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近年來練習頻次研究綜述

2016-03-16 05:19尹振宇
懷化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詞塊丹丹二語

尹振宇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國內近年來練習頻次研究綜述

尹振宇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練習頻次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是近年來的研究焦點。頻次研究不僅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而且對外語教學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介紹了頻次理論的發展,然后回顧了國內近年來該領域的實證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相關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議,以期為當前練習頻次研究和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練習頻次; 國內研究; 綜述

一、引言

所謂頻次,Harrington&Dennis將其分為練習頻次 (task frequency) 和分布頻次 (distribution frequency)兩種:練習頻次,指的是個體接觸語言項目的經歷,而分布頻次,則是指語言項目在語段或語言材料中出現的次數[1]。前者強調重復練習對語言學習的作用,本文所指的頻次是前者,即重復練習對二語習得過程和結果的影響。

頻次效應是指某一事物接觸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被人們所識別,這與中國人常說的“熟能生巧”不謀而合。語言知識源于語言使用體驗,一個語言單位越是頻繁的出現,頻繁的被使用,就越傾向于被強化而易于習得,語言接觸頻次被視為語言習得的一個機理。在二語學習中,練習頻次是一個重要的需要遵循的原則,但并不像通常說的“熟能生巧”那樣簡單,大量的練習固然重要,但是否練習次數越多越好?是否所有的語言技能都可以通過大量的練習而習得?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探討。

近年來,隨著基于使用的語言學在學界的興起,頻次這一概念得到重視,頻次作用逐步成為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本文著重回顧以知網搜索到的主要發表在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的實證研究論文,以期總結成就,分析不足。

二、頻次理論的發展

早在上世紀行為主義盛行時期,頻次作用就是其核心概念,因此聽說法得到了眾多學者的推崇。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作為最小單位,“刺激-反應”聯結著所有的學習行為系統,學習可以強化這種聯結。學習者通過反復接觸語言材料,從而不斷的強化大腦中各神經節之間的聯系,提高語言使用的準確率,進而加深習得深度。之后,隨著語言先天論的提出,行為主義的語言習得理論遭到以喬姆斯基為首的心靈主義學派的大力抨擊,頻次作用在二語習得理論研究中淡出。

近年來,心理語言學、話語分析、認知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都反對“先天論”,天生語言機制為語言使用所代替而成為語言習得的關鍵,頻次效應重新體現出不可或缺的作用。Ellis列舉了支持頻次作用的各種證據。首先,范例理論指出,語言學習是以范例為基礎的,語言知識的熟練運用是基于人腦對于以往接觸過的大量語言范例的記憶,而并非基于抽象的語法規則[2]。其次,根據連接論,語言學習是語言表征的聯想式學習,聯想式學習是人類學習活動的普遍形式,它反映了形式與功能之間的匹配概率,而頻次正是聯想式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要促進對某一語言項目的學習,需要學習者不斷重復接受該項目新的輸入,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語言要素間的關聯??梢?,頻次在語言習得中起著重要作用。

針對Ellis的二語習得觀,Larsen-Freeman和Tarone等學者指出,Ellis夸大了頻次效應,而忽視了其它要素的作用[3-4]。作為語言習得中的主要變量之一,頻次與諸如個體差異、母語遷移等其它要素一起影響著語言能力的發展。人們對于頻次作用雖有爭議,但是頻次已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研究對象,

三、國內英語頻次作用研究的現狀

由于頻次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因此相關研究不多,尤其是國內對于頻次作用的研究起步較晚,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更是不多見,本文針對國內近年來主要發表在外語類核心期刊的相關研究進行概述,范圍涉及二語聽、說、讀、寫、語音、詞匯等各個方面。

(一)頻次對聽力理解的影響

聽力輸入頻次作為輸入頻次的一種是指學習中通過音頻反復輸入同樣的內容。楊晶探討了重復輸入對于聽力理解焦慮的作用,結果發現,輸入頻次會導致基于模態的聽力焦慮程度的不同,相比字幕聽力焦慮和視頻聽力焦慮,輸入頻次對音頻聽力焦慮具有顯著性影響[5]。朱燕采用微變化研究法,對聽力輸入頻次與信息組織有效性的相關性進行了探究。結果顯示,聽力輸入頻次對信息組織的有效性在內容和形式上有積極影響,但該影響并非呈單一的線性發展,且只對某些方面有影響,不同英語水平所受影響存在差異[6]。

(二)頻次在口語能力發展中的作用

總體而言,有關練習頻次作用和口語水平關系的研究數量相對較多,這些研究主要揭示了重復練習對提高口語各方面的幫助,衡量口語水平的指標主要涉及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有研究者考察了輸出和輸入頻次對英語口語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受試口語輸出的內容受到輸入頻次的顯著影響,輸入頻次的增加能改善口語輸出的復雜性和流利性;相反,輸出頻次則對內容和復雜性無顯著作用,而流利性和準確性有不同程度提高[7-8]。周丹丹還發現,頻次效應能促使受試在故事復述任務的重復練習中,關注度逐步從內容遷移到語言形式上;同時,語言形式諸如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也都得到了相應進步[9]。杜鵑和張一平則發現,任務重復對促進研究對象口語流利性的效果最為顯著,準確性次之,但不能提高口語的復雜性;不同內容任務重復對研究對象口語產出的流利性的改善作用低于同一內容任務重復,但對準確性和復雜性的效果沒有顯著差異[10]。

(三)頻次對閱讀理解的影響

輸入頻次效應對閱讀理解影響的研究目前還不多見。戴勁的研究發現,輸入頻次的增加可以提高閱讀的理解率和流暢度;理解率隨著輸入頻次的增加而提高;在不同的輸入方式下,輸入頻次對語篇理解的影響有所差異[11]。翟康和梅愛祥的調查證實了頻次效應對閱讀理解的積極作用。調查結果顯示,在重復閱讀過程中,第三次重復為最佳作用點,研究對象閱讀成績的提高隨著輸入頻次的增加而逐步縮小,研究對象的注意力從大意理解轉向細節、推理理解,其對反復閱讀的積極性和自我效能感逐漸減弱[12]。

(四)頻次對寫作能力的影響

貝曉越以國內初中生為受試,考察了頻次對其英語寫作的作用。在規定的時間內,受試重復寫作同一作文三次,結果發現流利度和寫作質量均得到提高,其中高水平組的第三次寫作仍有顯著進步,但低水平組止步于第二次寫作[13]。周丹丹則以本科生為受試,在九周時間內重復寫作三次,結果發現在頻次為三次的重復寫作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做了語法、結構、內容等方面的修改,且作文質量也顯著進步[14]。周丹丹進一步研究了頻次對二語讀寫任務的影響。研究發現,重復練習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幫助很大,具體體現在:寫作整體質量得到提高,內容、語言的流利性、準確性和詞匯復雜性均有較明顯進步,但作文結構和句法復雜性無顯著變化[15]。周丹丹還考察了個體差異對二語讀寫任務中的頻次效應的影響。結果發現,語言水平和學習觀念對頻次效應影響較大,而性別則無顯著影響,證實了個體差異是影響頻次效應的關鍵因素[16]。

(五)頻次對語音習得的影響

目前國內較少有研究者考察頻次效應對英語語音習得的作用。謝謎從微變化研究的視角探討了輸出和輸入頻次對英語語音的糾錯作用,結果顯示,輸入頻次比輸出頻次對糾錯有更好的效果,語音糾錯的效果在各種語境下效果有所差別[17]。陳樺和孫欣平的實驗探討了聽覺輸入對英語韻律特征的影響。實驗中受試分別接受不同的輸入和輸出頻次,研究證明,輸出頻次對韻律特征的各個方面均不產生顯著影響,而輸入頻次在學習者的韻律結構切分方面有顯著影響[18]。

(六)頻次對詞匯習得的作用

詞匯是語言習得的重要部分,詞匯練習頻次影響著人們對于詞匯的識別和產出。李慧和趙燕寧研究了在詞匯附帶習得中,詞頻因素對二語學習者詞匯意義和搭配習得的影響,結果發現頻次與詞匯意義和搭配知識的習得呈正相關[19]。魏梅和王立非考察了任務類型與任務頻次對英語慣用短語學習的作用,結果證明頻次對詞塊習得有積極影響[20]。周丹丹彌補以往研究的不足,研究了頻次類型(形符頻次和類符頻次)對詞塊習得的不同影響,發現頻次對詞塊習得的影響顯著,其中類符頻次對詞塊習得的作用更大[21]。

四、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通過以上回顧我們發現,國內近年來緊隨國外相關的研究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在實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國外語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示。但相比國外的研究,國內的相關研究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接下來,本文著重指出目前國內研究的不足之處,并對此指出未來的一些發展方向。

(一)大量研究已經證實,頻次并非決定語言習得的唯一因素,它必須與其它因素相互影響才能夠解釋語言習得的整個過程。目前國內研究主要把頻次作為單獨的變量來探討頻次效應,今后的研究可著眼于將其他影響二語學習的變量與頻次放在同一個實驗框架中研究,比如把個體差異、學習者的自主性、注意力、母語遷移等因素包含進來,考慮各種變量的相互影響,擴展影響因素和變量的范圍,從而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頻次效應的復雜性。

(二)以往的眾多研究局限于考察頻次對某些單項語言技能的影響,包括聽、說、讀、寫等,而頻次對翻譯能力的影響的實證研究較少涉及,探討頻次對語法教學的作用的研究也還不多見,頻次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亟待提升。此外,頻次如何影響多項技能相結合的學習任務也值得關注。

(三)在頻次與詞匯習得關系的研究方面,我們對單詞層面的關注較多。詞匯不僅包括單詞,還包括詞塊。詞塊是近年來第二語言習得領域關注的熱點之一,無論是在學習者提高實際交流能力上,還是在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上,詞塊教學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已經有學者開始關注頻次作用對詞塊習得的影響,但研究數量少,研究范圍窄。全面了解中國學習者詞塊能力在頻次效應影響下的發展變化規律,可以作為未來研究的重要內容。

(四)目前對于頻次的不同類型關注度較低。頻次可以細分為類符頻次和形符頻次,前者是反復體驗同類語言結構的多種不同表達法,而后者是反復體驗一個具體語言結構的次數[22]。兩者對語言習得的影響截然不同,前者使語言學習者不斷提高語言使用時的創造力,后者決定語言知識的固化程度。在未來研究中,有必要全面地探討不同類型頻次對語言習得的影響,這樣才能更清楚地了解頻次作用的真實面貌。

(五)在研究對象上,對中小學生的研究應進一步加強。目前研究者多以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來觀察頻次效應的影響。然而,在我國,英語作為外語教學涉及人數最多的是中小學,學習時間也最長,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中小學外語教育決定大學外語教育的成敗[23]。因此,有必要以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來探討頻次效應,從而指導中小學教學。

(六)在研究方法上,部分研究者采用了微變化研究法來進行頻次作用研究。雖然微變化研究法克服了傳統的橫向研究法和縱向研究法的某些缺陷,并對它們進行了有益的補充,但我們也應看到其不足之處:微變化研究法通常在嚴格控制的實驗狀態下實施,會造成所觀察到的現象并非自然狀態,因而不能較好的說明這些研究結果在自然環境下是否也會發生;再者,該研究法所觀察到的變化是短期的,而語言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這種短期的變化和特點不一定適用于長期的變化過程;除此之外,該研究法對受試的參與性要求較高,往往適用于動機較強的研究對象,所以對研究對象的選擇要相當慎重。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還需注意揚長避短。

五、結語

基于使用的語言學理論認為,語言是從頻繁的語言經歷中抽象出的以頻次為導向的語言規則。頻次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正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視。鑒于國外頻次研究的興起和國內研究的相對落后,完全有必要對頻次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進行更加綜合、系統的研究,為英語教學如何合理、有效使用頻次作用提供具體指導,使頻次發揮出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1]Harrington,M.&S.Denis.Input-driven language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261-268.

[2]Eliss,N.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143-188.

[3]Larsen-Freeman,D.Making sense of frequenc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275-285.

[4]Tarone,E.Frequency effects,noticing and creativit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287-296.

[5]楊晶.輸入次數對基于模態輸入的聽力焦慮的影響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4(4):515-521.

[6]朱燕.聽力輸入頻次與信息組織有效性的相關性研究[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6(1):24-27.

[7]周丹丹.練習次數對故事復述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5):41-45.

[8]周丹丹.輸入與輸出的頻次效應研究[J].現代外語,2006(2):154-163.

[9]周丹丹.口語練習頻次效應與注意力資源的利用[J].外語研究,2010(6):50-55.

[10]杜鵑,張一平.任務重復對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產出的影響[J].外語界,2011(2):19-27.

[11]戴勁.輸入方式、輸入次數與語篇理解[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4):285-293.

[12]翟康,梅愛祥.頻次效應和閱讀理解關系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68-173.

[13]貝曉越.寫作任務的練習效應和教師反饋對不同外語水平學生寫作質量和流利度的影響[J].現代外語,2009(4):389-398.

[14]周丹丹.頻次作用對二語寫作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1):39-42,47.

[15]周丹丹.頻次效應對二語讀寫任務的影響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6):40-47.

[16]周丹丹.個體差異對二語讀寫任務中頻次效應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4):5-11.

[17]謝謎.頻率作用對英語語音糾錯的影響[J].外語研究,2009(1):65-71.

[18]陳樺,孫欣平.輸入、輸出頻次對英語韻律特征習得的作用[J].外語研究,2010(4):1-8.

[19]李慧,趙燕寧.重復對EFL學習者附帶習得詞匯意義和搭配知識的影響[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4):25-27.

[20]魏梅,王立非.任務類型與頻次因素對大學生英語慣用短語學習的影響——對投入量假設的再考察[J].現代外語,2011(4):372-380.

[21]周丹丹.頻次對詞塊習得的影響研究:基于使用的視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6):62-67.

[22]王初明.學相伴用相隨——外語學習中的學伴用隨原則[J].中國外語,2009(5):53-59.

[23]劉麗艷,劉永兵.高中英語課堂環境與學習成果的關系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4):76-82.

A Survey of the Research on Task Frequency Effects in China

YIN Zhen-y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There have been heated arguments over the role of task frequency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search on frequenc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frequency theories and then reviews the domestic empirical studies exploring task frequency effects.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weaknesse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point out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y.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might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teaching.

task frequency; research in China; review

H319.3

A

1671-9743(2016)10-0091-03

2016-09-25

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頻次作用研究”(14GH020);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不同輸出任務對英語產出性詞匯習得的影響”(2014B194)。

尹振宇,1978年生,男,湖南邵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及外語教學。

猜你喜歡
詞塊丹丹二語
相距多少米
高中數學之美
林丹丹
《神經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視角下的二語習得》述評
英語專業學生與本族語名人演講中詞塊使用特點探究
高中英語詞塊教學現狀調查研究及應用策略分析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透視”第二語言習得心理過程*——關于二語加工的一次學術訪談
詞塊中心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教學二語習得簡介》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