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族群認同的泛政治化

2016-03-16 10:52黃光健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功利化

黃光健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

?

論族群認同的泛政治化

黃光健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滄677000)

[摘要]族群認同往往伴隨歷史的發展而不斷驅使族群自身進化。在歷史長河中,由于族群自身的特性,族群認同多在自身體系孕育下緩慢發展。進入近代社會,族群認同被泛政治化特性所纏擾,給原本脆弱的族群認同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功利化、一體化、國際化、非傳統化等,泛政治化特性給今天國際社會的族群認同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加之戰爭、貧窮、恐怖主義、疾病等社會因素的存在,致使當今社會的族群認同成為國際社會亟待解決的一大國際社會命題。

[關鍵詞]泛政治化;族群認同;功利化;非傳統化

在當今世界,族群認同日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政治困境。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今天的文明社會,不管在西方世界,還是在東方世界,族群的沖突和對立都正在變成一個令國際社會困擾的政治和社會問題。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中,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民族問題理論,完整、系統地對民族下了定義:“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盵1]族群、種族、民族建構起當今的社會體系。本文所探討的族群認同正是民族機制下千百年孕育的民族發展歷程和自身價值體系。千百年來,族群認同以自有的方式在不斷完善,也無形的凈化著世界民族的復雜的政治體系。如近代社會以來,伴隨殖民主義的擴張和重商主義的泛濫,亞非拉族群在戰爭和殖民霸權的陰霾下被人為的無情分割和隨機重構,加之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將這個原本脆弱的族群認同帶入了歷史的死角。大戰雖已遠去,殖民主義已宣告終結。出于政治利益的考慮,泛政治化思想卻深深地扎根在族群認同的機制中。泛政治化,是一個復雜的政治體系,在現實社會滲透于社會各個層面。本文以族群認同的泛政治化為切入點,展開泛政治化的認同分析,力求尋找國際社會族群認同的破解之道。

一、族群認同的泛政治功利化

16世紀,伴隨地理大發現和商業革命的到來,殖民主義無情的割裂了部族千百年來長久的心理聯系,殖民戰爭和政治摧毀了部族之間脆弱的情感,從而毀掉了世界民族為之奮斗的心靈家園。譬如,非洲、拉美、東南亞、巴爾干、中東原本是部族的自在家園,近代的殖民戰爭迫使這些區域經歷了分裂、重組、掠奪以及屠殺等。今天非洲的種族屠殺、內戰和貧窮,還有果敢族問題的遺留、阿拉伯世界的戰火等正吞噬著世界的和平。正是這種族群認同過程中被附加的殖民化和功利化,才導致族群認同的道路愈加艱難。正由于強權利益所在,而居于這一地的部族既無法避免被功利化,又不可能在短時期內達成族群認同。這就是今天的非洲為完成族群的認同仍在流血,而這種被賦予的殖民化將長久的彌漫在族群認同的行進中。因而,在族群發展、認同的道路中,消除殖民主義危害,擺脫殖民主義帶來的戰爭、貧窮,加強民族團結,積極發展經濟建設,這是族群認同的唯一出路。

功利化,伴隨殖民主義的擴張而變得更加的隱秘。今天國際社會的邊界糾紛、種族屠殺、恐怖主義等危害世界和平的行為,正是殖民主義功利化延伸的結果。因而,打擊變相的泛政治功利化就是掃清國際殖民主義的遺毒。非洲、拉美、東南亞、巴爾干、中東、東歐等地的問題,已不再是一國一地的問題,而是戰略全球化的一部分。尤其一些發展中國家,在艱難地族際認同中往往逃脫不了國際殖民主義功利化的引誘和圍困,從而致使簡單的族群認同復雜化、戰爭化,將本應發展民生的國家拖入戰爭泥潭,既加劇了貧困,又激發了民族的相互仇恨意識,給國際社會的人道援助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國際社會只有全面清理這種源自泛政治化的功利思想,堅決打擊國際新殖民主義,才能還這些經受長久戰爭病痛的種族一塊安寧的棲息之所,從而實現國際社會的平衡發展。

二、族群認同的泛政治一體化

(一)族群認同是長期過程

千百年來,無論歐洲的部族紛爭到民族融合,還是大中華區的族群認同到國家認同,無一不經過漫長的歷史滌蕩而得以實現。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就是一部從族群認同到民族融合的歷史巨著。譬如,從漢唐的民族和親到元明清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中國完成了從族群簡單粗暴的認同到華夏民族融合的偉大歷史蛻變。從戰爭到和親,從仇恨到政治建構,這一民族的心路歷程化解了千年的民族積怨,融合了邊疆少數民族,為大中華圈的穩定增加了邊疆維穩保障,繼而為世界民族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范本

放眼世界,千年的民族發展史,就是族群認同的一部進化史??v觀世界史,國際族群認同既需要時間去滌蕩更需要時間去見證。如果在族群認同的歷程中,人為的縮短本該漫長的歷程,那將會毀壞族群認同的自身體系,從而改變族群認同的發展流向。譬如,泛伊斯蘭國問題需要時間去驗證它的流向,但目前的戰爭和政治手段非但解決不了這一族群認同,反而加劇了這一認同的不確定性。

(二)族群認同是族群的自我心路歷程

在歷史長河中,只有在族群自覺形態下形成的認同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由于政治的功利化,今天族群認同的歷程中,往往被附加了政治一體化進程。站在民族學的角度,從族群認同到政治認同,從國家認同到一體化進程,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人為縮短這一進程,勢必帶來族群認同道路上的困難;如果在族群認同的脆弱歷程中強行附加一體化進程,勢必引來族群的心里對抗,導致一體化進程受阻。譬如,緬北族群認同引發緬北戰爭,正是認同中族群的心里對抗所引發的后果。從統一的角度,緬甸一體化固然沒錯,緩慢的果敢族群也無錯,但無休止的戰爭解答不了這一族群認同的課題,更化解不了多年的民族積怨??梢哉f,政治一體化是族群認同的歸宿,但從族群的自覺到政治的自覺既需要時間,又要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今天,且不論緬北戰事持續多久,但緬甸當局的政治形態完善到什么程度、如何接納新成員才是解決緬北問題的關鍵。

一體化是國家政治的必然結果。政治學認為,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2]而國家往往是由小的社會細胞、社會組織和一些部族構成。特定時刻,在社會局部相互認可乃至部族的族群認同從自我認同向族外認同中,往往不具備政治認同、國家認同乃至促成一體化進程。因而,一體化需要的不僅僅是族群認同,還要經濟、文化交流、政治認可等社會因素的齊備。

三、族群認同的泛政治國際化

族群認同是部族自我心理的內化調試過程。伴隨殖民主義的百年陰影和國際霸權主義干擾,讓當今族群認同越加顯得復雜化。譬如,美國在中東漩渦的弱化及在亞太戰略的回歸,給這些地區的族群認同和民主化進程增添了國際因素,也在小國紛爭中看到了大國的身影,無形中這種泛國際化給族群認同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乃至惡化一定區域內的認同環境。利比亞、敘利亞問題,泛伊斯蘭國問題、烏克蘭問題以及緬北問題,在認同過程中都有國際因素存在,這也使得這一些區域的族群認同不得不通過戰爭來解決。戰爭在強化地域控制的同時,往往無形地加劇了民族矛盾的惡化,從而使國家主體陷入戰爭泥潭。[3]站在貧民的角度,我們要控訴國際霸權主義的泛濫,正是霸權主義的存在,才讓原本是部族內化的進程演變為國際性的戰爭;正是霸權主義的存在,才讓世界各個部族失去了美好的心靈家園。從人類發展學的角度,每個民族都想找回自己的心靈家園,只是在泛政治化環境下,族群在迷失方向的前提下認同已散失族群自我,加之戰爭、貧窮所導致的瘡疤,從而演變為族群認同在泛政治國際化下的自毀歷程。

國際化是國際社會相互妥協的過程。社會發展脫離不了國際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雖然一些小國、一些區域在認同的道路中由族群認同演變為族群紛爭,并且隨形式的惡化超出了國家、區域控制的范圍需要國際社會的援助,但這些都不足以國際社會肆無忌憚的橫加干涉,從而演變為國際戰爭的下場。泛政治國際化的存在和延續,這無疑是政治、經濟利益的誘惑,更是國際社會缺乏國際統一干預機制下被某些大國利用的悲慘結局。從近現代頻繁的族群戰爭可以洞悉,締造國際統一干預機制是避免更多流血沖突的唯一出路。

四、族群認同的泛政治非傳統化

在傳統安全的模式下,對族群認同造成威脅的往往是戰爭和暴動,因而,傳統預防在傳統安全模式下可以保障族群認同的安全。伴隨衛星技術、計算機網絡、媒體通信技術的更新,非傳統安全越來越威脅著邊疆地區民族的進化和認同。因而,今天族群認同除需應對傳統帶來的戰爭打擊外,還需要應對非傳統模式下信息機制所導致的泛政治化威脅。這就要求今天的國際主體在應對非傳統威脅時,除對手機承載的微信、飛信、QQ等非傳統通信方式的監控和管理,從而及時梳理并加以應對,還需對來自國民教育、大眾教育中政治意識形態變遷所引發的關注。尤其在邊疆民族地區,民族沖突、民族戰亂事發突然,往往給非傳統威脅鍥入帶來更多的機會,也給邊疆民族地區預防、控制帶來更多的困難。

非傳統化,是顛覆傳統社會發展的一種狀態和趨勢,而且在各方利益誘惑下這種意識形態正迅猛向政治領域滲透。如何防范這種族群認同的泛政治非傳統化帶來的危害,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又一難題。金融危機、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并非源于某個確定的行為主體,其威脅的形成過程也帶有很大的隨機性,使防范的難度明顯增大。經濟安全、金融安全、人口爆炸、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等,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非傳統安全問題矛盾激化,有可能轉化為依靠傳統安全的軍事手段來解決,甚至演化為武裝沖突或局部戰爭。因而,新安全觀是在解決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過程中產生的,它淡化排他性的安全合作,強化共同安全,通過加強國家間的對話與協作,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觀念,建立防范和解決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國際安全新體系。

如何破除族群認同的泛政治化,尋求族群認同的平穩過渡,是現今國際社會無法回避的時代課題。[4]消除功利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國際化上努力實現區域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建設安全高效的陸??胀ǖ谰W絡,進一步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形成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致使經濟聯系更加緊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一體化上廣泛深入人文交流,互鑒共榮不同文明,促使各國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傊?,只有搭建國際互信平臺,倡導國際互助機制,完善國際運營體系,才能消除族群認同的泛政治化危害,從而營造出有利于國際族群認同的人文氛圍。

[參考文獻]

[1]斯大林.柯雪飛.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A].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2卷[M].上海:上海揚子江書店,1933.

[2]〔蘇〕列寧.國家與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3]李鵬.姜海波.《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勞動概念辨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11).

[4]張景明.草原絲綢之路上的蒙元金銀器發現與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11).

責任編輯:張慶

On Politicalization Phenomenon of Ethnic Identity

HUANG Guang-jian

(Wester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Lincang 677099,China)

Abstract:Ethnic identity makes a constant driv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ethnic group. In history,ethnic identity develops with th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n modern society,it has been involved with policalization,and thus there is uncertainty for the identity. Politicalized characters,such as utilitarianism,integr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and non-tradition,make it difficult for ethnic ident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urthermore,social factors,such as war,poverty,terrorism,and illness,make ethnic identity an international problem.

Key words:politicalization;ethnic identity;utilitarianism;non-tradition

[收稿日期]2015-09-01

[作者簡介]黃光健(1976-),男,云南云縣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邊疆民族地區歷史、文化研究。

[文章編號]1004—5856(2016)05—0024—03

[中圖分類號]D63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06

猜你喜歡
功利化
解決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的創新機制研究
試論當前高校學風建設的功利化問題及改進對策
追求一流大學建設不能功利化
大學生權利意識功利化傾向研究
當代中國大學教育功利化及其主體性失落
新建本科大學必須形成理想主義的烏托邦精神
關于小學奧數熱的原因探析
幼兒園繪本教育功利化的問題及對策
對“無功利化閱讀”的思考
道德冷漠的教育審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