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敘事的理論探討

2016-03-16 05:19寧,張
懷化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通俗性接受者文字

沈 寧,張 冉

(宿遷學院,江蘇宿遷223800)

圖像敘事的理論探討

沈 寧,張 冉

(宿遷學院,江蘇宿遷223800)

伴隨著圖像敘事的興盛,圖像敘事與文字敘事孰優孰劣成了學術界爭論的一大焦點。文字敘事以語言文字符號傳情達意,具有無法替代的內蘊性;圖像敘事的直觀性使其獨具魅力,這是文字敘事望塵莫及的。圖像敘事的直觀性和通俗性,為其贏得了廣泛的受眾;意境的缺失以及想象的匱乏影響其美學價值。在時代的推動下,圖像敘事與文字敘事取長補短,最終引領大眾審美文化登上新的高峰。

圖像敘事; 直觀性; 通俗性; 意境; 想象

圖像是客觀對象的一種相似性、生動性的描述或寫真,是人類社會活動中最常用的信息載體。圖像敘事在廣義上,已經成為一種等同于視覺文化的現代表征,是通過具有視覺效果的圖像畫面,把信息傳遞給受眾的一種敘事方式。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圖像敘事以其直觀快捷的感性形式,展現著巨大的張力。

一、圖像敘事的特質

圖像和文字作為兩種不同的敘事媒介,他們通過各自不同的表征符號,在表情達意、傳播信息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

圖像以其線條的布局、色彩的搭配、結構的安排,直接訴諸人的視覺,觸動人的感官。人們借助于圖像,能夠較容易地獲取某種信息,把握其中的內容。不需要考慮接受者的受教育水平,或是期待心理,只要沒有天生的視覺缺陷,都可以理解圖像的內涵。這可以超越民族、跨越地域、忽視時代。在圖像中,種種理解的可能性都融匯到了一起。

文字在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對主體要求較高。無論是信息的發出者還是接受者,都得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首先要能夠識別文字,然后要能夠理解文字的意思,接下來還得正確理解不同語境中文字承載的意蘊。對于不同文字的使用者來說,還存在翻譯問題,能否恰當地選取語詞進行釋義,其實質是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把握。故而,文字相比于圖像,更加抽象、概念化,不如圖像表達得清晰,有目的指向。

具體說來,圖像敘事具有如下特質:

(一)直觀性

在文字缺席的時代,圖像曾經是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徑和方式,世界以圖像的方式呈現于人們眼前,人們也以圖像化的方式來構建生活世界。在科技發達的當代,伴隨著電子媒介的滲入,盡管人們的認知方式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是,追求完美的視覺審美心理,以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交流方式,使得圖像在人們的生活中依舊不可或缺,甚至其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圖像敘事以圖像為載體,對客觀對象進行形象生動的描繪,將信息感性化、直觀化,再加以畫面、線條、色彩、音響、蒙太奇等多種元素的共同作用,使其變得更為豐富逼真,追求視覺真實,人們的視覺渴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滿足。通過直觀的形象,直白的表述,直接的結果,再配以高顏值的外表,幽默調侃的語言,以及略帶痞子氣的社會普遍心理,切實做到了只要看就能懂,懂了就能接受,移除了文字敘事傳情達意時難以言表的情緒和感受,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感,迎合了現代大眾普遍的審美心理。

同時,圖像敘事直觀地把握對象,以漫畫、戲說甚至惡搞的方式突出其的特點,追求快捷、直觀的變化,展現一系列酷似生活本身的直觀鮮活的視像,呈現其感性形式和理性內涵,縮短人們與對象之間的距離,增加親近感,仿佛似曾相識、一見如故,減少由感知、了解到接受的時間,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相吻合,從而達到直觀性的效果。經過人們對于圖像敘事的直觀把握,人群中會對同一審美對象產生或多或少的共鳴,引發對審美對象的深入觀察與探討,無形之中又加深了對圖像敘事直觀性的認識。

可以說,圖像敘事是人們按照“美的規律”建造的一種認知方式,也是一種審美的方式,在當今這個時代,更是迎合了人們的普遍心理,得到了受眾的廣泛歡迎。

目前,王紅等[8]在分析讀者的內在知識需求特征基礎上,借助讀者與館員的互動數據分析結果,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圖書采訪過程中的應用。廖宇峰[9]基于用戶數據,研究了數據挖掘技術在提高圖書采訪效率方面的應用,由此可知對流通借閱數據的分析方法應該更加多維化與創新化,進而深刻理解數據背后的含義。

(二)通俗性

在歷史的長河中,綜觀文學傳播方式的進程:遠古時代,在勞動中產生了文學。這時的文學多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廣泛的大眾百姓均可參與進來,文學的創作與接受活動就在人民之中,文學具有普遍的通俗性。當造紙術和印刷術成熟后,文學便以紙質文本的形式傳播,漸漸地文學活動成了貴族們的奢侈品,話語權掌握在少數精英的手中,文學的創作與接受成了讀書人的特權,對文字敘事的操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文化背景,否則,閱讀活動就無法進行。文學被冠以“陽春白雪”的稱號,與民眾拉開了距離,“文學”與“高雅”相連,脫離了民間,不再具有通俗性。

在當今崇尚電子技術的社會,網絡成了文學的載體,圖像成為了文學的媒介,全民進入一個“讀圖”時代,文學返璞歸真,回歸民間。圖像以其通俗性的特質吸引了大眾的眼球,觀看圖像這種行為逐漸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普及的活動,也是人類獲取外部信息的最佳方式。圖像敘事具有濃重的通俗性,將人們的審美視線從高雅的藝術殿堂和純粹的藝術領地,引向了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它超越傳統的文字,形成了直觀的視覺快感。在對審美主體產生強烈視覺沖擊,使其得到審美愉悅的同時,也將其納入到了圖像敘事之中,形成了今天視覺狂歡的局面。

圖像敘事打破了創作與接受方面的種種障礙,所有人平等對待文學藝術,都是積極的參與者,顯示了出鮮明的大眾立場。無論是才高八斗的學究還是目不識丁的老人,只要能夠利用圖像表情達意,甚或是只能觀看圖像,都可以稱為是圖像敘事的主體。圖像敘事消弭了存在于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高雅文化與大眾通俗文化之間的鴻溝,做到了變“雅”為“俗”。

二、圖像敘事的不足

(一)意境的缺失

意境是中國美學的核心范疇,也是傳統文學審美的關鍵。自古以來,中國文學追求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美。傳統文學的意境形成于現實生活之中,以原生態的物象為基礎,超越其自然形態的限制,講究無狀之狀,無象之象,“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滄浪詩話》)。追求精神的自由與重構。文學意境論早在劉勰的《文心雕龍》和鐘嶸的《詩品》中就已初見端倪。在這一傳統下,作者注重推敲詞句,通過留白、象征等藝術手法的運用,在作品中構建種種奇妙的意境。讀者對文學作品的接受,也注重體會與回味其中的意境之美。依靠意境,實現作者與讀者的情感交流。

圖像敘事與傳統的文字敘事相比,順應時代潮流,融合了現代高科技媒體,表現出了獨特的美學特質,以線條色彩追求形似,以連續的動畫效果沖擊視覺,給人們帶來了一種“眼見為實”的美的享受。但是,當人們將敘事的策略更多地傾向于“圖像”,而忽略了其“敘事”的功能時,便會走向平面化,只追求表層的視覺刺激,傳統的文化背景與思想資源被擱置起來,文化秩序的深度感被感官享樂所主導的平面化所顛覆,成為一種單純的符號表意形式,喪失了文學的深度和意境。

(二)想象的匱乏

審美價值的實現需要創作者與接受者的共同參與,達成此狀態:“創作者——審美對象——接受者”。在這一過程中,創作者建構審美對象,對象審美價值的高低主要源于創作者的藝術修養與操作能力。接受者鑒賞審美對象,對象內涵意義的實現主要依靠接受者的個人修養與審美能力。

創作者需要在眾多的紛繁蕪雜的生活現象中,練就一雙慧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選取能夠展現自己內心情感意圖的形象,憑借想象,將其轉換為簡單的意象,然后通過一定的形式呈現于接受者面前。接受者通過想象,將形象在頭腦中再現出來,感受創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思想情感,從而與創作者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對于圖像敘事而言,創作者只需要將現實生活中的形象用色彩、線條、明暗、結構等進行構圖,塑造直觀形態的感性表象,以清晰化、具體化為自己的目標,追求視覺上的直觀、通俗、逼真。這一過程中雖然也有想象,但僅限于圖像的排列組合,未能把理性觀念具體化,沒有把直觀形象與理性概念相契合。由此構建的審美對象缺乏理性的深度,只以具體圖像的方式呈現,無法作為一種先驗的藝術,召喚生命個體在想象中體驗和領悟生命的存在和意義。接受者被限定在創作者預先設定的畫面中,不需要思考與想象,也不需要沉浸于審美對象之中,僅僅通過視覺直接把握對象,滿足于對圖像的直觀把握和瞬時移情。抑制了想象力的自由馳騁,不能發現審美對象中的“空白點”,沒有對其進行藝術再創造,最終無法在廣闊的理性領域解讀對象。這種被動的“讀圖”一旦成為習慣,就會使接受者常常消極地滿足于眼睛的感受,陶醉于形式美之中,一味地相信與接受,沒有思考與闡釋,想象力大幅度退化,深層理解能力喪失。

(三)接受能力難以提高

傳統的文字敘事對接受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比如:認識字詞、把握段意、理解篇章。任何一項的不足,都會影響文字信息的傳遞,無法體會到文字敘事背后的文化魅力。這無形中就促使接受者不斷地學習,反復地實踐,一次又一次地提升自己的接受能力,以利于在更高的層面上汲取更深厚的營養,從而清楚地反觀人類的自身,發掘人的潛質,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

相比較而言,圖像敘事簡單多了,只要接受者有正常的視覺,能夠觀看就可以了。通過讀圖,直接把握圖像中的內容,不需要研究線條的組合方式、顏色的深淺搭配、結構布局是否合理。甚至是一些無厘頭的圖像,有時也以其夸張或是另類,得到較多受眾的追捧,然后對此不停地復制、粘貼、傳播,進行單純的體力勞動,沒有加入思考與探索,無法在精神上獲得審美享受,更談不上接受能力或是人格內涵的提升。

在當今這個快餐化的時代中,一切追求速度,就連文學也不例外,作者要快出作品,讀者要快速接受。更多的作者選擇借助于網絡,快速碼字,快速直白地表達思想,在作品中,花大量的筆墨渲染環境,構建形象,或直接以圖代文,用圖像說話。讀者面對大量的信息,快速的翻閱,圖像對視覺的沖擊力遠遠大于文字,而且把握起來更為直接快捷。于是讀者舍棄閱讀文字,不愿花時間在觀念世界中反觀自我,完善自身。而是追求在最少的時間里,看盡可能多的圖像,以視覺的充實彌補精神的空虛。長此以往,圖像敘事成為人們提高接受能力的一個障礙,最終導致人們精神的空虛與整個社會的輕浮。

三、圖像敘事的發展趨勢

敘事是人類基本的生存方式和表達方式。人類的生活不停地和敘事、講述故事交織在一起,講述和傾聽著故事,用敘事進行交流和理解人與事件。無論是傳統的文字敘事還是當今很流行的圖像敘事,都是人類自身對外界事物進行反饋的一種方式。文字敘事以語言文字符號作為表意媒介,表現作者對于人和事的看法與態度,使那些難以言表的情緒和感受具象化,在揭示社會生活及人物心理世界的豐富性和隱秘性的同時,來展現人的思想感情及現實人生的復雜性,具有無法替代的內蘊性。圖像敘事是一種視覺語言,順應時代發展,通過圖像把信息傳送給受眾,直觀性使其獨具魅力。

(一)圖像敘事日漸占領文化市場

在藝術形式上,由文學敘事向圖像敘事的側重,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幾千年來,文字敘事在傳統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以語言為主要載體,講述人與世界之間的故事,記錄人類自身發展的進程。在新的電子傳媒的支撐下,圖像敘事萌芽并迅速興盛起來。通過視覺和聽覺兩大系統的多種語言功能的綜合運用,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改變了傳統人際交流方式和思維習慣。

圖像敘事以其直觀性和通俗性,快速直接地占領了文化市場,侵蝕了傳統的文字敘事的主體地位。作者不再使用原本顯得單調呆板的文字符號,不再費時費力地玩所謂的文字游戲,有的甚至放棄了傳統的語言表達和文字書寫的習慣,從而有更多的精力去關心人類的生存狀態與精神訴求。讀者不需要在想象中還原傳統的文字敘事,不必深入思考文字背后的深層意蘊,也不再苛求文學形象帶給人的“表里不一”或是“口是心非”。通過簡單直接的圖像敘事,可以整體全面地把握對象。

在手機、電腦、網絡彌漫的環境中,很少再有人花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傳統的文字閱讀。圖像敘事用作品呈現及觀看的方式,以視覺形象為主,占據了文化的主導地位,建立起作者、作品和讀者之間的關系,人們的閱讀習慣由傳統的文字閱讀轉向圖像閱讀。導致傳統的文字敘事漸漸地被束之高閣,圖像敘事引領一個新的讀圖時代的到來。

(二)圖像敘事不斷從傳統的文字敘事中汲取精華

圖像敘事的日益發展,其光芒確實使得傳統的文字敘事略顯遜色,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丹尼爾·貝爾指出:“我相信,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盵1]156然而,圖像敘事并不是對文字敘事的簡單否定,而是一種具有互文性的創造與對話。而且,圖像不是被動的,它本身就具有某種強烈的表現功能,能夠通過一定的視覺形式,表明所要傳達的虛構的、想象的或抽象的意義。借助于電子媒介,用圖像敘事的方式展現人類的生存狀態,這與傳統的文字敘事是一致的,只不過是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的差異。在此消彼長中,圖像敘事以其直觀性、通俗性彌補文字敘事的不足,依賴文字敘事的蘊涵性、象征性為圖像敘事錦上添花。

隨著科技發展和圖像敘事模式的日臻成熟,原本表現為語言符號的文字敘事特征,在圖像敘事中也漸漸生根發芽。相信不久,從前只能由語言文字構建出來的蘊涵性與文學性,需要讀者自由想象才能構造出的那種廣闊的審美闡釋空間,也能通過圖像敘事表現出來。

[1][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趙一凡,蒲隆,任曉晉,譯.北京:三聯書店,1989.

A Study on the Theory of Image Narration

SHEN Ning,ZHANG Ran
(Suqian College,Suqian,Jiangsu 22380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mage narrative,which is superior between image narrative and text narrative has become a major focus to the academic debate.The text of narrative language symbols to express,it has irreplaceable connotation.Because of its unique charm,intuitive image narration is better than text narrative.Image narrative is intuitive and popular,so it has won a wide range of audience.But,the lack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lack of imagination affect its aesthetic value.In the era of the promotion,image and text narrative from each other,and ultimately lead to mass aesthetic culture on new heights.

the image narrative; intuitive; popular; artistic conception; imagination

I206

A

1671-9743(2016)10-0088-03

2016-04-27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媒體空間視域下江蘇文學的影像訴求”(15ZWC007)。

沈 寧,1982年生,女,江蘇宿遷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文藝學;張 冉,1984年生,女,江蘇宿遷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影視文學。

猜你喜歡
通俗性接受者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熱愛與堅持
專題訓練:完形填空
當我在文字中投宿
Flu Study
《天堂蒜薹之歌》通俗性淺析
育兒必讀的寶典
錦州店鋪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內涵與功能分析
游戲、電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時代融合的新方式
試論古代漢語教學中的“深入淺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