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對目的地居民心理影響分析

2016-03-13 05:58袁秋霞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34期
關鍵詞:目的地心理學居民

袁秋霞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450042)

1 文化心理和社會心理的闡述

文化心理經常認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層結構”,是“固化”于人的價值體系之中。不同的種群有自身不同的文化,這是種群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而社會心理則是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下,隨個人的情況不同而隨時改變的,具有自發、不穩定等特征。

文化心理和社會心理并無隱性或顯性區別,只是兩者在認知中的地位不同。文化心理是同一種群在同一方面會顯出極大的共性,比如,我國各少數民族旅游目的地,民風民俗各有特色,但是在中國文化范疇內,文化心理就具有很大的共性。而社會心理“易變”,但這種“易變”也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例如,我們不能將旅游地開發的不同時期對應的居民心理進行分門別類,心理學研究不像其他學科,用周期表的形式去劃分和解釋構成心理的因素及其規律,這也正是因為個體在社會心理方面會顯示出極大的個性。所以研究社會心理的變化必須在文化心理的基礎之上去研究。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對于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的研究產生了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和文化心理學的視角,兩者關注的重心是不一樣的。簡單的講,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相對于文化心理來說是“易變的”,是從社會的角度去考量對個人心理的影響,分析個人心理共性方面的東西,強調的是在社會發生變化時,個人心理變化的過程和模式分析。而文化心理學視角下的分析則更加強調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差異,就旅游目的地而言,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和鄉村型旅游目的地就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著兩種不同的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城鄉的文化差異更加明顯。旅游活動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其流動性,這種流動性不僅僅是游客的流動,信息的流動,更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主體的流動。對于城市來說,更多的是受西方影響較大的現代文化,作為旅游目的地,發展旅游給當地帶來的變化,對當地居民心理產生的影響應是遠不同于鄉村型旅游目的地的。對于鄉村來說,現代化程度要小得多,更多的是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我們可以把兩者之間的差異看作是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差異,不同的地域文化差異也是產生旅游流動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會引起心理上的差異。而不同的心理也會導致不同的行為。因此,從文化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旅游的發展對城鄉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居民的心理和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面對當地經濟,社會生活以及生活環境發生的改變,所引起的居民心理的變化,必定要從城鄉兩個角度去考慮。

2 旅游對目的地居民心理影響的過程分析

把旅游發展作為影響因素來看,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隨著旅游的發展不斷地變化,其變化存在著“感知,調試,維護和變化”四個節點。其各個節點之間具有各自特性,同時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2.1 感知

感知指旅游目的地居民對當地旅游發展的初始態度,并不僅僅局限于贊成反對或是滿意的程度,而是指所有的目的地居民在變化發生后,將如何應對變化時的一種心理狀態。這一狀態通過實地調查會有一個大致的輪廓但并不準確。其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個體個性和文化的差異,使最初的感知千差萬別。其二,調查方法過于簡單。比如在問卷調查中,被調查者通常被要求對如“旅游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的問題做出贊成或反對的表述。這樣的作法會使回答帶有偏見。對于一個調查項目表示贊同并不意味被調查者對該項目做出了積極或消極的評價,因為旅游創造的就業機會有很強的季節性,而且收入不同,就業機會增多并不能說明目的地居民就對旅游業的發展感到滿意。同樣“旅游的發展改善了人際關系”這些類似的問題也會遇見如上的困境。若將“變化水平”和“喜歡程度”這兩部分按程度做分值處理(通常使用的是李克特量表),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被試表達的更為準確,但是旅游目的地居民并非旅游研究者,他們只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考慮,并不能對大局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這種情況下,仍機械的去通過文化,經濟,環境的角度來判定居民的態度就稍有偏頗。

2.2 調試

旅游目的居民地在感知的狀態下,其心理上會做出一些變化和舉措,這些心理上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其行為。通過對前人研究經驗的總結,我們可以將這些變化劃分為四種情況即,適應變化,遷就變化,規避變化,阻止或是抗拒變化。這些變化并非按類型準確的出現在旅游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說它們出現在旅游發展的各個階段,這種心理上的調試不單單是個人心理的調試,也是群體心理在面對變化時的一種應對方式,影響它們的原因是多樣的??傊?大多數居民的心理變化情況直接影響著旅游發展的方向,這也是學界越來越重視旅游目的地居民態度研究的原因之一。

2.3 維護

維護是指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試圖達到的一種心理均衡的狀態,是對上一階段心理變化的消解。這種消解并不一定會促進旅游的發展,也有可能阻礙旅游的發展。但這種平衡狀態是一定會出現的,這點可以從個體心理學中找到佐證。這一狀態的產生往往會伴隨著某種新的規范的出現。對于旅游的發展來說,這一規范并不一定就是正面的,例如居民也可以達成一致,阻止旅游的發展,這樣也可以使居民達到某種心理平衡。

2.4 變化

變化是指上述平衡狀態發生的變化。隨著旅游的發展,目的地居民的心理平衡狀態不會一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平衡并非永久的,當外界條件發生大的變動時候,這種心理平衡就會被打破,同樣為了達到平衡狀態而建立的規范也將受到破壞。從整體來看,目的地居民的心理發展是一個循環,那么這一變化是這一循環的結束,也是下一循環的開始。目的地居民又會重新感知,心理適應,維護,變化,如此循環下去。

這一過程可以用下圖來表示,此循環是隨著旅游發展心理過程的,而不是旅游發展,既可看作是個體心理的循環,也可看做是群體心理的循環,一層一層的方塊可以不斷的往下細分,代表了個人和整體之間的關系,個人心理與個人心理之間,個人心理與群體心理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的,大多數個人的心理同向運動才會引起某地整體社會心理的循環運動。

圖1 心理循環運動

總之,這一過程對整體和個體都具有相同的解釋力,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概括出在心理變化模式過程中的表征形式。其表征形式是當地居民面對生活各方面變化時,進行心理調適的表現形式,也是為了使其在心理上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這一切的改變可以歸根究底看作是對復雜生活進行簡化的應對方式。

[1]王婉飛.旅游心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2]俞國良.社會心理學經典導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方克立,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尹德濤.旅游社會學研究[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5]李炳全.文化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申荷永.中國文化心理學心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趙建軍.旅游對目的地居民文化影響評價體系及其實證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7.

[8]萬輝.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影響的態度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7.

[9]陳曉燕.農業旅游目的地居民滿意度及其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10]楊凱凱.鄉村旅游對目的地居民社區滿意度的影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

猜你喜歡
目的地心理學居民
向目的地進發
戀愛中的城市
迷宮彎彎繞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動物可笑堂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