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情真格高之美

2016-03-13 20:45余再山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西洲言情古典文學

余再山

?

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情真格高之美

余再山

(武漢紡織大學 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對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內容的研究,因為存在文學形式與作品內容的密切關系,所以對作品內容的研究長期處于一種不能獨立思辨的狀態。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內容欣賞整體上可分為三個部分:情真格高之美、事實理正之美和風物獨特之美。言情的古典文學作品中,情真與格高不可偏廢,這既是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言情類作品內容的概括,也是中國古典言情文學作品內容鑒賞的標準。

古典文學;內容欣賞;情真;格高

對于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的研究,長期以來,不外乎從作品內容與形式兩方面入手。誠然,文學作品的產生離不開內容與形式,但正是因為存在文學形式與作品內容剪不斷理還亂的這種關系,以致對文學作品內容的研究長期處于一種不能獨立思辨的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現象弱化了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內容的社會價值傳播,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欣賞的一大缺憾。事實上,構成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在文學欣賞中的地位是存在一個主次的,這一點研究者也已達成共識:文學作品的內容是第一位的,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即所謂文以載道。目前,全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已蔚然成風,而相當比重的傳統文化精髓正蘊藏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內容之中。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以不同發展時期的涓涓細流導之文以載道的歷史使命最終匯成了傳統文化的滾滾波濤,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進程中,涵養著國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內容欣賞進行研究其現實意義十分明顯,本文為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內容欣賞研究之情真格高之美。

《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盵1]劉勰《文心雕龍》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盵2]張潮《幽夢影》有言:“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盵3]何謂血淚,真情使然。以上諸家,一致認為情乃文之始??v觀我國古典文學中的言情精品,皆為有情之作。當然,文之有情并非其成為經典的充分條件,因為情感既有真偽之分,又有高下之別。如陸次云《費宮人傳》中有這樣一段:

李自成射承天門,將入宮。魏宮人大呼曰:“賊人入內,我輩必受辱,有志者早為計?!眾^身躍入御河。須臾,從之者盈三百,翠積脂凝,河水為之不流,而香且數日也。

傅庚生先生認為,文中“翠積香凝”和“而香且數日也”十字低俗,與文情不符?!吧w寫悲烈之事跡,不容雜以‘打情罵俏’低級趣味之語句,此足令一般讀者渙散其對此悲劇之同情而心別有注,令有品鑒能力之讀者齒冷。若刪此十字,但云‘須臾,從之者盈三百,河水為之不流’,何等簡潔,何等沉痛。是好端端一篇文字,竟為此十字斷送也?!盵4]究其原因,“蓋作者之格本卑也”。[4]可見有的言情作品,雖有真情但格調不高。而情之一系,可謂多矣:愛情、親情、友情、鄉情及其他一切世情等等,下文擬分述之。

一、愛情

愛情是文學創作永恒的題材,也是古典文學作品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千百年積淀下來的這些愛情華章要么轟轟烈烈,要么纏綿悱惻,要么刻骨銘心,要么蕩人心魄,讓無數讀者或為之悄然動容,或為之潸然淚下,或為之扼腕嘆息,或為之感慨萬千。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第一個高峰?!对娊洝返氖灼吨苣??關睢》有如下內容: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作為《詩經》的第一篇,選編者應該是極其慎重的?!蛾P雎》以雎鳩相向和鳴起興,描寫了君子對淑女的追慕,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情歌。這首描寫男女情愛的詩歌是如此自然和生動,可謂《詩經》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值得注意的是,《詩經》中描寫的這類情感,除了真摯以外,往往還是質樸和健康的,正如《論語》的精當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保ā墩撜Z?八佾》)

漢樂府《有所思》曰: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無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唏!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這首雜言詩感情真摯,從而使得本詩的突出特點是描寫細膩而深刻。全詩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通過對熱戀、失戀、憶戀三個層次的描述,表現了愛情生活中的悲歡際遇。它看是一首帶有憂傷怨恨的情詩,實為一曲情感真摯熱烈的情歌,充分展示了愛情出現波折時戀人尤其是女性的復雜心態。此可謂情真而純。[5]

南朝樂府《西洲曲》云: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西洲曲》是一首通過季節和空間變換的描寫,表達一位女子對情侶深長思念的南朝民歌。它情真味長,極具中國古代詩歌回環婉轉之美。詩歌以抒寫情愁為主,極盡四季相思、日夜相思、回環相思之至。輔以相思空間的變換:思于西洲、門前、南塘、青樓、高天、空海。詩歌起于西洲,終于西洲,情之綿綿不絕猶在西洲。此可謂情真而長。

陸游《沈園(其一)》云: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亭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作品表達了陸游心中難以釋懷的情感悲痛。詩人用他那飽醮血淚的筆墨,為我們展示了一出令人痛徹肺腑的愛情悲劇。那銘心刻骨的情緣一直伴隨詩人直到生命的永遠。[5]此可謂情真而深。

歸有光《項脊軒志》末段云: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亭亭如蓋矣。

此堪為言情之文中的經典結尾,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是“興”這種文學藝術手法運用的經典范例。作者思妻之情不可言狀,便把滿腔思念寄托在妻死之年種植的那棵枇杷樹上。真乃不言悲而悲無限,不語情而情更深。此可謂情真而深。

與上文相比,冒襄《影梅庵憶語》記其妾董小宛之死曰:

其佐余著書肥遁,佐余婦精女紅,親操井臼,以及蒙難構疾,莫不履險如夷,茹苦若飴,合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但見余婦煢煢粥粥,視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內外大小之人,咸悲酸痛楚,以為不可復得也。

文中對董氏忽死所發出的“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的感慨,讀之毫無動人之實,惟字面唯唯而已,何也?情不真所致。豈有深愛之人忽死而如此冷靜地想到佐女紅、操井臼、蒙難構疾、履險茹苦和不可復得等等之事?悖于世態常情之作,自然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周邦彥《南歌子? 詠梳》曰:

桂魄分余暈,檀槽破紫心,曉妝初試鬢云侵。每被蘭膏香染,色深沉。指印纖纖粉,釵橫隱隱金。有時云雨鳳幃深,長是枕前不見,殢人尋。

本詞所表現的情感真則真矣,但如此結尾,作品中所表露出來的低級趣味顯而易見,其情真而格調不高,歸為游詞或淫詞之列毫不為過。[4]可見優秀的言情作品,僅有真情是不夠的,其格調還需有一個限制。

總之,那些讀后令人為之動容的愛情作品,無一不情真,因為情不真則無以為文;且無一不符合人倫世態及人類審美常情,它們或情真而純,或情真而專,或情真而深,或情真而長,或情真而健康向上,否則會由于作品的格調不高而導致作品的欣賞價值大打折扣。

二、親情

親情乃血緣所系,血濃于水的道理人人明了,而且根本無法替代,此乃言情作品客觀的動人之處。關鍵是在作品中如何協調好親情與社會道德和法律等的關系。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那些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親情作品,都是情真格高之作,即感情真摯,并符合同時代的社會道德和世俗法律,無一悖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協調群體關系的道理。

李密的《陳情表》自誕生以來之所以能感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主要在于其令人同情的個人經歷、感人至深的親情孝心和讓人理解的矛盾心情。如言其坎坷的個人際遇時: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這種不幸的個人經歷的確令人扼腕嘆息和深感同情。因此,對于作者的親情孝心讀者自然容易感受: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然而作者雖為人子,同時亦為人臣。李密以亡國之臣,受皇帝之詔,豈有不赴任就職之理?因此,坦露內心的矛盾并提出合情合理的訴求才能將孝情一以貫之: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李密所陳之孝情,是作者在文中反復提及的,但讀之并無重復羅嗦之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這種親情孝心從作者內心深處自然流淌出來。李密不愿赴職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僅此足以讓晉武帝和后世讀者理解他婉辭不仕的行為,這就是情真格高的魅力。

蕭統《陶淵明傳》載陶為彭澤令時:

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p>

其護子之情,讀之令人感慨。但此情未嘗凌駕于人倫之上,“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真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宅心仁厚躍然紙上,此真可謂情真格高之文。

孟郊《游子吟》曰: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歸。

將游子身上之衣密密縫合,慈母絕非只擔心游子遲歸,因為衣服是游子在外御寒保暖之物。慈母在游子臨行前密密縫制,主要是擔心游子在外受寒,所以說寸草心難報三春暉。而游子在外遲遲未能回鄉探母,每每看到身上密縫之衣,其不免心生歸心并有惟恐遲歸之意。[4]如此慈母和游子之心意回環往復,令人感慨萬千。

可見,那些讀后令人為之感慨的親情作品,無一不情真,而且無一不符合人倫世態?;蚯檎娑?,或情真而悌,或情真而孝;或情真而深,或情真而長。如此才能千古流傳,影響和教育一代又一代后人。讓后世讀者從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中,體會到親情不可替代的溫馨與綿長。

三、友情

友情,是我們一生中除了親情和愛情之外的另一種重要情感。社會越進步和開放,其重要性就越明顯。正如俗語云:“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辈贿^,友情之中,有的是志同道合,取長補短,恪守道德法律規范,共同進步,此乃君子之朋;而有的是臭味相投,相互吹捧,置社會道德與個人人格于不顧,唯同利而已,此乃小人之朋,俗稱狐朋狗友是也??梢娪亚橛姓鎮胃呦轮?。歐陽修《朋黨論》曰: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對于友情,自歐陽修《朋黨論》一出,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涇渭分明。同道者謂之君子之朋,同利者謂之小人之朋,此即真朋和偽朋之別。中國文學史上那些描寫友情并能打動不同時代讀者的經典作品,都是在守道義、行忠信和惜名節的前提下抒發的感人篇章。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曰: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此詩為作者送別杜姓友人去蜀州赴任而作。朋友之間同在宦海中的那種勿需言表的理解、豁達開朗的胸襟和難舍惜別的情懷,深深地打動了不同時代的讀者,改變了以往送別詩纏綿感傷的情調,讓讀者對友情有一種別樣的理解與珍惜。[6]后人論及此詩,一致認為本詩終篇不著景物而氣骨蒼然,實啟盛唐和中唐妙鏡。此謂情真而達。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曰: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歌用清麗明媚的春景,烘托出送別的氣氛,表達了作者與元二之間深厚的友誼和依依惜別之情,尤其是末句“西出陽關無故人”是離別之際給友人的一句感人至深的慰藉,成為朋友之間送別的千古絕唱。[6]據《麓堂詩話》載,王維“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故此詩也稱為“陽關三疊”。此謂情真而深。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曰: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歌以桃紅柳綠的煙花三月作為朋友離別的背景,令人感慨不已。而最后不見片帆舟影,惟見滾滾長江,離別之情,盡在言外,含蓄委婉地表達出了朋友之間依依離別之情。此情真而長。

吳敬梓《儒林外史》中有這樣一段:

向道臺下了轎,看見門上貼著白,問道:“你父親已經死了?”鮑廷璽哭著應道:“小的父親死了?!毕虻琅_道:“沒了幾時了?”鮑廷璽道:“明日就是四七?!毕虻琅_道:“我陛見回來,從這里過,正要會會你父親,不想已作古人。你引我到柩前去?!滨U廷璽哭著跪辭,向道臺不肯,一直走到樞前,叫道“老友文卿!”慟哭了一場,上了一柱香,作了四個揖。鮑廷璽的母親也出來拜謝了。向道臺走到廳上,問道:“你父親幾時出殯?”鮑廷璽道:“擇在出月初八日?!毕虻琅_道:“誰人題的銘旌?”鮑廷璽道:“小的和人商議,說銘旌上不好寫?!毕虻琅_道:“有什么不好寫?取紙筆過來?!碑斚迈U廷璽送上紙筆。向道臺取筆在手,寫道:“皇明義民鮑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頓首拜題?!?/p>

本段以向鼎和鮑文卿的一段友誼為題材。鮑文卿為伶人,身份低下。向鼎任知縣時曾因案牽連,幸得鮑文卿幫助才得以幸免,因而結為布衣之交。[4]此后向鼎仕途順利,不斷升遷,但兩人交情不減。雖如此,鮑文卿始終未找過向鼎的麻煩,一直到自己去世。此謂情真而誠。

總之,那些讀后令人感慨萬千的關于友情的作品,情真是其源;且無一不合道義、不行忠信,故其名讓人景仰,其情令人感慨。它們或情真而達,或情真而深,或情真而長,或情真而誠。不同時代的讀者從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中,能充分體會到友情的溫暖與偉大。

四、其他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言情之作,除上述愛情、親情和友情外,還有鄉情、家國之情和感傷時世之情等,這些情感同樣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內容不可或缺的部分。豐富的情感使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多彩多姿,不同時代不同情感取向的讀者都可在這些作品中得到情感的共鳴。

《詩經?采薇》末段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必傷悲,莫知我哀。

本詩以戍卒語氣抒發守邊思歸之情。楊柳雨雪之句,以景物烘托情感,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7]王夫之《薑齋詩話》評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盵8]此謂思鄉情真而細致入微。

諸葛亮《出師表》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諸葛亮與劉備名為君臣,實為密友,一生肝膽相照。劉備死后,諸葛亮對后主劉禪依然是忠心耿耿,殫精竭慮。[9]千百年后我們再讀以上文字,依然忠心可鑒,感慨遙深。此謂忠君情真死而后已。

李煜《虞美人》曰: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本詞通過對今昔身世的悲歡對比,抒發了亡國之君的哀怨情愁。[5]作者在詞中主要是以一名亡國者而非亡國之君的身份抒發家國之思,因此作為囚徒的亡國之君的巨大反差讀者可想而知。此謂思國情真而愁長。

李清照《武陵春》曰: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作品以委婉幽深之筆極寫凄涼愁苦之情。[6]時過境遷,從“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到“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從“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到“花自飄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從“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保ɡ钋逭铡堵暵暵罚┑健帮L住塵香花已盡”,歡情可謂漸行漸遠,愁情苦緒愈來愈濃,物是人非之感盡在其中。此謂滄桑之情真而切。

顧炎武《日知錄》云:“世有知言者出焉,則其人之真偽,即以其言辨之,而卒莫能逃也?!妒螂x》之大夫,始而搖搖,中而如噎,既而如醉,無可奈何而付之蒼天者,真也。汨羅之宗臣,言之重,辭之復,心煩意亂,而其詞不能以次者,真也。栗里之征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憤之懷,有時不能自止,而微見其情者,真也?!盵4]可見言情感人之作其情必真,而且這種真情還會自然流露,不可偽飾。值得強調的是,那些超越時空至今仍能深深打動我們的言情作品,除情真之外,格調需高。所謂格高即這些情感應該符合同時代的社會倫理和道德法律,且無一悖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道理。因此,情真格高之美既是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言情類作品內容的概括,也是中國古典言情文學作品內容鑒賞的標準。

參考文獻:

[1]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9.

[2]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439.

[3] 程不識.明清清言小品[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353.

[4]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35.169.6.27.8.

[5] 余再山,鄭立群.大學語文[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42.47.

[6] 張明非.唐詩宋詞專題作品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42.303.

[7] 趙敏俐,劉國民.先秦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101.

[8] 王夫之.薑齋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141.

[9] 吳江雄.影響歷史的一百篇名作[M].桂林: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323-324.

On the Elegant Sentiments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YU Zai-shan

(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The study of work cont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is shor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the connection of its literary form and work content is inseparable. Generally speaking, appreciation of work cont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falls into 3 parts: elegant sentiments, practical realism and unique scenery. The sentimental classical literature involves real sentiments and elegance as well, which summarizes the work cont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refore, real sentiments with elegance is the norm for appreciation of sentimental classical literature.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 content appreciation; real sentiments; elegance

G724.4

A

2095-414X(2016)05-0067-05

余再山(1967-),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論.

2012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2Y012).

猜你喜歡
西洲言情古典文學
史中人,戲中人
關公、觀音
《西洲曲》的接受史與批評史
更正說明
“言情”的概念史和“言情”故事的特征
入戲太深
《於于野談》與中國古典文學關系考察
《寫給失蹤者的信》獲言情作協大獎
讀者來信
論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翻譯中的受眾意識——以德庇時英譯《好逑傳》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