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課如何創設情境和激活學生思維

2016-03-16 19:08李萍
文教資料 2016年1期
關鍵詞:創設交流情境

李萍

(臨澤縣第二中學,甘肅 臨澤 734200)

英語課如何創設情境和激活學生思維

李萍

(臨澤縣第二中學,甘肅 臨澤 734200)

以大量實際活動刺激急迫的交流欲望,是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的強力支撐。文章就英語課上如何創設情境和激活學生思維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英語教學 創設情境 激活思維

語言的產生,是以人的充分活動、交流為基本前提的。如果脫離了實際活動和交流需要,語言也就失去了本質意義。因而,以大量實際活動刺激急迫的交流欲望,是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的強力支撐?;诖?,我經過長期的觀察與分析,就如何發揮英語這門學科的先天優勢,拓展其廣泛的后繼空間這一問題,形成認識。

一、適當集中,活化教材

集中教學是一種強化教學手段,是有意識記。它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時間、集中一切手段與方法,創造環境、氣氛和條件,突破難點,帶動全面。語音、詞匯、語法、語篇都可以集中教學,按時間順序,可以分為:(1)超前集中,把教材中有規律的、重要的、常見的單詞和語法在教課文之前先粗教一遍,使學生有個總體上的了解;(2)隨機集中,根據教材需要,對語法和單詞進行詳細的、系統的、完整的教學,是超前集中的深化;(3)綜合集中,將教材中的詞匯和語法再次集中教學。有了詞匯,有了語法,就可以快速、高效地進行會話教學,使死的教材“活”起來,同時使英語課堂活起來。

二、立足興趣,創設豐富的情境,為教學打造一個寬闊的平臺

英語有其先天優勢,即對于學生來說,它是一門新接觸的學科,學生對其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形成濃厚的興趣。此外,就教材而言,其內容大都基于生活,貼近現實。如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英語教材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本單元所涉及話題均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民族風俗、節日及家人團聚方面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將課文內容還原成活生生的現實情景,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全身心地融入情景,從感性上,讓學生受到最真切的刺激,進而為學生形成理性的語言知覺和系統的學習思維營造最真實的氛圍。如“購物”“迎賓”“勞動”“就醫”等情境的創設,無疑為英語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輕松的環境。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或模式,不要機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應該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根據學生實際進行“變式”處理。只有“變”才會顯示出靈活性,只有“變”才會有效地發展學生個性,只有“變”才會充分展示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藝術風格,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才會更具有創造的活力。正如魏書生所說:“探索課堂教學方法,確立課堂教學類型,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不應該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種模式里不可,可根據自己與學生的實際確立一種基本模式?;厩闆r如此,情況有變則變。如果自己眼界比之前開闊了,學生基礎比之前堅實了,學習積極性比之前高了,那么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步驟必須隨之改變?!边@應該是我們面對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面對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所持的科學態度。

三、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為學習找到有力支撐

教學平臺的建立,必定會為學生的活動提供一個舞臺。但這畢竟是外因,真正起重要作用的是內因,即學生在這一舞臺上的積極活動。學生通過不斷地、積極地參與活動,將知識自覺地消化、分解、吸收。因此,教師是這節課的總設計師,而學生則是我們的演員,學生活動則是這一平臺上學習過程的有利支撐。所以,英語課教學一定要跳出過去重知識點而輕能力培養的怪圈,以能力培養為最終目標,進行“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好這堂課,采取哪些活動?所需教具是什么?同時要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教師加以引導,加以指導,給予支撐,學生一定會很有興趣參與英語教學。情景引入是傳授新課的序幕,它為培養學生興趣,抓住學生心弦,優化學生心境及新知識的探求、運用做了準備。成功而智慧的情景導入往往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積極參與語言交流的熱情,并實現向新內容的自然過渡,減輕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快樂、美妙的英語學習天地,也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建議教師創設情境引入新知要巧妙自然,盡量創設真實生活化的情境,形象直觀。如在進行服裝種類的教學時,可設計一個購物的情景;在進行動物對話的教學時,可以創設一個去動物園看動物的情境;在進行食物對話的教學時,可以創設一個去飯店就餐的情境。

四、開展廣泛的語言交流,形成自覺的語言思維

學語言是為了運用語言,開展各種相互間的交流,這也是語言最本質的特征。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將學生的活動外化為語言形式,集中、反復,不斷形成一個自覺的認識過程。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不斷提升,進而形成更良好的語言習慣和系統的語言思維。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學中Unit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is?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問路“話題,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以不同身份反復操練,最終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這一步驟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逐步指導自學,培養自學能力,可采用聽錄音跟讀、根據上下文、插圖猜測詞義、句意等靈活多樣的方式。

五、相對集中會話,增大知識儲備,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羅列會話框架,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會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所學知識內化為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交際和課外閱讀的能力,激活學生思維,最終達到能讓學生自學會話并表演會話的目的。教師采用實物、圖片、簡筆畫、肢體動作等直觀教學手段組織教學,使語言教學直觀化、生動化、趣味化,讓學生愛學、樂學、善學。運用簡筆畫,美化教學,簡筆畫的特征是簡單、快捷,以最低的教學代價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圖片固然好,但費時費力,而運用簡筆畫既生動、直觀,又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應大力提倡這種方法。比如在教學mooncake,grape,watermelon等幾個單詞的時候,可以采用畫簡筆畫的方法,老師一邊與學生談話“What would you like for Mid-Autumn?”,一邊自然地畫出所學單詞,然后進行新單詞的教學。教師和學生同做,手動、口念、腦想,真正達到口、手、腦并用,調動各感官,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六、創造機會,讓學生施展才華

語言操練階段已為語言輸出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環節,是訓練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時機,是學生興奮的環節,學生在這一環節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本環節關注以下幾點。

1.倡導任務型教學思想,培養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創設恰當的情境或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或具體的任務活動中運用語言,掌握語言,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本環節中,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拓展語言,即根據情境的需要充分利用所學語言,包括過去所學的知識及新學的知識,進行大量交際運用,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與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主要形式有:表演課文、更換人物自編對話表演、調查采訪、情境表演、話題討論等。

2.學科融合,體驗交流。提倡教師能融合學科內容,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在學習完家庭之后,動手畫畫家人的自畫像并作介紹;學完了家居后,也可設計自己未來的家居,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種英語課與手工制作課、美術等課的融合,體現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在做中學的理念(適用于低年級)。

3.合作交流,匯報表演。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競爭的學習意識,學生在與他人合作表演的過程中進行語言操練,發揚了團隊精神,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了英語學習的樂趣與效率。應多開展一些豐富的課內、外有益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如收集文明用語;給教室、宿舍內的各種物品貼上英語標簽,引導學生開展英語角、作業展覽等活動。

4.以問題激活思維,引發互動。以設計問題為主線,通過教師與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學生與學生間相互啟發、相互激勵、互疑互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動中發現、設計問題,在課堂內掀起一個又一個新的認識“沖突”,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不但鍛煉了毅力,克服了自卑,而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實現讓學生“能飛則飛,能跑則跑,能走則走”,真正做到各盡其才。

[1]肖嫚.互動式教學模式與英語口語能力培養[J].科技信息,2009(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張思中教學法與仁愛版英語教材的聯系.

猜你喜歡
創設交流情境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