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導向新機遇新挑戰新思路
——試論國家標準視閾下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①

2016-03-19 00:13簡功友
當代外語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國標英語專業辦學

簡功友

(吉首大學,張家界,427000)

新導向新機遇新挑戰新思路
——試論國家標準視閾下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①

簡功友

(吉首大學,張家界,427000)

即將出臺的《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通過新導向為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帶來了新機遇,也提出了新挑戰。本文在詳細解讀國家標準的新導向及其與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宏觀思路。

《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

作為高等院校的本科階段英語專業準入、建設和評估的重要依據,《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順應歷史和現實需求,也為我國英語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新導向,帶來了新機遇,提出了新挑戰。相對于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向來以辦學條件差、教學水平低、學科理念落后等特點而備受關注。本文就新《國標》視閾下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進行研究,重點分析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而厘清改革的宏觀思路,為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1.新導向:《國標》的歷時解讀

《國標》是在對中國外語教育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辦學歷史進行了深刻總結、對國內外英語教育質量標準制定情況進行詳細梳理、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新形式進行了精準把握并厘清了英語教育的“十大關系”(孫有中2014)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符合我國國情,切合現實需求,也提出了新導向。

1.1 專業內涵學科化

《國標》的制訂對英語專業的內涵有了嶄新的認識,強調了英語專業學習和研究的本體范疇?!秶鴺恕吩谇把岳锸紫戎该髁恕坝⒄Z專業屬于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隸屬文學門類”,同時指出“英語專業主要以英語語言、英語文學和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為學習和研究對象,教學過程強調實踐和應用,人才培養突出人文素質教育,注重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這樣的描述,不但澄清了英語專業的學科歸屬,而且凸顯了英語專業的人文內涵,也找回了曾一度失去或被邊緣化的英語專業“根據地”。這不僅是一種簡單地回歸人文教育的傳統,更體現了21世紀對英語專業內涵的新認識。曾經被很多高校以無用為理由而忽視的英語語言文學知識已被寫入人才培養目標,與此同時,在培養規格的素質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識要求三方面都也都有一致的體現,分別為“人文與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英語文學賞析能力”以及“英語文學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最為關鍵的是,《國標》在課程體系中也再次凸顯了英語專業的學科內涵,將課程體系分解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踐環節”和“畢業論文”五大部分。其中,專業方向課程又分為語言學課程、文學課程、文化課程、翻譯課程、英語教育課程和其他課程(用于建構學校特色課程),這些課程自成體系,又相互支撐,與專業核心課程一起構成英語專業的知識體系,實質上也就是構建了本科層次的英語語言文學學科知識體系。

從知識體系的建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國標》對過去英語專業過度強調“致用”的明顯反撥,將“致知”也提到了新的高度。仲偉合(2015)就明確指出:“《國標》既要夯實以往反復強調的英語語言技能訓練,又要擺脫純粹以訓練語言技能為目標的怪圈?!笔Y洪新(2014)也曾指出:“在新形勢下,培養規格的覆蓋面應更為廣闊,至少應該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技能、系統的英語文學知識和較強的文學鑒賞與批評能力、較豐富的多元文化知識和較強的跨文化能力?!闭Z言技能訓練在《國標》中雖仍受高度重視,但已只是英語專業教育中的一小部分,是知識傳授的衍生品,也可以理解為專業教育與學科教育的綜合體。英語專業內涵也就被學科化了,體現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科知識體系。

1.2 評判標準立體化

以往的教學大綱及各類教學要求,基本上都是一種單一維度的平面標準,《國標》的出臺卻打破這樣的傳統?!秶鴺恕穼藴仕蕉ㄎ辉谖覈胀ǜ叩仍盒S⒄Z專業中等偏上這一層級上,堅持《國標》是最低標準,“是本科英語專業的準入、建設和評價依據”,但不是評價具體學校的英語專業辦學的執行標準?!秶鴺恕钒l布實施后,相關行業將會根據《國標》制定行業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即“行標”。各所高校要依據《國標》與行標,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特點,結合本校學科發展的特色,制定獨具本校人才培養特色的“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學校標準”(簡稱“校標”)(仲偉合2015)。

《國標》的出臺,同時意味著“行標”和“校標”的出臺?!皣鴺恕?、“行標”和“校標”互為依托,又互相牽制,分別從三個不同的維度來指導英語專業辦學,構成了一個三位一體的標準體系。這是一種立體化的標準體系,三個標準都在不同維度上同時發揮自己的作用,缺一不可;在整個評價實施過程中,哪一個標準也無法“一個人說了算”。這種立體化的標準體系體現了對不同地區、不同高校辦學差異的尊重,因此,在指導效果上也能產生立體化的效果,從而真正促進英語專業辦學。

1.3 人才培養多元化

評判標準的立體化必將指向且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多元化。仲偉合(2015)指出:“建立英語類專業國家標準和學校標準的目標是探索多元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標準的核心內容是‘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探索多元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充分考慮國家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及學校的辦學實力,多元化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避免在過去長期存在的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千校一面”的問題?!薄秶鴺恕吩谡n程體系設置上也明顯印證了多元化人才培養的需求:專業方向課程“旨在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凸顯學校的人才培養特色”,不同方向課程的自由組合加上學校特色課程的強勢推進,為多元化人才培養不但提供了可能,而且提供了途徑。我們中國地廣人多,東南西北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多元化的人才培養,就是按照《國標》所倡導的“分層卓越,各顯特色”的原則,從縱向上,讓不同水平的高校培養不同層次的英語專業人才;從橫向上,讓不同地區的高校培養不同類型的英語專業人才。也只有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英語專業人才才能真正滿足國家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2.新機遇與新挑戰:《國標》的民族地區解讀

《國標》的新導向,給英語專業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就是帶來了新挑戰。為了弄清《國標》究竟為民族地區的英語專業改革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需要對《國標》進行一種地方性解讀,具體地說,應該是民族地區的解讀,也就是將《國標》的新導向與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發展的特殊因素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發現,《國標》給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主要集中以下三方面。

2.1 辦學的自主與底線的守護

《國標》將評判標準立體化,為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特色發展和自主發展提供了依據,制造了一種比較寬松的辦學環境。仲偉合(2015)指出:“《國標》的實施也是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重要體現,是科學理順‘管、辦、評’三者關系的重要環節?!币话銇碚f,民族地區因為地域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劣勢,英語專業辦學相對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在過去統一要求的平面化標準下,民族地區的英語專業辦學一直被一個標桿趕著跑,既趕不上發達地區和城市的辦學水平,也無法辦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秶鴺恕方o了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的自主權,強調“要充分考慮國家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及學校的辦學實力,多元化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這樣的轉變,對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新機遇。

然而,評判標準的立體化,不等于我們可以拋開標準無限制地降低標準;人才培養的多元化,也不等于我們可以放棄質量意識;自主辦學更不等于隨心所欲,民族地區的英語專業辦學仍然要達到《國標》的要求?!秶鴺恕肥菍I辦學的最低要求,是辦學準入、建設以及評估的重要依據,“鼓勵生源較好的學校制定‘更上一層樓’的校標,而生源較差的高校也能制定‘跳一跳摘果子’的校標”。既要辦出特色,亮出優勢,又要堅守底線,這正是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在《國標》出臺后所面臨的新挑戰。

2.2 課程設置的自由與學科內涵的打造

《國標》不但提出了人才培養多元化的導向,而且為多元化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可行的解決途徑,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課程設置方面給予了不同院校一定的自由。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國標》在課程體系上設置了公共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三大模塊。其中,專業方向課程“包括語言學、文學、社會文化、翻譯、英語教育等主要專業方向的知識課程和研究方法課程以及學校的特色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的每一個具體方向,《國標》只規定了學分要求,也就是說,學校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自由,在不同的具體方向課程中自由構建知識體系;其次,《國標》在專業方向課程中還設置了其他(特色)方向課程,專供學校開設本校優勢和特色課程。這樣的課程體系既能保證英語專業內涵不走形,又能給不同院校以課程設置自由,根據學校定位和地方特色設置相應的特色課程,從而發揮學校和地方的辦學優勢。這無疑也是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面臨的新機遇。

自由也往往意味著更多的挑戰和責任。課程設置更是如此,一方面,根據《國標》的精神,民族地區需要開出比以往更多的具體方向課程;另一方面,所開出的課程還必須符合《國標》將英語專業內涵學科化的導向,打造特色也是打造學科內涵。因此,開設出來的特色課程至少必須以下幾個條件:首先,必須與英語專業相關,彰顯英語專業內涵;其次,所開設的課程還需與英語專業所規定的核心課程和方向課程相對接,具有課程的前后延續性,共同構建英語學科知識體系;最后,所開設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求,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論證和多方面調研,以保證課程的質量,從而真正促進特色人才培養和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需求。這于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無疑又是一個從未有過的新挑戰。

2.3 地方特色的自為與服務能力的提升

《國標》倡導“分層卓越,各顯特色”,“要求各個高校以《國標》為藍本,根據自身辦學定位、特色以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制定本校的英語類專業培養方案”(仲偉合2015),明確結束了過去“千校一面”的時代,英語類專業的地方特色進入到一個自為的時代。地方特色的自為實際上就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體需求的體現。民族地區不再是貧困落后的代名詞,在全球化趨勢日益強烈的21世紀,少數民族文化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彰顯自身的魅力。少數民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中國文化走出去實際上就包含了少數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務。少數民族文化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是民族地區高校地方特色的基礎和源泉,也為民族地區高校英語類專業提供了作為的空間。而《國標》的出臺更使得民族地區高校英語類專業圍繞少數民族文化和地區經濟發展所應該開展的工作變成一種自為,也就是贏得了更多的辦學空間,這是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面臨的又一個新機遇。

正如前面所說,民族地區從英語類專業的辦學水平來說,是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英語類專業的服務能力發展不會變得簡單,特別是少數民族文化走出去更需要高水平的英語類專業人才來完成。因此,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特色的自為既是一種機遇,同時又變成了一個很大的挑戰。

3.新思路:《國標》視域下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

“《國標》的首要功能體現為標尺作用”(仲偉合2015),它為英語類專業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導向。在《國標》視域下的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改革已是擺在民族地區高校面前的重要問題,也是必須研究的重大課題。我們不僅要用好《國標》這把尺子,準確丈量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目前辦學的現狀,還要擺脫以前在平面化國家標準下亦步亦趨的狀態,確定新思路,采取新舉措,開辟新出路。

3.1 因地制宜,科學定位,發揮地方優勢

《國標》對人才培養多元化的導向,國標、行標、校標三位一體立體化標準體系的提出,讓英語專業辦學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讓我們開始關注民族地區的特殊需求和英語人才培養的特殊環境。在《國標》的指引下,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改革首要任務就是要考慮辦學的定位問題,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發揮民族地區辦學優勢,或者說,最大限度地將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的辦學劣勢轉變為辦學優勢。

《國標》的制定使我們重新認識英語專業的內涵,校標的制定需“充分考慮國家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和學校的辦學實力,多元化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仲偉合2015)。因此,我們要對少數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的辦學環境進行重新認識,否則我們就無法知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英語專業的特殊需求。鑒于英語專業的內涵體現在“語言、文學和英語國家社會文化”三方面,少數民族地區與英語專業之間關系的落腳點在于少數民族文化上。少數民族地區首先是民族文化富集區,擁有燦爛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其次是貧困區,多為國家扶貧攻堅的重點區域;最后是旅游資源富集區,以旅游為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這三個特點對英語專業辦學產生了特殊需求。特別是在黨中央明確提出中國文化走出去偉大戰略之后,英語專業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有了特殊的戰略意義,它既是少數民族文化對外傳播的需要,也是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的需要。

在認清民族地區相對落后的辦學環境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充分考慮各個學校的特殊情況。束定芳(2016)也指出:“如果我們把中國的高校分為綜合性大學、外語專業院校、專業性高等院校三大類的話,那么相應地,這些大學的英語專業也應該根據學校本身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相關的定位,使其具有不同的特色?!鄙贁得褡宓貐^學校在考慮辦學定位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學科專業優勢,結合學校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需求,從而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和具體的課程體系、評估體系等等。

在考慮民族地區和學校本身兩方面的實際情況之后,我們認為,民族地區英語專業可以放棄高精尖專門人才培養的目標維度,確定以服務地方、通識應用型人才為主體的培養目標,以民族文化外譯和旅游人才培養為特色,從而避開與重點大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競爭的劣勢,也避免人才培養規格的同一性問題。

3.2 彰顯特色,強化實踐,旨歸服務地方

羅布江村(2011)曾指出,“民族性”是民族院校的根本特色。確定了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的辦學定位,也就是確定了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的辦學特色,即民族特色(或者說地方特色),具體體現在民族文化外譯人才和民族地區旅游翻譯人才培養。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在辦學中貫徹這一辦學定位,彰顯英語專業的民族特色。我們可以從英語專業的知識體系、能力結構和素質要求三方面來彰顯民族特色。

首先,知識體系方面,與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特色發展緊密相連的是專業知識本土化的問題。彰顯地方特色的人才培養,必須將地方特色的知識融入課堂,強化學校的優勢學科,就要將學校的優勢學科與英語專業結合起來,把相關學科的知識也要引進課堂。相對于民族地區,除了英語語言文學學科里面所涉及的英語語言知識、英語文學知識以及英語國家社會知識之外,還必須有用英文講述的地方少數民族文化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科學知識,從而讓地方特色與學校辦學優勢落到實處,建構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獨特的學科知識,充實其專業內涵,從而保證“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得以暢通。

其次,在英語專業人才能力要求方面,《國標》已經有了全新的要求,不再滿足于培養市場經濟條件下具有某種專業技術的人才為目標,而是旨在培養完全的人?!啊秶鴺恕芳纫匾曈⒄Z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學習研究能力,又要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體現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思辨能力等的培養?!?仲偉合2015)在這種思路下,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能力還應重點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少數民族文化言說和譯寫能力,同時具備用少數民族語言言說和譯寫西方文化的能力。

最后,素質要求方面,《國標》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擺在了較為重要的位置上,我們認為,相對于民族地區,人文素養還應包括民族情懷。我們可以通過民族文化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讓少數民族地區英語專業學生喜歡、熱愛并樂于傳承少數民族文化,以少數民族文化傳統習俗為榮。

《國標》對學校定位、特色以及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強調,實際上是強調現代大學四大功能之服務社會的能力。服務社會,首先必須具備服務社會的能力,其次必須以社會實踐為支撐。陸云(2002)、吳斐和孟立軍(2014)都曾指出,實踐能力是民族地區英語專業學生的薄弱環節。因此,要想暢通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必須強化實踐教學,積極搭建實踐平臺。在辦學中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辦學實力。

3.3 更新理念,提高效率,保障培養質量

教師的理念在教師發展過程中起著中心作用(Richards等2001)。教學理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不會輕易改變,在教學實踐中會表現出一定的慣性,內化為一種行為準則,教師會按照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決策和行為。另一方面,每個學習者都是帶著一定的觀念去學習的,學習者的語言學習觀念可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其對語言學習的態度、動機或行為,“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觀念并施以正確的指導,會有助于幫助他們改進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戴煒棟、王棟2002)。在民族地區開辦英語專業,無地域優勢,無師資優勢,無需求優勢,如何讓英語專業辦出成效,辦出特色,辦出優勢,必須有新的教學理念,固本求源,生發原動力,提升教學效率。針對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條件和學習環境的特殊性,我們提出“四化”②教學理念,即“知識化、生活化、本土化、個性化”。

知識化主要解決語言學習的工具或載體的問題。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問題在許多專家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了比較清楚的界定: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也就是說,語言總是要承載或體現文化知識的,語言學習與文化知識的學習是可以緊密結合起來的。華東師范大學著名英語專業教授鄒為誠先生也提出語言教育要尋求一種載體,這種載體就是文化知識本身。英語學習知識化的終極含義就是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將語言本身作為目標轉換為將文化知識作為目標,以知識為載體來促進英語教學。

生活化主要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課堂學習向現實生活延伸,將英語學習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從生活中學語言;其二是指學習內容指向生活,將所學的語言知識應用于生活,也就是堅持為生活學習語言。

本土化的概念來源于英語本土化問題研究。在針對英語專業教學問題上,主要指英語學習資料應涵蓋本土文化,從而讓學生對英語感覺更加直觀。

個性化主要是解決創新性人才培養問題,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英語專業教學要依賴和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長和優勢知識,構建和打造學生獨有的、強勢的、創新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

“四化”教學理念分別在外語教學的知識論、方法論、語料觀和人才觀四個方面互為支撐、相互促進,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理念。為解決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育在教學條件、學習環境和實踐平臺等方面的劣勢提出了應對策略,能大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從而保障整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4.結語

《國標》的出臺,是我國英語專業教育史上的大事,對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秶鴺恕酚眯碌膶驗槊褡宓貐^英語專業辦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特別是多元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具體需求的指導思想,讓民族地區英語專業發揮地方優勢、打造地方特色、充實辦學內涵、提升辦學質量、增強競爭能力變成可能。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必須抓住《國標》出臺這個契機,精確把握《國標》的內涵和精神,透徹分析民族地區英語專業辦學條件和環境,因地制宜,科學定位,彰顯特色,內涵發展,用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附注

①本文所提及并引用的《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送審稿。

②本文作者主持吉首大學2008年校級教改重點項目“融智學框架下基礎階段英語專業教學創新性研究與實踐:以學分制為導向”研究時,曾提出民族地區英語專業技能教育生活化、知識化、本土化的理念,且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本文作者進一步提出“四化”教學理念。具體參見課題組論文“民族地區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實施學分制的障礙與對策”(《文學教育》,2011年第5期)。

Richards,J.C.,P.B.Gallo&W.A.Renandya.2001.Exploring Teachers’Beliefs and the Processes of Change[J].PAC Journal(1):41-58.

戴煒棟、王棟.2002.一項有關英語專業學生語言學習觀念的調查分析[J].外語界(5):24-29.

蔣洪新.2014.關于《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制訂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3):456-462.

陸云.2002.新《大綱》與民族地區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改革[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4):56-61.

羅布江村.2011.民族院校如何實現新的發展[N].中國教育報(7-19):03.

束定芳.2016.英語專業改革與發展的在思考[J].外語界(3): 115-117.

孫有中.2014.英語教育十大關系—英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基本原則初探[J].中國外語教育(1):3-10.

吳斐、孟立軍.2014.基于CLP-CDIO的民族地區院校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武陵山片區”高校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5):84-88.

仲偉合.2015.《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導下的英語類專業創新發展[J].外語界(3):2-8.

(責任編輯 楊麗)

H319

A

1674-8921-(2016)06-0079-05

10.3969/j.issn.1674-8921.2016.06.013

簡功友,吉首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電子郵箱: janealan@163.com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科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我國外語教育改革和發展研究”(編號15JZD048)子課題“我國外語教學國家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研究”、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理據研究”(編號 121-0735)、湖南省教科院項目“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研究”(編號XJK014AGD011)以及吉首大學服務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特色專業群建設項目“英語專業”(編號吉首大學教通2012[52]號)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國標英語專業辦學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論英語專業語法教學中三種思辨能力的培養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國標”時代
車輛碰撞預警系統有望進入國標
西方修辭教育傳統及其對我國英語專業教育的啟示
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研究
山西老陳醋有了新國標 10月1日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