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及其現實意義

2016-03-07 13:24孫大志
關鍵詞:權力觀權力馬克思主義

孫大志

(阜新高等??茖W校,遼寧 阜新 123000)

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及其現實意義

孫大志

(阜新高等??茖W校,遼寧 阜新 123000)

在馬克思主義學說中,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認為,從本質上來說,它既是一種合法的公共權力,集中體現了社會公共的意志,也是一種強制性的力量,對人們的行為起到約束的作用。通過這種強制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可以實現一些政治性的目的。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必須權為民所用。在國家權力的應用中,人民享受法定的監督制約的權力。文章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特點,并分析了其現實意義,從而使得領導干部可以充分運用掌握的權力,處理社會中的大小事務,促進社會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現實意義

就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來說,它認為權力是為某一特定的階級而服務,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是歷史的主人[1]。所以,人民應該掌握權力,并且是權力的最終源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也取得較快的發展。但是,目前,中國社會的發展還需要進行不斷的調整。人們希望利用政權,從而促進人民內部關系的協調和發展,進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對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的研究,有利于從中發現實踐性的真理,從而促進中國政治文明的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思想先導及形成過程

(一) 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思想先導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前人理論成果的總結的前提下,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其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對工人階級斗爭的實踐進行了科學的闡發,其主要的思想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從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上看,這種觀念絕非盲目提出,而是在對歷史進行充分總結以及結合現實情況的基礎上提出的,其具有歷史、現實性。

對無產階級來說,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是他們重要的精神財富,從理論上來說,主要有三個來源:第一,人類解放理論,人類解放理論主要是為了實現個體的解放和自由。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不能和社會脫節,因此,要正確處理好人、自然和社會三者的關系。同時,人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但由于受到生產力等條件的制約,人和社會常常處于矛盾的關系。在馬克思權力觀中,人類解放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礎。第二,民主與法的統一,人類將民主作為其重要的目標。只有確保法律體系的健全和完善,人民才能真正實現民主。因此,在馬克思權力觀中,要想實現民主,就需要法律的保障。第三,個體利益和群體利益的關系。在馬克思的權力觀中,個體利益和群體利益之間的關系是其中一個關鍵的思想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對處理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科學的回答,表現出權力屬于人民的觀點。只有解決好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才能推動國家的持續發展[2]。

(二) 權力觀的形成

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形成經歷一個漫長的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其產生準備了經濟和社會條件。從19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開始采用機器生產,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技術革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同時還使社會關系發生較大的變化,導致原有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從而最終誘發了經濟危機[3]。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資本主義內部,其生產關系也發生較大的變化,生產資料被少數人掌握,由此出現了兩大對立的階級。但是機器出現之后,資本家對工人的壓榨愈演愈烈,而且,勞動分工也日益精細化,工人的工作變得簡單,資本家從中獲取越來越多的利益,并采取更多的方式對工人進行壓榨,從而引發的工人運動。這也表明無產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的舞臺,從而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巴黎公社運動之后,馬克思從中總結了經驗,將人民作為公共權力的主要來源,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的授權,并通過運用公共權力,推動公共問題的解決,在政府中,由工作人員具體行使公共權力。權力主要將政權作為核心,從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經歷了一個總結、創新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總結了前人的理論成果,并組織了國際共產運動。馬克思主義權力觀認為,權力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創造并影響歷史的發展[4]。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要保障民主,可以成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且還要對權力進行監督,防止濫用職權等現象的發生。

二、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主要內容

(一) 權力來源于人民

在權力觀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權力的來源問題。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權力的來源也不同。在資本主義社會,認為主權在民,政府也只是作為主權者的執行者,人們始終保持著自身的主權地位。這和封建社會相比,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封建社會倡導權力神授觀,在理論上就剝奪了人的主權,但是便使如此,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主權在民仍舊只是浮于表面,沒有充分貫徹執行。

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行了總結,認為國家全部權力的主體就是人民。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在經濟中處于統治的地位,人民掌握著權力,是國家的主人[2]。

(二)權力的制衡性

權力主要是指一個人所掌握的產生特定事件的能力。它也是一種比較客觀的價值形式。通過對他人的行為、價值產生影響和制約,從而獲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在權力中,將意識、表達、關系緊密結合。權力遍布各個領域,人們要想使自己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就要從權力上爭奪。它是一種具有支配性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還是一種期望值。權力的擁有者可以起到支配的作用,從而實現預期的目標。而且在政治生活中,經常出現為了爭奪政治權利,從而將政治權力為我所用,進而實現對力量的制約。

在人類政治權力的發展中,要嚴格控制政治權力,而且要防止權力出現濫用的情況,任何一種權力都應該被制約,不能無限制地使用。而且,在權力的形成過程中,一個關鍵點就是人們之間存在一些利益關系[5](P65-68)。因此,當存在多種力量時,而且需要對他們進行比較時,若一方的力量壓制住另一方,則就存在一方對另一方的制約,就形成政治權力。在力量的對比中,會出現兩種狀態:一種為平衡狀況,另一種為不平衡狀態。在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中,政治權力是一種公共權力,并且所有的權力都來源于人民。

(三)權力服務于人民

通過對他人的價值產生影響,從而實現對權力的有效制約,這也是權力所要達到的一個客觀目的。由于權力是一種間接的價值形式,因此,它會在人的主觀意識中形成反映。當權力主體在行使權力時,通常會帶著某種目的。所以,在這種目的的驅使下,從而推動權力在機制中運行,而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有利于實現利益[6](P37-41)。在馬克思主義權力觀中,指出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和他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權力關系到為誰服務并謀取利益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將為廣大人民提供服務作為宗旨,并為廣大人民的利益而奮斗。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并在實際中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黨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在當代社會,人民是權力的擁有者,因此,中國共產黨在運用權力時都是為人民服務,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造福于廣大人民群眾。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我國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充分保證民主,始終堅持為人民的利益服務。

三、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基本特征

(一)階級性

權力是一種公共的權力。在階級社會,權力被統治階級掌握,并專門屬于國家,權力具有深刻的階級性,而且直接為階級斗爭而服務。權力觀伴隨著社會的出現而出現,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封建階級、資產階級的權力觀的不同,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受到經濟基礎的影響,權力也會隨之產生和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占據主導地位的權力觀也表現出極大的不同。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多思想家注重權力的階級屬性,主要從唯心史觀來探討。在奴隸社會中,權力的主體是奴隸主,其占據著大量的社會財富,并對其進行支配,而奴隸是受支配的對象,他們沒有權力。他們在奴隸主的支配下,采取各種手段對奴隸進行鎮壓[7](P15-21),因此,在奴隸社會階段,權力觀比較神秘而恐怖。而就社會主義社會來說,國家的主人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掌握著社會的財富。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適應社會主義的發展,其代表無產階級的權力觀,具有先進性和進步性。

(二) 人民性

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強調,在社會主義的權力中,人民是主體,領導者受到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行使權力,因此,他們是人民的忠實公仆。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創造了歷史,權力來源于人們,為了充分保證人民的權力的行使,就要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并進行規范和監督。權力中體現出人民性,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能保持謹慎的態度,在行使自身權力時要保持清醒,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為廣大人民的利益而考慮,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

(三) 歷史性

在分析國家權力時,馬克思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在歷史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就產生國家,國家不是自古就有的。權力是一種社會政治現象,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從政治上來說,當國家消亡時,則權力也就不復存在。同時,從社會上來說,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其服務的項目也逐漸增多,同時也會強化權力的政治功能。因此,當權力的社會職能逐漸擴大時,就會造成權力的政治職能的擴大。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無產階級掌握著國家的權力,因此,無產階級要聯合各個階級,為人類解放事業而奮斗[8]。

四、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現實意義

(一) 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

要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第一,樹立權力來源于人民的意識。在我國,執政黨掌握國家的權力,同時,這種權力也是由人民賦予。因此在革命歷史中,人民群眾熱烈擁護中國共產黨,并積極投入到建設中,從而推動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領導干部將黨的權力和人民的權力進行對立,將權力作為私有財產,因此,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要時刻使領導干部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他們是人民的代理人。因此,他們要自覺遵守紀律,不能違背人民的意志。第二,健全“權力受人民監督”的監督體系。在權力的行使下,可以為人民帶來某些利益,但是,若對權力未能進行有效的約束,將會產生腐蝕性[9](P44-47)。因此,領導干部要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增強監督意識,還要善于自我反省,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建議。同時,還要保證政務的公開性、透明度,保證公共權力受到人民的廣泛監督。

(二) 權力的運用要合法化

目前,我國進入社會發展的新時期,面臨日益嚴峻的形勢和挑戰,很多問題接踵而來,比如,收入差距過大、分配不公等,很多區域的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影響了社會的發展[10](P27-31)。因此,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法制建設,構建法治政府,使政府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同時,還可以保證公共的參與決策權,使他們可以參與到國家建設中,并定期組織公眾對政府的滿意度進行評價。

(三) 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

只有不斷進行創新,才能保證一個民族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權力觀要和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推動創新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要堅持馬克思的權力觀,并主動進行創新,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推動建設創新型社會,從而激發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并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事業中,確保能夠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國家的長遠發展。

五、結語

在馬克思主義學說中,馬克思的權力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就馬克思的權力觀來說,所有的權力都是為一定的階級服務,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他們是歷史的主人。因此,人民群眾應該掌握著權力。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其主要內容是權力屬于人民、權力的制衡性、權力服務于人民,同時,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具有深刻的階級性、人民性和歷史性。在當代,要堅持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權力的運用要合法化,還要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從而有利于充分發揮黨的積極作用,提高中國的競爭力,促進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王瑞華.堅持改革開放,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權力觀[J].中國校外教育,2012(32).

[2]蔡陳聰.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審視當代中國若干重大現實問題[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3]賈海濤.現實主義權力觀的歷史演變及現實影響[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4]葛勝華.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意義及其途徑[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11).

[5]丁永剛.論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5).

[6]周尚文.馬克思主義國家權力觀與當代中國[J].科學社會主義,2008(1).

[7]李崇富.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及其現實意義[J].湖南社會科學,2011(1).

[8]雙葉.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大眾化及其現實意義[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5(4).

[9]黃剛.試論道德資本的馬克思主義人學基礎及其現實意義[J].北京教育:德育,2015(6).

[10]王武,單鸝娜.試論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主體向度及其現實意義[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

[責任編輯 劉馨元]

2016-06-21

孫大志,阜新高等??茖W校副教授,主要從事政治學研究。

B15

A

2095-0292(2016)05-0007-03

猜你喜歡
權力觀權力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淺談人性假設與權力觀
淺談領導干部如何嚴于用權
簡述權力觀對現實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權力的網絡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