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群眾路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取向

2016-03-16 20:00盧園園
改革與開放 2016年24期
關鍵詞:黨和政府群眾改革

盧園園

黨的群眾路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取向

盧園園

改革是當代中國的實踐主題,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為強烈的社會共識。在中國語境中,改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全面深化改革不僅要堅定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而且更要重視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作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改革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獲得持久的動力,沿著正確的道路全面深化。

改革;群眾路線;動力之本;頂層設計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但時至今日,“中國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廣闊的行進空間,也面臨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挑戰?!泵鎸栴}和挑戰,我國社會中有這樣一種現實悖論:一方面是強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社會共識;另一方面是改革的有關方案和政策的落實遭遇困難和阻礙,改革步伐緩慢甚至停滯。要解決這一悖論,就需要重新認知我國改革的本質和價值訴求。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尊重群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作用,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這樣,改革的群眾性本質和價值訴求才能實現,改革的全面深化才能具有牢固的社會基礎和持久的動力,堅持正確的路徑和行為選擇。

一、“一切為了群眾”是改革的根本價值訴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

人心向背是改革成敗的決定性因素。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當前改革階段決定人心向背的核心主題已經發生了轉變。改革開放之初,要不要進行改革的主題決定著人心向背,而當前能不能實現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民眾的主題決定著人心向背?!耙磺袨榱巳罕姟笔歉母锸冀K不渝的根本目的和價值追求,但我們只有對改革不同階段“一切為了群眾”的主題內容轉換持有深切關注,才能抓住不同歷史時期改革的本質要求,凝民心、聚民力,實現黨心民心在新時期的高度統一,使改革的全面深化得到群眾的堅定擁護和支持。

30多年改革實踐后,我國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生產力大發展,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然而,人們發現,社會財富大量集中于政府管轄之下、發達地區和少部分社會成員手中,大部分群眾特別是不發達地區的群眾從改革中獲得的紅利所占比例相對較少。這種橫向比較,使得30多年的改革帶來的社會境遇和生活水平的巨大變化不足以滿足廣大普通群眾對改革的期望和訴求,人們的不滿情緒和呼聲增多。掌握和濫用人民賦予的權力者、發達地區和先富起來的少部分社會成員被社會認為是改革的真正既得利益群體,他們不僅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占有者,同時,其享有的各項政治與社會地位和權利也都具有較為充分的保障。社會中存在的“仇官”“仇富”現象并不是仇視一切官員、一切富者,其很大程度上是普通群眾對改革成果分配過程中出現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非法取財等違背公平正義行為的一種情緒或心理表達。改革開放的階段性成果是黨領導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的產物,自然也必須為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平等享有。改革成果在分配層面存在的不公,極大地沖擊著人們原有的對改革的社會共識和心理,社會矛盾凸顯,許多人開始懷疑改革的目的或消極、冷漠對待改革。這種個體意識和心理的擴散與蔓延,一旦成勢,必會影響社會政治穩定,阻礙改革的進程,應引起足夠的警惕。

堅持“一切為了群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邏輯起點和最終落腳點,在當前,一定要把握住和解決好“一切為了群眾”在新時期的內容主題,即實現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民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首先,健全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增強反腐敗力度。其次,縮減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最后,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使民眾獲得更多收入,感受到公平正義。

二、“一切依靠群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之本

改革的全面深化必須要堅持黨和政府的領導,但必須承認人民群眾才是根本動力?!皻v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比嗣袢罕娫谌嫔罨母镏谐袚慕巧遣豢商娲??!爸挥幸揽咳嗣?,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被仡?0多年的改革史,我們正是由于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才使改革得以沖破各種困難和挑戰。然而,客觀地講,30多年來改革的推進主要靠的還是黨和政府的領導力和執行力?;鶎用癖姷母母飳嵺`嘗試獲得的成功經驗只有得到黨和政府的認同和支持才可能在更大范圍進行推廣,否則只能局限一域甚至被打擊和禁止。特別是目前,如前所述,以往的改革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群體,這就導致源于普通群眾實踐的新的改革成功經驗,即使有的已經被黨和國家最高領導層確定和上升為要在全社會推行的改革方案或政策,但只要與黨和政府中的既得利益群體的需求發生對立,改革的全面深化必會面臨各種羈絆和壓制?,F實中一些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在討論如何推行國家既定的改革決策時,久議不決或決而難行,致使一些領域的改革停滯不前或難以有重大突破,無不與此有關。

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持久且強勁的動力?;谏厦娴姆治隹芍?,就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來講,可以分三個層面,即黨和國家最高領導層、中央所屬有關部門及地方各級領導層、普通人民群眾,其中中央所屬有關部門及地方各級領導層特別是基層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聯結上下的中間因素。在當前,要解決改革進程中動力不足的問題,工作重點在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改革實踐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甚至逼迫中間因素具有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充滿改革活力。在政治上,要求黨和國家從上到下施加壓力、有效監督,但民眾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動力,而且中間因素也需借民眾力量的倒逼作用對改革產生強大的推動力?!耙磺幸揽咳罕姟?,重視民眾力量的潛能挖掘和作用發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選擇。

首先,相信群眾,尊重和支持群眾的首創精神。其次,緊密聯系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最后,增強群眾主動參與改革實踐的意識和能力。讓群眾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與每個人的前途和命運都息息相關。要積極拓展和利用各種途徑渠道、方式方法,加強改革路線方針政策在全社會范圍的宣傳教育力度和深度,使群眾對黨和國家出臺的改革方案的具體內容有一定程度的認知,愿意參與改革,為改革出力。

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工作方法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在具體工作中的創造性應用。毛澤東同志強調:“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痹诟母镞M程中,“從群眾中來”是發現問題、探求出路的過程,是對黨和政府設計和制定正確的改革方案或路線方針政策提出的實踐要求。黨員、領導干部一方面要在群眾中搞好調查研究,收集和整理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訴求,了解群眾對未來改革的認知和期望;另一方面要善于向群眾學習,與群眾就現存制度體制、政策的弊端和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發現和總結群眾自行展開的改革實踐嘗試及取得的成功經驗?!暗饺罕娭腥ァ笔芹`行真理、修正過失的過程,是對黨和政府推行和校驗有關改革方案或路線方針政策提出的實踐要求。黨和政府一方面要發動群眾,在人民群眾中積極宣傳、推行已提出和制定的改革方案或路線方針政策,使其與人民群眾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迅速轉換成物質力量,以求解放群眾、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另一方面適時評估改革決策的群眾實踐效果,聽取群眾對改革方案或路線方針政策的評判和建議,糾正錯誤和偏差,不斷豐富和完善黨和政府做出的改革決策?!胺矊僬_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系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p>

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對黨員、領導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出身于群眾,是群眾中的一員,在與群眾交往的過程中,應持有愛民的情感,真心對待群眾,“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边@是全面深化改革實踐中實現與群眾良性互動的前提和基礎。

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應注重促進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就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為主題,加強聯系互動的制度化建設。要完善各級、各部門領導定期接待日和下基層制度。制度要公開、細化、以人為本。例如,在主流媒體上公開領導接待日的時間、地點、領導姓名及其負責的工作范圍等;規定領導接待日在工作時間上可根據群眾要求適當延長,使制度立足以人為本;規定對群眾反映的情況必須做好詳細記錄并利用各種渠道和途徑反饋給群眾;規定下基層的方式、次數、時間等等。接待日制度和下基層制度有助于黨和政府發現當前我國制度體制中存在的弊端或亟待改進的不足,生成改革理念、思路和計劃。要完善向社會征求改革建議的機制??梢酝ㄟ^與群眾面對面和利用網絡兩種方式讓群眾自由表達其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要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討論和評判機制。群眾是對改革決策進行討論和評判的主體,應創建有利于群眾對改革決策進行討論和評判的環境和條件。例如,在黨和政府指導下,各地可以社區為單位,提供資金和場所等支持,組織群眾對黨和國家推行的改革決策進行討論和評判,形成包含不同認識和觀點的書面文件;允許民間組織將其對黨和國家的改革決策的統一看法和建議以書面形式通過合法渠道向有關國家機關遞交,保護其權利不受侵犯。

綜上所述,“人民群眾是改革的主體,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只有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我們才能深窺改革規律,把握改革方向,駕馭改革大局,促進改革良性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的群眾路線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的根本取向。

[1]本報評論部.寧要微詞,不要危機[N].人民日報,2013-2-23.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

[5]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9.

[7]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11(13).

[8]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法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15

猜你喜歡
黨和政府群眾改革
多讓群眾咧嘴笑
改革之路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農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探討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努力建設一批新型高校智庫 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