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澤市實施“鄉村記憶工程”的思考和建議*

2016-03-16 07:29蕭若然
菏澤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菏澤市菏澤民俗

蕭若然

(中共菏澤市委黨校,山東菏澤 274000)

?

菏澤市實施“鄉村記憶工程”的思考和建議*

蕭若然

(中共菏澤市委黨校,山東菏澤 274000)

實施“鄉村記憶工程”,除對現存的民居、街巷、祠堂、園林、鄉村大院等傳統建筑物,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進行保護之外,對菏澤具有代表性的生產生活工具、遺物、遺跡等實物,以及它們所承載的鄉土習慣、節慶習俗等“無形”遺產的保護,應以建立各類博物館的形式進行。

鄉村記憶工程;鄉情;文化遺產

“鄉村記憶工程”是“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載體工程。實施“鄉村記憶工程”,是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在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來的。2014年2月13日,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農業廳、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旅游局、山東省文物局等九部門,聯合發起在全省實施“鄉村記憶工程”,這在全國是首創首倡。

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就是“根據不同地區傳統文化資源情況及現實條件,重點在文化遺產和傳統鄉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礎條件較好、文化底蘊深厚的鄉村和社區,建設民俗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鄉村博物館,收集和展覽富有地域特色、活態文化特色和集體記憶的文化遺產,包括鄉土建筑、街區遺產、農業遺產、農業生產勞作工藝、服飾、民間風俗禮儀、節慶習俗等,實現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和真實性保護”。

為響應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記憶工程”的號召,結合菏澤實際,對民俗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鄉村博物館建設,對富有地域特色、活態文化特色和具有群體記憶文化遺產的收集和展覽問題進行了一些粗淺的探索,匆草成文,求教于方家。

一、建立“黃河文化博物館”

建立“黃河文化博物館”的理由是:黃河文化是菏澤漫長歷史中的源頭性文化。

(一)菏澤的“堌堆文化”源于黃河

目前,菏澤已知的堌堆有182處,以“堌堆”命名的村莊有100多個。這些堌堆是怎么來的呢?據文獻記載,濟水河道在這一帶經常為黃河所奪,菏澤是受黃河之害最大的地區之一。明代顧柔謙(清初沿革地理學家顧祖禹之父)在《山居贅論》中說:“大河(在古代,河是黃河的專稱)之流,自漢至今,遷移變異,不可勝紀。至孟津以西則禹跡具存,以海為壑則千古不易也。自孟津以東,由北道以趨于海,則澶(澶淵、澶州:古地名,在今河南濮陽)、滑(滑州,在今河南省安陽)其必出之途;由南道以趨于海,則曹、單其必經之地?!员辈怀稣?水)、衛(古國名,址在今河南淇縣),南不出長(江)、淮(河),中間數千里,皆其縱橫糜爛之區矣?!睋倜阆壬甲C:自河南孟津縣以東,東北至黃河入??趧澮粭l線,東南至淮、泗入??趧澮粭l線,自古黃河則在這一扇面形地帶經常來回滾動,或北或南,菏澤都居要沖,直到黃河固定今之河道,仍處在這一三角洲的中間地帶。戰國中期以前,黃河是不存在堤防的,河道極不穩定,多股河床,多個主流,漫無邊際地搖擺滾動,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危害(1194字的《尚書·禹貢》,多次提到位于菏澤市境內的大野、雷澤、菏澤、孟諸、菏水、濟水、濮水、灉水、沮水等,也是洪水肆虐的淵藪)。在一年年一次次與洪水災害的斗爭中,人們逐步認識到將居住地面抬高,可以有效避免洪水的侵襲,堌堆即成為了人們的住居地,所以堌堆有兩個形成原因:一是人為形成的,一是黃河水沖積形成的。俗語“人往高處走”恐怕就由此而來。這個做法一直影響到現在黃河灘區居民的房屋修建:把住房建在“避水臺”上?,F在黃河灘區群眾居住的“避水臺”,不就是古代的“堌堆”嗎?我國近代著名水利學家、教育家李儀祉即已指出此點。他說:“觀黃河者須知孟津、天津、淮陰三角形,直可以三角洲視之,魯西山地昔海島也,則此三角形面積中俱黃淮諸流淤積而成也?!秉S水可以把海島淤積為平地,人們不得不不斷抬高住居地而求生存,這就使一個個聚落形成了堌堆,這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文化現象。

(二) 菏澤受害于黃河時長面廣

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以來,黃河下游大改道26次。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其中流路涉及菏澤的有12次。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為阻止金兵南下,宋東京留守杜充在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為決河,使黃河東流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從此,黃河離開了春秋戰國以來流經今浚、滑一帶的故道,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在此后的700多年中,以東南流入淮為常。清咸豐五年(1855)在河南蘭陽(今蘭考)銅瓦廂決口, 這次決口不但結束了黃河南流的歷史,而且是當今黃河下游形成的直接原因。又回到由渤海灣入海。潰水由封丘、蘭儀(蘭考境),考城(蘭考境),長垣東下,漫淹菏澤全區,至張秋橫穿運河奪大清河入海,北面有金堤屏障,南面無堤防檔水,在菏澤地區漫流20年,南北滾動。直到光緒元年(1875年)山東巡撫丁寶禎創修南岸障東堤,黃河才受兩岸堤防束范,逐步形成了現河道。由于這次改道,遺留下的舊河床形成了東明、曹縣、單縣三縣全長145公里,總面積為2431.87平方公里的黃河故道,涉及33個鄉鎮,1193個行政村,人口高達156萬。如今,菏澤境內沿黃長度156公里,流經東明、牡丹區、鄄城、鄆城4個縣區,里程約占黃河山東段的五分之一,黃河灘地面積為354平方公里(約占山東境內黃河灘區的47%),耕地3萬多公頃,村莊380多個,20多萬人口。算起來,菏澤與黃河有近九百年的交情。

(三) 菏澤市是國家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原生地

我國歷代都有負責治河的河官,但都是在黃河下游做修防工作,沒有統一的治河機構。1933年國民政府成立黃河水利委員會,“掌握黃河干支流興利防患事務”,隸屬中華民國水利部。1938年6月,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人為扒開花園口大堤,企圖以水代兵,用洪水來阻止日本侵略軍的西進?;▓@口決堤,河南民宅被沖毀140萬余家,淹沒耕地800余萬畝,安徽、江蘇耕地被淹沒1100余萬畝,傾家蕩產者達480萬人。89萬余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魚腹,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使黃河南泛于賈魯河、潁河和渦河之間地帶。1946年初,國民政府決定堵復1938年花園口掘口口門,引黃河回歸故道。1946年2月22日,冀魯豫邊區政府在菏澤成立“黃河故道管理委員會”,5月底更名為“冀魯豫黃河水利委員會”,1949年經調整后改稱“黃河水利委員會”,屬于國家水利部的派出機構。2006年10月29日,國家黃委決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治黃機構成立之地立碑以志紀念,選址就定在菏澤市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東南側的綠色草坪上。近九百年來,菏澤人民從南到北受黃河危害有八百余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黃河才逐步變害為利。這期間,筑臺避水,打埝筑堤,逃荒要飯,引水淤灌(變鹽堿沙地為良田),夏收冬藏,發生過太多太多的故事、使用過太多太多的工具、形成了太多太多的風俗習慣,菏澤人與黃河有著割不斷的歷史淵源,這是山東省其他地方所不能比肩的。所以,在這個“黃河文化博物館”里,菏澤人的鄉愁、鄉情、鄉容、鄉俗、鄉戀、鄉愿、鄉音、鄉風等等,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現,它基本上能夠囊括菏澤市所有的文化風貌,可以勾起菏澤人無限的回憶。另外,由地方和黃河管理部門聯合建設“黃河文化博物館”,可以協商由黃委出資,市里無償提供地皮即可,展品也能得到黃委方面的協助支持,建筑面積1萬平米為宜。

“黃河文化博物館”可以展出:⒈“帆船”系列,包括三桅帆船、二桅帆船、機帆船、駁船、拖船、小劃船、皮劃船,等等;⒉漁具系列:包括撒網、拉網、舀頭、攔河誘、涼薄、魚叉、蝦米耙,等等;⒊房屋建筑系列,包括窩棚、草庵兒、草屋、瓦屋,坯土屋、里生外熟屋、混轉垛屋,等等;⒋治河工具系列,包括各種推車、拉車、獨輪車、膠輪車、大籽地排車、小籽地排車、鐵鏟鐵锨、夯硪(木夯、石夯、氣夯、蛤蟆夯)、泥兜、虹吸管、吸泥船、柳梢、柳枕、石籠、背板,等等;⒌原始浮游救生工具系列,如葫蘆(《莊子·逍遙游》中已涉及,人稱“腰舟”)、皮鼓、木筏、原木,以及后來的救生圈、救生衣,等等,這些均可由黃河部門進行充實補充,并幫助提供。

二、擴建“魯西南民俗博物館”

魯西南民俗博物館始建于2007年,2010年對外開放,建筑面積1240平米,藏品有3000余件。建成開放以來,它在收藏明清以來的民俗文物、民俗資料方面,在弘揚傳承菏澤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在進行愛國愛家勵志方面,在展示詮釋魯西南地區特有的風土民情方面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菏澤市對外形象宣傳的一個特殊窗口。但現在這個規模并不能適應時代要求和形勢需要,如果面積能夠再擴大10倍,再進一步豐富藏品,能夠體現歷代菏澤人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不同層面反映菏澤各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審美、勞動、居住、習俗、風情等民俗歷史風貌,社會宣傳效果會是另一個局面。展出內容方面的擴大方向,包括吃的,如菜團、窩窩頭、鍋餅、包皮饃、饸饹、蛤蟆蝌蚪、地瓜片、谷子、小豆、豇豆、豌豆、扁豆、大麥、黍子、稷子、稻子、高粱,等等;穿的如大腰棉褲、襖,中式褲、褂、棉袍,千層底手工布鞋、草呱噠、膠鞋,各種帽子、頭飾品,等等;用的如糧票、購糧證、布票、油罐兒、油撇子、饸饹床、蛤蟆蝌蚪瓢,等等;玩的如琉璃蛋、丟方、斗拐、丟舀(又稱丟窟兒)、打柴、殺羊羔、丟疙瘩、老鼠鉆圈、吉吉林扛大刀、藏老沒兒、打耳,等等;通訊工具如搖把子電話、撥號電話、對講機、大哥大、BB機,等等,……再就是有了“魯西南民俗博物館”,在菏澤市區內就不要再另建其他的民俗博物館,應當使之成為唯一,這樣有利于集中、豐富民俗方面的藏品,有利于我市旅游事業的發展,也減少了重復建設中的浪費。

三、建立“菏澤市民族文化博物館”

據《菏澤地區志》,菏澤市境內有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畬、高山、水、納西、土、達斡爾、普米等少數民族40個,人數8.5萬,各個民族風俗多種多樣,文化異彩紛呈。所以,應當考慮在少數民族集中居住區,建立“菏澤市民族文化博物館”?!昂蕽墒忻褡逦幕┪镳^”應以收藏、研究和展示菏澤市世居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主要任務,同時兼顧開展對市內各民族文化的研究、文物資料的收藏和宣傳展示,以期增強民族團結、和諧,提升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四、辦好“鄉村(社區)博物館”

“鄉村記憶工程”要保護的對象,既包括“有形”的建筑和生產生活工具等實物,也包括這些實物所承載的鄉土生產習慣、節慶習俗等“無形”遺產,如各種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等等。辦好“鄉村(社區)博物館”應當注意的問題:一是在“鄉村(社區)博物館”的宣傳展示中,應該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活態文化,并使之成為展示利用中的突出亮點,成為保護傳承“非遺”的重要陣地和場所,這樣可以增加博物館的吸引力、增強期趣味性。還應辟出露天場地,將一些文化遺產、傳統工藝、民間藝術等盡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和展示出來,讓外來者流連其間,感同身受。二是因地制宜,不建設新的場館,尊重和保持鄉村(社區)文化的現狀,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設施建設民俗生態博物館、鄉村(社區)博物館是一個重要原則,應當切實搞好調查普查工作,掌握市內現有資源,進行分類建設和指導,對像已經形成的開發區佃戶屯“守望鄉村記憶博物館”、東明縣武勝橋玉皇生態民俗博物館、巨野縣丁官屯鎮民俗博物館等,要加強指導和幫助,從中摸索管理方面的經驗,使“鄉村(社區)博物館“的主要參與者、管理者成為受益者,并及時加以推廣。三是辦好“鄉村(社區)博物館”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開花。辦好一個博物館除了場地之外,還要有解說員、管理員,等等,人吃馬喂,需要大量的費用,所以應當選點試辦,摸索經驗做法,然后再推開。目前,一個縣辦好一處即可,最終一個鄉鎮一處,關鍵是辦起來,維護好,能切實持續發揮作用。

五、實施“鄉村記憶工程”的其他路徑

菏澤市是歷史文化悠久的文物資源大市,以“民俗館”、“鄉情展”等形式,全面記錄、展示鄉村歷史沿革與變遷,具有豐富的條件。一是編制鄉志、村史?,F在,我們編制縣志是比較普遍和正常的,鄉志、鎮志、村史就比較缺乏,這些都應當成為“鄉愁”、“鄉情”、“鄉風”的重要載體。二是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應當長期開設“鄉村記憶”欄目,反映鄉風民俗等優秀傳統文化,讓人們回憶鄉情,記住鄉愁,傳播鄉風。三是文管文物部門與城建部門每年聯合分期分批舉辦培訓班,向相關人員灌輸文物保護知識,提醒他們要特別注意保護地下文物,菏澤是黃泛區,埋在地下的文物十分豐富,動不動就可以驚動全國,元代沉船就是突出一例。四是鼓勵畫家拿起畫筆創作鄉村記憶展品、支持攝影家舉起照相機留住記憶、組織作家寫鄉愁記鄉情,動員能夠反映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門類都來加入“鄉村記憶工程”建設。五是開展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專題性博物館的探索和研究,如毛澤東博物館(東明縣已有民辦毛澤東紀念館、步長藥業有毛澤東像章紀念館)、鄧小平博物館、“文革”博物館、“大躍進”博物館等,因為他們既是歷史故事,又是今天的現實存在,又對未來能夠產生警示教育作用。六是探索博物館發展的新模式。最近市高新區落地了一個叫“黃河陶瓷博物館有限公司”的單位,說是在國家工商總局登記注冊的,允許它有經營權,這個模式可以總結借鑒,如果可行,博物館的持續發展問題就有了保障。

實施“鄉村記憶工程”,要以點帶面,持續推進。市、縣、區可選擇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區辦事處或有一定基礎的重點鄉鎮作為試點,進行有計劃地重點建設,然后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而廣之,爭取一個縣城建設一處,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鄉村記憶博物館。宣傳、文化、旅游、規劃、財政、城建、土管等部門,要積極參與,大力支持,使之辦一處成一處、鞏固一處,真正發揮作用。

實施“鄉村記憶工程”,目的之一是為了克服避免城鄉建設中“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現象的發生,在“鄉村記憶工程”的博物館建設中也要避免新的“千村一面、千館一面”現象的出現。所以,博物館建設應當特別突出地方傳統文化特色,即選定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具備農村傳統文化特征的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進行保留、保護和維修利用,結合生產用具、生產生活遺物遺跡的展示,形成集鄉土建筑和鄉村民俗為一體的綜合性、活態化、原生態的鄉村(社區)博物館,以真正實現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和真實性保護。

實施“鄉村記憶工程”,重在傳承歷史文化,留住中華文明根脈,樹立民族自豪感,萌生傳統文化敬畏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文物部門的持續努力下,會逐步走上坦途,越辦越好。

[1]岑仲勉.黃河變遷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黃河水利史述要編寫組.黃河水利史述要[M].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82.

[3]山東省菏澤地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菏澤地區志[M].濟南:齊魯書社,1998.

(責任編輯:袁宗建)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Memory Project in Heze City

XIAO Ruo-ran

(Party School of Heze Municipal Committee, Heze Shandong 274000,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Memory Project assists in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protection of existing houses, streets, temples, gardens, villages courtyard and other traditional buildings. In addition,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representative of ancient life tools, relics and other objects, as well as the local rural custom, festival custom and other intangible heritage. All these should be protected by establishing all kinds of museums.

Rural Memory Project; nostalgia; cultural heritage

1673-2103(2016)03-0036-04

2016-02-11

肖若然(1954-),男,山東東明人,教授,研究方向:地方經濟文化。

K928.5

A

猜你喜歡
菏澤市菏澤民俗
冬季民俗節
小村的呼嚕
菏澤市木瓜產業現狀與發展建議
菏澤市苗木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捉迷藏
鄉村振興的“菏澤路徑”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民俗節
2019年底前山東菏澤境內三條高速可通車
菏澤牡丹,花開全新產業鏈——第27屆菏澤牡丹文化旅游節盛大開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