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舒科學翻譯思想源流考

2016-03-19 00:13黃忠廉孫秋花
當代外語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科學科技研究

黃忠廉 孫秋花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510420;黑龍江大學,哈爾濱,150080)

李亞舒科學翻譯思想源流考

黃忠廉 孫秋花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510420;黑龍江大學,哈爾濱,150080)

李亞舒科學翻譯思想得益于其非凡的起點、多元的功力、多樣的翻譯實踐和多年的譯事外事管理,源于中國科技翻譯的發展,產生于科技翻譯研究,集中于科技翻譯學探索,催生了科學翻譯學,貫徹于譯學隊伍建設。

李亞舒,科學翻譯,思想史

1.引言

一個人,六十年,從文學青年到翻譯(學)家,通曉多種語言,走遍30多個國家地區,任各種期刊編輯、副主編和主編50余年,以真名和筆名發表詩歌、散文、小說和譯作500余萬字,發表論著150余篇/部,涉及譯學創立、譯論探索、譯事研究、譯家訪談、譯壇評介、圖書譯介等。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即將成為“80后”的中國科學院李亞舒教授。觀其人其事,宛如縱覽哺育他的萬里長江從高山奔向大海,可見其各具特色的人生四季。

2.源頭(1940~1950年代):非凡童子功 多道智慧源

俗話說:打小看大。成功雖不問出身,學界卻講童子功,有時不無道理,于李亞舒尤甚。他少小受教經歷雖艱,卻奠定了童子功;青年比常人更充實,吸足了學術養分。

2.1 起點非凡

李亞舒,祖籍湖南湘陰,1936年6月18日生于湖北公安。學齡前發蒙鄉村私塾,讀四書五經;抗戰后入新式學堂,兩年后因長江洪水沖垮校舍而輟學。1947年考入縣城公立中學,不到兩個月又因潰堤失學;后投考長沙林楓中學,1949年合校轉入湘衡中學,高中進入毛澤東、朱镕基、周谷城、周立波、譚盾等就讀過的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三年中文強理弱,尤其強在語文和外語,自覺寫英文日記,課余鉆圖書館,辦板報,好文學,作品頻見???。1954年考入北大。

2.2 功力多元

1954年,兩湖水災,粵漢鐵路不通,經浙贛線輾轉滬寧抵京。北大期間主修法語,師從齊香教授;專業之外,運動讀書,吟詩撰文。每日清晨未名湖,朗讀外語吟小詩。不放過各種高含金量的報告,時任系主任的馮至的報告啟蒙了他對翻譯的興趣。

1956年,高教部擬派他留學蘇聯或東歐,出國前集訓北京俄語學院,不足兩個月,改派越南河內綜合大學文學系。越語強化三個月后,就插班聽課。四年未回家探親,寒暑假卻爭取下鄉勞動,以練口語。大二就為訪越的高教部部長楊秀峰做了接待翻譯,后與越南著名作家陶武、詩人黃忠通等暢談文學,燃起了創作熱情。先后創作了《鮮花》、《帶紅領巾的小姑娘》、《陳阿姨與小朋友們》、《越南是詩歌之鄉》、《寄給西貢青年的信》、《決心把北興海變糧倉》、《一個美好的愿望》、《抗議美吳(集團)的罪行》、《悼陳文恩同志》、《愛情》等數十篇作品,刊于河內中文日報《新越華報》,體裁有小說、散文、詩歌、散文詩、歌劇、評論等;1959年主譯了詩文集《越南的女兒》(上海譯文出版社)、詩集《通往友幫之路》(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向中國致敬》(《世界文學》第9期)。1958年《那些富利的人們》刊于《詩刊》。幾十年來,他邊工作邊研究,還不舍翻譯與創作,僅以詩論,就有千余首。1959年5月畢業留校師從鄧泰梅教授讀研半載,主修越南文學,兼修法語,為研究奠定了基礎,訓練了方法,擬做中越文化關系史研究。

高中、大學和留學這十年,李亞舒踏上了譯與作雙軌;加之平時自學英語,1983~1984年又去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補學英語,這種外語母語、國內國外、譯作兩棲的訓練鑄就了他非凡的起點,孕育了豐富的源泉,令人欽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上游(1960~1970年代):口譯筆譯勤奮 譯事外事用心

人生如長河,近源水至清。源頭好,基礎牢,確保李亞舒的翻譯實踐和譯事外事管理爭了上游,獲了地位,長了智慧。這位本名“志強”的學子,放棄了長兄寄望于他的“自強”,一工作就更名為“亞舒”:已走出楚地,他要“極目亞洲舒”!

3.1 口譯筆譯實踐

李亞舒的翻譯始于留學時代。1959年底回國,分至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從事翻譯與寫作。他充分利用每一天,每天堅持晨讀英、法、越三語各半小時。后來參與《亞非文獻》創刊,涉及多語,他負責漢、越、英、法多語的譯編;為科學出版社圖書進出口公司做了近半年的圖書摘要,偏得了后來研究所需的寶貴文獻。工作之余仍癡迷小說。1962年秋至1964年秋,下派安徽肥東搞“四清”?!拔幕蟾锩钡?969年秋,下放河南羅山“五七干?!?。其間常被調回京,陪中科院郭沫若院長等接待外賓。1972年回京,調入中科院外事組(后改為“外事局”)?!拔母铩焙?,他惜時如金,加倍學習與工作,受分配為鄧小平、朱镕基、郭沫若、方毅、盧嘉錫、朱光召、路甬祥、嚴濟慈、竺可楨、吳有訓、錢三強、薩拉姆、李約瑟等做過翻譯服務和接待工作。

這廿年即使有翻譯活動,也以口譯為主,而心愛的創作被運動和工作擠兌。筆譯多在“文革”前,代表作有《海鷗》(《世界文學》1963/10)、《阮薦仁義思想試探》(《哲學譯叢》1963/10期)和《像他那樣生活》(《世界文學》1966/1)。

3.2 譯事外事管理

李亞舒的管理才能最早顯于長沙衡湘中學,任過校學生會主席。1972年進入外事局,任過翻譯、高級項目官員、國際組織國際會議處代處長,后來晉升為局外辦副主任和亞非拉美處處長,分管英、法、日、俄、阿、朝、越、羅八個語種以及107個國家和地區。從此,他的部分時間專用于譯事和外事管理,比如任外交學院和中科院外事干部培訓班主任、中國陳嘉庚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翻譯部主任、《科技計劃譯叢》常務副主編等。40多年來,除自己參加國際會議外,還參團、組團或帶團訪問亞、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種管理能力還體現在他積極參與學術團體的活動,如他后來任過或正兼任著中國譯協第三屆副秘書長、第四屆和第五屆副會長兼科技翻譯委員會主任、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一二屆副會長、中國科學院科技譯協副會長等,兼任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等多家出版機構譯學叢書的專家委員會主任或編委、《中國科技術語》(雙月刊)雜志編委、《英語世界》編委、《中國科技術語》編委、全國科技學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新名詞委員等。

4.中游(1980~1990年代):力促科技譯事 明察科技譯史

人到中游,李亞舒著譯不斷,漢譯代表作有:科普著作《從原子到生活》(科學出版社1994)、小說《熄燈》(文津出版社1996)、戲劇《亨利六世》(第三部)(新世紀出版社1997);主編《新英漢縮略語大詞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前廿年,智慧創造了平臺,這廿年平臺決定視野,翻譯實踐與管理鑄就了他對科技翻譯的全局觀和歷史觀。

4.1 促進科技翻譯發展

為促進科技翻譯發展,李亞舒推動或主辦了三件事:定期辦會、成立譯協、創辦學刊。

20世紀80年代極力提倡科教興國,科技翻譯因之而興旺。歷經“文革”、人到中年的李亞舒總有一種時代緊迫感;而身處科學的最高殿堂,天天與科技和科學家打交道,釀成了他一心向譯的情結。1984年他參與組織、后來負責每兩年召開一次的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先后參加與組織了四次全國大中型企業翻譯研討會。1986年經他推動,成立了中科院科技翻譯協會。1988年又成功創辦了《中國科技翻譯》。辦刊之初缺稿源,他身先士卒,除約稿外,還自己寫稿,有時一期竟達六七篇,筆名多達45以上,如聞殊、亞舒、楚石、幼秧、嘉耕、鄂石、L.志江、筱蔚、舒蘭、李湘、李鄂、李湘荊、厚舒、一一斌等。他同時向科學院下屬各分院和國內高校組稿,發掘并穩定了一批老中青作者群。

1990年刊物獲正式刊號,自此他任常務副主編十年。辦刊伊始,部分文章就配以中文摘要,所有文章配以英譯,很快就配全了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走向了國際;1993年榮獲第13屆世界翻譯大會“1990~1993年度FIT最佳國家級翻譯期刊獎”,加強了國內外譯學交流,提高了科技翻譯的國際地位?!吨袊萍挤g》一直堅持科技特色,矢志服務于科技翻譯,成為國內三大譯學名刊之一??锍TO欄目有:科技翻譯理論探索、科技翻譯研究、譯事縱橫、譯名標準化、人才培養、口譯、科技翻譯與新技術、科技翻譯質量管理、科技翻譯自學、圖書評價、翻譯隨筆、譯海論壇等;機動欄目有:科學家談翻譯、國外翻譯機構、譯苑軼事、翻譯教學、科技譯員修養、網絡翻譯、經貿翻譯等??飮栏駡绦腥龑徣V贫?,發文力求公平公正,后來進入了北大核心期刊,一度進入CSSCI。

4.2 踐行科技翻譯研究

李亞舒踐行譯事研究,可歸為四方面:考本、管理、訪談、評介。

考本,即研究中國科技翻譯本體問題,如科技翻譯的性質、質量、特點等?;谪S富的實踐和全國高平臺,李亞舒對科技翻譯常有獨到的見解,1988年他強調科技翻譯是一門學問,要引起整個學術界的關注。1989年他從客觀性、規范性、科學性和現實性闡述了如何發揮科技翻譯的組織作用,以解決理論與實踐問題,促進科技翻譯發展。1993年他再論科技翻譯是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其首要必備條件是準確,保留科技風格,才算佳譯。

管理,即管理和籌劃中國科技翻譯等。1994年李亞舒思考了“制訂翻譯法規,尊重譯員權利”的問題,要為譯者制訂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這對中國譯協章程的制訂和譯者行為及翻譯質量規范均具有歷史性意義。1995年他回顧了亞洲科技翻譯的傳統與成就,暢想未來,提出了促進亞洲科技翻譯發展的具體設想。1999年于世紀之交他展望新世紀中國(科技)翻譯:思想更豐富,觀念會更新,陣地更擴大,隊伍更優化,組織更規范,條件更改善,手段更現代,交流更活躍?;仨率兰o頭15年,譯事譯學的發展已雄辯地證明李氏的高瞻遠矚,他可謂新世紀翻譯預言家。

訪談,即采訪國內著名的科學翻譯家。1990年前后,意識到不少科學家兼做翻譯,他就在《中國科技翻譯》辟出“科學家談翻譯”專欄,訪問了錢三強、葉篤莊、嚴濟慈、母國光、李佩、楊振寧、李遠哲、丁肇中、李政道等百人,最終匯成《譯海采珠――科學家談翻譯》,通過科學與翻譯兩界的聯姻給人啟示:科學的翻譯和翻譯的科學大有作為。

評介,即評論介紹科學及其譯作?!吨袊萍挤g》常設圖書評介欄目,在此他評過《背叛真理的人們──科學界的弄虛作假》、《科技英語實用文體》、《怎樣參加國際科技會議》、《實用英語口語》、《醫學英語難句剖析》、《冰川物理學》、《政治文化翻譯》等。

4.3 醞釀科技翻譯學

李亞舒一直關注中國科技翻譯的理論建設,進入20世紀90年代,其翻譯思想越來越成熟。

1991年,他回顧了中國科技翻譯漫長的歷史和悠久的傳統,指出當時的研究水平不齊、認識受限、研究薄弱等,而全國從業者多在科技翻譯領域,認為建立學科不僅可能,而且必要。他首次提出了“中國科技翻譯學”構想,指出完善翻譯標準等是譯學建設的重要任務;為此要辦好翻譯報刊;建立國家科技翻譯館;建立全國科技翻譯基金;建立并完善全國科技翻譯網絡;建立中國翻譯學府;加強與國家名詞委的合作;建立中國科技翻譯學。這些設想或已實現,或在實現,或有待將來。1993年5月3日他在《中國科學報》撰文論述了中國科技翻譯學特定的對象、內涵及其理論體系、規范、方法和術語問題。

要建科技翻譯學,先得著手基本理論建設。他曾虛心聽取錢臨照院士的意見,舍“中國”去國別,學科名稱更名為“科技翻譯學”。1996年他與周依萍認為應繼承傳統,借鑒西方,創建有中國特色的科技翻譯學,其理論由基本理論、方法和技巧、多視角研究構成;前者包括翻譯的基本原理和科技翻譯的標準、批評、歷史、規律、術語等;中者包括翻譯程序、科技詞匯、句法、篇章的翻譯、科技修辭等;后者包括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思維科學、語言學、符號學、新老三論等與科技翻譯相關的學科。

基于對科技翻譯的具體研究和宏觀思考,其全局意識和整理意識越來越強,于是他主編了《科技翻譯論著集萃》(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與黎難秋合編了《中國科技翻譯史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6),完成了科學翻譯史研究的奠基工作。

5.下游(2000~2010年代):立說創學科 熱心育學人

學界有說法:文科研究拼長壽!花甲之年仍問學,人生至此,經中游,納萬川;至下游,匯八方,可成浩蕩之勢。15年來他主譯了《越南阮氏王朝社會經濟史》(文津出版社2000),主編了《中國科技翻譯論著新萃》(中國氣象出版社2000)和《簡明英漢成語大詞典》(青島出版社2006)。耄耋之年的他還雄心勃勃擬從越語重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名著”《翠翹傳》。李亞舒2001年退休,又擔任了十年主編,現仍參與編審。正是這15年,李亞舒集人生智慧,出思想,創學科,育來者。

5.1 科學翻譯思想的形成

李亞舒的學術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孕于科技翻譯的科學翻譯思想。工作是學術的土壤。他躬身實踐,經驗豐富,又關注國內外譯學進展,加之身處科學家中,耳濡目染,這就強化了他對科技翻譯的理論思考。20世紀90年代他與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等諾獎獲得者交流,確立了他對翻譯史和譯論的研究目標。那時他正思考如何在譯論潮起中有所創建,這便是科學翻譯思想的萌芽。他向周光召院士請教,將“科技”并入“科學”,“科技翻譯學”又完善為“科學翻譯學”。

2000年,李亞舒與黎難秋等立于當下譯事思考,透過歷史看未來,經系統研究,聯袂主編了《中國科學翻譯史》(湖南教育出版社)??傉撝?,全書包括漢至明初、明清兩代、民國和新中國的科學翻譯四部分,理清了中國科學翻譯發展的脈絡,明確了研究對象、科學翻譯的發展及其基本理論,重點介紹了各時期科學翻譯的內容、形式、機構、活動、代表人物等,對中國科學翻譯理論的發軔、發展、譯才培養、新中國成立國后譯事分期等均有獨到的見解。該書的出版被嚴濟慈院士譽為“我國科學翻譯研究領域的開創性著作”,時任中國譯協副會長葉篤莊教授稱該書的出版“填補了中國科學翻譯史空白”。

2003年,他深化了對科學翻譯的理解:把一種語言文字所表達的科學思想內容用另一種語言文字忠實表達的創造性活動。2004年與黃忠廉確定了科學翻譯的內涵:譯者用譯語表達原語科學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維活動和語際活動。

5.2 科學翻譯學的創立

2002年他與黃忠廉聯袂擬定了“科學翻譯學”綱要,將1996年與周依萍對科學翻譯學的芻議推向了深議,勾其輪廓,規劃了學科建立的思路,首次對科學翻譯學做了比較科學的界定,從科學翻譯的基本策略和歷史入手,結合學科體系總結出科學翻譯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理論框架。2004年二人合著《科學翻譯學》,標志“科學翻譯學”的創立。此書一出,就引起了國內外學界的極大興趣和廣泛關注,甚至商榷,營造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康志峰2012)。同年,二人主編了“十五”國家重點圖書《翻譯理論與實務叢書·科學翻譯研究卷》,這是我國首次系統研究科學翻譯的叢書,揭開了我國科學翻譯研究新的一頁。

科學翻譯學是研究科學翻譯及其相關問題的學科,隸屬于普通翻譯學,是其重要分支學科?;诜g策略(增、減、轉、換、分、合等全譯策略和增、減、編、述、縮、并、改、仿等變譯策略)和國內外翻譯簡史,構建了科學翻譯學的基本理論(科學翻譯的本質、分類、內在規律、基本原則、標準體系、過程機制、基本單位)和應用理論(科學翻譯藝術、科學翻譯教學、機器翻譯研究、科學翻譯批評、科學詞典譯編和漢譯術語規范等)。方法論上,該書首次將全譯方法和變譯方法系統化,構成比較完整的翻譯方法論系統;理論體系上,從一般理論研究到應用理論研究,互為見證,互為參照,自成體系;學科上,基于思維科學、語言科學及其他科學的理論成果,構建了科學翻譯學理論框架。

《科學翻譯學》是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的產物,第一本系統研究科學翻譯的專著,重印三次,達9000冊。2007年被選入中國文庫千卷本經典名著,又精印5000冊,彰顯了生命力。2013年他又與黃忠廉、方夢之等合著《應用翻譯學》,將科學翻譯研究向前推進了一步。

5.3 譯學隊伍建設

李亞舒合作精神很強,既能團結人,又能培育人。他退而不休,老當益壯,除學科建設外,他更愛培養青年學子,扶持青年學人。

自1985年起,他受聘中國科技大學任碩士論文答辯委員會主任,兼職培養中國科大十系研究生。任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高級顧問、碩/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主任。2010年他總結說,要選擇和培養大批不同層次的翻譯人才,以適應國家改革開放、全面發展的需要。隨著交叉學科發展,門類繁多的新學科出現,他認識到翻譯人才的培養應做長遠規劃:除國家重視支持外,主要靠大專院校培養優秀青年熱愛翻譯,勇于實踐,深究譯論。

李亞舒總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他育人如春風化雨,方式也多種多樣。首先,平易交友。他喜歡年輕人,待人平等;不少人成了私淑弟子;他強調與青年可互補,將交流視作生命價值的延續。其次,言傳身教。他勤奮愛學,退而不休,超齡服役,認為工作是福,他熱愛翻譯事業,成了學界典范,影響廣泛。第三,耳提面命。全國年輕學者或電話咨詢,或單位面談,或家中做客,他總是傾聽,循循善誘;為打消他們的顧忌,有時他讓直呼其名,以示懇切。第四,以作品和平臺影響人。通過自己的研究,通過辦刊,發現和培養譯學人才,當其伯樂,掘其潛力,展其成果,促其成才,激勵了一批批青年學者。第五,鼓勵創新。他堅持原則,大膽支持創新思想,敢于擔當。為人作序至少40篇,善于發現他人優點;能團結不同年齡層次的學者,無形中形成了團隊;善于運用集體力量,集中智慧,共同推進科技翻譯事業。

附錄

韓建國、李亞舒.1994.展望21世紀的中國科技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4):23-26.

黃忠廉、方夢之、李亞舒等.2013.應用翻譯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黃忠廉、李亞舒.2004/2007.科學翻譯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李亞舒、黃忠廉.2002.研究科學翻譯的學問——《科學翻譯學》論綱簡介[J].科學新聞24:7-8,12.

李亞舒.2010.翻譯事業:傳承與發展[J].中國外語(3):101-102.

李亞舒.2003.科學翻譯的交叉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66-70.

李亞舒.1989.論科技翻譯的特點及其組織作用[J].中國科技翻譯(5):3-10.

李亞舒.1988.試論提高科技翻譯質量問題[J].中國科技翻譯(3):39-44.

李亞舒.1993.再論科技翻譯特點及其組織作用[J].中國科技翻譯(2):43-48.

李亞舒.1991a.中國科技翻譯學的科學內涵(上)[J].中國科技翻譯(3):1-4.

李亞舒.1991b.中國科技翻譯學的科學內涵(下)[J].中國科技翻譯(4):1-6.

李亞舒.2007.《中國科學翻譯史》的特色[J].中國翻譯(1): 42-45,96.

周依萍、李亞舒.1996.科技翻譯學芻議[J].上??萍挤g(4):35-36.

康志峰.2012.科學翻譯的傳承與發展思辨——李亞舒教授訪談錄[J].山東外語教學(5):3-6,11.

(責任編輯 楊麗)

H315.9

A

1674-8921-(2016)06-0009-04

10.3969/j.issn.1674-8921.2016.06.002

黃忠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學、漢譯語言研究。電子郵箱:zlhuang1604@163.com

孫秋花,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學。電子郵箱:sungiuhua 15@163.com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文學漢譯生命氣息研究”(編號13YJA740047)和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重點項目“俄漢全譯認知轉化研究”(編號YJSCX2013-003HLJU)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科學科技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