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名人故居融入公眾文化生活
——以寶應博物館實踐為例

2016-03-16 16:42倪學萍
文化學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寶應蒲松齡故居

倪學萍

(寶應博物館,江蘇 揚州 225000)

?

【文化視點】

讓名人故居融入公眾文化生活
——以寶應博物館實踐為例

倪學萍

(寶應博物館,江蘇 揚州 225000)

新形勢下,博物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面臨著新的時代課題。如何讓歷史文化特殊載體名人故居融入公眾文化生活,筆者結合寶應博物館實踐與思考,針對名人故居保護利用現狀,從注重文化研究,增強名人故居感染力;彰顯文化特色,增強名人故居吸引力;跨界融合互動,增強名人故居的輻射力;橫向對口聯誼、增強名人故居影響力四方面作初步闡述。

名人故居;文化特色;文化主題;藝術表現;對口聯誼

近年來,伴隨著日新月異的城鎮化進程,各地城市的主政者們,在著力建設現代化新城區的同時,更加重視古城區的保護利用。位居蘇中地區的寶應縣古城區保護利用,也進入了實質性啟動階段。寶應博物館在上級文物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結合寶應古城實際,創新思路,注重研究,挖掘資源,彰顯特色,增強輻射,積極探索“讓名人故居活起來”的路徑,并將其融入公眾文化生活,增強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教育功能,構建縣級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教育體系,促進中小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本文結合寶應博物館保護利用實踐,試對如何讓名人故居融入公眾文化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名人故居融入公共文化生活的現狀

(一)文化意識不到位

當前,縣級名人故居(紀念館)的保護利用,從認識層面看,強調名人故居視覺觀賞功能和物質形態保護,但忽視了其社會教育功能和文化價值。從實踐層面看,更缺少一套系統的、完善的、面向社會公眾的名人故居保護利用發展規劃、管理機構和運作措施。因而,名人故居所蘊含的豐富而珍貴的文化價值被忽視而無法得以充分展示,無形中造成了文化資源浪費,不能突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意義。

(二)利用方式格式化

同一個城市的名人故居,因不同時代、不同代表人物而有不同的文化烙印。由于習慣了模仿套用,縣級名人故居利用方式大同小異,基本格式是“故居建筑+原樣陳設+生平展覽+文獻用品”[1],缺乏文化個性,風格雷同,名人故居應有的社會公眾文化教育特有功能遠遠不能發揮,很難適應廣大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現代精神文化需求。

(三)開放服務缺少生機

客觀上,古城保護利用深入推進,給文博部門增添的工作量日益加大,僅名人故居修復利用、對外開放、維護管理等工作量逐年倍增,縣級博物館早已不堪重負。主觀上,文博部門缺乏創新意識和發展能力,以“公眾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意識尚未內化,習慣了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食堂式”文化產品供應、服務模式無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創新現代社會公眾服務模式的反應速度緩慢等,已成為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利用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名人故居融入公共文化生活的對策

(一)注重文化研究,增強名人故居的感染力

名人故居大多是一個時代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人物曾經居住、生活及活動的地方,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雖歷經歲月滄桑,然而名人故居的一磚一瓦依然凝聚著歷史風云的日日夜夜,一桌一椅仍舊承載著名人故事的點點滴滴,具有特定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2]名人故居的文化研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文化屬性,要從傳統的“形制、建筑、結構”等文物保護的層面上,逐步提升到“內涵、特色、價值”等文化探究的高度上,為名人故居增添在公共文化服務教育中的感染力,這是讓名人故居“活起來”,融入公眾文化生活的首要問題。

1.從歷史高度深入挖掘名人故居的文化內涵

名人故居是地域文脈的活水源頭,不僅反映出某一位名人的家族變遷、生平事跡、思想情感、趣味雅好等信息,同時折射出那個時代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文化形態、社會風貌等時代背景,是多種歷史文化因素的濃縮體。從這個意義上講,名人故居具有極強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寶應“周恩來少年讀書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30多家周總理紀念地、百余家紅色紀念館中,僅是一個體量小、開放晚的縣級偉人紀念處。這里原先是周恩來嗣母陳氏父親陳沅的宅第。[3]寶應博物館拓展思路,轉換視角,從研究周恩來兒少時期的時代背景、家世衰微、幼年生活、學習故事等多方位著手,逐步理清各種信息資源的內在聯系,大大豐富了讀書處的文化內涵。

2.從社會層面構建營造名人故居的文化生態環境

通俗地說,名人故居的文化生態環境,就是讓名人故居融入社區,更接人氣、地氣,形成強大的文化氣場,用名人故居獨特的文化資源和多樣的文化手段吸引民眾、滿足民眾,把名人故居辦成廣大民眾心中的“精神家園”“文化樂園”?!捌阉升g游幕寶應紀念館”是山東淄川“蒲松齡故居”以外唯一一座蒲松齡紀念地。紀念館是依托蒲松齡應邀來寶應做幕賓期間,寓居、辦公和寫作的“鶴軒”書房建成的,紀念館外原先是一座社區居民休閑用的小型園林。[4]為了營造蒲松齡紀念地周邊環境的文化氛圍,讓紀念館文化融入群眾生活,縣博物館在休閑園林中引入鶴軒、蒲松齡故居等代表性建筑元素,延續了蒲松齡與寶應人民的情緣,吸引更多的人士走進紀念館,從而拉近了紀念館與民眾的心理距離,增強了親近感和認同感。

3.滿足民眾不同層次的需求

名人故居是公共文化服務教育的重要、特殊的場所,既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成人繼續教育園地”,也是“專家學者學術研究交流基地”,還是“廣大游客休閑觀光勝地”,等等。名人故居、紀念館文化要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復合型群眾的需求,必須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內涵豐富,力求雅俗共賞。寶應博物館針對這個問題,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站在公眾的立場上換位思考,研究探求不同群體的“共同需求點”和“不同滿足點”,找出“相對統一點”,使名人故居、紀念館提供給公眾的文化產品盡量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相兼顧,思想性與藝術性相兼顧,觀賞性與體驗性相兼顧”。近幾年,先后建成開放的名人故居、紀念館,普遍受到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和海外賓客的好評。

(二)彰顯文化特色,增強名人故居的吸引力

1.錘煉文化主題

主題是名人故居、紀念館文化特色的核心價值體現,是名人故居、紀念館文化價值的思想靈魂。同一個城市的名人故居,因不同時代、不同代表人物都有不同的文化烙印,飽含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乃至與其相關聯的環境等。以物知史,以物見人。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實質上就是要以對古代的敬畏之心,對歷史現代和未來負責之情,深層次挖掘研究,認識每一座名人故居獨具一格的文化特質,錘煉出具有時代文化價值的個性主題,通過多元展示闡釋、傳播,讓廣大觀眾理解、認同從而產生心靈感應,切實增強名人故居、公共文化服務教育的吸引力。

2.注重藝術表現

藝術手法是展現歷史文化特色的重要舉措,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傳神效果。名人故居的利用開放,其實質是向公眾傳播精神文化。充分利用藝術表現手法,不僅能吸引群眾眼球,更能讓環境、展陳與觀眾心靈對話,引發心理效應,強化教育效能。為了突顯名人故居各自的文化特色,寶應博物館堅持“一故居,一特色,一手法”?!爸芏鱽砩倌曜x書處”,寶應博物館圍繞讀書文化特色主要采取了兩點措施。一是保持“書香世家”及周邊環境的原真性,書庫、書房、廳堂等場所,一切按書香人家原樣陳列。二是主題展,圍繞主題,從文案到展陳手法都精心設計,彰顯特色。底版仿制漢白玉石碑,象征周恩來的崇高精神和偉大人格,如豐碑一樣屹立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矗立在億萬人民心中;版面力求圖文并茂,文字簡潔生動,畫面以中國連環畫形式表現民族傳統精神,以適應青少年和不同文化修養人群的需求;版面底色以淺藍、白色為主調,以水墨梅花、荷花寫意紋飾,突顯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高潔人品。[5]

3.“講活”典型故事

人們喜歡聽故事,是因為故事中有典型的人和感人的事。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是讓文物活起來,走進觀眾心里,產生心靈效應的重要手法之一。近年來,寶應博物館特別注重運用與名人緊密相關的典型故事,深化名人故居、紀念館展陳教育效果。在“周恩來少年讀書記”展示中,嗣母陳氏鼓勵幼年周恩來用心識字,贈送盛字塊用的柳斗作為生日禮物給他;陳氏從周恩來入家塾老師給起名“翔宇”時起,用四年時間繪制“大鵬大鸞雙飛圖”激勵周恩來立大志、展宏圖,直到病重臥床修改好,臨終前送到他手中,這些鮮為人知的生動故事,都深深打動著身臨展廳的每一位觀眾?!捌阉升g游幕寶應紀念館”中,蒲松齡為民歌哭、解民疾苦,興利除弊、智斗昏吏,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一個個真實故事,個性鮮明,撼人心懷。

(三)跨界融合互動,增強名人故居的輻射力

名人故居、紀念館是博物館承擔公共文化服務教育職能體系的重要支點,承載著公眾對博物館的直接感受。名人故居、紀念館要以開放的心態,打通內外生態圈的“圍墻”,延伸到界外,變“被動參與”為“積極互動”,在融合中促進互動,在互動中加強融合,不斷擴大名人故居、紀念館的社會輻射力。

1.攜手共建

廣大民眾是歷史文化傳承的主體,作為服務教育的客體名人故居和介體博物館,必須積極主動融入主體。就“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寶應博物館積極探索服務教育活動的新模式,增強自身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先后被縣內外30多家單位指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20多家學校、企事業單位攜手共建,與縣武警中隊、消防大隊開展學習周恩來讀書精神“共建綠色軍營”“讓青春在紅門閃亮”等主題活動,弘揚周恩來立志報國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2.聯手互動

用辯證的觀點看,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教育中,任何單位、組織,既是主體,也是客體。整合社會力量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是名人故居、紀念館集聚人氣、地氣、增強輻射力的廣闊空間。博物館與電視臺、日報社聯手開辦“傳承古城文脈,留住歷史記憶——走進寶應歷史名人文化景觀”的專題節目欄目,系統介紹古城區各個名人故居、紀念館,擴大了社會知情度。與縣紀委、團委、關工委、教育局等部門聯手舉辦“荷鄉清風”廉政主題系列教育活動,通過“寫蓮、畫蓮、說蓮、唱蓮”[6],讓周總理高風亮節的“梅品荷風”吹進機關、校園、工廠、社區……。

3.建立組織

不斷開展、創新名人故居、紀念館文化活動,是保持其活力旺盛的兩股活水源頭??h博物館與縣社科聯建立了“周恩來學習精神研究小組”“蒲松齡研究會”;與縣文聯歷史文化研究協會建立了“寶應歷史名人研究會”“寶應喬氏家學研究會”,為名人故居、紀念館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學術保證。以博物館為中心,分別組織中、小學生代表參加的“春蕾志愿服務隊”,社會各界青年代表參加的“小雨傘志愿者協會”,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掌握基本知識、講解技能等,這在節慶、假日、重大活動接待服務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

(四)橫向對口聯誼,增大名人故居的影響力

名人故居是歷史文化的特殊載體,也是地域文脈傳承的重要節點??v觀歷史,各地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名流大師都有密切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話和精彩故事。寶應博物館在名人故居的挖掘利用過程中,往往受到資料缺失、人力不足、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制約。為增強名人故居的自身影響力,積極拓展橫向對口聯誼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籌建“蒲松齡游幕寶應紀念館”過程中,寶應博物館組織文史專家、文創人員,專程去山東淄川“蒲松齡故居”“蒲松齡研究院”參觀學習,誠意邀請專家來寶應指導?!捌阉升g游幕寶應紀念館”對外開放后,淄川蒲學專家一行專程回訪,互相交流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之后,著名蒲學研究學者山東大學馬瑞芳教授,應邀來寶應考察指導,并作了“蒲松齡與寶應”的專題學術報告會,增進了淄川和寶應的情誼,推進了寶應的蒲學研究,增大了寶應蒲松齡紀念館的影響力。

三、結語

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把“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提到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名人故居、紀念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教育的功能任重而道遠。需要博物館工作者進一步開拓創新,再創新業績,讓歷史文化遺產放射出新時代的燦爛光彩。

[1]賀云翱.歷史與文化[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6.2.

[2]閻宏斌,鄭智.社會化視野下的博物館教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0.

[3]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關于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質量的指導意見[EB/OL].(2015-01-20)[2016-06-12].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6899.htm.

[4]國務院.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16-03-08)[2016-06-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08/content_5050721.htm.

[5]傳承歷史文脈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底[N].北京日報,2014-05-05.

[6]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新形勢下博物館工作實踐與思[M].北京:文物出版,2010.10.

【責任編輯:周 丹】

2016-07-10

倪學萍(1971-),女,揚州寶應人,館員,主要從事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

G122

A

1673-7725(2016)11-0010-04

猜你喜歡
寶應蒲松齡故居
衛立煌故居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蒲松齡:努力換來逆襲
蒲松齡
寶應湖維管植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對策
魂兮歸來返故居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寶應水痘疫情的流行趨勢
蒲松齡
兩代帝師歸寥落——翁同龢故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