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濕地生物多樣性法律保護研究

2016-02-22 12:11李瑛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法律保護多樣性

李瑛

【摘 要】濕地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之一,對生態系統內部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本文在對張掖黑河濕地生物多樣性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該區域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就如何加強張掖濕地生物多樣性法律保護,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濕地生物;多樣性;法律保護

濕地是地球上獨特的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的搖籃”,它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濕地不但可以提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持續高產的糧食。而且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降解環境污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再次,濕地擁有一定的循環凈化能力,既可以凈化水土,還可以防止其他細菌雜物的侵害,對保護濕地生物資源具有重要的影響。

1 張掖濕地環境和法律保護現狀

濕地作為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我國尚無一部統一的《濕地法》來切實保護濕地。雖然各個濕地地區都有從法律方面保護,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地方特色明顯,難以規整。從更深層講,我國雖然初步形成法律體系,但是在實際應用上濕地法律保護依然存在漏洞。

甘肅河西走廊干旱少雨,風沙盛行,水土流失也相當嚴重,但張掖黑河濕地的存在,對于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起了重要的作用。黑河區域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濕地植物45科124屬195種;由國家級保護鳥類大天鵝等18種,國家“三有”鳥類60余種。

濕地生物物種雖然豐富,但是由于人們過度重視經濟的發展,從而忽略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出現,生物多樣性減少,動植物生態環境更加惡劣,雖然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但仍不能有效的解決生態系統被破壞的現狀。

張掖市出臺了一些關系濕地保護的政策性規定:建立省級的高臺縣黑河流域地及候鳥保護區,編制了《甘肅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4年4月10日市政府等32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張掖市黑河流域濕地管理辦法》,然而,濕地保護法制體系和管理機制尚不健全,地方性法規的配套,執法制度的建立,執法機構的建立等方面還相對滯后,沒有把濕地管理真正納入法治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

2 張掖濕地生物多樣性法律保護的影響因素

2.1 自然因素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祁連山雪線不斷上升,氣溫逐漸升高,導致了冰川漸漸融化,這樣雖然對土地的灌溉和農作物的增長有一定的好處,但這樣會導致黑河徑流減少,進而地表水減少,湖泊干涸,濕地面積開始縮小,荒漠化加劇,植被枯竭死亡,物種減少。如果在肆無忌憚開發和過度開采,不保護生態環境,使得濕地這樣一個生態寶庫將成為歷史的一段風景。

2.2 人為因素

2.2.1 人類的活動開發

張掖市地處絲綢之路重鎮河西走廊,北方的小綠洲,物種資源豐富,人口密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為發展經濟大量使用化肥等農業,污染了濕地土壤,濕地水資源和土地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農業開墾,群眾法制意識和濕地保護意識淡薄,而且相關的法律措施不完善,導致濕地面積大幅萎縮沼澤旱化,草地退化和沙化加劇。濕地生物多樣性減少現象明顯,加上過快發展的畜牧業、種植業和城鎮化,張掖濕地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

2.2.2 管理機制及執法制度不健全

各個地區濕地法律保護條款分散,差異較大,并且地方的濕地保護條例中一些法律規定還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濕地保護立法僅僅具有一種宣示作用,而且沒有可操作性,這使得執法的效力大打折扣。當前濕地生物多樣的保護,在基礎建設方面還很薄弱,當地地方政府投入的資金并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在執法過程中,并沒有建立有效的執法監督機制也是當前張掖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存在的法律問題。

2.2.3 公民保護意識淡薄

張掖作為一個農業城市,當地群眾目前所依賴的還是土地,肆無忌憚地開采土地,不合理利用農業肥料,由于經濟的落后和文化差異,使得當地的群眾缺乏對濕地保護的意識,導致濕地生態環境的惡化,在一方面濕地的保護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完成濕地保護工作。為了更好地保護張掖濕地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倡導公民積極主動參與生態保護工作。

3 張掖濕地生物多樣性法律保護對策與建議

3.1 樹立環境優先,濕地優先的法律意識,加強政策宣傳和扶持力度

張掖市隨著經濟發展,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和甘肅省絲綢之路經濟黃金段的加快建設,張掖作為河西走廊重要的立體交通樞紐,“居中四向”的區位優勢更為突出,承東啟西,承南啟北的作用日漸顯現,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生物資源,使得張掖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生態保護地區。

因此,為了促進張掖生態法制建設,實施天然林保護,草原生態治理,退牧還草,加大對濕地生物多樣性的法律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水源涵養能力,推進黑河濕地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實現生態資源在城鄉的合理流動,在城鄉一體化的大發展中,利用保護好生態資源,將生態價值充分發揮,進而推動經濟,走科學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3.2 完善濕地生物多樣性法律保護制度體系

法律為了是以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規范而制定的法律關系的總和,而現在我國的依法治國國策,逐漸側重于調整生態與社會的法律關系,但隨著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生態嚴重遭到了破壞和威脅,這促使全世界人民更加重視環境保護的法律問題。

為了濕地生態的發展,也為了更好地為子孫后代造福,在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發展策略中應該將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更好地銜接,充分的發揮濕地的多功能性,需要加強對濕地的監管和保護,并在濕地保護立法工作中建立一個專門的濕地保護執法機構,更好地保障濕地建設,加強管理監督,建立濕地保護的協調管理機制,緩解現階段我國濕地管理權利沖突問題。①公眾參與濕地保護是以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與姿態參與社會管理,而且參與濕地環境保護對生態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但在濕地保護中,公眾的參與度仍有待提高,公眾普遍缺乏對濕地定義和功能的了解,而且在許多人眼中,濕地與一般的景觀公園無差異,張掖濕地公園走訪考察過程中公眾的保護意識令人擔憂,游客在欣賞原生態自然風光的同時,將礦泉水瓶和塑料袋隨手丟棄在水面上,垃圾污染隨處可見。

因此,要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設置標語,更多的舉辦環境保護的法律宣講活動。目前的公眾參與機制僅停留在宣傳教育,應當加快改變此種模式,在一定范圍內賦予公眾保護濕地的權利。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切實發揮網絡信息功能,將公民參與濕地保護的評論,建議及提出問題及時給予回復,還可以通過手機將濕地最新資訊發給公眾,當然如果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保護協會,鼓勵公眾積極去參與到保護濕地的隊伍中去,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識,實現從傳統的法治社會向法治生態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徐廣,李萍.張掖黑河濕地資源現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J].甘肅林業科技,201035(4):51-53.

[2]呂憲國,陳克林.中國水禽及其棲息地的保護[J].野生動物學報,1997(3):10-13.

[3]孫中艷.論我國生物多樣性法律保護體系的完善[D]中國發展,2006(04):64-67.

[4]張雪.完善中國濕地保護法律制度的建議[D].2015(01).

[5]王躍先,付鑫蕊.我國濕地法律保護的問題與對策[D].2015(02).

注釋:

①呂忠梅.環境生新視野[M].北京:中國大學出版社,106.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法律保護多樣性
利用網絡教學多樣性 開展有效教學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謝的生物合成機制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淺析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