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離前臂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療效

2015-12-09 15:36牟艷云山東省臨邑縣人民醫院口腔科251500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年17期
關鍵詞:頜面部前臂游離

牟艷云 山東省臨邑縣人民醫院口腔科 251500

?

游離前臂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療效

牟艷云山東省臨邑縣人民醫院口腔科251500

摘要目的:探討游離前臂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患者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給予游離前臂瓣修復,對照組給予帶蒂額肌皮瓣修復,比較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成功率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游離前臂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療效確切,值得推薦。

關鍵詞游離前臂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療效

近些年來,口腔頜面部缺損的患者在我國每年呈上升的趨勢,成為人們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口腔頜面部腫瘤切除,大面積的軟、硬組織缺損問題遺留了下來。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實驗,發現口腔頜面腫瘤術后采用各種類型組織瓣進行修復模式,有利于患者咀嚼、吞咽、功能的恢復,但組織瓣修復是口腔頜面外科的治療的難點,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心理障礙,也對患者的生存質量起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1]。治療過程應完全切除腫瘤,保持面部美觀,恢復咀嚼功能,而前臂游離瓣具有解剖恒定、組織容量豐富,質軟、瓣薄,可提供足夠的組織量,是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修復最佳組織瓣,選擇合適的游離組織瓣,進行吻合修復術,不僅可以保證腫瘤切除的安全性,還可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面部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近年來,各種自體帶蒂肌皮瓣在臨床廣泛應用。本文詳細闡述采用游離前臂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我院自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患者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2±3.5)歲;病程2~8個月,平均病程(3±0.5)個月;根據腫瘤類型:舌癌3例,牙齦癌5例,口底癌2例,頜竇癌1例,口咽癌2例,腭癌9例,頰癌1例,唇癌1例,頜下口底區腺樣囊性癌1例;腫瘤直徑1.5~5cm;皮瓣最大面積為14cm×7cm,最小面積為6cm×5cm;惡性腫瘤18例(腺泡細胞癌3例,腺樣囊性癌4例,黏液表皮樣癌2例,未分化癌1例,肉瘤2例,鱗狀細胞癌4例,惡性多形性腺瘤2例),良性腫瘤7例(成釉細胞瘤1例,骨化纖維瘤3例,多形性腺瘤1例,角化囊腫2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25~75歲,平均年齡(43±2.5)歲;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2±1.5)個月;根據腫瘤類型:舌癌2例,牙齦癌4例,口底癌3例,頜竇癌2例,口咽癌2例,腭癌6例,頰癌2例,唇癌2例,頜下口底區腺樣囊性癌2例;腫瘤直徑2~5.5cm;皮瓣最大面積為14.5cm×7.5cm,最小面積為6.5cm×4.5cm;惡性腫瘤17例(腺泡細胞癌2例,腺樣囊性癌3例,黏液表皮樣癌1例,未分化癌2例,肉瘤1例,鱗狀細胞癌3例,惡性多形性腺瘤5例),良性腫瘤8例(成釉細胞瘤2例,骨化纖維瘤2例,多形性腺瘤3例,角化囊腫1例)。兩組年齡、性別、腫瘤類型、皮瓣面積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觀察組給予游離前臂瓣修復,對照組給予帶蒂額肌皮瓣修復,對上述入選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術前對患者缺損的情況做好評估,包括皮瓣大小、形狀,確保皮瓣能到達重建的最遠端,以利于血管吻合。局部行瘤體擴大切除,頸淋巴結清掃術,口底癌患者給予口底下頜骨聯合切除術,在頸淋巴清掃術中選擇保留適宜受區血管,行根治性頸淋巴清掃術。對患有腮腺鱗癌的患者,給予腮腺、皮膚及下頜升支切除術。切除范圍均在瘤體周圍1.0~2.5cm正常組織處進行,當患者的病灶切除后,病理送冰凍,直至邊緣陰性為止。游離前臂皮瓣移植修復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的供區動脈選擇橈動脈和尺動脈,皮瓣最大面積15cm×8cm,最小面積7cm×5cm,平均面積9.5cm×7.5cm,折疊式瓣制備成“8”字型。受區動脈選擇頜外動脈、舌動脈、面動脈、甲狀腺上動脈、頸橫動脈,皮瓣供區可采用腹部全厚皮片移植修復。血管吻合術應采用4倍放大鏡下吻合,先吻合靜脈在行動脈吻合。術后嚴密觀察皮瓣的顏色、形態、溫度、感覺以及局部的腫脹程度,術后頭頸部制動3d,常規應用擴容、抗凝藥物對癥處理,避免血栓形成。給予抗生素預防性應用,避免局部感染,注意局部溫度,室內恒定在25℃左右,注意全身保暖。通過彩超監測血管吻合后的血流情況。頸部以下可做輕度活動,24h引流量不超過15ml時即可拔除負壓引流管。皮瓣移植術后1~2周拆線,對術后病理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可在術后1個月行放療。

1.3臨床療效判定成功:皮瓣顏色正常,腫脹消失,質地柔軟,患者口腔頜面部咀嚼、吞咽功能恢復滿意;不成功:皮瓣顏色存在明顯差異性,腫脹明顯,質地稍硬,患者口腔頜面部咀嚼、吞咽功能恢復不滿意。所有患者均術后1年進行隨訪,統計復發情況。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成功率對比觀察組成功率為100%(25例均成功),對照組為80%(成功20例,不成功5例),對照組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復發率比較觀察組25例游離瓣均全部成活,術后3個月復診,皮瓣明顯收縮,形態良好,質柔軟,經1年隨訪無1例復發;對照組有2例于術后出現血管危象,經重新吻合,搶救成功。術后3個月復診,有3例出現吞咽困難,經長時間的鍛煉,術后半年復診,吞咽功能改善。經1年隨訪有3例出現復發。

3討論

游離前臂皮瓣修復技術是在早30年前由楊果凡發明的一種新型修復技術,最早應用于四肢瘢痕攣縮的治療,但伴隨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適應證逐漸擴大,目前廣泛應用于頭頸缺損修復,在重建修復操作中,應用最多的則是游離瓣的使用。游離組織瓣修復組織缺損是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后遺留的軟、硬組織缺損常用組織,術后患者面部畸形及語言、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而皮瓣修復部位與口腔相通,皮瓣與皮瓣下組織不能緊密結合,容易留有死腔,誘發局部感染。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各種游離組織瓣被廣泛推廣于口腔頜面部缺損的修

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腫瘤根治性切除提供了材料,同時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觀。比較適合口腔內多角度不規則缺損需要修復的患者,頜骨重建恢復了患者的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的語言、吞咽等功能,更加適用于人工舌再造術的患者。近年來,伴隨口腔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游離前臂皮瓣修復在口腔頷面部缺損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前臂瓣具有解剖恒定,制備簡單,在進行手術治療時,容易切取,本組皮瓣制備時間在21~44min,平均28min。前臂尺側皮瓣毛發少,皮瓣柔軟,厚度適中,顏色與面頰部接近,質地相對較好,解剖結構變異較小,皮瓣可以作三維成形,操作簡單,利于關閉各種不規則形狀的軟組織缺損,能很好的改善口腔咀嚼功能,由于局部皮瓣血供滿意,抗感染能力強,植入的存活率也就較高,對局部創傷小,利于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的缺損修復,廣泛應用于口腔頷面部腫瘤術后缺損的修復重建,術前血管檢查十分重要,主要是供區動靜脈的額檢查,對高齡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長期靜脈輸液的患者,更應做好術前評估。橈動脈距皮膚較近,能直接觸及動脈搏動,能盡早發現問題而提前做好準備,需要注意,對于埋入瓣,當疑似有血管危象時,應立即行多普勒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當懷疑患者有血管痙攣時, 應局部使用罌粟堿擴張血管,術后關創前再次進行靜脈回流監測。根據上述研究表明,兩組成功率對比,對照組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游離前臂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療效確切,具有修復組織質軟、瓣薄、組織量豐盛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鄧偉,黃代營,王鴻,等. 游離股前外側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4,37(4):404-405.

[2]季彤.顱頜面堅強內固定(十八)下頜骨缺損重建的術前評估、治療規劃和虛擬設計〔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4,49(7):440-443.

(編輯羽飛)

收稿日期2014-11-17

中圖分類號:R6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17-2348-03

猜你喜歡
頜面部前臂游離
前臂完全離斷再植術后持續康復護理對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足踝部軟組織缺損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頜面部間隙感染診斷中的應用
全憑靜脈麻醉和靜吸復合麻醉對頜面部手術患者HR、MAP、MMSE評分的影響
莫須有、蜿蜒、夜游離
陶珊珊作品
銀河系“吃”麥哲倫云
游離于翻譯的精確與模糊之間——兼評第八屆CASIO杯翻譯競賽獲獎譯文
頜面部軟組織測量技術的發展
了哥王與抗生素合用治療頜面部間隙感染8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