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二人轉與其姊妹藝術(下)

2016-02-25 10:25王雙和
戲劇之家 2016年1期
關鍵詞:姊妹押韻唱詞

王雙和

(梅河口市藝術團 吉林 梅河口 135000)

?

論二人轉與其姊妹藝術(下)

王雙和

(梅河口市藝術團 吉林 梅河口 135000)

在上篇中我們論敘了二人轉小帽、說口,本篇將二人轉的數板介紹如下:

一、數板

數板又叫小數子,就是小快板,它同說口一樣,多用于正戲之前。也有的二人轉和拉場戲,根據內容需要,在正文中穿插一些數板。

常見的幾種數板形式有:1.隔句韻,即每逢下句押韻。2.通篇韻,即句句押韻。3.同字韻,即都用一個字押韻。4.兒化韻,即小轍,用小字眼兒押韻。5.加尾韻:即句尾帶一個輕聲字。6.對句韻:即花轍,每兩句一換韻。上述六類數板中,有“一字句”“三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十字句”等,以七字句為最多,一般說長句子不宜過多。前三類,上下句均不受平仄聲的限制;后三類,應做到“同韻同聲”,音韻才和諧上口,如果光押韻而聲調不同,雖然也免強可說,但聽起來就不太順耳了。

二、單出頭

單出頭由一個演唱,俗稱“一人轉”,系“二人轉”的姊妹藝術。單出頭共有四種演出形式:第一種是一人一角,也叫獨角戲;第二種是一人多角,上場人物也可以摹擬其他幾個人物,這種形式目前采用的最多;第三種是單出頭表演唱,樂隊上臺參加伴唱和“搭架子”插白;第四種第三人稱的唱詞,類似二人轉??梢浴疤M跳出,前后趕角”是典型的“一人轉”,如傳統曲目《丁郎尋父》。目前,這種形式很少采用,但比第一人稱的單出頭更靈活方便,也不妨一試。常見的單出頭,在選材上多半是截取一個人物的生活片斷加以渲染,著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抒發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敘述一段動人的經歷,并要注意唱詞的動作性,這樣才能是一人一臺戲,看來受教育。

單出頭的開頭,多半是先唱四句,而后轉入一段韻白,由人物作自我介紹,并點出具體環境。在人物自我介紹后,很快地展開了情節,中心情節多用回憶的倒敘手法,但也可以正敘故事。在二人轉中,故事越集中越好,最忌事件太碎。但在單出頭中,卻適于把一連串的事件用一條線穿起來,聽起來一點也不亂。在單出頭中,演員不僅要唱她所扮演的這個人物,還要敘述,表演許多沒上場的人物,作品常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表現:一是回憶;二是觀看;三是摹擬;四是虛擬;五是搭架子;五種形式。

因為單出頭多為一個人的自述,聽起來親切感人。過去女單出頭較多,男單出頭很少,其實男女老少都可以作為單出頭的主人公,它的題材也很廣,可以抒情、可以敘事、也可以說理、角色可以直接與觀眾交流思想等形式。一般單出頭首先要抓住觀眾心理,通過自問自答,把故事引了出來。單出頭中還常出現風趣的“包袱兒”,再配上夸張的動作,就自然產生了“包袱兒”,前后呼應,風趣橫生。

此外,單出頭的開頭(交代故事背景)、結尾(敘述事件結果)和中間適當地方(對主人公的贊頌),還可以加上幕后伴唱,伴唱詞不宜過多,應盡量簡短(多為四句一段)以免喧賓奪主。

三、拉場戲

拉場戲,又叫秧歌戲,人物戲和東北地方戲。它是在二人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民間小戲。拉場戲的名稱就是拉開場演的意思,過去正月里扮秧歌,白天踩高蹺,晚上把高蹺卸下來,在地上演出,說叫“拉地場”或“小拉場”也有人叫“秧歌戲”。因為它不同于“分包趕角”的二人轉,已經固定了扮演人物,所以又叫“人物戲”。過去東北三省地方劇種較少,只有拉場戲是東北地區的地方戲,因此,也叫“東北地方戲”。

拉場戲是從二人轉基礎上,吸收其他姊妹藝術發展起來的,傳統劇目有四、五十出,這些劇目來源有四:一是直接從二人轉曲目演化來的,音樂唱腔基本上是接近板腔體的,仍沿用二人轉常用曲調。如三節板、抱板等。二是從蓮花落、十不閑曲目演化而來。唱腔也屬于板腔體,多用紅柳子,靠山調等曲調。三是從帶故事情節的民歌小曲中演變來的。這類節目多為專劇專調,唱詞是民歌體長,短句,唱腔是曲牌聯接體,常用的有紗窗外,反調五更等。四是從梆子、評劇、喇叭戲等兄弟劇種移植過來的。這些劇目仍保留原劇中的某些唱腔,如十三咳、太平年、拉馬正調、打棗、喇叭牌子、鋸大缸等。從評劇移植過來的劇目,過去也叫“小落子”或“新拉場”,以示與原有劇目“老拉場”的區別。

拉場戲有唱有白,但以唱為主,諷刺戲中雖然說口較多,但也都有大段唱詞,而沒有京劇那種以念白為主的戲。唱與白的安排要有濃有淡,有疏有密。要按照劇本的主題、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感情需要來安排唱與白。而不看白太多了,就加幾句唱;寫唱詞韻腳押不下去了,就加幾句白,那樣就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到人物該唱的地方不讓他唱,就松而無力,而不該唱的地方硬唱,就顯得羅嗦累贅。

有人主張二人轉就是二人轉,不要搞拉場戲,這是不對的,拉場戲既已產生,觀眾又歡迎,當然可以發展,但它不能代替二人轉,二人轉中可以表現千軍萬馬,拉場戲就困難,它只能表現幾個人物或十幾個人物的故事??傊?,有的形式以一為主,有的兼而有之,不同形式、不同品種的作品是同本異花,可以齊開并茂,奪艷爭芳。二人轉與拉場戲可以共同發展,正像有了快板劇還保留快板書,有了呂劇還保留琴書,有曲劇還保留單弦一樣,讓這朵二人轉之花永遠開放在祖國大地上!

猜你喜歡
姊妹押韻唱詞
押韻押出韻味兒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博采芬芳釀花蜜——“風流三部曲”唱詞創作談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獎”名單
1961電影、1978舞臺藝術片《劉三姐》的唱詞文本研究
明代戲劇唱詞“白”范疇非原型顏色詞研究
姊妹
廣西壯劇南北路唱詞押韻特點之異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