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為先驗自由——談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2016-03-07 13:24賈麗艷
關鍵詞:先驗康德理性

賈麗艷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何為先驗自由
——談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賈麗艷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康德在著名的四組“二律背反”中,為了解決第三組有無自由的問題,提出了“先驗自由”的預設,為了確證先驗自由,康德對世界、人進行了二重區分,說明了自然與自由可并存,為它們找到合適自己的不同領域,通過詳細分析先驗自由的特征,確定了先驗自由在康德哲學體系中的地位,即先驗自由作為康德自由思想的核心。

康德;先驗自由;實踐自由

康德1781年的《純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學的基礎,也是他最著名的三大理論的基礎??档略谒摹秾嵺`理性批判》中明確指出:“自由的概念……構成了純粹理性的、甚至思辨理性的體系的整個大廈的拱頂石?!盵1](P2 )由此可見,對自由概念的研究是康德哲學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當然也是康德哲學中“最難說清楚”的一部分內容。根據鄧曉芒的理解:“康德的自由概念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理解——先驗自由、實踐自由、自由感?!盵2](P2)康德哲學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在自由的概念中打開一條先驗的論證方式——即先驗自由。先驗自由既是康德自由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它與其他兩個層次的關系是:實踐自由顧名思義是在現實經驗中來討論的,也就是康德的先驗自由在實踐中的體現;因此,先驗自由就成為實踐自由的衡量尺桿;自由感是實踐自由與先驗自由的“暗含”,帶領我們尋找真正自由的方式。本文討論的核心是先驗自由。

一、何來先驗自由

對于自由的探討一直是西方哲學的一個傳統。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都對自由進行過探討,這些古希臘哲學家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理性(logos),因此,總的精神是二元的。到了中世紀,由于《圣經》和古希臘哲學的可比性,基督教與古希臘哲學相結合,于是形成基督教哲學。大肆宣揚神學,宣揚上帝的萬能性,宣揚上帝的至善性,認為上帝可以決定世間的一切。于是在現實中形成一個倫理問題:如何理解惡的產生,如果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那么世間的惡也應該是上帝的操縱,那么人們還需要對自己的惡負責任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接著就出現了另一種學說,即人是自由的。這種學說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自由的選擇,因此,后果直接和個人相關。直到近代之后,對自由的探討又開始熱鬧,原因主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背后推動,主要關注點是自由來源于自然嗎?如果不是,那么它來源于什么?認為自由是來源于自然的學者認為,所謂自由,就是找到自然的規律,然后自由要合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另一些人認為自由是一種主觀能動性的選擇。兩種觀點的共同之處就是在不同層面上為“上帝”留出位置,使人類的自由可以合理解釋。但休謨的懷疑論將自由的存在推翻。

直到康德哲學的出現,自由概念又重新擁有了自己在哲學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档率峭ㄟ^四組“二律背反”的命題中的第三組命題提出的先驗自由。正題:“按照自然律的因果性并不是世界的全部現象都可以由之導出的唯一因果性。為了解釋這些現象,還有必要假定一種由自由而來的因果性?!盵1](P374)為了說明二律背反性,康德做了如下解釋:假如只存在自然因果性,那么也就是說一切事物的運動發展都是由之前的狀態決定的,那么之前的這個讓事物運動的原因也必然會有一個在它之前的原因推動它運動,如此循環思考得到的結果就是必然要有一個第一因,這個第一因是一切事物運動發展的最基礎原因,而到頭就再沒有其他的原因作為這個第一因的原因了,這樣的推論顯然不符合因果自然的規律性。因此,按照這種邏輯,在開始的地方需要默認有一種原因是不需要其他原因作為他的運動因的,他的發生完全是自發的,是純粹的,是絕對無條件的,所以它應該是先驗的自由,在現象世界之外,是純粹自發的。由此得出,這個自由的原因不屬于現象世界,但是它的作用卻全然在現象世界之中,并且由于它,現象世界是具有因果邏輯性、環環相扣的有千絲萬縷關系的世界。這種先驗自由是一種純粹理念,不包含任何的經驗東西。反題:“沒有什么自由,相反,世界上一切東西都只是按照自然律而發生的?!盵1](P374)康德的證明如下:先驗自由使現象界所有事物運行發展的第一原因,它是純粹自發的,沒有能使它運動的原因了。所以康德的先驗自由思想其實是與現象世界的因果規律相矛盾的,先驗自由使現象世界的因果規律超出現象世界,使整個自然因果性構成的現象世界產生特例,使經驗的統一性瓦解。由此推出,先驗自由不存在,它只是一個空洞概念。對康德的第三組“二律背反”的論證,提出自然與自由的并存,從反面考察了我們的判斷,提出了先驗自由的概念。

二、先驗自由的確認

因為“二律背反”,康德提出了先驗自由,為了確證先驗自由,康德又提出了人的雙重特性:經驗的特性及理性的特性。在確證先驗自由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清楚的是康德的“先驗”對于時間的意義??档碌摹跋闰灐备拍钆c時間的概念沒有什么關系,我們不可以把“先驗”中的“先”理解為時間中的“前”,先驗自由中的“先驗”應該理解為“更重要”“更基礎”的意思。時間是自然界的現象序列的發生學聯系,自由卻代表著人的無限??档峦ㄟ^人的雙重特性確證了先驗自由。我們說人有經驗特性指的是人按照自然因果律生活,處在現象之中。我們說人是理性的,其實就是指人是能夠使現象世界開始發生運動的原因,但人自身并不在現象世界之中,人的這種理性特性并不是任何現象,而是自在之物的特性。為了說明人的第二個特性,康德曾舉“撒謊”的例子。他認為,無論撒謊這一行為是怎樣由經驗的情況(比如,撒謊的人生活在一個愛撒謊的家庭中,他受到惡劣的教育等)決定的,人的理性特性都可以選擇不要去撒謊。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對于撒謊的人的經驗性條件的理解而減少對他撒謊這一行為的指責。因為他是自由的,他具有完全獨立于經驗性特性的理性特性,所以,他在說謊的時候便是有罪的。從這種判斷中,我們可以看出人的理性特性可以完全不受感性(經驗性)特性的影響,它可以獨立進行。

康德在論證人的這兩個特性之前,康德實際上對世界進行了分類。他認為世界可以劃分為感性的世界(現象的世界)和理性的世界(先驗的世界),感性世界是可以經驗的,是我們所有知識可以觸及的世界;理性的世界是先驗的,超出經驗范圍的,不能認識但可以思考。在康德的哲學中,兩個世界完全相對但是又密不可分,沒有感性的世界,我們的理性世界只是一個空洞,沒有內容;沒有理性世界,我們有的只是經驗的材料,無法形成真正的知識。

康德以人的兩大特性的論證為基礎,對事物進行了劃分:“現象”與“物自體”。所以人處于兩個世界之中,一方面,人在自然界中要受到自然規律的約束,必須服從自然法則,人是不自由的;另一方面,人生活在理性的世界之中,作為“超驗”本身生活,是不受到任何自然法則約束的,因此,人是自由的。所以,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人必須揚棄知識,好為信念留出空間。

為了確認先驗自由,康德提出人的兩種特性,兩種特性處在同一個主體之中,看似對立,那么它們的關系如何呢?經驗的特性是理性的特性的感性圖式,是實踐的圖式;而理性的特性是經驗的特性的先驗圖式,指導經驗性特性。也就是說,人在現象世界中,是由現象世界的經驗特性所決定的,而這些特性又是由理性的特性決定的,所以歸根結底,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由人自己的自由決定的。

三、先驗自由的特性

先驗自由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自由,要想透徹理解,需要明白它的三個核心特性。

首先,先驗自由的本質是物自體自由。在康德哲學中,他把事物劃分為兩類:“現象”與“物自體”?,F象只在經驗的世界,而物自體在理性的世界,兩個世界都有各自的法則。人作為自由的主體,可以不總是受自然規律的約束,所以,自由的行為并不在自然界發生,而是超越現象世界,進入到物自體的世界,所以,對于康德而言,主體的先驗自由就是物自體的自由。

其次,先驗自由完全與經驗無關??档碌南闰炞杂墒桥c經驗完全無關的,它不受經驗的約束,更不需要經驗的給予,但是卻是經驗世界內所有事物得以發展運動的第一因,它是完全自發的,是絕對的。

最后,先驗自由只存在于我們的理念中。先驗自由在人的思維中,卻永遠不可能被認識。因為主體只能認識現象,而先驗自由不在現象的世界中。因此,先驗自由是人類永遠無法企及的彼岸世界?!拔覀兿忍斓刂榔淇赡苄?,但卻看不透它……”[1](P2)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說的先驗自由是在經驗性世界無法找到也無法論證的,但是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康德的自由在除去感情因素的領域中被凸顯出來,通過這種凸顯,使原本在經驗性領域中不可抓住的先驗自由在實踐中指導了現實,回歸到此岸世界??档聦τ谙闰炞杂傻恼撟C,簡單地說就是為了說明所要論證的對象不但是在經驗事物之前,而且是主體能認識經驗事物的必要前提條件。

四、先驗自由的地位

正如鄧曉芒的理解,在康德的哲學體系中,他把自由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先驗自由,二是實踐自由,三是自由感。通過我們對三大批判著作的研讀,可以發現,先驗自由在康德的批判哲學體系中既是基礎也是核心。

第一,先驗自由為實踐自由鋪墊。先驗自由是康德自由的哲學體系中的精華,但并不是終點。提出先驗自由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使我們能夠不矛盾地‘思想’自由,實現從理論理性向實踐理性的過渡”[3](P95)??档碌南闰炞杂墒且环N設定,是為了適應理性世界,它既是經驗世界一切事物得以發展的動因,也是為了人類的宗教信仰、審美、道德準則而必須設定的概念,否則,人類就如同機器一般,對自然法則只能是完全服從。先驗自由是一種超出經驗的狀態,它使自由只能被思考而無法進入實踐領域,這種自由在現象的世界中是完全沒有地位的。為了使自由在現實中具有意義,康德隨即提出實踐自由,即:“道德的唯一原則是相對于法則的一切質料(即欲求對象)的獨立性,以及通過一個準則必須具備的單純普遍的立法形式對意志的決定性。不過,這種獨立性只是消極意義的自由,而這種純粹的因而實踐的理性的立法才是積極意義的自由?!盵1](P33-34)即使實踐自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它仍然是實踐中道德的基礎。

自由的問題是康德哲學研究中的一條自始至終的主線,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集中探討了先驗自由是其他自由的基礎,沒有先驗自由,經驗世界中的自然鏈條無法開始,沒有實踐自由,則具體的道德行為難有準則。所以我們在理解康德的自由觀時,首先要明白先驗自由與實踐自由不可分開,同時明白先驗自由為實踐自由做了鋪墊,而實踐自由是先驗自由在實踐領域中的應用。

第二,先驗自由與道德法則互為認識條件。如果不是我們早在理性之中認識到有道德法則,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假定像先驗自由這樣的一些概念存在。同時,假如沒有自由相關概念的思考,我們實在也很難想到去哪里尋找道德法則。所以,先驗自由與道德法則實為互相認識的條件,理解康德的自由觀,我們要做的首先是明白他所謂的自由,通過自由再認識道德規律,反過來再從道德方面入手理解康德的自由??档抡J為,人們在做某事的時候,一定是自己意識到應該這樣做,是在自身中發現始終無法認識的自由。他認為,主體在自然界是為“自然”立法,而在實踐的領域中是為“自己”立法??档峦ㄟ^確立人的自由的絕對性,從而為人的權利、尊嚴、責任確立了絕對性。所以,康德的先驗自由概念并不是一種隨意設定的概念,也并非簡單的邏輯需要,它的本質是為了喚起人們認清并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先驗自由是康德在批判哲學中設定的自由因果性,它的提出要追溯到康德的四組“二律背反”的第三組:正題——世界有出于自由的原因;反題——沒有自由,世界的一切都是被決定的??档峦ㄟ^反證法,證明正反題都可說通,從而從理論理性的角度設定了“先驗自由”存在的必要性,證明自然與自由可以不沖突地同時存在。為了確證“先驗自由”,康德首先劃分了雙重世界:感性的世界和理性的世界。感性世界也就是經驗世界,它是自然存在的領域;理性世界也就是先驗的世界,它是自由存在的領域。兩個世界對立但密不可分。之后康德通過對人的雙重特性進行劃分,確證了“先驗自由”。他認為人的特性可以劃分為經驗特性和理性特性。一方面人的經驗特性使人生活在現象界中,需要承認并服從自然因果律;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理性特性,使人可以掙脫自然規律的約束,成為現象世界事物可以發展運動的原因,人是自由的,確證了“先驗自由”。所以,在康德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自然和自由是同時出現在一個主體身上的,人同時具備這兩種品質??档碌南闰炞杂刹煌谝话阋饬x上的自由,它只存在于我們的理念中,完全與經驗沒有關系,實際上屬于物自體的自由,這樣的自由在康德的自由觀中既是實踐自由的前提和基礎,也與實踐領域的道德準則互為認識的條件。先驗自由只是一個純粹的理念,它是能夠自主開始一個狀態的能力。

[1][德]康德. 實踐理性批判[M]. 鄧曉芒,譯. 楊祖陶,校.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鄧曉芒.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個層次[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3]張志偉. 康德的道德世界觀[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

[責任編輯 劉馨元]

2016-06-26

賈麗艷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哲學。

B08

A

2095-0292(2016)05-0001-03

猜你喜歡
先驗康德理性
基于無噪圖像塊先驗的MRI低秩分解去噪算法研究
純接受性的被給予?——康德論自我刺激、內感覺和注意
藝術百家
基于自適應塊組割先驗的噪聲圖像超分辨率重建
康德審美判斷的先驗演繹與跨文化交流
康德是相容論者嗎?
對康德空間觀的誤解及詰難的澄清與辯護
基于平滑先驗法的被動聲信號趨勢項消除
改革牛和創新牛都必須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