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初教育救國思潮述評

2016-03-16 05:19宗高峰
懷化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救國思潮教育

宗高峰

(吉首大學,湖南吉首416000)

清末民初教育救國思潮述評

宗高峰

(吉首大學,湖南吉首416000)

清末民初的教育救國思潮不僅繼承了近代教育救國思潮中有益的成分,而且在一批有識之士的帶動下,進行了多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使中國現代教育逐步擺脫了傳統教育的束縛,不僅是對中國教育的改革創新,而且讓中國教育有了新的紀元。同時,民國時期教育救國思潮的傳播與實踐,從另一個方面很好地配合了中華民族救亡運動。

清末民初; 教育救國思潮; 救亡圖存

辛亥革命的的勝利,并沒有真正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外有列強覬覦,內有軍閥混戰,國家民族繼續處于危亡之際,百姓依然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探索救亡圖存的各種思潮不斷涌現,其中,蔡元培、胡適等愛國人士,試圖通過教育救國方式來拯救災難深重的中國,表現出了他們對中華民族未來命運的深深憂慮和強烈責任,他們提出的“教育救國”思潮是在當時中國特有的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出現的,也是辛亥革命后廣大愛國知識分子挽救民族國家于危難的救國主張。

“教育救國”思潮最早體現在資產階級改良派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后又經過李鴻章、張之洞等士大夫的洋務運動及康梁維新變革的推動,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達到了高潮。清末民初的“教育救國”思潮和行動是對中國近代教育救國思潮的傳承和發展。從歷史的視角看,“教育救國”思潮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在中國現代史上,形成了一股有較大影響的救亡力量,出現了一大批自覺踐行“教育救國”思潮的教育家,他們從積貧積弱的中國社會現狀分析原因,從發展教育的視角探尋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黃炎培認為:現實社會“紛紛擾擾之原因,與其歸之于道德問題,不如歸之于教育問題”,并且強調“吾輩宜十分信仰教育救國為唯一方法,而以全力注重之”[1]114。

自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國門在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之下顯得如此不堪一擊,中國由此從幾千年的“天朝上國”淪落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近80年的救亡圖存的斗爭中,有如火如荼的民眾起義,如捻軍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等,其中太平天國運動既是針對封建王朝的壓迫,又是針對外國列強的侵略。在思想文化領域,一批接受過新思想、新知識的有識之士,積極倡導推行維新變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的維新變法,在中國近代史上雖然短暫且以失敗而告終,但還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場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體制,創辦新型教育,發展農、工、商業的政治改良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政治改良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

鴉片戰爭以后,除了西方列強踐踏瓜分中國領土、掠奪中國資源外,西方的文化也開始向中國源源不斷地輸入。加上“洋務運動”中,在“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思想引領下,滿清政府選派學生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國內則興辦了一些如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漢陽鐵廠、輪船招商局、同文館等具有鮮明近代特色的實業,培養了急需的大批掌握新知識的人才。在19世紀末,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和民族危機的急切需要中,教育救國思潮由于沒有觸碰到滿清統治者的核心利益,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滿清政府維系其統治的需要,逐步找到了生長的土壤,也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如北洋工學、京師大學堂等的建立,都是中國在封建社會末期新舊兩種勢力在思想文化領域斗爭的結果,其中,京師大學堂還是由光緒親自下詔書建立的。

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帝王統治,創立了具有現代化體制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政治上主張主權在民,《臨時約法》的頒布,政治政黨的出現等都呈現出了政治現代化的印記。此后,民主共和觀念開始深入人心,知識分子也認為光明到來,開始從關注、關心政治,到主動參與政治。普通的老百姓們也希望能夠從此結束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的混戰,開始和平富足的生活。然而,一場不徹底的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現狀,國內軍閥混戰,外強依然盤踞中國,國家民族危難之勢沒有得到絲毫緩解。但是,辛亥革命的勝利為開啟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現代教育奠定了較好的基礎。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當即宣布在中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并明確規定:初小、師范、高等師范免收學費。由此可見,當時國民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由此可見,民國之初,政府就已著手構建完整現代教育體系。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不僅成立了負責教育管理的機構,還于1928年12月頒布了《教育部組織法》、《教育憲法》等,從學校設置、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師待遇等方面,做了全面規定,特別是教師待遇,大學教授的月工資水平與國民政府的部長相當。即使到了抗戰最為艱難的時節,國民政府重視教育這一歷史功績,我們不能忘記和抹殺。各大學內遷之時,國民政府沿途派重兵護送。蔣介石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國家亡了,可以復興;文化亡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國民政府重視教育的舉措,調動了廣大教師特別是教育家從事教育事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所以,民國時期,雖然國家動蕩不堪,內憂外患,但重視教育的程度應當說史無前例,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也涌現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教育家,他們憂國憂民,把發展教育與振興中華、救亡圖存有機結合起來,并把他們的教育理念和觀念貫徹在了治校實踐探索中,如北京大學的傳統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嚴謹、求實?!卑选皭蹏旁谑孜弧本褪且粋€很好的例證。

在近代出現的教育救國思潮由于受到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多種流派。教育救國思潮也從少數社會精英發展到整個教育界乃至教育界以外。在教育救國思潮影響下,就其外在表現形式看,由學生的愛國行動逐步發展到全國各行各業的愛國行動,這種現象成為清末民初時期我國社會狀態中的一道充滿激情和血性的風景。但就教育救國思潮本身而言,表現的較為理性。關于中國近現代社會貧窮落后,挨打受辱的歷史原因,不少知識分子和開明人士認為,其根源是文化、教育、科學的落后,因此,他們主張從教育作為出發點,以教育培養人、塑造人,拯救災難深重的國家和民族。由此而產生了一大批主張“教育救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們從各自的認識和理解出發,闡述自己教育救國的主張,雖然視角不同、觀點有異,我們將其統稱為“教育救國”思潮。這股思潮是胡適、黃炎培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清末民初這個動亂交加年代強有力的呼喊,其以“教育救國”為宗旨,目的是實現救亡圖存,通過建立新式學校,改革老舊的教育理論,培養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各式各樣人才作為救亡圖存的主要方式,其主要觀點有如下幾方面。

(一)教育是“再造文明”和救國之本

胡適早年曾求學于美國,師從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留美歸國后,先后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代理教務長、教務長、1928年4月至中國公學校長、北大文學院院長、天主教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以及北京大學校長等職??梢哉f,胡適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有較大影響的教育家。

由于師從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和改良主義思想對其影響較大。他在《實驗主義》一文中倡導:“教育是社會進步和改良的根本方法,教育根據社會觀念支配個人生活,這便是社會革新的唯一方法?!盵2]241胡適在分析研究中國社會現狀后,將社會改良的希望寄托于教育,賦予教育廣泛的社會價值。他多次強調,教育是再造文明的根本途徑和救國之本。由于胡適曾經留學美國,在它看來,再造文明就是實現與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的現代化,只有實現了現代化,才能救國、才能強國。并且,他明確地指出了“再造文明”的途徑,一是充分廣泛地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建設像西方文明那樣的以民主、科學為基礎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二是改造國民思想意識,特別要改造落后、偷安、奴性的封建國民意識。所以,他強調教育的思想文化改造功能,認為教育是改造社會、救亡圖存的根本方法、根本手段。因此,他極力主張實施和推進教育現代化,包括教育內容、工具、方法等都要體現人類社會的現代文明,“文明的,包括普遍的義務教育、健全的高等教育、高深的大學教育,以及各方面的提高與普及?!盵2]356胡適再造文明,實現教育救國的思想由于觸及了中國社會問題的本質,即社會的現代化,以及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特殊作用,在清末民初的思想界、教育界始終有著較廣泛的影響。

(二)職業教育是改造中國社會的“濟世良方”

如果說,在民國初期,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從西方引入我國,并且受到廣泛重視的話,那么,職業教育并沒有像其他類型的教育那樣受人關注和重視。

黃炎培,在中國職業教育方面,可以說是開山鼻祖。黃炎培集教育家、實業家、政治家以及中國民主同盟主要發起人之一多種頭銜于一身,在民國時期,他首倡職業教育思想。他多次到美國、英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考察教育,他認為辦教育如同治病,藥到病除,需對癥下藥。所以,他都是從中國實際需要出發進行考察。歐美盛行的職業教育使他深受啟發,他認為發展職業教育是改造中國社會的“濟世良方”,“觀其職業教育,益覺我國教育之亟宜改革?!币虼?,他積極倡導職業教育,“方今吾國最重要最困難的問題,無過于生計。根本解決方法,惟有勾通教育與職業。此為救國家救社會唯一的方法”[3]。另外,他在上海先后創辦了比樂中學,探究兼顧升學和就業雙重準備的普通中學,以及中華職校、鎮江女子職校、四川灌縣都江實用職校等。

(三)教師的培養關乎鄉村改造的成敗關鍵

鄉村實驗教育思想及實踐是從扭轉中國日益衰微的國勢,從而實現富民強國的目的出發而提出和實踐的。以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懷揣著赤誠的愛國之心和他們具有特色的鄉村教育思想,從城市走向農村,主辦識字掃盲班,開展鄉村教育實驗,致力于中國鄉村社會改造。

鄉村教育思想的出現,其直接原因就是當時中國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加之天災人禍頻繁發生,廣大農村破敗不堪,農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農村教育幾乎一遍空白。嚴酷的現實急切地需要有良知的教育家開展農村教育,實現救國救亡之目的。陶行知認為,教師的培養關乎鄉村改造的成敗關鍵。因此,他主張必須付出代價去培養鄉村教師,使他們能擔當起鄉村教育領袖之責。他大膽地提出了“四個一百萬個”計劃,即“要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征集一百萬個同志,創設一百萬個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并且把鄉村教育看作是“立國的根本大計”[4]。

明末清初,雖然國內社會動蕩不堪,但就教育發展方面而言,清末民初的教育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在“教育救國”思潮的影響下,從重視教育意識的覺醒,到大力發展教育,以及把教育與國家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等等,這些都為中國教育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一)培養了一批經世致用人才,為教育救國夯實了人才基礎

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只有實現教育進步,才能為整個社會的發展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進而循序漸進地推動社會的變革,促進整個社會的向前發展。無論人們怎么挑剔“教育救國”思潮不足,但在其影響下,中國教育掙脫了幾千年傳統教育思想、教育模式藩籬束縛,開啟了現代教育之門,由傳統的文化道德教育、應試教育轉向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教育。同時,通過實實在在的教育實踐探索,培養了許多既具有進步思想,又具有現代科技知識的社會精英人才,特別是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等提倡和實施的鄉村教育,以及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及實踐,在一定范圍提高了國民素質。同時,“教育救國”思潮激發了廣大有識之士特別是青年學生愛國激情,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關鍵時期,他們慷慨激昂、舍身赴義,如五四新文化運動、宣傳抗戰,反內戰、反壓迫、反饑餓,等等,在他們的感召和影響下,救亡圖存匯聚成一股不可抵擋的洪流。

“教育救國”是清末民初廣大仁人志士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救亡圖存思潮,通過鞭撻封建愚昧思想,對于廣大民眾理解自由民主和民族獨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廣大知識分子通過對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思想的無情鞭撻,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倫理的枷鎖,讓“民主與科學”觀念深入民心?!敖逃葒闭撜叻e極推動教育領域改革,以重視培養全方位人才和基礎教育為重點,創辦了諸多宣傳西方現代自然與人文科學的期刊雜志,對于國民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國時期,中國的教育系統還培養了大量的技術性人才,為新中國工業化打下了充實的人才基礎和思想理論基礎,不但推動了民國社會的進程,而且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社會的發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廣大民眾自身科學文化素養的高低,教育在提高人的綜合素養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是提高國民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敖逃葒闭撜咂毡檎J為國民素質不高的本質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科學文化洗禮,因此其積極通過各類社會途徑傳播理論知識,啟迪封建愚昧,提高人文素質的同時,使民主與科學觀念深入人心。社會的進步在于人民的力量,人民才是歷史的決定者。社會在變革中才能不斷進步,沒有教育,社會變革就無法順利進行?!敖逃葒彼汲必灤┯谡麄€民國史的始終,培養出了許多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促進了人文素養的提高。

(二)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為教育救國打破了思想藩籬

清末民初,受一大批來華講學的外國學者影響,“教育救國”論者都把實驗研究看的至關重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深入結合?!敖逃葒闭撜呒确磳Τu國外,又反對固守傳統,致力于將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理論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塑造了偉大的愛國教育家。

不同社會階層的民眾對于愛國訴求和表達是不盡相同的?!敖逃葒闭撜邎孕沤逃葒趯崿F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能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努力研究教育理論的同時,全心全意投身到教育救國的實踐創新中。例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甚至放棄了優厚的報酬,投身于艱苦工作的“平民教育”、“鄉村教育”的實踐中,而且拿出母親的安葬費購買荒山創建學校;晏陽初發起了中國第一次“博士下鄉”運動,不僅自己攜家眷來到偏僻的定遠縣探索“平民教育”,而且說服大批學者教授回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奮斗;愛國華僑、教育家陳嘉庚先生,創辦著名的廈門大學、集美大學,不惜投入巨額資金。他們都是“教育救國”論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為國家和百姓殫精竭慮,對民族的無私奉獻可歌可泣。尤其值得敬佩的是他們高瞻遠矚地提倡職業教育,致力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社會發展、工業化推進打好堅實的人才基礎。在中華民族面臨被瓜分的危難之際,他們身體力行的實踐著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廣大民眾,為后來全民抗戰,實現民族獨立影響甚大,值得褒獎和肯定。

(三)構建了中國現代教育體系,為教育救國提供了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

傳統的中國教育在教育內容上過于單一,以傳統文化、儒家思想作為主要教育內容。在教育的價值取向上,以科舉制為唯一目標。這種落后的教育思想、內容及方式使中華民族從數千年的“唯我獨尊”淪落為半殖民地。

清末民初的教育家與有識之士身處國家民族危難之時,他們憂國憂民,勇于沖破傳統思想禁錮,學習西方教育之先進經驗,提倡“教育救國”,大膽探索,多方實踐,加之當局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在政策和法律上對發展教育予以支持和保障,在國力及其弱小的情況下,重視和發展教育卻落到了實處,各種形式的教育不斷興起,從農村掃盲識字教育到大學教育,短短的三四十年時間,雖然在總量和惠及程度上不容樂觀,但基本構建起了中國現代教育體系。

以晏陽初等為代表的“教育救國”論者始終堅信教育和救亡圖存密不可分。然而,這并不是任何一種教育理念所能承擔的。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根據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對某種特定的教育形式進行深入探究與推廣。如晏陽初、陶行知等民國著名教育家領導的“鄉村教育”活動都進行了大范圍的實踐,形成了“定縣”、“鄒平”等諸多模式,這些不但促進了當時教育的發展,也成為日后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借鑒和研究的重點對象。清末民初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吸收再消化,培養一批又一批經世致用的人才,奠定了中國教育的基礎,促進了教育的研究與推廣。

在“教育救國”思潮的影響下,教育救國運動如火如荼的開展。清朝滅亡后,“教育救國”論者陸續建立起一批義務教育學校,創建起一批講授西方科學知識的高等??茖W校,如在河南、廣東等大省都辦起了國立大學,讓愛國知識分子接受了東西方思想的激蕩,培養了他們獨立的人格和崇高的濟世救國情操。有人說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三分之一的功勞是屬于黃埔軍校的,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說法也是不為過的。在這一時期,醫學院校的成就也較為突出,素有“北協和,南湘雅”的美譽,不但提高了我國的醫學水平,而且也為抗戰時期提供了較多醫術高超的醫護人員,保證了我國軍人戰斗力的迅速恢復。這些新式學校的創立,為我國各行各業輸送了不可多得的人才。到新中國建立初期,已初步形成了系統全面的高等教育體系,創辦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新式學校,為新中國的教育夯實了基礎。

[1]王為東.中國近代職業教育法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0.

[2]歐陽哲生.胡適文集(第2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熊明安.中華民國教育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Ideological trend of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ZONG Gao-feng
(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416000)

Edu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social thought in modern history,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nation in the salv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s during the period of crisis.The basic idea is:the trend of modern China jipinjiruo,suffering from imperialist bullying,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e backwardness of education,there is no support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each industry elite.Therefore,in order to realize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it is necessary to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s a fundamental way to save the nation.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the thought of saving the nation through education not only inherits the modern education to save the nation the beneficial elements of thought,but also in a number of a person with breadth of vision driven by the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many aspects,the China modern education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not only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China education,but also ushered in a new era of China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spread and practice of thought of saving the nation through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on the other hand very well with the Chi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Education thoughts; Salvation

G40-09

A

1671-9743(2016)10-0098-04

2016-09-03

宗高峰,1990年生,男,河南洛陽人,碩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救國思潮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科學救國的和平使者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一生踐行“科技救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維新思潮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
“文革” 后期的民間批判思潮(1968~197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