運,所以行走較遠。

以前衡陽戲有八百藝人,十五、六個戲班?,F在藝人只一百多人,并不唱的一同計算,多至兩百人。戲班民國十一、二年(1922-1923)在衡陽城里,有春臺、春華兩戲班,都有百多年的歷史。春臺下半年作流動演出,春臺與老吉祥做戲園子最多,大吉祥、振興園、復昆園,經常在城演出。更有同春班,也在衡陽城里。郴州方面戲班有全福班、合興班、祥和班、吉祥班、大坤園、大觀園等。在鄉下演禾臺戲,上半年無錢可賺,八九十三個月有“愿戲”、“神戲”,下鄉才能多賺錢。

衡陽戲的坤角(女藝人)發展,當民國二十三年(1934)時,資蘭英是最早坤角,他父親原唱老生。

衡陽縣城楊泗廟,解放前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有“愿戲”,廟在衡陽江邊,有戲班,有江邊船上專做廟里生意。其次為常公祠,一年中兩百天有戲。其次為張飛廟、魯班廟等廟戲。

民國十二年時,為衡陽戲最盛時期,當時大角過臺多用轎馬。當時大角有張保和(黑頭)、滿麻子(八把椅子全坐)、羅茂錦(丑)、王玉鈺(黑頭)、譚富喜(丑)。

中日抗戰時始衰歇??箲鹬欣侠蓮R被燒,箱子便燒毀兩三副,個人損失如衣服被搶,不計其數。一九五0年勝利后在衡陽,一九五一年合春臺、春華、大吉祥為統一劇團。

現在有衡州新春臺在桂陽,改組為前進劇團,藝人約五、六十人。

一九五o年后鄉間無愿戲、神戲。白此時起即不曾下鄉,在城里演新戲,如《太平天國》,可連演九天至十二天,觀眾一天天加多。每演新戲,第一晚觀眾少,第二晚多,第三晚更多。

據老輩說,衡陽戲有七百多出散戲,三百多出整本,十八本按院戲,如《四進士》、《雙合印》等。

按:衡陽戲近桂戲,散戲有《大鬧嚴府》,湘戲無而桂戲有。散戲劇目均為四字,亦桂劇作風??科旆叫?,與桂戲同?!遏[階盤殿》,湘戲有此散出,而不知全本為《肉龍頭》。婺劇《大盤殿》全本為《肉龍頭》。衡陽戲全本中亦有《肉龍頭》劇。婺劇《大盤殿》、《五臺會兄》打真拳,衡陽戲亦打真拳。民國十五年衡陽戲仍用長號,如《殺曹大本》,法場即吹號。彩褲褲腳短,靴桶褲腳間間露腿肉及襪,婺劇如此,衡陽戲亦然,但用花繡及裹腿掩其露腿肉部,則衡陽戲又近婺劇。

十月十二日

陳明生(邵陽花鼓戲著名演員)、唐可華(祁劇著名演員)談祁陽、邵陽花鼓戲及祁陽戲。

祁陽戲分寶河、永河兩派,邵陽的祁陽戲稱寶河派,零陵、祁陽的祁陽戲稱永河派。兩派戲無大差別,只寶河高、昆音較高,永河高、昆音較平。永河、寶河之分只是一種科班的宗派主義,原不必分成兩派。邵陽有兩個劇團,文藝(祁劇團)較進步,官派很大,與藝光(祁劇團)不團結。零陵有兩個劇團,大眾(劇團)祁陽藝人占多數,和平(祁劇團)桂林藝人占多數,兩者也不團結。零陵藝人對政府所扶植的藝人生妒忌,一定要拿他下來,在這樣的平均主義下面,有進步的藝人都不肯在前面。

永河藝人團結緊,戲曲研究比較精;寶河是一盤散沙。

祁陽戲到廣西是為了躲青躲黃(禾稻青或黃老,農村正值忙時),所以到城市唱。他們在這時候,背包袱,上廣西,由江華到永明、桃川,再到桂林。桂林戲文雅一點,祁陽戲比桂戲粗,合農村口味。在陸榮廷(當時文廣西省督軍)時代,桂林曾接過祁陽班子。

邵陽、祁陽大小戲曾由茶陵、汝城到江西贛州,一去就幾年不得回來,有留住一兩代的。

又曾向洪江、芷江到過貴州,從天柱進入貴境。又曾到過四川,但用小的組織,十來個人,一副擔子,所以能走很遠的路。(天頭記:廣西叫調子;四川叫燈戲;貴州叫地戲)

新寧、城步、武崗、黔陽、靖縣,冬天“鑾廟”,用巫師唱廟戲酬神,到邵陽接花鼓戲班子,每到一處唱三到五日的戲。(頁邊記:花鼓戲唱巫師戲)

花鼓戲衡陽、祁陽、邵陽大致相同,醴陵、長沙、寧鄉、益陽大致相同。武崗最近受邵陽影響,益陽分上河班、下河班。

邵陽花鼓戲到過貴州、四川。一九三一年在武漢新市場演出,原定是包班子,旦角三元一天,只給一天,因而決裂,有許多人討飯回家。

解放后有九位藝人來到邵陽,由文聯領導作為基本團員,曾改編《賣羅裙》,觀眾反映很好,由公家借給一百五十萬元,借破祠堂做戲場,現已可容七百人了,到現已有兩年?,F有藝人三十五人,學生十二人,學生都是中學程度,十二人中有六人是女學生。

陳明生曾編有《張謙參軍》,根據邵陽五區實事,曾起過大作用。戲有公式化的缺點。

邵陽、祁陽班坤角起于民國十一、二年,第一女藝人為一枝梅,邵陽人。

長沙班子到祁陽、衡陽,叫下路班子。

致函何師曼同志,討論她所提出的“百花齊放”的問題:

(一)、劇種但為人民愛好,它在人民中間即有可保存的基礎,我們當使它在人民中間更有效的不斷發展。它有了發展的前途,同時有改革的前途。

(二)、我們對一地方的各劇種,凡可能扶植改造的,即應當盡可能扶植改造,不能存絲毫主觀。當知干部主觀影響劇種,也可成為劇種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難扶植的劇種,當尋出它們必然沒落的病根所在。如紹興大班只剩四個班子,彼此還不團結,即是病根所在。彼此不團結,什么事也做不了,什么方法也沒有用。先讓它們團結起來,問題便解決十之四、五了。甬劇、湖劇,如讓它們用說唱形式向農村演唱,是一種最輕便的宣傳工具。越劇是先在上海生根,才有它的發展的路。甬劇、湖劇與越劇發展的條件不同,它們都一定要在小都市的環境里走越劇發展的路,它們一定要走錯路,便造成戰略性的失敗,而成為沒落的病根所在。如以說唱為主要方向,先向農村造成有利形勢,再以漸組成短戲,再以漸向小都市,進入長戲的路,它們白然也會有發展。

(四)、“以越劇為基礎”的說法,是浙江戲改最大的誤點。像這樣做,是違反“百花齊放”的一種做法。對婺劇應當以婺劇為基礎;對溫州亂彈應當以溫州亂彈為基礎。如對各劇種都“以越劇為基礎”,便非把一切劇種全改成越劇不可。越劇只是養料,不是基礎。我們的戲改是用新的養料培養各劇種的本根。既不是移花接木,更不是偷天換日。

(五)、戟劇在浙江原是“的篤班”?,F在的越劇規模,是這朵小花移根到上海所長成的美的花朵,它已不是浙江地方戲了。浙江越劇是這朵美的花再移栽到浙江地上來的。浙江越劇劇本都從上海來;新腔和化裝、布景、燈光也都從上海來。演員不肯在浙江生根,無時不想去上海,事實都可以證明。如果明年北京舉辦第二屆戲曲觀摩大會,您浙江所選劇種不是越劇就是被改為越劇的其它劇種,您浙江的戲改成績在別人的眼里將怎樣估價呢?

(六)、婺劇不但是人民愛好的劇種,而且是蘊藏極富、基礎極深的劇種。此屆觀摩大會,周越先、徐錫貴無法來京,是浙江戲改同志所造成的一種損失。衡陽戲可說是湖南的婺戲。此次譚保成在北京演出高昆《醉打山門》,已得到京方的一致驚嘆。這出戲在金華婺劇里也是有的,但您們要“結合中心任務”,全將這類的戲全都給埋葬了。

(七)、這次我們來浙觀光,對周越先的演技一致稱評,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您們要跟著她走,不是要她跟著您們走。因為她的戲改路線是對的。她以越劇為婺劇的養料,不以越劇為婺劇的基礎,所以她將老的婺劇扭轉來,使它成為一種新的婺劇,而不是將婺劇改越劇。這一種新型的婺劇,我認為浙江是最需要它的。把握分寸只有一句話:要以婺劇為基礎,吸取越劇新的養料,不要把婺劇改成越劇。

(八)、我個人的建議,是將忂州、金華的兩婺劇團和大榮春班藝人合并為一大劇團,由周、徐領導,讓它在杭州演出。這劇團一到杭州市,第一要解決的是行頭問題,用新的眼光添置新的行頭,戲曲老一套就不能不動搖了。再由行頭轉而進到演技,一年內即可得一新的規模。下屆觀摩大會,我是希望婺劇能到北京來打響炮的。這不但是為著浙江的光榮,而且我已經在這里夸下???。

原信(指何師曼的來信):

就讓各劇種自由競賽罷!實際在我們扶持之中,就有輕重之別。扶持又不等于救濟,那么,“放”的結果一定有盛衰。這里,群眾的喜愛與否,是個很好的考驗。但“百花齊放”的結果是否會原有的劇種越來越少,到慢慢形成一個以主要劇種為基礎,又吸收其它劇種精華、很多劇種優秀點相同的、與原來主要劇種又不是同一性質的劇種呢?譬如對湖灘、亂彈、甬戲罷,單純盲目鼓勵他們說有前途亦不對,但實際上又是趨向沒落,這種藝人的處理就很棘手。忂州婺劇團省里很重視,已有意想留下周越先等十幾個演員,包括部分老伶工、音樂人員,附在省文工團里,成立一個婺劇隊,以越劇為主要基礎,拿它來豐富越劇,再求得發展。

十月十五日

與陳明生、唐可華談祁陽戲班到桂林的問題。

周貽白兄認為,祁陽戲到桂林當由全縣、興安、靈川,不當由江華、永明、桃川。今日問陳、唐兩同志,據云:“躲青躲黃”是農忙時不到鄉下演戲。江華、永明、零陵藝人足跡不出離城三十里內的地方,但在城廂附近演戲,每一縣唱不到一月戲就要過縣。等到秋收以后,光緒初年鄉下演禾苗戲(愿戲),以后唱賭戲(會戲),藝人們背起包袱(打包)邊山走,由湖南走向桂林。這時候專做鄉下生意,所以不倚靠城市。

廣西八廟戲最難唱,因為峒河水發,人容易染瘴癘而死,所以說唱戲不利,桂林藝人多不愿唱峒河戲,所以當地人請湖南班子演出。祁陽藝人到桂林,多不愿回鄉,因此桂林藝人多祁陽籍,如劉萬春(桂劇著名演員)即祁陽人,故桂戲比祁陽戲充實。

零陵、東安城內演戲,任何好班子唱十天也罰八天。流氓地痞一方面向會首(當地接聘戲班的負責人,俗稱會首)鉆空子,說戲不好;一面向藝人敲詐,不如意即關上廟門打架。

與湘戲老伶工羅(元德、著名二凈)、周(圣希、著名大靠老生)、賀(華元、著名大凈)、田(華明、著名老旦)談湘戲。

湘戲十行角色:一末(頭靠,演白須、紅生、孔明)。二凈(紫臉)。三生(唱工生角、王帽)。四旦(正旦重唱工、閨門旦如青衣旦,做工旦為背褡旦,演風流戲,武旦重蹻工戲)。五丑(分文丑、武丑、唱工丑、袍帶丑、褶子丑、官衣丑)。武丑如《攔馬》,唱工袍帶如《三搜索府》,折子戲如了空、何乙保。六外(二靠,青須,《太平橋》、《太平廠》、《九龍山》)。七?。ㄐ∩?。八跌(二花包唱,王慶、伍星、尉遲寶林、金兀術)。九老(老旦)。十雜(大花,分草鞋,袴衣、喊叫、中軍。)

一末名角:姜鐘云(死已五十多年,為湘戲之程長庚)。李桂云(大桂,靠、唱、死、醉,只唱略差一點。能戲如《醉寫黑蠻》、《單刀會》、《水擒龐德》、《坐樓殺惜》、《打侄上墳》、孔明戲)。柳正云(介吾,與李均已九十多歲)。吳藻林、言桂云(兼三生)、王益政、王益祿、盛楚英(盛滿,以醉戲著名)。陳漢章、歐元霞、李順云、張慶祺、張慶祥、張華春、張華林、劉華林、黃升初、蔣雨先(著名湘潭)、周圣希。

二凈名角:郭四、陳潤生、梁金鑫、羅裕庭。

三生名角:鐘林瑞(鐘四)、羅世云(小介麻子)、劉世莊、唐松林(唐萬和班)、何青云、陳紹益。

四旦名角:帥福姣(武旦)、彭鳳姣(背褡,兩人均玉福徒弟)、漆全姣(唱工,全字科班)、彭詠姣(唱工)、高飛云(做工,外號灰面它,以演妲已稱)、方姣云(武旦,一名細春,以《悶香樓》稱)、毛巧云(文武旦)、吳少云(做工)、胡升嬌(蹻旦)、劉升芝(蹻、做、唱)、王華鳳(做工)、陳雪癯(唱、做)、黃友生(做工)、譚詠蘭(唱、做)、孫紫貴、張福東(《雪梅教子》)、徐玉章(唱工)、劉桂南(唱工)、龔元紱(唱工)。

五丑名角:(任玉鼎、黃元和、蘇迎祥、王申和、李紹臣)

六外名角:王慶云、莊賡云、歐漢云、孟志云、陳松年(梅生)、莊華厚、李鳳池、張華春、朱菊云、唐福文。

七小名角:李芝云(武,七歲學戲,十一年出師,巴陵人)、周文湘(文)、張紅云(窮)、謝晉云(謝五老鼠,學梅云《打獵回書》,養其一家,至其子成家后始止)、易益春、粟春林、張升貴、李德云、王華運、蔡金生、吳紹芝。

八跌名角:章太云(小歐和)、瞿勝云(大歐和)、羅元德、陳玉思、蕭貫臣、賓升冬、陳連生(六十五)、劉慶臣。

九老名角:劉吉云(龍駝子)、金如丁、羅彩亭(金婆旦)、張梅生、鄭德林。

十雜名角:李南生、張谷云、秦慶廷(廷拐)、譚卓霖、王春泉(長花臉)、鄒潤葵、彭元南、徐初云、龔湘云、柳紅鸞(柳大跛子,最老)、賀華元、廖升翥。

老戲班:同慶班(光緒初年起班,二十二年衰)、春臺班(光緒三十四年改同春班,光緒十幾年成班)、仁和班(光緒初年成班)、清華班(從春臺班分出)、仁壽班(從清華班分出)、泰益班、三元班、慶升班、華興班。

當時湘戲演出:堂戲:楊載福家、席寶田家、陶澍家、汪貽書家、李朝賓家、陳海鵬家、郭十矮子、楊三豹子、勞大合子等紳士家,顏三胖子、傅南軒、伍霞蔚等錢商家。上元會館(當鋪)、福祿宮(錢業)、萬壽宮(江西幫)等會戲及各廟臺戲。

當時闊家有“塘里撈魚”之目,謂譚鐘麟、李朝賓、勞大合子、余太華也(諧音)。

抗戰時期湘戲藝人殉難者:胡普林(被日寇搠死在田里)、蕭云奎、李少奇(因游擊隊白相火并被游擊隊所殺)、歐元霞(逃難死)、黃玉飛(在永州冷水灘被火車輾死)、羅裕庭(逃難至耒陽病死,其侄羅洪元同死)、姜南生(逃難至寶慶病死)、王映紅、王映容(田華明女,由衡陽逃至洪江死)、陳細和(撿場,被汽車壓死通道縣)、吳紹芝(死于安江)。

猜你喜歡
亂彈婺劇劇團
關于婺劇的傳承與保護措施研究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狠狠小劇團”
論表演者在浙江婺劇傳承中的價值
婺劇《穆桂英》海報
淺析非物質文化遺產“亂彈”及南北“亂彈”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