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津閣藏書文化及其保護開發

2016-03-15 16:02王樹平包得義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避暑山莊四庫全書

王樹平 包得義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中文系, 河北 承德 067000)

?

文津閣藏書文化及其保護開發

王樹平包得義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中文系,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文津閣是一座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皇家藏書樓,以庋藏《四庫全書》而知名。文津閣的興衰,與清朝政治文化制度密切相關,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清代統治的興衰。文津閣除具有休閑閱讀文化外,還蘊含著周易文化、傳統五行文化以及古典園林建筑文化,在中國古代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在承德打造現代國際旅游城市、進行“和合承德”建設的進程中,文津閣仍然發揮著傳承歷史、保護文化、啟迪智慧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文津閣;《四庫全書》;避暑山莊;和合承德

文津閣,屹立于承德市避暑山莊內的西山腳下高埠之地,是一座清乾隆年間修建的皇家藏書樓,以庋藏《四庫全書》珍貴寫本、保存中國古代文化典籍而聞名于世。時至今日,雖然珍藏其中的《四庫全書》都業已移交到國家圖書館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文津閣書去樓空,但是作為曾經珍藏中國古代大型叢書的、至今仍然保持結構完好的皇家藏書樓,文津閣保護歷史文化的功績必定會永遠留在中國藏書文化史上,在承德打造現代國際旅游城市和“和合承德”建設中也將繼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四庫全書》的纂修與文津閣的落成

(一)《四庫全書》的纂修

清代《四庫全書》的纂修,以全國性的訪書活動為肇始。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敕令各地督撫學政訪求征集天下遺書:“其歷代流傳舊書,內有闡明性學治法,關系世道人心者,自當首先購覓。至若發揮傳注,考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又如歷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沉潛經史,原本風雅,如顧棟高、陳祖范、任啟運、沈德潛輩,亦各著成編,并非剿說卮言可比,均應概行查明?!盵1]2十月中旬再次下旨各省官員速行訪購遺書并將訪購情形先行覆奏。十一月底,時任安徽學政的清代學者朱筠趁著奏陳訪書情形的時候提出訪校圖書的四條建議,其中第三條談到從《永樂大典》中輯佚古書的問題:“請敕擇取其中古書完者若干部,分別繕寫,各自為書,以備著錄?!盵1]21得到了當政者的首肯,詔軍機大臣商議。翌年二月正式設立四庫全書館,“掄大臣俾總司,命翰林使分?!保ā段脑撮w記》),以軍機大臣劉統勛、于敏中等為總裁,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確定纂修方案,規定職責,分工協作。二月二十一日乾隆回復劉統勛等奏議校辦《永樂大典》條例一折時提出“將來辦理成編時,著名《四庫全書》”[1]60。但是相比在上者的急迫,征書之初各省均先采取觀望態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皇帝發布了嚴厲的上諭之后,各省才開始行動起來。上諭中稱搜集遺書“揆之事理人情并無阻礙,何觀望不前,一至于此!必至督撫等因遺篇著述,非出一人,疑其中或有違背忘諱字面,恐涉乎干礙,預存寧略毋濫之見,藏書家因而窺其意指,一切秘而不宣,甚無謂也?!盵1]68由此,山東、直隸、山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奉天、福建、陜甘、兩廣、云南等省紛紛設立征書局,大規模地搜訪遺書,并紛紛奏報訪購書籍情況。這樣全國性的訪書一直持續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告結束《四庫全書》的纂修涉及到了全國各地的公私藏書,它的編輯來源可分為五端:一為國家內府藏書;二為清朝敕修書籍;三為各省購訪采進書籍;四為私人藏書家進獻書籍;五是從明《永樂大典》中輯佚出的部分文獻。私人藏書為這次《四庫全書》的編修貢獻了巨大力量,清朝政府專門嘉獎獻書數量多,而且價值較高的藏書家以一部康雍時期印制的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次一級的即賞賜《佩文韻府》以示嘉獎。①曾賞賜鮑士恭、范懋柱、汪啟淑、馬裕四人《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② 天一閣,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是明代藏書家范欽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之間(1561-1566年)修建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中不但收藏有大量珍貴的圖書典籍,并且對后世其他藏書樓的興修也產生過重大影響。

(二)文津閣的落成及《四庫全書》的庋藏

還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圖書之時,乾隆皇帝就預想到書成之后的貯藏事宜,“凡事預則立,書之成雖尚需時日,而儲書之所,則不可不宿預構”。(《文淵閣記》)在征書過程中,乾隆恰聞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②藏書豐富,歷史悠久,且建筑具有特色,于是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六月二十五日諭杭州織造寅著前往寧波實地詢察天一閣的制作之法、書架款式情況:“浙江寧波府范懋柱家所進之書最多,因加恩賞給《古今圖書集成》一部,以示嘉獎。聞其家藏書處曰天一閣,純用磚甃,不畏火燭,自前明相傳至今,并無損壞,其法甚精。著傳諭寅著親往該處,看其房間制造之法若何,是否專用磚石不用木植?并其書架款式若何?詳細詢察,燙成準樣,開明丈尺呈覽?!盵1]212不久之后,寅著便繪圖回奏天一閣的樣式、藏書情形以及保護措施等。于是皇帝決定模仿天一閣樣式修建宮廷藏書樓,在圓明園建立文源閣,紫禁城建立文淵閣,盛京建立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內建立文津閣,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后來又在在杭州西湖建立文瀾閣、江蘇揚州大觀堂建立文匯閣、鎮江金山寺建立文宗閣,此為“南三閣”。

在“北四閣”這四座藏書樓中,文津、文源兩閣同于乾隆三十九年秋率先動工,第二年夏天竣工,歷時一年。兩閣中,最先仿天一閣形式建造的是避暑山莊中的文津閣,文源閣為后。[2]乾隆御制《題文津閣》詩云:“四庫書成將之,范家天一仿而為?;鶢I去歲才擇向,鼎落今朝弗滯時。子晉漫夸秘書逮,長沮徒議執輿知。名山藏實無過此,卻待他年枕葄茲”。驕傲、自豪、滿足之意溢于言表。

文津閣建成之后,《四庫全書》尚在編修之中,殺青寫定、裝潢完畢尚需時日。乾隆皇帝于是命令將《古今圖書集成》按預設的《四庫全書》函式進行裝幀,先行入閣庋藏,并寫詩記道:“四庫收精要,千秋示率循。寧唯資博物,端以藉修身。蕆事雖猶待,集成斯已珍。淵源如欲問,應自此尋津?!鼻∷氖辏?781)底,歷經近十年的時間,第一部《四庫全書》終于繕寫竣工,命貯藏于紫禁城文源閣中。其后,第二、三部分別于乾隆四十七、八年完工,分貯于文溯閣、文源閣。第四部《四庫全書》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寫定,至第二年裝潢完畢,命令四庫全書總校官、禮部侍郎陸費墀負責押送,于三、四月分批次運往山莊內文津閣分架陳設,在皇帝駕臨山莊之前將一切安置妥當。

文津閣《四庫全書》在“北四閣”中成書最后,其版式、紙張與文淵、文源、文溯三閣均同,用的是開化榜紙,朱絲欄,半頁八行,每行二十一字,館閣楷體手書。每冊前頁鈐“文津閣寶”,后頁鈐“避暑山莊”,又鈐“太上皇帝之寶”小篆朱文小印。其裝潢與文淵閣書相同,絲線裝訂,絲絹包裹書皮,經部綠色書皮,史部紅色書皮,子部藍色書皮,集部灰色書皮。

至《四庫全書》全部入藏,文津閣才真正肩負起皇家藏書樓的使命。文津閣藏書分為兩部分,據統計,《四庫全書》為103架,6144函,加上先前入藏的《古今圖書集成》為12架,576函,二者合共115架,6720函。[3]1364文津閣里貯藏了清代兩部巨著,插架連簽,琳瑯滿目,書香四溢,部次井然,至此文津閣名副其實,成為了一座享譽全國的著名皇家藏書樓。

二、文津閣藏書樓文化

文津閣,作為清代乾隆時期著名的皇家藏書樓之一,從文津閣的落成,到書籍的庋藏,無不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素。大體說來,文津閣藏書樓具有以下四種主要文化。

(一)帝王休閑閱讀文化

從《清史稿·高宗本紀》可知,乾隆皇帝從繼位第六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北上熱河避暑山莊,尤其是從乾隆三十七年以后,駐蹕山莊的時間從原來的七月提前至五月,這樣就加長了在避暑山莊的時間,也就更加凸現了承德作為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的地位。文津閣的修建,一方面是為了顯示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解決塞外離宮生活中政事之暇的消遣。文津閣作為皇家藏書樓,是為皇室專用的閱讀場所,閣內設有敞廳,放置紫檀木雕花寶座以及屏風等,都顯示出皇室專享的華貴與典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槐西雜志》中說:“余??泵丶?,凡四至避暑山莊:丁未以冬、戊申以秋、乙酉以夏、壬子以春,四時之勝胥攬焉。每泛舟至文津閣,山容永意,皆出天然,樹色泉聲,都非塵境;陰晴朝暮,千態萬狀,雖一鳥一花,亦皆入畫。其尤異者,細草沿坡帶谷,皆茸茸如綠罽,高不數寸,齊如裁剪,無一莖參差長短者。苑丁謂之規矩草。出宮墻才數步,即鬖髿滋蔓矣。豈非天生嘉卉,以待宸游哉!”[4]200從紀昀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避暑山莊為文津閣提供了一個幽靜嫻雅的閱讀環境,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氣氛。相比起它閣藏書來說,文津閣藏書的休閑閱讀文化確實是頗具特色。

(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周易文化

文津閣藏書樓,連同其它六閣,皆仿照范式天一閣而建。天一閣的形式,按照寅著的奏報:“坐北向南,左右磚甃為垣,前后檐上下俱設窗門。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共六間。西偏一間,安設樓梯。東偏一間,以近墻壁恐受濕氣,并不貯書。惟居中三間排列大櫥十口,內六櫥前后有門,兩面貯書,取其透風。后列中櫥二口、小櫥二口。又西一間,排列中櫥十二口。櫥下各置英石一塊,以收潮濕。閣前鑿池。其東北隅又為曲池?!w用六間,取‘地六成之’之義。是以高下深廣及書櫥數目尺寸,俱含六數?!雹偻跸戎t《東華續錄》卷七十九。② 《禮記·月令》孔穎達疏引《周易》“大衍之數五十”鄭玄注。而天一閣得名于《周易》鄭康成注:“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東,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陽無耦,陰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與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與地二并,地八成木于東,與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與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與天五并也?!雹谝簿褪钦f,“天一閣”的命名、建筑結構就蘊含著周易文化的因素。

四庫七閣的形式,也吸收了天一閣分為兩層、上一下六的格局特點。具體到文津閣來說,其方向座北朝南,從外觀上看,閣體高16.28米,寬15.80米,長26米。但是文津閣并不是對天一閣建筑樣式的簡單模仿,一個突出的表現是文津閣外觀分為上下兩層,內部實為三層,中出腰檐遮擋處與上層地板下面空余部分辟為中間暗層。這一層的設計,是對天一閣樣式的巧妙改進,這樣陽光便不能直射到其中,保證了適合藏書的適當溫度,正是貯藏書籍的最佳地方。文津閣第三層是連通的敞間,取“天一生水”之意,第一層隔為六間單間,象征著“地六成之”,文津閣,跟它的建筑范本“天一閣”一樣在建筑結構上很好地反映了周易文化。

(三)“水火相克”的五行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五行的說法,即有關金、木、水、火、土五種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元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處于不斷運動變化的認識。五行文化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產生之后便影響著中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津閣建筑屬于以木結構為主的中國傳統建筑體系,其樓宇本身和內部收藏的書籍的保護,第一禁忌是火。為了保持書籍和藏書樓的安全,乾隆皇帝效法“天一閣”的制作而修建藏書樓,就是取“天一生水”,水能克火之義。存貯《四庫全書》的內廷七閣中,除了鎮江金山寺文宗閣外,其余六閣之命名均“從水立義”。乾隆《文溯閣記》中說北廷“四閣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淵、若源、若津、若溯,皆從水以立義者,蓋取范氏天一閣之為”,由此命名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藏書樓防火的理念。而且修建時,在文津閣建筑前留有池塘,院外亦見潺潺流水,這些池塘、流水既是古典園林建筑之一景,同時又是良好的防火設施。

另外,在具體的建筑過程中,為了防止書籍遭受火災,建筑者按照五行文化的理論,還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比如文津閣建筑的色調搭配就十分講究。文津閣原為歇山頂,覆黑琉璃瓦,嵌綠琉璃瓦邊,脊上有海洋祥云及花脊吻獸等紋飾,后經修葺換為硬山頂,青布瓦?!霸瓉砗谏呒?,屬北方玄武,壬癸水。后來的青磚灰瓦,綠色椽頭粘貼卍字金箔。前后廊廈的棟梁上畫以河馬負圖,白色書卷,藍色封套,深綠色柱子和窗欞,一反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傳統皇宮畫法,皆以冷色為主”,[5]5這樣的色彩搭配,既采用了“水火相克”的五行理論,同時藍、綠、灰色等冷色可以吸收陽光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客觀上可以降低溫度,也起到了防火的作用。

(四)“芥子納須彌”的古典優秀園林建筑文化

明清之際,不管是皇家御園還是私人園林的建筑,都呈現出“芥子納須彌”①“芥子納須彌”,原出后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經·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后多表示佛法圓融無礙、無所不包之境界。中國古代園林建筑文化理念中,借用“芥子納須彌”表現小中見大、有限中見無限的手法。的文化特點——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設置各種性質的建筑和景觀從而創制出具有高度自然精神的園林。[6]162文津閣的設置亦是如此?!吧角f千尺雪之后,卜高明爽嵦以藏《四庫全書》,題曰‘文津閣’,與紫禁、御園三閣遙峙,前為趣亭,東則月臺,西乃西山。蓋仿范氏之成規,兼米庵之勝概矣?!盵7]準確地道出了文津閣這組建筑兼融范氏“天一閣”與米芾“寶晉齋”的建筑特色。天一閣建筑特色上已述及,此不贅述。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北宋著名書畫家,迷戀書畫珍石,搜集成癖,曾得到晉人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日帖》墨跡后,名其書齋曰“寶晉齋”。此齋名隨其遷徙而移動。米芾在給友人的書札中,對他晚年在丹徒的“寶晉齋”的環境曾有過這樣的描繪:“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閑堂、漾月、佳麗亭在其后,臨運河之闊水。東則月臺,西乃西山,故寶晉齋之西為致爽軒。環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藥植之,今十年,皆垂蔭一畝,真一畝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人以異石告,遂視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鼻』实蹖γ总赖摹陡事短肥謨A倒,鈐印“御覽之寶”,而對于米芾構建這種意境,更是極為激賞,于是在修建文津閣周圍襯景時便加以仿效。文津閣樓前有池塘,池南有假山,假山西面建有趣亭,東頭建有月臺。乾隆皇帝寫的《月臺》詩:“為愛顛翁語,假山筑月臺”(1776年),《趣亭》“石麓東頭構月臺,廣寒宮殿映遙開。漫曹杜撰成粉本,原自襄陽帖里來”(1782年)等詩歌中,都明白說出了這個意思。

文津閣中的假山設置也很有特色,山石奇異,構成不同的峰巒嶺巔形狀。清末郝允賢在《游熱河記》中記載,假山中林立的石峰、石筍創造了“十八學士登瀛洲”的場景。按,“十八學士登瀛洲”本指李世民為秦王府開文學館,收聘賢才特出者十八人①十八學士為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收卒,劉孝孫補入)、褚亮、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為學士,復命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時人稱被選入秦王府文學館者為“登瀛洲”。在文津閣前建“十八學士登瀛洲”的場景,也寓意著乾隆皇帝遴選大批賢才編纂《四庫全書》的盛舉。但也有人認為文津閣前面假山乃是模仿承德本地丹霞地貌,假山是熱河雙塔山、元寶山、磬錘峰、蛤蟆石等“十大名山”形象的縮影。但是仔細看來,又有些似是而非。正是這種模糊的意象,給假山平添了無限趣味。

同時,文津閣東部建有碑亭,內樹青白鸚鵡石碑一座。石碑正面鐫刻滿、漢文字《文津閣記》,碑陰是乾隆皇帝在文津閣落成時的題詩,東側是乾隆四十一年的題詩。書樓、碑亭、曲池、假山,這“一主三客”,既襯托了閣樓的巍峨,亦烘托出一種優雅、寧靜氣氛,書香四溢,令人神清氣爽。這是皇家藏書樓超越天一閣與寶晉齋之處。

總之,文津閣藏書文化,體現了我國藏書文化的優良傳統和集體智慧,既是對前代藏書經驗的合理繼承,又是結合時代和地理環境的優秀產物,值得后人學習、借鑒和探究。

三、文津閣的破落與修補

《四庫全書》在乾隆皇帝的督辦下完工后,分貯于南北七閣中,一時成為盛事。然而隨著清代中后期內部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的相繼出現,外部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先后侵華,政治形勢的劇烈變化,使得清朝統治搖搖欲墜,走向沒落。而七部《四庫全書》在動蕩的政治局勢中或慘遭厄運,或無人問津。文源閣書和圓明園一起化為灰燼;文宗、文匯兩閣書籍在太平天國戰亂中俱遭兵火之患;文瀾閣書籍在太平軍攻占杭州時大半散佚。文津閣雖然在戰亂中幸存下來,但自道光朝停輟北巡禮儀以來,避暑山莊逐漸開始呈現衰落之態,與之相應的是文津閣因自然條件和動亂之故也慢慢地衰敗了,并且越到后來損壞越嚴重,影響到藏書功能的發揮了。

道光十九年(1839)十月,熱河總管松桂那陽阿奏報“文津閣頭停滲漏,椽望糟朽,其地腳山墻均為堅固”,[8]253-254第二年五月,奉命復勘文津閣現狀,發現文津閣棚頂尚無滲漏痕跡,“惟前后廊并下層偏廈均系滲漏,椽望糟朽”。并提出了解決辦法:文津閣上層前后廊、下層偏廈廊用架木擎支保護,上下層頭停用架木棚搭苫蓋荊芭葦席。[8]295-296

道光二十五年(1845),總管烏明阿等奏文津閣“原舊保護苫蓋均就糟朽,”奏請使用新荊芭、葦席苫蓋保護閣頂。[9]150

咸豐九年(1859)熱河總管毓泰查看“熱河園庭各處殿座樓閣均有滲漏傾圮情形,惟文津閣六間存收書籍,情形較重”,敕令勤加抖晾,并設法修護脫落糟朽之處。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一路侵入天津、北京,咸豐帝逃至承德,于第二年七月病死于山莊內。隨后清朝統治階層為爭奪政權發生了激烈的政變,太后那拉氏奪取了朝政大權。而載淳則于十月初九日北京舉行登基大典,正式即皇帝位,是為同治帝。不久承德地方官于“咸豐十一年(1861)十月十一日欽奉上諭:所有熱河一切未完工程著即停止?!盵10]51當時文津閣維修工程尚未開工,奉命便一律停止。

七年之后,同治五年(1866)六月,熱河都統麒慶等奏報:“文津閣滲漏情形愈加嚴重,勢難再緩,擬請勘估籌修?!蓖臧嗽伦嗾塾址Q “文津閣一座六間重檐硬山下層三面仙樓現在頭停滲漏,花脊傾陷,上下層檐頭坍卸,椽望糟朽,琉璃瓦片破碎不齊,山墻攲閃,階條走錯,油飾爆裂,內外門窗頂隔雨漬,殆徧間形折損,糊飾亦多脫落,情形甚重,實屬必不可緩之工?!盵10]52-53朝廷撥款,進行修復。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開工修復文津閣,至九月竣工,將文津閣頂所覆黑琉璃瓦全部更換為布瓦,將花脊改為排山脊。維修期間,曾將閣內庋藏的《四庫全書》移置臨芳墅殿內暫行安置,發現其中沾受潮濕書籍共計二十六函,因此專門組織人員進行晾曬工作。并請自同治七年為始,仍恢復抖晾藏書舊例。

光緒二十年(1894),熱河總管世綱等查明文津閣并山莊園內各殿宇書籍總量,奏請興修,后因方向不宜而止。光緒二十五年(1899),色楞阿等奏“文津閣計三起,書樓六間,前后抱廈,內里插金,群樓前后抱廈樓頂瓦片均皆脫落,后檐柱椽標走錯插柁望板糟朽,西二間地腳沉陷,大門三間大木歪閃,瓦片脫落,椽望糟朽無存?!盵10]363好在所存書籍保護較好,尚無霉壞,惟樓面時有雨痕水跡。

宣統元年(1909),清學部籌建京師圖書館,奏請將文津《四庫全書》,以及山莊內其它殿宇所藏書籍一并交歸京師圖書館貯藏。此事未及辦理,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滅亡。教育部于1912年4月26日接管該前學部圖書館。1913年6月,教育部致熱河都統函,正式提出接管文津閣《四庫全書》的要求。時任熱河都統姜桂與教育部達成一致,除《四庫全書》外,避暑山莊其它殿宇內的書籍均交付熱河圖書館庋藏。同時,教育部派員前往避暑山莊查點《四庫全書》,1914年文津閣《四庫全書》全部運到北京,中經波折,最終于1916年移交京師圖書館收藏。

從乾隆五十年(1785)入閣到1914年運出,《四庫全書》共貯文津閣近130年,文津閣作為《四庫全書》的專屬藏書樓,它的命運和《四庫全書》是緊密聯連在一起的,一旦書去樓空,文津閣藏書樓的價值便大受影響。

從宏觀層面來說,當清朝統治者處于內憂外患交困之時,社會再也無法出現興盛的氣象,承德作為第二政治中心的地位也逐漸消失,文津閣連同避暑山莊一起也不可避免地衰敗了。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文津閣的興衰是清代政治興衰的一面鏡子。

四、文津閣的保護與開發

解放前,戰亂年代,文津閣做過兵營,解放后,閣頂雜草蓬生,圍墻倒塌,油漆剝落,一片荒涼景象。1954年重新修建,墻壁改為挑灰磚砌,新建西配房十三間,閣內裝有暖氣、玻璃窗。1961年避暑山莊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文津閣也被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并進行復原修整。1994年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從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在承德打造現代國際旅游城市、進行“和合承德”建設,以及京津冀協調發展的歷史背景下,文津閣也將繼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其藏書文化有待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

第一,文津閣作為曾經的皇家藏書樓,以珍藏《四庫全書》而聞名。由于歷史的原因,閣內原存的古籍以挪移至他處,現在閣內空空如也,只留有幾排書架、些許座椅提示著其曾經的輝煌。文津閣為書而建,依書而存,也就有了書去樓空后藏書功能的缺失。而文津閣本身環境確實是藏書的理想之地。[5]6-9早年,承德市政府有購買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影印本貯藏在文津閣中的計劃,但最終沒有實現。2002年,商務印書館與國家圖書館聯袂合作影印出版文津閣《四庫全書》,至2005年12月22日正式上市,真正是一項嘉惠學林的光輝業績。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我們期望文津閣不再是一座鐵鎖長懸的空樓,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避暑山莊管理機構購買文津閣《四庫全書》影印本以及其他書籍貯藏在文津閣中,使文津閣變成古為今用的圖書館,以符“文津”之名。進而在此基礎上,開展文津閣相關歷史文化研究,在文津閣所在地開創文津閣研究的陣地。

第二,承德是一座以旅游業為主的城市,避暑山莊及其外八廟是主要的旅游景點。而聳立在山莊內的文津閣,也吸引著海內外慕名而來的眾多游客。游客游覽至文津閣之時,在導游的引導下,也往往只注意到“日月同輝”的奇觀,很少有人去關注文津閣的特點,并且我們看到的是承德旅游紀念品極度缺少自己特色,與其他各地推出的紀念品并無太大區別,這樣就不容易提高旅游紀念品經濟,應當考慮開發獨具承德特色的旅游文化紀念產品。比如就文津閣而言,便可以制作題有乾隆皇帝御筆書寫的有關文津閣詩歌的扇面(目前常見的只有印有“避暑山莊”題名、清帝圖像的扇面),銷售與文津閣和四庫全書、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有關的普及讀物和學術著作,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需要。

第三,設立文津講壇,面向社會大眾,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啟迪民眾智慧。近年來,隨著我市科研學術力量的逐漸強大,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文化背景,我市社科工作者先后建立了國學、清史、避暑山莊、《四庫全書》、民族歷史與文化等研究機構,也培育和涌現出了一些較為知名的研究者。在目前已有的條件下,設立文津講壇,邀請市內以及國內知名學者專家,進行避暑山莊、清史、傳統文化等方面的講座,積極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繼承,使文津閣文化之脈延續永存。同時通過文津講壇這個平臺,提供我市研究者和國內其他學者的交流、合作和學術探討,促進和提高承德學界在國內學術界的地位和作用。

總之,在承德打造現代國際旅游城市、進行“和合承德”建設,以及京津冀協調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在傳承歷史、保護文化、啟迪智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文津閣的保護和開發都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王穎.乾隆御制文津閣《四庫全書》詩文概說[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3).

[3]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

[4](清)紀昀撰.閱微草堂筆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楊盧.皇家藏書樓[A]. 承德市政協委員會編.避暑山莊[C].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

[6]王毅.中國園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清)和珅,梁國治.熱河志[M],影印文源閣《四庫全書》第49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679.

[8]邢永福,師力武主編.清宮熱河檔案第15冊[Z].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9]石利鋒校點.熱河園庭現行則例[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2.

[10]邢永福,師力武主編.清宮熱河檔案第17冊[Z].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The Culture of Book Collection in Wenjin Pavilion and 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WANG Shu-ping,BAO De-yi
(Chinese Department,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Abstract:Wenjin Pavilion, a book collection building built in Qianlo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 is famous for the storage of Si Ku Quan Shu (Collection of Four Treasures) . The rise and fall of Wenjin Pavil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ystem of the Q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its casual reading culture, it also contains the cultures of Chinese classics which had a more profound impact, such as Zhouyi, traditional five elements and classical garden architecture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As Chengde is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Harmony Chengde”, Wenjin Pavilion still plays an enlightening active role for maintaining and protecting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Key words:Wenjin Pavilion; Si Ku Quan Shu; Mountain Resort;Harmony Chengde

基金項目:2015年度承德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承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以文津閣藏書文化為中心”(項目編號:20152009)。

作者簡介:王樹平(1983— ),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研究;包得義(1984— ),男,甘肅永登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古代漢語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4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63(2016)02-0001-07

猜你喜歡
避暑山莊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考證》新近出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辨證五則
北京 避暑山莊里的煙波致爽
“21世記避暑山莊”文化旅游產業園區
璿題云榜 景以名傳 清代避暑山莊里的匾額與楹聯
于敏中與《四庫全書薈要》纂修
康乾盛景避暑山莊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珊瑚鉤詩話》考辨
文斕閣《四庫全書》兩種概考
《四庫全書總目》訂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