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的現狀及改善路徑探析
——以河南省周口市S鄉公辦小學為例

2016-03-16 19:08劉盈盈顏玄洲梁迎娣
文教資料 2016年1期
關鍵詞:小學教師資源配置教育資源

劉盈盈 顏玄洲 梁迎娣

(江西農業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5)

河南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的現狀及改善路徑探析
——以河南省周口市S鄉公辦小學為例

劉盈盈 顏玄洲 梁迎娣

(江西農業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5)

隨著河南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及農村學齡兒童數量的逐年下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教育資源的配置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作者從河南省S鄉農村小學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三方面著手,通過對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優化當地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建議,以期為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配置有所幫助。

農村小學 教育資源配置 問題 對策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的關注和政策支持的加強,農村小學的教育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但與城市小學教育相比,農村小學積貧積弱的程度較深,目前仍存在各種問題。S鄉所在的河南省是我國的教育大省,小學學齡兒童人數在我國位居前列,且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問題較突出,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筆者以S鄉為調查對象,研究河南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配置狀況,探索農村小學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方法。

一、該鄉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S鄉在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配置上出現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現象,既有教育資源的不足的問題又有教育資源配置的非科學性和非公平性問題。

(一)該鄉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先天不足

1.小學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

S鄉在地形上處于華北平原,主要以農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政府公用經費的投入極為有限,甚至教師工資的按時發放也很難保證,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費和學雜費的免除,使得小學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進一步減少。同時,S鄉居民60%左右以務農為生,經濟收入有限,鼓勵他們集資助學幾乎無法施行。此外,當地根本沒有大型企業承擔捐資助學的社會責任,也很少有企業家為當地小學提供捐助,使得當地小學僅靠政府公用經費的單一渠道獲得支助,很難滿足小學教育發展的需要。

2.小學辦學條件的落后

走訪中發現S鄉農村各個小學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教學和信息化教育資源普遍短缺。在24所小學校園中設置操場的只有5所學校,校園中綠化面積達到50平方米以上的也僅有4所學校。甚至有3所小學的教室是危房,教室中教學設施極其落后、破舊不堪。學校教學中體育、美術、音樂等器材普遍短缺,微機房、圖書館和多媒體教室的數量均為零。

3.小學師資力量的缺乏

S鄉小學教師嚴重短缺,教師老齡化現象較普遍。在調查中發現,S鄉共有小學教師216人,校均教師9名。在教師總數中,老年教師有75人,全鄉青年教師的人數只有64人,占教師人數的39%,使得S鄉小學教師的后備人員不足。小學教師雖“全民皆兵”,但課程教師仍然很短缺,語文教師校均4人,數學教師校均4.25人,英語教師校均0.7人,而音樂、美術教師人數為0,有些學校一名老師兼代兩到三門課程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該鄉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的畸形發展

1.師資結構的非合理性

師資結構主要是指整個教師隊伍中,像教師年齡、教師性別、教師學歷等各個組成部分的比例關系和結合方式,合理的師資結構不但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有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S鄉農村小學的教師數量偏少、教師的學歷結構不合理,擁有中專學歷的教師人數所占比例較大,這與我國小學教師應是大專以上學歷的規定大相徑庭。從教師的年齡結構上講,老年教師所占比例遠遠大于青年教師的比例,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教師的比例會逐漸增加,使得小學教師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從教師的課程結構上講,教師多分布在語文、數學課程上,英語教師人數偏少,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的教師人數幾乎為0。

2.教育資源配置的非公平性

S鄉小學教育資源并不充足,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下各個小學之間的教育資源分布并不均衡,不同的小學之間差異較大。全鄉24所小學中只有一所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在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管理經驗等方面占據著優勢。從師資上看,中心小學各個年級教師分配均衡合理,而其他的小學教師數量相對不足;從辦學條件來講,中心小學擁有新建教學樓、露天操場、綠化帶等,教學器材比較完備,而有的小學仍是陰暗的危房,教學條件極差;從學生數量上講,中心小學有219人,這遠遠超出了S鄉小學校均166.7人的數量。綜上分析,中心小學的條件均優于其他小學,受各個小學自身的發展和外界力量的影響,各個小學的差距將越來越大。

3.教育資源利用的低效性

隨著農村經濟狀況的改善和國家基礎教育政策的支持,農村小學布局有了大規模調整,部分小學被撤,導致農村小學的部分校舍閑置,甚至廢棄,造成校舍資源的浪費。從收集的數據來看,2006年S鄉有42所小學,經政府部門調整后,至2015年剩下24所,多所小學校舍閑置,被撤銷學校學生涌入并合的小學,造成并合小學教育資源的緊張,撤銷小學閑置資源的浪費和合并學校教育資源的緊缺兼具。再加上教育資源管理上缺乏科學的規劃,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明顯,對公共財物監管愛護不夠,破損率和流失率較高;采購制度不完善,高價買次品的現象極其嚴重,等等,使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偏低。

4.學校布局的非科學性

受到舊的經濟體制和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小學教育的管理和發展存在速度與效益、數量與質量、外延與內涵的失衡現象,這使得當地的小學遍地開花。在全鄉的27個行政村中有24所公辦小學,有116個年級,校均班級數4.8個,班均人數33.34人。而根據當前我國教育制度規定:各中小學應以校均班數18—24個、班均學生數40—50人、校均學生數720—810人,S鄉小學不管是班級數、班均學生數、校均學生數都遠遠少于應有規模。由此可知,S鄉農村小學數量多,規模偏小,班額不足,學校布局不科學,導致規模效益差。

二、該鄉小學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的策略

(一)加大對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投資力度

1.政府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小學教育資源投入機制

教育投資力度不夠是制約農村小學教育發展和影響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根本因素[1]。政府部門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義務教育首先是政府的責任,理應由政府而不是社會力量提供投入保障,通過增大政府對小學教育的投資來解決農村小學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其次,我國小學教育發展的嚴重失衡是義務教育經費籌措方式的弊端造成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鄉村經濟落后問題,必須從縮小義務教育的區域差距和城鄉差距入手,這就需要在中央、省、市、縣、鄉鎮各級政府義務教育公共投資中,重點強化中央和省級政府的投資責任,改變當前兩級政府在義務教育公共投資中比例過低的狀況。發展教育必須加大投入力度。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就根本談不上對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教育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2.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合理統籌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經費

改革小學義務教育教育經費撥款方式,實行義務教育助學金制度,政府公開撥付教育經費的標準和經費途徑,變暗撥為明補。重新建立農村小學財務管理體系,建立縣教育結算中心,設立專戶管理,實行封閉運行,克服現行財務管理上事權財權分離的弊端[2]。改變對重點學校的投資傾斜政策,加大對貧困學校的教育支援,教育機會平等應該表現為切實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把國家、省、市補助的教育資金和社會各界的助學捐款重點用于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讓貧困鄉村的學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

(二)優化農村小學教師的隊伍結構

1.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師。針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現狀,在優化財力、物力資源配置的同時,必須把建設一支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農村教師隊伍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予以高度重視[3]。目前,校際間發展不均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師資水平之間存在差距。因此,縮小校際間的差距,促進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必須著重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實現縣域師資配置的均衡。

2.優化農村小學教師的隊伍結構

要改變過去把優秀教師固定在一所學校,由國家的教師變成一個單位的教師的狀況,實現優秀教師區域內的共享,讓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把小學教師在農村學?;虮∪鯇W校任教一定年限作為教師晉升中、高級職稱和評先表彰獎勵的必備條件,從而使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達到配置合理、結構優化、素質較高的目的。建立教師輪崗、支教制度,為各級各類學校師資的均衡配置奠定基礎[4]。

(三)合理調整學校布局

長期以來,為了加快實現初等教育普及的目標,農村學校的布局基本上是采用依人口的分布狀況和鄉村的管理結構簡單建?;蛟O點的辦法。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極大的提高,人口流動的加快,原來規模不大的一些學校生源嚴重匱乏,原先的學校布局和資源組合出現的低效益或無效益成為這一狀況改變的關鍵。在當前情況下,要按照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探索具有各地特色的農村義務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的方式,做到長遠規劃與整體布局相結合,擴大辦學規模與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相結合,打破行政區域管轄的限制,優化資源配置。

(四)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農村基礎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不可分割的內容,更是需要關注和加強的短板。由于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問題較為復雜,需要教育管理部門提高重視程度,進一步完善農村小學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升機制,構建完善的農村小學教師教育培訓機制。當地政府部門,要轉變“輕教育,重經濟”的錯誤觀念,關注農村公辦小學的發展狀況,大力支持個人辦校,重視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性、科學性;加大農村小學教育的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的教育意識和對當地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的監督力度。農村小學的領導作為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的主要參與者,要根據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發展規劃,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教育觀、人才觀,要根據社會的變化和學生發展的要求設置課程門類、培訓所需的課程教師等。同時,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設計教育資源配置方案,公平有效地按照配置方案配置資源,注重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

[1]龐麗娟,韓小雨.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9):26-28.

[2]郭建如.中國農村義務教育財政體制變革與義務教育發展:社會學透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87-88.

[3]郝營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101-106.

[4]胡伶.義務教育財政問題與改進[J].教育發展研究,2011(CS):49-54.

猜你喜歡
小學教師資源配置教育資源
我國制造業資源配置概述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棗強縣第一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平凡教學三十載——一名小學教師的自述
把資源配置到貧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偵查資源配置原則及其影響因素初探
遼寧:衛生資源配置出新標準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五老”是金錢買不到的優質教育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