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冷”“暖”看《蒼黃》

2015-11-14 12:21
中國文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官場人性

伍 丹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1)

所謂“蟄伏十年磨一劍”(見《蒼黃》腰封),湖南作家王躍文長篇力作《蒼黃》以烏柚縣政府班子換屆選舉為開篇,通過一系列事件展現了復雜的官場人性和官場生活。這部小說除了具有以往王躍文“官場小說”關照人性、解剖世相的創作本色,其獨特之處還在于作品以冷峻的基調和悲憫的溫情見長,可謂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冷一暖釀“蒼黃”。

一、冷峻的基調

不言而喻,王躍文對于中國官場有著驚人的洞察力。從《國畫》到《大清相國》,再到《蒼黃》,王躍文以冷峻的筆法不遺余力地展現了一個腐朽不堪,乃至令人窒息的官場世界,書寫了官場中人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和竭力追逐。在《蒼黃》中,王躍文沒有執著于宣揚崇高的精神理念與理想信念,他擺脫了傳統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束縛,以非道德化的價值立場,用工筆畫的方式書寫著官場眾生相,在一種蒼涼的氛圍中敘寫著官場生存的難以承受之重,彰顯出“契珂夫式”的冷峻和“魯迅式”的蒼涼。

拒絕理想的冷峻審視:用“契珂夫式”冷峻和憂患,描繪人生常態

《蒼黃》開卷之初對于小說書名的領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故鄉》的開頭:“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睙o論是魯迅《故鄉》中的“蒼黃”所述,還是王躍文的《蒼黃》所指,無疑都給人一種深深的悲涼之感?!渡n黃》敘寫的并非現實中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人和事,構成作品主要氛圍的并非陽光燦爛與溫暖和諧。相反,作品透過官場中人李濟運的視野,用辛辣的筆調和戲劇化的情節將烏柚官場“常態”予以展示:踏實本分的“劉差配”“丟”官失落發瘋而死、廉正剛直的舒澤光慘遭算計受屈入獄,精明老道的“劉半間”失盡人心黯然離場……各色人物走馬燈似地在烏柚大舞臺登臺又謝幕。

王躍文一再強調自己寫的是人生常態——類似于契珂夫“人無法承受普通生活”的主題訴求。在這樣的主題話語制導下,《蒼黃》在蒼涼的氛圍中敘寫了官場化生存的難以承受之重,呈現出“契珂夫式”的冷峻和憂患。在契珂夫看來,在沒有激烈外界沖突的生活情境下表達生活感受和挖掘人物內心,貌似普通平實且波瀾不驚,然而平靜下潛藏的正是真實存在的洶涌澎湃的內心困惑和苦悶。因為人的生活總是那么矛盾:個人僅以部分心靈參與與他人共建的共同生活,個人內心最珍貴和最重要的卻總是那么多余和無用。

不言而喻,王躍文將官場視為洞察人生和人性的立足點。烏柚官場已是一個自我轉動的“機器”,其間的人們不知何處自處:作為生命個體的人終究無力擺脫根深蒂固的生存桎梏和不可移易的生命法則,無論高尚與卑鄙、從容與局促、掙扎與俯就、進取與退縮,都在無情、無常、無奈的人生場景里徒喚奈何。一種倉惶之感彌漫始終,人人都不知道自己終將面臨何種未來。問題的關鍵在于,對于這個貌似合理的扭曲官場,作家在探觸其現實性存在之時,是陷入對這種“合理性”存在的妥協,還是體驗到當下現實與生存盼望的沖突所造成的切膚之痛,從中發掘人生的本諦,將創作作為自己人文關懷和憂患沉思最為堅實也最為廣闊的承受之所在,期待從藝術審美世界中獲取精神慰藉和靈魂拯救。王躍文顯然屬于后者。

返璞歸真的日?;瘮⑹拢河梅粗S式白描,解構官場、書寫人生

王躍文以近乎寫實的方式展示著世俗化的官場生態,將諱莫如深的官場游戲規則敞亮為生活化的日常敘事,將對現實的理性批判寄寓在充滿睿智的故事敘述中?!盀蹊帧币庠凇盁o有”,身在烏柚官場,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失足亦能成千古恨。在返璞歸真的日?;瘮⑹轮?,《蒼黃》既寫了“官場人”身不由己的尷尬,也寫了“官場人”困守其中不愿且不能突圍的現實。其情狀就像小說描寫的千年銀杏樹:“銀杏樹會魔術似的,黃葉從秋落到冬,樹上仍是黃燦燦的?!薄按巳デО倌?,數不清的縣令、縣丞、衙役、更夫,都踩著這些黃葉走過去了?!?/p>

在冷峻蒼涼的基調下,《蒼黃》用反諷式白描將官場的荒誕與污濁“公示”于眾,也由此顛覆著官員的威嚴與高大,解構著官場的莊嚴與神圣,將權力的光彩盡情嘲諷。一直清醒的物價局長舒澤光、財政局副局長劉大亮被縣委書記“劉半間”宣布為精神病而扭送至精神病院?!皠腴g”下臺之后,原本正義凜然的熊雄意外“空降”,成為新一任縣委書記。然而,這兩位受冤入院的假病人卻依然不能“痊愈”。小說結尾,參與揭發“劉半間”的4 人,李濟運“掛派”省里,其余三人遭遇“暗算”。烏柚官場又一輪循環就此開始。

王躍文曾在一次訪問中這樣說到:“我的小說基調不是熾烈的,也不是陰冷灰暗的,是這個中間色?!边@個“中間色”就是蒼黃。蒼黃,黃而發青,就像一幅潑墨的山水圖,只不過這種“墨”沒有粘稠的濃黑色,只有被有意淡化后的青黃色,整部作品也因此呈現出一種朦朧而幽深的意蘊,如同滿紙云煙。這正是官場生態的“實景”展現,其間太多規則、道理,似有似無,無法言說,卻又真實存在。

《蒼黃》先驗地把平常生活下的內在沖突規定在靜態的詩意的美學疆域內。它既抑郁得令人窒息,但一切又被克制,往往只是一種暗示。這蘊含著王躍文對人和人性的深沉憂思,它來源于作家敏感而脆弱的心靈并與他的生命狀態存在著關聯。這是靈魂深處微妙的震顫,可以說,這是一種冷峻清朗而又凝重沉郁的藝術風格。

做官與做人:用現代“犬儒”主義,拷問人性弱點

《蒼黃》冷峻的審美基調源于其話語主題和敘事方式,更體現于對人性弱點的洞察與拷問,而人性弱點又集中彰顯于主人公李濟運的“犬儒癥”之上?,F代犬儒主義是“一種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種不認同的接受”,是“以不相信來獲得合理性”的生活觀念和生存態度。所以,犬儒主義認為一切價值主張都是假的,只有自己的“唯物主義”和庸俗利己的功利主義目標才是真的。因為懷疑,犬儒主義對任何價值都無所謂真假,對任何事物都無所謂有無,對任何信念都無所謂堅持,甚至認為信念本身就是虛幻,唯有絕望才是絕對。當然,“當今中國社會的犬儒主義不只是一種單純的懷疑戒備心態,更是一種人們在特定的統治和被統治關系中形成的生存方式,”并由此轉化為對現實的無奈接受。所以,犬儒主義把對現實規則的不滿轉化為不拒絕的清醒、不反抗的理解和不認同的接受。

在良知和人性底線已然模糊的官場環境里,犬儒式行為沒有風險,犬儒式生存也成為了李濟運的必然選擇。李濟運自知自己并不高尚,他的善良只是懦弱,但他的善良式懦弱讓舒澤光、朱芝對其信任和尊重,卻讓那些被名利蒙蔽雙眼的人對其半信半疑,更讓陳美對其怨言不少。他深深明了這種善良式懦弱,他“滿心羞愧,卻無從辯白。他不能說自己同劉星明真吵過,更不能說明陽和朱芝反對這么做。他要維護班子的團結,這是他必須堅持的”?,F實也確乎如此。官場意味著秩序和權利對個人的嚴格支配,缺乏的正是鮮活的個人情感。官場環境與李濟運生存哲學的交相輝映,展示出曖昧的犬儒精神的強大偉力。李濟運的犬儒主義表現為他不滿官場,所以他始終保持著與官場清醒的距離意識,但他終究不敢也不能與之正面抗衡,只得以改變向量的態度曲折地表達妄圖妥協的矛盾立場??释h離現實又無法抗拒官場,李濟運憑借的只能是坦然接受命運,然后回溯性地置身于過去的可能發生但又終究沒有發生的可能性之中??赡苄钥偸歉哂诂F實性的,人們常說難得糊涂,“弱者犬儒主義使在下者在并不真傻的情況下,深思熟慮地裝傻?!?/p>

當然,犬儒主義對既定且強權化的官場體制性秩序既有無奈妥協和參與的一面,也有始終不滿和抵抗的一面。妥協和參與使得犬儒主義成為與官場體制性秩序相協調的表象,人人表演、人人陽奉陰違、人人說一套做一套;而不滿和抵抗則使它疏離現有的官場體制性秩序,表現出具有某種曖昧意味且又假借公眾話語出現的抗爭姿態。就《蒼黃》而言,李濟運的靈魂時常被置于自我詰問之中,這使其對犬儒癥又表現出些許“免疫”能力,所以當老同學跳樓自殺之時,他覺得死去的還有自己。但是這種抗爭是順應性的抗爭,只能是弱者無奈且無望的抵抗。

王躍文曾說“我最喜歡的還是魯迅。如果一定要說我受誰的影響,那我肯定受魯迅的影響?!铄涞难酃?,他對國民劣根性那種令人膽寒的揭示和批判,他隱藏在冷嘲和譏諷之下的熱愛和痛楚,這些對我來說都具有強大的感染力?!?/p>

如果說魯迅對其筆下的人物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么,王躍文對“李濟運”們則是“悲其不幸,怒其難爭”。如果說魯迅的清醒與冷峻締造了一個偉大的文學神話,那么對于王躍文來說,《蒼黃》對于官場、對于人生世相的清醒和冷峻使其具備了獨特的現實主義風貌。

二、悲憫的溫情

《蒼黃》的基調是冷峻的,然而冷峻卻不冷漠,全書彌漫著一種關照人世的情懷和悲憫的溫情。王躍文自述“浸染官場太久,耳聞目睹,親見親歷,感覺心中有種巨大的悲憫和哀傷在胸口激蕩”。經過十年的觀察和省思,王躍文對待很多事情更加平和,更加清醒,自然也多了一份理解和溫情。

悲憫:對人生悲劇和悲劇性人物的深切關懷

王躍文用大手筆刻畫了官場繁復的人際關系,同時用細膩的筆觸描摹了人世的溫馨和人性的溫暖,盡管其間也有心酸、慨嘆和惋惜。升官夢破而發癲的“劉差配”,這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的人生可謂跌宕起伏,坎坷而荒誕。作者對其人格的“不自在”生態和生命意義的淺薄,給予了充分的同情和深切的關懷?!鞍l瘋”情節的設置讓人不禁想起了《范進中舉》中的范進,不同的是范進發瘋是中舉后過度興奮導致癲狂,“劉差配”卻是被當做棋子利用后心靈扭曲而瘋魔,但二人同樣“發瘋”得出乎意料,同樣令人同情與深思。

“劉差配”的瘋而至死與契訶夫的《小公務員之死》極其神似?!缎」珓諉T之死》同樣言說了官僚化等級秩序對人性的傷害,但又不僅限于此。不是沒有諷刺和鞭撻,不是沒有批評和否定,更重要的是,契訶夫肯定了所有人,不論平凡還是偉大,普通還是特殊,都應當擁有享受幸福的權利。對此,俄羅斯詩人霍達謝維奇認為,在提高與完善寫作技巧的同時,契訶夫也改變著對人物的塑造模式:從庸人,到怪人,再到平常人,對他們從憐憫,到找尋優點,再到充滿感情和愛。如果說王躍文的小說與契珂夫的創作有相通之處,那么從霍達謝維奇以上充滿敬意的描述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兩者一脈相通的心靈:作家的內心柔善而又謙卑、敏感而又深沉。也只有這樣謙卑而深沉的內心,才能夠容涵下作家對筆下人物義不容辭的道德承諾和悲憫情懷。用遲子建的話說:“我覺得生活肯定是寒冷的,從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來講,從宗教的意義來講,人就是偶然拋到大地的一粒塵埃,他注定要消失。人在宇宙是個瞬間,而宇宙卻是永恒的。所以人肯定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蒼涼感,那么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蒼涼的世界上多給自己和他人一點溫暖,在離去的時候,心里不至于后悔來到這個蒼涼的世界一回,我相信這種力量是更強大的?!?/p>

王躍文絕少高唱人生的贊歌,但總能在人生的灰暗中發現人性的閃光。丈夫“劉差配”發瘋后,陳美每天透過窗戶注視著銀杏樹下的丈夫。她觀察和丈夫說話的每一個人,在乎對方是否客氣。她心疼丈夫,極力向丈夫隱瞞已然發瘋的事實。小說通過對陳美行為的刻畫體現了夫妻真愛的暖色,所謂細膩中見真摯。此外,舒澤光自殺身亡,妻子入獄,剩下一個尚在讀書的女兒。舒家的悲慘命運中依然流淌著濃濃的暖情。丈夫被誣收賄后,妻子從沒懷疑過自己的丈夫。這個被人叫做“推土機”沒有文化的女人甚至做出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在幼兒園食物中下毒。這愚蠢的做法非但幫不了丈夫,自己也鋃鐺入獄。然而愚蠢的背后是妻子對丈夫的一片深情。而丈夫,面對上層的高壓,為了解救為自己抱不平的妻子,毅然擔起了莫須有的罪名,用自己的清白換回了妻子的性命。因為沒錢供女兒出國讀書,他甚至以自殺來換取所謂的國家賠償。這一切一切都因為他是丈夫、他是父親。

憂慮: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

《蒼黃》用世俗生活表象和精神內涵相結合的方式將官場敘事還原為人的生存抗爭,隱伏著對官場潛規則的鄙夷和對人之生存的深深憂慮。身處官場的知識分子對文化根性的堅守早已危機四伏,他們在中國傳統為官治國和西方人文終極關懷雙重價值追求中,對官場亞文化導致的人性異化產生了深深的恐慌,并滋生出無奈的憂傷。李濟運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他會包容、有韌性、不譴是非。他職位不高,似乎懷才不遇,有些郁郁不歡。但與權欲、利欲之徒不同,李濟運不會不擇手段對付他人,很多事情更像不得已而為之。比如,給老同學“劉差配”打鎮定劑是縣委書記“劉半間”的命令,他不愿意卻無法不從;舒澤光被誣陷嫖娼,他心存懷疑卻只能悶在肚子里,他想幫舒澤光一把卻又不想讓人知道;他對“劉半間”的獨斷專橫、徇私報復憤憤不平,卻從不敢當場聲斥或戳穿其真面目;面對老同學熊雄當上縣委書記后對自己態度的改變,他沒有也不能有任何反應。

在文人情懷與官場存在的游戲規則構成的分裂狀態中,“李濟運”們經歷著從知識分子向官場游戲高手蛻變的心靈痛苦之旅。他們憂慮于知識分子的自我認同危機,在個體生命意義和官場秩序體制的沖突悲劇中艱難地掙扎?!渡n黃》對強制性官場秩序的存在狀態進行了深入反思,表達著對人之生存價值的深切關懷,那是一種滿含憂患的深思,在艱難前行中期待著精神和理想的堅守。

現實主義文學始終執著于對人之生存的敘寫和探詢。這種敘述和探詢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人之生存狀態,即人的生命活法;一是人之存在的價值,即人的生命意義。缺失任何一面,文學境界與審美藝境都將殘缺?!渡n黃》行將結束之時,李濟運夢見了死亡,“劉差配”則真的選擇了死亡?!皠⒉钆洹睆?8 層樓上跳下,那一幕竟和李濟運在夢里所見如此相似。不同的是,夢里跳樓的是他自己。在李濟運的夢中,那幅《怕》也跌落了下來,畫里的玫瑰碎了,像血。也許,文學解決不了現實的諸多弊端,并非人人都能拯救世界,然而,文學創作者對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種種苦難始終充滿憂患并自覺地感受痛苦,這是一種令人肅然的悲憫之情。

敬畏:信仰缺失下的自我救贖

《蒼黃》扉頁:“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日: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薄肮賵鲈缇褪莻€大江湖,清清濁濁,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一塌糊涂?!睂Υ?,王躍文意味深長地在小說中多次提到一幅掛在李濟運家客廳的名叫《怕》的畫。畫中有一個將傾欲傾的花瓶,然而扶正了花瓶,畫框歪了,扶正畫框,花瓶又斜了。對此,文中也已給出了闡釋:“佛門正是教人怕!心頭有個怕字,便會敬畏常住?!边@是提醒人們,面對天地萬物,面對滾滾紅塵,面對紛繁世事,面對自己內心,要裝一個“怕”字——常持“敬畏”之意。

在信仰喪失理想匱乏的當下,敬畏主題頗有現實意義。李濟運雖然追逐權利,但仍在保留底線的情況下盡量有所作為?!渡n黃》沒有設置烏托邦式的理想情境慰藉人物與讀者,正是表達作者對生命存在和現世人生的“敬畏”之意。在缺乏普世價值的現實世界,王躍文所倡導的“敬畏”,透露出對人的普遍生命意義的價值關懷,滲透著對人的真實存在的懇切體察與深厚摯愛,借此傳達出人物刻骨銘心的體驗和感受,也讓我們真切地聆聽到人物靈魂的呻吟。這是人類生存之困,是作者渴望人性之善的自我救贖,也昭顯了《蒼黃》在悲切和嚴峻的審美基調下的悲憫之心。

比如《蒼黃》對“哭”的摹寫。一次是毛云生的“哭”。因為得知劉大亮與舒澤光計劃當眾揭穿自己的惡行,“劉半間”以領導班子的名義命令信訪局長毛云生把劉舒二人送進精神病院。毛云生與劉舒本是老友,且明知精神病之說只是借口,不愿為卻不得不為之。內心的壓抑讓毛云生在李濟運面前痛哭。這里的痛哭是因為悲患,悲患他人的同時,亦在悲患自己。另一位“哭”者是主人公李濟運。李濟運很少輕易表露自己的情緒,卻也掉了不止一次男兒淚。第一次哭是舒澤光自殺后其女舒芳芳來找他哭訴后。這里的哭是在釋放多年的萬般委屈,是對不公現實的憤怒與無奈,是對無望前路的無力與無助。第二次哭是得知老同學“劉差配”跳樓自殺后。他在哭,他的靈魂亦在被撕扯。官場化的生存是一張永遠無法完成的草圖,人們在抉擇時無從判斷,因為找不到判斷的依據。在這樣的世界里,任何選擇都失去了理由,一切結果都變得合理,所以,他們的“哭”是靈魂失重后的悲泣。無可選擇又必須選擇。

長歌當哭,情何以堪?!翱蕖睂⑷诵詳[上了靈魂的解剖臺。這是靈魂深處的悲慟。鐘不但為世界而鳴,而且為自己而鳴。魯迅先生說過:“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贝笸催^后,痛定思痛,心仍在徐徐淌血。維克多·雨果曾說,極度的悲憫是非凡而令人敬畏的光輝,將不幸者照得面貌一新。正是通過“敬畏”,王躍文滿懷悲憫對個體存在與生命死亡的“痛感”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這是充滿溫情充滿情懷的揭示,生和死、現實和命運都已超越其本身而被審美化了。于是,在精神的荒原中,沉重的靈魂負載也奏響了一首強盛的生命“哭”歌。由此,“哭”成為了有關悲憫的詩學。

行文至此,最使人流連忘返的仍然是《蒼黃》中那棵銀杏。它的獨秀超乎尋常:它是小說敘事進程與人物網絡的結構性要素。一方面,銀杏植立于縣委機關的要津,“到大樹底下走走”即溝通上層疏通關系,一撥撥行走于銀杏下的人猶如一茬茬生活的春韭,它更像禪的眼,在紅塵中守望入定。另一方面,在李濟運從縣委機關到省交通廳的官涯仕途中,銀杏固執地與他在深秋與初冬一次又一次相遇。銀杏下,李濟運也曾是一位輕松而溫暖的父親,懷惴過一點細微的紅顏春夢,也即,在銀杏下李濟運也曾得到過暫且的心靈安居;還有陳美,無數次站在二樓窗前,為樹下瘋了的自家男人默默垂淚。在蒼黃的天底下,王躍文將不多的暖色與亮光都給了一棵不會說話的樹,成就了《蒼黃》冷峻基調中的悲憫溫情。

〔1〕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2〕王躍文.蒼黃〔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3〕王躍文.2009 上海書展搜狐專訪〔EB/OL〕.2009-08-17,http://book.sohu.com/20090817/n266010659_1.shtml.

〔4〕徐賁.當今中國大眾社會的犬儒主義〔J〕.二十一世紀,2001(6).

〔5〕易清華、王躍文.我是最不像作家的作家〔J〕.文學界(專輯版),2009(10).

〔6〕王躍文.我不懂味〔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7〕遲子建、郭力.現代文明的傷懷者〔J〕.南方文壇,2008(1).

〔8〕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官場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學習”反人性嗎
“學習”反人性嗎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場動態
官場動態
具有“人性”的數
官場陋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