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須以人為本、弘揚個性

2016-03-16 19:08程春林
文教資料 2016年1期
關鍵詞:教育工作者弘揚素質教育

程春林

(赤壁市技工學校,湖北 赤壁 437321)

語文教學須以人為本、弘揚個性

程春林

(赤壁市技工學校,湖北 赤壁 437321)

當今的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更注重人格發展的個性化。以人為本,弘揚個性,是每一位語文教學者都應該時刻關注的問題。

語文教學 應試教育 以人為本 弘揚個性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1],當今的教育與中國傳統教育相比,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更注重人格發展的個性化。因此,語文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弘揚個性便成了今天所有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都應該時刻關注的問題。

一、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迫切需要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已經被認為是不爭的事實。近代中國長期處于積貧積弱的狀態,不能不說與傳統的中國封建教育沒有關系。當今世界風云變化,市場經濟大潮、全球一體化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社會需要的是有個性、能適應快節奏社會變化的人才,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心理素質,使之成為適應社會潮流的合格人才。因此,推行以人為本的語文素質教育,是民族國家振興的需要,是社會進步的要求。

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自身的規律與樂趣。只要你堅持從人出發、尊重個性、就會在受教育者——學生的身上找到你尋找的東西,得到你該得到的那份收獲?!翱鬃咏倘?,各因其才,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語入者,有以德行入者”[2]。正因如此,后人才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的佳話流傳。

現代語文教學在教材設置、教學目的等諸多方面爭論太多,至今也沒有形成獨特的規律。從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前,語文教學是文言與白話之爭;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語文教學曲折反復,甚至拋開課本,為政治服務;撥亂反正,恢復高考,語文教學雖然出現生機,隨即被高考這根指揮棒所左右,語文教育陷入了新八股的深淵。目前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完全置之度外,至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因為與高考無關也被列入不合要求的行列。于是,高分低能型人才不斷從學校里輸送進社會,最致命的是應試教育照顧了少數,拋棄了多數。一些青少年在應該接收正常教育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得到教育,在學校、家庭、社會里遇到的只是冷眼和不公。這樣看來,語文教育難道不應以人文本、關注個體發展嗎?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迅猛普及。面對知識爆炸的時代,思維敏捷的青少年已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迎接這場信息革命。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這場革命中來,因為這場革命已經為人的個性發展、創新精神準備了充分的條件,它是全方位地、立體地表現對當代人性的維護、人格的尊重。這就與兩年前提倡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這就是語文教育的精髓:重視對人的心靈的塑造,重視對人的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以人為本,弘揚個性”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

1.培養個性,強調創新是語文素質教育的生命。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的創造,語文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于培養具有創造精神的人才。根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健康成長是擺在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艱巨任務。

“每個人的心靈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的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花費的苦心取得成效?!惫沤裰型鉄o數的發明家、科學家、作家的成就無不應證這樣的道理:創造力與個性一脈相承。沒有個性,便沒有創新意識。從愛迪生到愛因斯坦;從卡夫卡、皮卡索到鮑勃·戴倫,他們的創造意識與哪個先人圣哲有相同之處昵?值得提醒的是現行語文教材倡導思想統一,實質上是在用統一的“規格”打造統一的教育產品,這是對學生個性的扼殺,對創造精神的扼殺。它與語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把握學生發展的不完備性、非同步性、多傾向性、不確定性。真正做到師生教學過程中人格上的平等,按照他們心靈獨有的形式去教育學生,決不能用簡單的判斷取代細致的分析、觀察,始終把握個性是創造者的品質這個原則。在塑造不同學生心靈的同時,用教材體現出來的美好品質感染學生。

2.“求真、求善、求美”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靈魂。

語文素質教育過程中以人為本,弘揚個性并不是要“培養不顧社會關系而獨立存在的人”[3]。相反,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個性,采用適當的教育形式,把人類優秀的品質——真、善、美有計劃地、恰當地教給學生。真善美的優秀品質一旦與具有創造意識的個人結合起來,就會對人類的共同進步事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安徽數挠蛢灹嫉钠焚|是敵對的,人受欲望的驅使而失去理智性的克制,就成為情欲的奴隸和貪婪的犧牲品,唯有戰勝情欲而受指導于理智,去掉私心而尊重別人的利益,才能達到道德的境界?!彼刭|教育尊重個性,強調創新是建立在去掉私心而尊重別人的利益的基礎上的。

求真,就是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把事物的客觀本質原原本本地告訴學生的同時,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科學的認識事物客觀本質的方法。

求善,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掘課本美好的精神品質,讓學生從中領悟、感知美好的事物的無限魅力,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人格的過程。

求美,是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作品的優劣、事物的美丑進行思考并作出正確判斷的過程。學生的求美過程會因理解能力的差異而各不相同,同樣的事物,同樣的課文,男生與女生的理解可能就不一樣。在男生看來很美好的東西,女生不一定認為美。這就要求知識的傳播者了解受教育對象的個性,善于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充分享受課文中的美并豐富美的內涵。

總之,求真、求善、求美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靈魂,實施教育過程中,教師切不可簡單行事,不看對象,一定要從每個學生的個性出發,有針對性地教育,才能培養出既有扎實文化功底,又有健康的思想情操;既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又能明辨是非美丑的高尚人才。

3.弘揚學生個性應大膽地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語文背景中學習語言,積累文化。

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同他們能否正確融入社會有內在的關系。要讓學生正確融入社會,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來指導,好的語文教師應在諸多方面下工夫,達到既把不健康的黃色書籍及傳播媒介拒之學生心靈之外,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擴大知識面。青少年了解社會,認識社會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語文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根據個人體會,從學生個性出發引導他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不妨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指導他們堅持寫日記,日記內容可多可少,但必須是自己對生活的獨特看法;也可以是從優秀名著中摘抄下來的名句;還可以是從電視等其他媒體聽來或看到的故事。

4.充分利用發達的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個性顯得特別重要。

當代社會信息技術迅猛普及,特別是因特網的出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下子近了許多。信息化一方面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另一方面語言信息化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今天的語文教學,再也不是傳統簡單的“人對人”教育。有時是“人與機器”,有時又是“人與機器再與人”這種復雜的關系。這樣老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問題又出現,面對知識爆炸,無所不包的機器,學生個性如何發揮?如何甄別機器語言的優劣?不得不由語文教師解決。傳統社會里所有傳媒上的語言信息基本上經過了專業人員的鑒別與加工,這種語言信息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權威性的,但是,計算機網絡上的語言信息是自由的、開放的、隨機的,里面包含的語言信息或有價值,或沒價值,或干脆是垃圾語言。如果不學習正確的漢語表達方式,就很難辨別網絡語言的優劣。因此,個性化語言的培養就顯得更加必要,而這種個性化語言需要更多地了解社會,掌握信息技術。

5.必須從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高度看待語文教學,摒棄功利思想,尊重學生人格,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

“對于考試來說,語文是一種無法定量的東西,作文需要優秀的教師用心去體驗,這對需要統一標準的考試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語文考試需要一定的彈性。我記得,梁漱溟年輕時多次考北大都不中,后來在印度哲學研究領域出了名后.被蔡元培先生請進北大教書,而臺下坐著的正是當年與他一起考北大的成功者們;吳晗當年考清華時,也曾因數學不及格差點被拒之門外,后來因歷史方面的專長而被特批入學??梢?,考試制度雖然相對公平,卻不符合精英教育”。老教授的話不正言中了當今考試對人的個性的危害嗎?目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表面上無人反對,實際上收效甚微,主要因素還是家長、社會、教師三方面功利思想作怪,要徹底克服這方方面面的功利思想仍需時日。但是我相信,隨著我國社會國民經濟的日益發展,社會文明程度日漸提高,語文教育一定會出現明媚的春天。

[1]江澤民.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人民日報,2000.2.1(第一版).

[2]盧俊.愛彌爾.商務印書館,1978:97.

[3]藤大椿.盧俊教育思想述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32.

猜你喜歡
教育工作者弘揚素質教育
弘揚愛國精神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弘揚雷鋒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精彩晚會掠影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風雨三十年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弘揚雷鋒精神 堅持與時俱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