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2016-03-16 20:00趙金霞
改革與開放 2016年24期
關鍵詞:馬克思話語生活化

趙金霞

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趙金霞

本文站在日常生活的維度探討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具體的引導策略。馬克思的“回歸生活世界”重視實踐的思想構成了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回歸日常生活的理論基礎。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基礎和立足點需要向生活世界轉變。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日常生活維度的實現需要把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教育的基礎和立足點,尋找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契合點,開展意識形態日常話語構建,創新日常生活領域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培育多元主體,探索意識形態生活化的有效路徑和機制。

日常生活;意識形態教育;話語權

一、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回歸日常生活的立場邏輯

1.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回歸日常生活的理論基礎

重視日常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教育是高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方面。一般來講,日常生活領域是指人們一切活動的基礎,具體包括:日常消費活動、日常交往活動(以日常語言為中介,以情感為基礎)和日常觀念活動,憑借傳統、習慣、經驗和情感等文化因素加以維系的自在的類本質對象化領域。日常生活領域也造就了個體存在的社會關系總和。

“生活世界”一直受到學者的關注,而馬克思的“現實生活世界”理論備受矚目。馬克思說:“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雹亠@然,馬克思凸顯了“現實生活世界”并將之賦予高于一切的優先權。馬克思的“現實生活世界”建立于“實踐”基礎之上,“實踐”是呈現人的生活世界的邏輯前提和現實展開。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雹隈R克思把事物、現實、感性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來理解,這為人的生存和現實生活尋找到了真正的合法性根基,實現了“現實生活世界”的真正回歸。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而且從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中還可以描繪出這一生活過程的意識形態上的反射和反響的發展?!雹圻@就是說,“生活世界”是一切人類歷史的邏輯起點,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展開的實踐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前提和出發點,道德的、宗教的、形而上學的和其他意識形態的都是在“生活世界”中發端。高校日常生活意識形態教育正是建立在“生活世界”這個邏輯前提之上。

2.回歸日常生活,開展意識形態研究的立場

回歸生活的意識形態教育就是要從關注“抽象的人”向關注“現實的、具體的人”的生命狀態和生命世界的回歸。只有對日常生活保持自覺介入、反思和提升的姿態,并致力于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教育的建構,才能真正實現意識形態教育的創新。建立在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教育就是要考察大學生是如何展開自己的生活,以及如何把相關的文化背景帶入公共的社會生活之中的,簡言之,就是要關注大學生日常生活背后起作用的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高校只有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嵌入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才能促成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作用的最大效應。立足于生活世界才能尋找到破解意識形態教育難題的鑰匙。

二、高校日常生活維度意識形態教育構建的必要性

1.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基礎和立足點向生活世界轉變的必要性

我們需要認識到,現階段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在日常生活領域的影響還顯薄弱。在意識形態傳播的過程中日常生活維度長期被弱化,甚至被忽略,以致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未能深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青年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個人主義、消費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潮迅速迎合學生的需要,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主流?,F階段高校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教育不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內容教條主義與虛無主義傾向并存。第二,教育灌輸對非日常生活的全覆蓋與對日常生活零覆蓋并存。第三,教育主體越位與缺位并存。④

2.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普適性向生活性轉變的必要性

高校的意識形態的普適性由于缺少生活化的語言而失去了指導生活和實踐的意義,進而也失去了創造力和生命力。意識形態教育話語需要走向生活話語。意識形態教育話語的理論性和文本性忽視了青年學生的理解力與接受力,造成了意識形態話語失語或失效。如果脫離了青年學生的生活境遇和文化需要,那么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就收不到實效。在日常生活面前“失語”,這將導致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一定范圍內被“邊緣化”。教育話語向生活話語的轉變,需要強化文化熏陶。所謂的文化熏陶是一種隱形教育,能使青年學生在優化的環境中去自我感受、自我領悟、自我提升,不知不覺升華為自己的思想,內化為自己的理念,外化為個體的實踐,關注過程性和認同性。

馬克思主義的宏觀敘事視角和維度存在一些問題。馬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被寫進教材,在話語上采用宏大的敘事結構。在這個結構中青年學生是置于被教育、被改造的位置,馬克思主義學習帶有強制性。宏大的敘事結構弱化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情感認同。只有轉化敘事方式的視角和維度,把握話語闡釋的有效范圍和具體語境,才能在社會文化語境中具有闡釋和分析的有效性。

3.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向日常生活意識形態轉化的必要性

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要真正實現大眾化傳播,就必須回歸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揭曉曾撰文指出,當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生活化傳播的主要問題有:意識形態傳播偏重政治性,遮蔽了生活性;意識形態傳播方式倚重灌輸性,輕視說服性;意識形態傳播話語偏重學術性,缺乏通俗性;西方意識形態日常生活滲透的隱蔽性。⑤這四個方面的問題也是高校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中的重要問題。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需要探索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大眾化傳播的有效途徑,實現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正認同與內化。從而克服政治性對生活性的遮蔽,實現意識形態教育與青年學生日常生活的同構;克服灌輸性對說服性的遮蔽,實現宣傳與受眾的統一;克服學術性對通俗性的遮蔽,實現非日常生活意識形態教育與日常生活教育的溝通;克服西方意識形態的隱蔽性滲透,在日常生活領域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以及對資本主義錯誤思潮、普世價值的批判,實現非日常生活領域和日常生活領域在傳播方式上的統一。

三、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日常生活維度的實現

當前高校亟須把意識形態教育與青年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把向日常生活的回歸作為新時期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建立貼近日常生活、體現日常需求、指引日常行為的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體系。

1.塑造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契合點,促進其向日常生活的嵌入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日常生活維度的實現重點在于塑造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日常生活的契合點,促成其向日常生活的嵌入。塑造好三個契合點。第一個契合點是需求方面。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要與青年學生需求相適應,找準青年學生思想的共鳴點,將宏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操作性強的任務,將意識形態教育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第二個契合點是認知方面。將意識形態轉化為符合大學生生活認知圖式的形式,讓青年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觀的培育。讓青年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怎么做。這需要實現由理論術語向大眾話語的轉化,從“基本原理”到“生活道理”的轉換,需要進一步完善青年學生守則,將意識形態觀落實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讓青年學生自覺以此為標準,促進日常生活的改造。第三個契合點是情感方面。意識形態教育是一種情感存在,需要通過人的意識和情感作用進行社會精神的傳播和生產過程,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著眼于細節,通過榜樣的力量,激發情感上的敬佩與認同,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學習實踐中。

六是實驗室安全運行和規范管理還有待完善。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安全制度、設備使用與管理制度、設備維修預審批制度、實驗室開放制度等還有待完善。

2.轉變宣傳話語方式,開展高校意識形態日常話語建設

(1)開展意識形態日常話語建設,掌握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活化的意識形態話語引領青年學生的日常生活,才是真正地掌握了高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同時有效地避免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和生活觀念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和掠奪。我們要從變革青年學生的習慣入手,面向日常生活中的青年學生,提煉日常生活話語。

(2)轉變宣傳話語方式,掌握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需要緊貼時代和生活,以積極開放的態度學習大眾話語,彰顯話語的大眾化和日常生活化。學會使用語錄體、評論體、段字體、小說體等幽默詼諧的文體風格,使得“硬”理論“軟化”,增強大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從表達方式來說,要求有配圖、音頻、視頻、網址鏈接等方式,抓住青年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和學習生活中的焦點問題,因勢利導,提升高校意識形態宣傳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從應用主體方面,采用微信、微博、網絡論壇等方式,使用網絡圖文、直接連線或對話參與等方式及其傳達信息、引導輿論。轉變話語宣傳方式,才能解決意識形態宣傳的實效性問題,這也是意識形態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3.創新日常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教育目標和內容,培育多元主體,開展意識形態教育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內容的生活化。改變意識形態教育內容概念化、理論化和抽象化造成的與日常生活契合度較低的情況,高校意識形態內容應該生活化,做好兩個有效結合,一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青年學生生活的有效結合,另一個是國家的社會發展與青年學生生活的有效結合。通過兩個結合將抽象的系統化的理論體系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可分解的個人價值和日常生活準則。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形式的生活化。高校需要研究“滲透性”意識形態教育模式。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滲透:(1)高校不同領域中的滲透。高校需要倡導社會主流意識在不同領域的學科之間有所滲透。(2)校內外文體實踐活動中的滲透。滲透教育開展可以依托校內外文體實踐活動。比如,升旗儀式、運動會、演講比賽、優秀宿舍評選等活動。(3)校外社會實踐中的滲透。比如,高校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義工志愿服務、寒暑假社會實踐等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激起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可。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過程的生活化。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要將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滲透到青年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特別要注意從青年學生衣、食、住、行等細節處入手,從青年學習的學習、交友、情感問題、身心健康、甚至娛樂休閑等方面貫穿意識形態教育。這些生活細節是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死角”,需要高校從細微處關心青年學生的生活,真正走進青年學生的生活。

引文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④顏冰,楊愛紅.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維度的迷失與構建[J].學理論,2015(15):257.

⑤揭曉.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大眾化傳播的日常生活維度[J].教學與研究,2015(6):69-71.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52

2015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編號:L15WSZ024)]

猜你喜歡
馬克思話語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