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工廠”折射畸形學術評價體系

2015-12-26 02:11熊丙奇
發明與創新 2015年5期
關鍵詞:行政化工廠數量

文/熊丙奇

近日,科普雜志《科學美國人》發布調查文章稱,目前權威科學期刊上的學術抄襲問題嚴重,其中涉嫌論文造假多數來自中國。該雜志甚至點名道姓地指出,中國存在批量生產論文的“論文工廠”,只要花錢就可以將自己的名字掛到該機構生產的論文上。

這其實已不是新聞:早在幾年前就有研究報告稱,我國買賣論文已形成產業,交易規模在2009年就已達10億元。在筆者看來,之所以出現論文買賣,是因為有旺盛的撰寫論文、發表論文的需求。而對論文的旺盛需求,則源于我國高度行政化、功利化的學術管理和評價體系。因此,要治理論文買賣交易,必須改革現行學術評價體系,從重視論文發表轉為重視學術研究本身的價值和貢獻。

我國對教師、學術研究人員和學生的評價,當前都用論文是否發表、發表在何種期刊、發表的數量等指標來衡量,這在客觀上制造了旺盛的論文發表需求。為通過畢業答辯、職稱評審或年終考核,一些人不得不想辦法發表論文。有些人和機構從中發現“商機”,論文買賣因此出現。

有人認為高校和學術機構重視論文沒錯,因為論文能反映研究成果,可目前高校和學術機構并非重視論文本身,而是重視論文發表。如果重視論文本身,就會評價它的創新價值,即使沒發表也不影響對它學術含金量的評價;中國現在重視論文發表情況,只需提供期刊封面、目錄即可。這種評價體系導致大家只關注發表論文,而不在乎論文本身究竟有多大價值。

事實上,如果想查出論文買賣中的貓膩并非難事,只要讓作者參加答辯即可,要是作者回答不出有關研究的內容,說不清楚學術思路,無疑就涉嫌請他人代筆。但我國當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很少花心思在評價學者本身的學術能力和貢獻上——因為對學校和學術機構來說,論文發表數量和期刊檔次才直接關乎成績。

在畸形的數量考核指標體系的推動下,近年來我國科技論文數量飆升,但實事求是地說,很多論文都只用于職稱評審和考核,沒有多大的學術價值。有院士曾直言,我國論文90%以上是垃圾論文。伴隨著論文數量的增加,還接連曝出了論文造假、學術抄襲、人才假引進等丑聞。至于統計顯示我國科技論文近年來的引用率有所提升,也不可全信——知情者都明白,這并非因為論文質量提高,而是一些高校、學術機構發動研究人員互相引用以提高引用率的結果。

那些專做論文交易的中介機構,當然是“論文工廠”,但從廣義角度看,今日高校和學術機構又何嘗不是“論文工廠”呢?要治理“論文工廠”問題,必須推進學術管理去行政化,實行學術本位管理。

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在高校和學術機構實現行政權和學術權分離,建立學術共同體。也就是說,要由學術共同體依照規定對研究人員的學術能力和學術貢獻進行評價,而非一味追逐功利的學術政績。

猜你喜歡
行政化工廠數量
統一數量再比較
為什么工廠的煙囪都很高?
頭發的數量
高校行政化與去行政化探析
出版與印刷(2016年3期)2016-02-02
我國博物館數量達4510家
去行政化 必越的關山
“去行政化”破冰試水
離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廠的實施與應用
植物工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