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盟合作背景下劉三姐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開發與傳播

2016-03-16 16:42唐吉深
文化學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劉三姐廣西數字化

唐吉深

(河池學院圖書館,廣西 宜州 546300)

?

【文化視點】

中國-東盟合作背景下劉三姐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開發與傳播

唐吉深

(河池學院圖書館,廣西 宜州 546300)

劉三姐文化在廣西和東南亞國家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對劉三姐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開發與傳播意義重大。文章從資源內容體系、關鍵技術、傳播策略等方面構建劉三姐文化數字化資源網絡共享平臺模型,并對平臺建設的關鍵問題提出建議。

劉三姐文化;中國-東盟;數字化

一、問題的提出

文化資源蘊含著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象力,體現著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的智慧結晶,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利用先進的數字化信息技術進行記錄、編輯、管理和再現文化資源,是科學保護、傳承、共享文化資源的有效手段。[1]各民族各地區有其獨特的文化資源,地處華南地區西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如劉三姐文化、繡球文化、長壽文化、銅鼓文化、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等?!叭缃駨V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痹趶V西,劉三姐家喻戶曉,劉三姐山歌人人傳唱。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國與東盟在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逐步深入。廣西作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與東南亞經濟、文化、學術交流合作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世紀60年代,以劉三姐為題材的中國電影《劉三姐》風靡東南亞各國,樹立了劉三姐文化在東盟地區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廣西壯侗語民族與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中的儂、岱、老、泰、撣等民族有著同源異流的親緣關系。因此,劉三姐文化的傳播在推動廣西與東南亞經濟、文化、學術交流合作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

“劉三姐歌謠”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有關劉三姐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和創新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意義。從有關研究文獻看,國內有關劉三姐文化的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歷史、旅游等,理論研究側重文學藝術形式、文化內涵和文化功能,應用研究側重旅游資源和文化品牌的挖掘開發,對如何利用新技術進行劉三姐文化的保護與傳播的研究較少,尤其是在中國-東盟合作背景下,從國際傳播視角探索面向東南亞國家傳播的劉三姐文化的數字化開發研究甚少。新形勢下,研究劉三姐文化的數字化開發與傳播問題,將進一步推動劉三姐文化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傳播,提升劉三姐文化的品牌價值,通過文化互通促進廣西與東盟的政治經濟合作與發展。

二、劉三姐文化數字化資源網絡共享平臺模型

劉三姐文化數字化資源網絡共享平臺將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技術,搭建集信息采集、數字化加工、展示和傳播的共建共享平臺,包括劉三姐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采集、組織加工、元數據標引、媒體展示、統一檢索等功能。

(一)劉三姐文化資源內容體系

劉三姐文化資源是指在挖掘、傳承、傳播劉三姐文化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和非物質資料,包括民間傳說、歷史文獻、學術資料、歌謠、民俗節慶、歌圩,以及衍生出的劉三姐主題聲像制品、影視作品、大型實景表演、旅游線路、文化景點等旅游與文化產品。關于劉三姐的民間傳說、歷史文獻等文獻資料的收集,已有相關文化機構和學者進行系統整理,如廣西人民出版社整理、編輯出版的《劉三姐資料匯編》(第1輯),覃桂清先生出版的《劉三姐縱橫》,河池學院圖書館編輯整理的《劉三姐研究資料集》《劉三姐歷史文獻匯編》。[3]“劉三姐歌謠”屬于世界非物質文化,大體分為生活歌、生產歌、愛情歌、儀式歌、謎語歌、故事歌及創世古歌七大類?!皠⑷愀柚{”富集的代表性地區分布在廣西的宜州市、柳州市、桂林市等地,這些地區對劉三姐民俗節慶的保護和旅游資源的開發相當成熟,如劉三姐的故鄉宜州市已連續7年舉辦劉三姐文化旅游節,主要活動有萬人山歌會、民族大聯歡巡游活動、“劉三姐歌謠”歌會歌圩、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活動、民間美食展示活動、旅游商品購物節等。

在中國-東盟合作背景下,劉三姐文化資源內容還需進一步挖掘,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內涵及與國際旅游、文化創意市場開發的信息需求出發對分布在各地的劉三姐文化資源進行分類整合,包括東南亞各國有關劉三姐文化的信息,構建新的劉三姐文化資源組織模型。例如,用東南亞小語種翻譯的劉三姐文化資料,與東盟合作開展的劉三姐文化旅游活動報道,東南亞國家對劉三姐山歌和影視作品的評論信息等。

劉三姐文化資源的原始收集工作相當重要,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配合,可通過政府部門組織地方性的文化部門、檔案部門、地方高校圖書館等研究機構或設立專門部門長期收集。例如,廣西政府組建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成立中國-東盟研究中心(廣西科學實驗中心),對劉三姐文化在東盟亞的傳播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形成豐富的成果資料。河池學院圖書館在劉三姐文化資料的整理與開發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已開發了“劉三姐專題文獻數據庫”,出版了《劉三姐研究資料集》。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各部門的合作機制,相互協作,共享資源,是保證劉三姐文化資源收集工作系統性和全面性的關鍵。

(二)劉三姐文化數字化資源網絡共享平臺構建關鍵技術

1.劉三姐文化資源數字化采集

針對劉三姐文化資源不同的載體形式,主要采用文獻數字化加工技術和多媒體數字采集技術對劉三姐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存儲。文獻數字化加工技術包括文字輸入、文獻掃描、文字識別技術(OCR)等,主要用于民間收集的劉三姐文字材料、出版的圖書、內部研究資料等文獻的數字化處理。多媒體數字采集技術包括攝影技術、音頻技術、視頻技術等。劉三姐文化的主要內涵是歌謠文化,其藝術形態主要是歌曲、舞臺劇、電影、實景演出等,如劉三姐歌曲、桂林陽朔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宜州新版歌舞彩調劇《劉三姐》、廣西三月三民間歌圩、劉三姐傳承人口述歷史等,都需要專業設備和技術團隊對此進行拍攝和錄制。目前,在廣西宜州一帶,市場上已有專門錄制的山歌光盤出售,光盤有來自政府部門對舉辦的劉三姐文化藝術節現場或民間歌圩場景的實況錄制,也有來自本土歌手演唱山歌的錄制。這表明,劉三姐歌謠數字化采集已引起政府部門和民間組織的關注。但由于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所收集的劉三姐歌謠僅僅是冰山一角,而且由于民間個人力量缺少專業的技術設備,采集質量和存儲效果都不理想,影響劉三姐歌謠的永久保存和廣泛傳播。因此,相關文化機構和政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對劉三姐歌謠資源進行系統性的數字化建設:組織專業的民族文化研究人員深入劉三姐山歌的各個流傳地開展全面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利用專業的視音頻技術對歌謠實現數字化采集和存儲。[4]

2.劉三姐文化資源元數據標引

元數據的作用是將劉三姐數字化信息對象中的重要信息抽出標引并加以組織,在系統中建立它們之間的關系,以提供用戶多層次、多途徑的檢索。元數據標引技術在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中被廣泛應用,在圖書情報行業已有成熟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如《CALIS專題特色數據庫描述元數據規范》《國家圖書館元數據應用規范》《國家圖書館核心元數據標準》《國家圖書館專門元數據設計規范》,以及MARC(機讀目錄)、DC(都柏林核心元數據集)、RDF(資源描述框架)。在中國-東盟合作背景下,劉三姐文化資源內容呈現國際化趨勢,包括大量的東南亞小語種信息,揭示這些信息就需要引入多語種元數據標引方案,以支持使用漢語、泰語、馬來語、越南語等對劉三姐文化資源進行描述、關聯。構建劉三姐文化資源多語種元數據揭示方案的重點難點在于多語種標引規范以及多語種映射詞表的構建等技術問題。

3.劉三姐文化資源數據庫建設

特色數據庫建設技術已在高校圖書館廣泛應用。圖書館界通過特色數據庫技術將館藏某一專題文獻資料或當地特色的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存儲和展示,以便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檢索服務。根據劉三姐文化資源的不同類型與表現形式,劉三姐文化資源網絡共享平臺可分類構建劉三姐歌謠主題數據庫、劉三姐文化學術資源數據庫、劉三姐旅游信息資源庫、劉三姐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等。對于一般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建設主要靠自主開發,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難以保證。中國-東盟合作背景下的劉三姐資源網絡共享平臺面向的是國際受眾,數據庫的穩定性要求高,可使用專業軟件工具進行開發,如同方知網公司的TPI數據庫建設與管理平臺、國家圖書館的DIPS數字文獻處理系統、萬方公司的DESI特色數據庫開發系統。

三、劉三姐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傳播

第一,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共建共享劉三姐文化數字化平臺。關于劉三姐的傳說眾說紛紜,劉三姐文化的源頭和歷史傳播路線也沒有確切的定論,這就導致劉三姐文化在廣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崇,劉三姐文化資源的建設和組織也比較分散。劉三姐文化氛圍比較濃厚的是廣西的南寧、桂林、柳州、宜州等地,這些地方已經形成了劉三姐的文化品牌,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桂林的《印象劉三姐》、柳州柳城縣的《劉三姐影視城》、宜州新版彩調劇《劉三姐》。鑒于劉三姐文化傳播的熱點分布,建議劉三姐文化數字化共建設共享平臺的建設單位主要以廣西的南寧、柳州、桂林、宜州等地的政府為主導,聯合各地的文化機構、高等學校、研究中心、科技中心、旅游部門多部門協作共建。例如,南寧的中國-東盟研究中心(廣西科學實驗中心)作為平臺的數據中心,提供技術支持和政策指導;桂林圖書館和河池學院圖書館對劉三姐文化資源已經有過前期開發經驗,可以作為平臺的承建單位。

第二,彰顯劉三姐文化數字化平臺的文化保護、學術研究、旅游開發、國際推廣功能。根據劉三姐文化的特性,開拓建設視角,從服務本土文化保護、學術研究,旅游市場開拓、國際推廣等視角開發劉三姐文化數字化平臺的功能。目前,有關劉三姐文化資源的收集整理主要圍繞民族、藝術、資源、品牌等主題開展,更多體現劉三姐文化的傳承保護價值,劉三姐文化產業化未能形成規模,文化的經濟效益沒有充分顯現。當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趨勢下,要充分認識到文化效益向經濟效益轉變的重要性。中國-東盟合作背景下,劉三姐文化的經濟效益具有廣闊前景,要搶抓歷史機遇,本著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原則挖掘開發劉三姐文化資源,打造面向國際推廣的劉三姐文化大數據平臺。

第三,注重劉三姐文化數字化平臺的宣傳與推廣。傳統的劉三姐文化傳播形式豐富多樣,包括山歌傳唱、舞臺戲劇表演、電影傳播、實景演出等。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文化合作交流更加密切,劉三姐文化面向東南亞國家的傳播日益頻繁,劉三姐文化的傳播呈現新的載體和形式,如以中國東盟博覽會、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廣西劉三姐藝術團等平臺和機構為載體傳播劉三姐文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劉三姐文化的數字化推廣和傳播愈發重要,數字化傳播的高效性、便捷性必將把劉三姐文化的傳播推上新的高度。建議以劉三姐文化數字化平臺為媒介,充分考慮東南亞國家信息傳播環境,研究通過網站SEO優化、響應式網站優化、移動互聯網應用、社交媒體等新技術或新媒體,與東南亞國家相關的旅游、文化、學術網絡媒體合作,通過網絡途徑傳播劉三姐文化。例如,構建“多語種劉三姐文化信息網”網站構建劉三姐文化國際傳播的互聯網門戶。

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遍布省、市、鄉、村,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漸成熟。國際合作,文化先行。中國-東盟合作背景下,將劉三姐文化作為廣西文化的特色品牌納入全國文化信息系統平臺建設,通過國家層面的宣傳推廣,有助于擴大劉三姐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注重劉三姐文化藝術的創新,將劉三姐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開發出更多新穎的藝術節目和產品,讓劉三姐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1]劉香蘭.基于生命周期的跨機構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J].圖書館,2016,(4):62-65,77.

[2]唐吉深.國際文化合作下的圖書館特色數據庫構建路徑——以“多語種劉三姐文化信息網”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6,(1):105-110.

[3]李波,韋志巧.劉三姐文化的地域傳播研究[J].河池學院學報,2015,(3):1-6.

[4]梁嘉.劉三姐歌謠文化的重構與發展[J].廣西民族研究,2015,(5):106-113.

【責任編輯:周 丹】

2016-09-10

本文系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盟研究中心(廣西科學實驗中心)2014年度開放課題項目“中國-東盟合作視閾下劉三姐文化數字化平臺研發與國際推廣”(項目編號:KT201431)的研究成果。

唐吉深(1982-),男,廣西全州人,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資源建設、知識挖掘、學科服務研究。

G124;D630

A

1673-7725(2016)11-0014-04

猜你喜歡
劉三姐廣西數字化
廣西貴港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向往劉三姐的故鄉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數字化制勝
黃四姐牽手劉三姐 同心共筑旅游夢
淺談劉三姐文化檔案
廣西出土的商代銅卣
廣西詩歌五人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