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語言的情味,實施情感教學”方法探析

2015-11-27 08:34劉愛軍
新課程·上旬 2015年10期
關鍵詞:品味語言朗讀訓練

劉愛軍

摘 要:語文教學中情感是靈魂,教師要鉆研教材,把握好課堂,教之以情,激發共鳴。就語文教學中抓語言的情味,實施情感教學,培養學生審美情感,鑄造學生美好心靈,陶冶學生高尚情感方面的方法進行總結探討。

關鍵詞:朗讀訓練;品味語言;激發想象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原動力。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以情動人,使學生在愉悅的審美滿足中接受知識,受到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朗讀訓練——尋找與文本的契合點,獲得情感體驗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在這個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創設情境,做到引領和點撥的作用,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

以讀為本,在誦讀中培養語感,這一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學習方法,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應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叭治恼缕叻肿x,涵泳工夫興味長”,一篇范文,只有反復誦讀、涵泳其中,才能得其妙處。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提倡朗讀,這是閱讀教學的基礎。

例如,朱自清的《春》描繪了一幅春風圖:“‘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中醞釀?!弊x“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要讀得語重而情深,令人感受到春風的溫煦和柔情;“泥土的氣息”和“青草味”要讀得輕柔,給人以嗅覺上的美感。指導學生按要求去朗讀,正確把握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輕重緩急,學生在增強語言感受的同時也就會調動自己的情緒,進而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品味語言——深入領悟作品的情味、意趣

任何一篇文章的閱讀與思考,都離不開對語言的正確理解。語言的品味是讀懂文章最基礎的一步。高爾基曾說過:“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笨梢?,要讓學生深入體會文本的情感,就要引導學生品味關鍵詞語,沉浸于作品的情感世界,深入體悟文章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思考題:

1.雨果怎樣贊美圓明園?語言有什么特點?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么特點?

3.選擇你喜歡的語句認真品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經過朗讀、品讀,學生呈現出精彩的思想火花。學生的思考發現整理如下:

問題1:雨果是這樣贊美圓明園的: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語言上充滿感情,語句凝練優美,富有感染力。

問題2:雨果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持譴責態度。用了反語這種修辭手法: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語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學生通過對語言的品析,既有對作者評價圓明園的真切的認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強烈譴責侵略行為的痛快淋漓。

問題3:學生選擇的語句有“圓明園有某種恍如月宮的建筑”,有“用雪松做的屋架,上上下下綴滿了寶石,披上了綢緞”,還有“神殿,異獸,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說它是“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顯現,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p>

學生還把這些優美的語言讀得聲情并茂,讀出了圓明園的千姿百態,萬種風情,通過這樣反復的仿讀品味,他們明白了這些語言不僅表現了圓明園景色的美妙絕倫,建筑的華麗雄偉壯觀,更突出地表現了世人對它的景仰,它是世界建筑的奇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在品讀中,學生領悟到了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強烈感情,進而深入理解了作品的內涵。

三、觸發想象——推動情感發展、深化

豐富的想象力來源于作者深厚的生活積累、知識積累和形象積累,來源于對生活的關切和熱愛。如能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獲得正確的語感很有好處。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可渲染課堂氣氛,創造情感環境,讓學生分析語言的情味,觸景生情,進而能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想象、補充,變“此情此景”為“我情我景”,從而深入領悟文章的感情。

例如,《春》中描繪春花,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那火焰燃燒的熾烈氣勢,霞的輕柔艷麗,雪的高潔純凈,同時映入你的腦際,給人以生活實感。讀這樣的句子,教師要抓住語感契機,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靈感,深入感受語言的情味。

總之,語文教師在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引導學生涵泳、比較有情味的語言,用心靈去領悟,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滲透到了學生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中去了,就會獲得感知和判斷生活的能力,也就達到了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王隸文.抓語言的情感味[J].中學語文,1996(07).

編輯 薄躍華

猜你喜歡
品味語言朗讀訓練
讓心靈與文本對話
淺談詩歌教學優化舉措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如何讓學生愛上朗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