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小說開頭的可信的譯文
——基于兩篇《老人與?!烽_頭譯文的評析

2016-03-19 00:13李思伊盧紅梅
當代外語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張譯老人與海海明威

李思伊 盧紅梅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510006)

打造小說開頭的可信的譯文
——基于兩篇《老人與?!烽_頭譯文的評析

李思伊 盧紅梅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510006)

任何經典小說都有經典的小說開頭。經典的小說開頭是小說家辛勤努力的結果,也是小說家寫作藝術的體現。要翻譯好一部小說,首先就要翻譯好小說開頭。翻譯得好的小說開頭措辭準確精當、句子通順流暢、句式變化多樣、段落布局合理,同時也確立了原文的主題,傳達了原文的意義、風格和口吻。這樣的譯文也就是可信的譯文。本文分別就張愛玲和余光中各自翻譯的《老人與?!返拈_頭進行了評析,并據此提供了自己的譯文,目的是強調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盡最大努力提供可信的譯文。

小說開頭,翻譯,意義,寫作藝術,可信的譯文

1.引言

《百年孤獨》的作者、被譽為“二十世紀的文學標桿”,并于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哥倫比亞小說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曾說:“一部作品中最難寫的東西就是第一段。我在寫第一段時,都花了好幾個月時間,而一旦寫好了第一段,接下來便輕車熟路了。第一段要解決書中的大多數問題:主題得以確立,還有風格和口吻?!?轉引自Williams 2006:198)馬爾克斯的這段話,道出了作家在創作過程中為寫好第一段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同時也應驗了“萬事開頭難”,而“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的古訓。

正是作家對一件作品第一段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諸如“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Austen 1998:1),“In my younger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that I’ve been turning over in my mind ever since”(Fitzgerald 1999:3),“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Tolstoy 1877:2)等小說開篇的第一段。其實,作為小說家,他們豈止只是對小說開篇的第一段費盡心血,他們對作為引言的小說開頭都會字斟句酌、竭盡所能,最終取得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藝術效果。

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返拈_頭正是這種努力的結果:

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In the first forty days a boy had been with him.But after forty days without a fish the boy's parents had told him that the old man was now definitely and finallysalao,which is the worst form of unlucky,and the boy had gone at their orders in another boat which caught three good fish the first week.It made the boy sad to see the old man come in each day with his skiff empty and he always went down to help him carry either the coiled lines or the gaff and harpoon and the sail that was furled around the mast.The sail was patched with flour sacks and,furled,it looked like the flag of permanent defeat.

The old man was thin and gaunt with deep wrinkles in the back of his neck.The brown blotches of the benevolent skin cancer the sun brings from its reflection on the tropic sea were on his cheeks.The blotches ran well down the sides of his face and his hands had the deep-creased scars from handling heavy fish on the cords.But none of these scars were fresh.They were as old as erosions in a fishless desert.

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Hemingway 2011:1)

這樣的開頭無疑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吸引他們帶著強烈的興趣繼續閱讀。但要用另外一種語言將這種精心雕琢的小說開頭再現出來,譯者同樣必須付出艱辛和努力。那么,作為譯者,怎樣才能將原文的語言藝術充分地再現于譯文當中呢?我們認為,對譯者來說,首先就是要在翻譯之前,充分了解小說開頭對于理解整部作品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對自己所翻譯小說開頭的語言藝術要了然于心。因此,本文首先就這兩點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再分別對張愛玲和余光中兩位作家就《老人與?!烽_頭的漢譯文進行評析,據此給出自己的譯文,以強調在翻譯過程中給出可信的譯文的重要性。

2.小說開頭對于整部作品的意義

不管是在作家心目中,還是在讀者心目中,小說都具有其存在的形式。小說開頭正是源自這種存在的形式。那么,到底是小說的哪個部分屬于“小說開頭”呢?對此Peck(1983:2)認為,介紹小說主題及整部作品中心思想的那部分內容便是小說開頭。小說開頭讓讀者清晰地知道小說所關注的人物、所發生的沖突以及所涉及的事件。那么,小說開頭到底在一部作品當中的什么地方結束呢?這是個難以給出明確答案的問題,因為小說開頭可以是一部作品的第一段,也可以是一部作品開頭的幾段,或者是一部作品開頭的幾頁,甚至是一部作品的第一章。小說開頭可以說是“一個門檻,它將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同小說家所想象的世界分隔開來,并將我們‘引入’到小說家所想象的世界當中”(Lodge 1992:5)。

小說多以描述人物開始。通常,小說開頭只關注一個人物,且這個人物往往會同社會發生沖突,故小說開頭會描繪相關人物及其所生活的社會。人物同社會發生沖突是常見的現象,因為小說總會涉及那些與其家庭或傳統的社會價值觀格格不入的人物(Peck&Coyle 1993:115)。除人物之外,小說開頭還會使用具體細節,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具體細節可以是說話的細節、場景的細節、人物思想的細節等——只要它們與作品的推進密切相關。恰當的細節會帶來三大好處:一是將整個故事置于具體的現實當中;二是讓小說開頭不同于其他類似的小說開頭;三是讓讀者相信作家對自己所談的內容心中有數(Kress 1993:14-15)。

Beard(2001:38-39)認為,小說開頭實際上就是整部作品的引言。它包含作家在整部作品中精心放置的重要信息,并確立小說的空間和時間:在空間方面,小說中的相關人物、相關地理場景和社會場景得以介紹;在時間方面,事件發生的時間和背景得以交代。Sanger(1998:1)認為,好的小說開頭一定要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小說所屬的語類,能夠建立起作者同讀者之間的關系,能夠確立整部作品的語氣或口吻,能夠確立小說同所使用素材之間的關系等。

好的小說開頭,能夠讓讀者在自己的意識中不斷回味,讓讀者更加熱切地去閱讀、更加深入地去理解作者接下來所要表達的內容(Williams 2006: 194)。好的小說開頭與整部小說的中間部分緊密關聯,而中間部分又非常自然地孕育出小說的最終結局。因此可以說,好的小說實質上是一個有機的整體(Kress1993:3),它們在開頭部分、中間部分和結尾部分相互關聯、前后呼應、彼此貫通。

3.《老人與?!烽_頭的寫作藝術

《老人與?!返拈_頭由該小說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組成。

該小說開頭第一段的第一句簡潔明快:描述了主要角色,交代了小說的情景。作者開頭并未給出主要角色的名字,而只告訴讀者一個男人年紀很大,以捕魚為生,但84天(近三個月)來一條魚也沒有捕到,這么一段時間沒有捕到魚,這對漁民來說的確是太長的時間了。所以,主要角色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他是個失敗者。事實上,我們很快便得知,村里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個失敗者,甚至還不把他當男人看,因為他沒有捕到魚。這些村里人只信運氣并認為,運氣不會讓這個老人捕到魚的,因為他年紀太大,做不了真正的漁民,也做不了真正的男人。他沒有用,更重要的是,他倒霉透頂。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他是個被村里人遺棄的人。

老人同村里唯一強有力的紐帶是一個小男孩。這里,作家將“年輕”和“年老”這兩個人生的重要階段并排在一起,以形成對比。小男孩對老人來說至關重要。他信任老人,老人也信任他——盡管老人的運氣不好,盡管別人對老人的看法各種各樣。對于多數漁民來說,這個老人倒霉透頂。有趣的是,小男孩在遵父母之命不情愿地上了另一條小船之后,真的捕到了幾條大魚??伤先酥g卻因友誼和信任而不離不棄。他們彼此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把這種關系置于物質利益之上。小男孩的父親,還有村里的其他漁民,則把物質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認為,是男人就必須捕到魚——否則他就沒有錢;否則他就不是男人。小男孩馬諾林一心想著,等他完成父母的使命“賺到錢”之后,再次去陪伴老人。眼下,當看到老人每天劃著空空的小船兒回家時,他心里非常難過,于是,他就下到海里給老人幫各種各樣的忙。

接下來在描寫老人的船帆時,作家這樣寫道:“那船帆是補丁摞著補丁,那補丁全是面粉袋兒,卷成一團時,看上去就像一而再、再而三地吃了敗仗之后的旗子(the flag of permanent defeat)?!比绱嗣枋稣梦呛洗謇锶藢先说目捶?他是失敗者。但在老人的生活準則中,根本就不存在“失敗”這個詞。對于真正的男人來說,不是他人那樣標榜為“失敗者”,自己就是個失敗者的;一個人是否被擊敗也不是由84天沒捕到魚來定義的。被擊敗是相對的,它是由個人的價值準則而不是由群體的判斷來定義的。因此,在老人的生活準則中,世間所謂的失敗實際上是一種勝利,他絕對不會被擊敗他人的事情所擊敗的。

第二段描寫的是老人的外貌特征:既消瘦,又憔悴;有深深的皺紋;有褐色的斑點,有深深的勒痕。海明威在此強調了老人的年齡,表明他的確年高體衰。他似乎成了一個過了氣的人。因年邁體衰,他就被社會看作是無用之輩。老人的雙手刻上了深深的勒痕,這些勒痕不是新近才有的。海明威在此并未將勒痕看成是缺陷,相反,他把它們看成是榮譽的標記、勝利的象征。他說,這些勒痕“跟那些在沒有魚的沙漠中所遭受到的各種侵蝕一樣古老”(as old as erosions in a fishless desert)。要注意的是,海明威在這里使用了“fishless desert”這個不同尋常的搭配。這樣描寫,他是想強化老人作為漁民是個失敗者這層意思。老人身上的特征就像土地一樣已被侵蝕,但同時,這個意象也強調了老人的年齡,以及他的性格。就像土地一樣,他很古老,但盡管受到歲月的不斷侵蝕,他仍頑強地生活著。

第三段非常簡短,重點描寫老人的眼睛。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老人的那雙眼睛正是解讀他心靈的鑰匙:它們就像大海一樣,是藍色的,是“不可擊敗的”(Carey 1973:5-7)。盡管運氣不佳,但老人一直保持著堅強的意志力,不斷前行,并鼓足勇氣,去嘗試并超越人們所認為的不可實現的東西。

4.基于兩篇《老人與?!烽_頭翻譯的評析來看小說開頭的翻譯

于1952年完成、于1953年獲普利策獎、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該小說在中國的翻譯至少有46個譯本,其中包括張愛玲譯本和余光中譯本。本文擬就他們對《老人與?!烽_頭所進行的翻譯予以評析,繼而給出自己的譯文,以探討小說開頭的翻譯。

一部小說翻譯得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說開頭的翻譯。Kress(1993:16)曾說:確立小說家寫作水準高低的地方就在小說開頭。同理我們認為,確立譯者小說翻譯水準的地方也在其所翻譯的小說開頭。只有將小說開頭翻譯好了,就確立起可信的譯文了。

何為可信的譯文?措辭準確精當、句子通順流暢、句式富于變化、段落布局合理、確立原文主題、表達原文意義、傳達原文風格、再現原文口吻的譯文便是可信的譯文。下面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對張愛玲譯本(簡稱“張譯”)和余光中譯本(簡稱“余譯”)進行評析并給出建議性的譯文。

(1)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Hemingway 2011:1)

張譯:他是一個老頭子,一個人劃著一只小船在墨西哥灣大海流打魚,而他已經有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了。(海明威2012:5)

余譯:那老人獨駕輕舟,在墨西哥灣暖流里捕魚,如今出海已有84天,仍是一魚不獲。(海明威2010:1)

評析:翻譯該句,最難處理的是如何將其中的前半句“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譯成漢語。的確,有人根據原文的語法,將“an old man”之后的定語從句翻譯成譯文中的前置定語,修飾“an old man”。譯文如下:

李文俊譯文:他是個獨自駕了條平底小船在灣流里打魚的老人,……(海明威2013c:1)

趙少偉譯文:他是獨個兒搖只小船在灣流打魚的老漢,……(海明威2013d:1)

谷啟楠譯文:他是一個獨駕小帆船到墨西哥灣流中捕魚的老漢,……(海明威2013a:3)

吳勞譯文: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海明威1995:1)

以上這些譯文,歐化的痕跡較為明顯。另外,它們傳達出了海明威所要表達的意思嗎?它們符合實際情況和邏輯嗎?在漢語譯文中,到底應怎樣處理主句“He was an old man”同從句“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之關系呢?

張和余都注意到了這句話不能像上面這些譯文那樣直譯。于是,張先將“He was an old man”譯為“他是一個老頭子”,接著再翻譯定語從句,呈現這個老人的特別之處。仔細想想,這才應該是海明威想表達的意思。余則將“He was an old man”譯為“那老人”,這樣翻譯有些粗糙和過于簡單化。黃源深在翻譯這句話時,就選擇了很細膩的處理方式:

黃源深譯文:他是個老人,獨自駕了條小船,在墨西哥灣流捕魚。(海明威2013b:1)

當然,張將“an old man”譯為“一個老頭子”有蔑視該老人的意味,故選擇“老頭子”來譯“an old man”不是很恰當。關于“老頭子”的含義,年邁婦女稱自己年邁的丈夫為“老頭子”當然可以,因為這里的“老頭子”不含貶義。其他情況下,若稱他人為“老頭子”則多含厭惡或戲謔之意,屬貶義詞。余則將“He was an old man”合譯為“那老人”,這似乎沒有傳達出原文細膩的筆法,因為原文是用不定冠詞而不是定冠詞來指代老人的,余卻將其譯成特指,這不恰當。但他將“an old man”譯成中性詞“老人”與書名《老人與?!愤€比較契合。

“skiff”這個詞在漢語中有“輕舟”、“小船”之意。張選擇“小船”來譯,余選擇“輕舟”來譯?!靶〈笔侵浮耙幠2淮蟮拇?,“輕舟”是指“狹長的,兩舷彎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輕質材料(如樹皮、獸皮、帆布、輕質木料、輕金屬)制成”?!靶〈焙x籠統,是常用詞;“輕舟”的含義復雜。這里選擇常用詞“小船”勝過選擇“輕舟”。細心的讀者也會注意到,余在翻譯下面的第三句時,使用了“到另一條船上去”,這預設了老人自己所乘的也是“一條小船”而不是“輕舟”。因此,余在這里選擇“輕舟”,與下文的所指不一致。

對于原文中的“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張譯為“一個人劃著一只小船”,余譯為“獨駕輕舟”,漢語中它們都很通順。但是,對照原文不難發現,這兩個譯文都是錯誤的。原文所指其實是“劃著小船兒一個人(獨自)捕魚”之意。

原文是兩個分句,由連詞“and”連接成并列句,其中有兩層意思。我們認為,在漢譯文中,將這兩層意思分開譯成兩個獨立的句子會更自然、更流暢。

李思伊譯文:他,一個老人家,劃著小船兒一個人在墨西哥灣流中捕魚。一晃84天過去了,可至今卻仍兩手空空,沒有捕到一條魚。(海明威2015:1)

(2)In the first forty days a boy had been with him.(Hemingway 2011:1)

張譯:在最初的40天里有一個男孩和他在一起。(海明威2012:5)

余譯:開始的40天,有個男孩跟他同去。(海明威2010:1)

評析:這里,張譯勝過余譯。原因有三:第一,將“In the first forty days”譯成介詞短語“在最初的40天里”比譯成名詞短語“開始的40天”要更加充分。第二,將其中的“the first”譯成“最初的”比譯成“開始的”要更準確,但若譯為“起初的”會更精當。第三,將“had been with him”譯成靜態的“和他在一起”比譯成動態的“跟他同去”要更符合上下文的語意和前后的連貫。張譯的不足是:介詞短語“在最初的40天里”之后未使用逗號,使得整個句子讀來太過局促。

李思伊譯文:在起初的40天里,還有一個小男孩陪著他。(海明威2015:1)

(3)But after forty days without a fish the boy's parents had told him that the old man was now definitely and finallysalao,which is the worst form of unlucky,and the boy had gone at their orders in another boat which caught three good fish the first week.(Hemingway 2011: 1)

張譯:但是40天沒捕到一條魚,那男孩的父母就告訴他說這老頭子確實一定是晦氣星——那是一種最最走霉運的人——于是孩子聽了父母的吩咐,到另一只船上去打魚,那只船第一個星期就捕到三條好魚。(海明威2012:5)

余譯:可是過了40天還捉不到魚,那男孩的父母便對他說,那老頭子如今不折不扣地成了晦氣星,那真是最糟的厄運,于是男孩聽了父母的話,到另一條船上去,那條船第一個星期便捕到三尾好魚。(海明威2010:1)

評析:張將“But after forty days without a fish”譯成“但是40天沒捕到一條魚”,語氣較為平淡,沒有再現出小男孩父母因他跟老人在一起捕不到魚時所表現出的焦慮。余譯的“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捉不到魚”,其中所使用的語氣副詞“還”較為充分地表達出了小男孩父母的焦慮,這是比較到位的翻譯。另外,張將“the old man”譯成“這老頭子”比余譯成“那老頭子”要更好一些。老人就在他們身邊,故使用“這”而不是“那”更加符合小男孩父母對老人評價的口吻和場景。本句是小說開頭的第三句,對于老人到底是“打魚”,還是“捉魚”,還是“捕魚”,張和余都分別交替使用到,但為了行文方便,使用“捕魚”還是更加便利和順當。對于短語“three good fish”,張譯為“三條好魚”,余譯為“三尾好魚”。對于“魚”的量詞,使用“條”比使用“尾”會更通俗易懂,也更符合海明威平實的語言風格。兩位譯者都將“good fish”譯為“好魚”,這的確忠于原文,但到底什么是“好魚”?則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我們認為,譯成“大魚”就符合上下文了。再者,原文句子很長,但仍然是由兩個并列句組成:前半句是小男孩父母對老人所做的評價,后半句是小男孩的所作所為。據此我們認為,將原文所表達的兩層意思分別譯成漢語中的兩個句子會使原文的意思更加明晰。

李思伊譯文:可過了40天還沒捕到魚,孩子的父母就對他說,這老頭兒現在準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霉,也就是說,他走霉運走到了極點。于是小男孩聽從父母吩咐,上了另一條船兒,這條船兒第一個星期就捕到了三條大魚。(海明威2015:1)

(4)It made the boy sad to see the old man come in each day with his skiff empty and he always went down to help him carry either the coiled lines or the gaff and harpoon and the sail that was furled around the mast.(Hemingway 2011:1)

張譯:孩子看見那老人每天駕著空船回來,心里覺得很難過,他總去幫他拿那一卷卷的鉤絲,或是魚鉤和魚叉,還有那卷在桅桿上的帆。(海明威2012:5)

余譯:他看見老人每日空船回來,覺得難過,每每下去幫他的忙,或拿線圈,或拿魚鉤魚叉,以及卷在桅上的布帆。(海明威2010:1)

評析:這里又是一個由“and”連接的并列句。前半句的主語由形式主語“It”充當,其真正的主語是后面的動詞不定式短語“to see the old man come in each day with his skiff empty”。翻譯該句時,需先將真正的主語譯出。這句話直譯是:看到老人家每天劃著空空的小船兒回家,這使得小男孩很難過。張將“孩子”做主語,余將“他”做主語,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文的句子呈現方式。另外,到底該如何翻譯這里的并列連詞“and”呢?根據該句前后兩個分句之關系,“and”譯為表示順承關系的連詞“于是”比較恰當。另外,對于“sail”,張譯為“帆”,缺少節奏感,余譯為“布帆”又不恰當,這里實際是指“船帆”。

李思伊譯文:看到老人家每天劃著空空的小船兒回家,小男孩怪難過的,于是,他總要下到海里去幫他拿那些卷好的繩索,或魚鉤和魚叉,還有卷在桅桿上的船帆。(海明威2015:1)

(5)The sail was patched with flour sacks and,furled,it looked like the flag of permanent defeat.(Hemingway 2011:1)

張譯:帆上用面粉袋打著補丁,卷起來的時候,看上去像永久的失敗的旗幟。(海明威2012:5)

余譯:那帆用面粉袋子補成一塊塊的,卷起來,就像是一面長敗之旗。(海明威2010:1)

評析:這句話是承接上句而來,也是一個由“and”連接的并列句。張將前半句中的“The sail”譯成“帆”,是泛指,因“sail”之前有定冠詞,張沒有譯出定冠詞所表達的意思。余將其譯為“那帆”更恰當,但遺憾的是,上文中他將“the sail”譯成了“布帆”,這造成前后所指不一致,因為“帆”和“布帆”不是一個概念。在后半句中,短語“the flag of permanent defeat”較難翻譯。張譯為“永久的失敗的旗幟”,盡管讀者隱約知道她的意思,但非常不清晰。另外,“旗幟”是褒義詞,其前面使用表達負面之意的“永久的失敗的”來修飾,搭配不夠妥帖。余譯為“一面長敗之旗”,似乎也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們認為,翻譯該短語時,對其中的“permanent”之意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就可以表達通順了。

李思伊譯文:那船帆是補丁摞著補丁,那補丁全是面粉袋兒,卷成一團時,看上去就像一而再、再而三地吃了敗仗后的旗子。(海明威2015:1)

(6)The old man was thin and gaunt with deep wrinkles in the back of his neck.(Hemingway 2011:1)

張譯:老人瘦而憔悴,頸后有深的皺紋。(海明威2012:5)

余譯:老人瘦削而憔悴,頸背皺紋深刻。(海明威2010:1)

評析:這是個簡單句??傮w上講,張譯傳達了原文之意,但譯為“老人瘦而憔悴”因未使用排比結構而缺乏對稱美。若表述為“老人消瘦而憔悴”就使用了排比結構而具有對稱美了。此外,張譯的“頸后有深的皺紋”,缺乏表達力度,因為“有”這個動詞是弱動詞,缺乏動態性;名詞短語“深的皺紋”除因使用單音節的“深”而缺乏節奏感之外,還不能夠充分體現出老人的蒼老,譯為“深深的皺紋”就能體現出老人的蒼老了。余譯“皺紋深刻”似乎搭配不當,因為“深刻”一詞是不能用來描述“皺紋”的,也不能說“深刻的皺紋”,但說“刻上了深深的皺紋”則是通順的漢語。另外,余將“with deep wrinkles in the back of his neck”譯為“頸背皺紋深刻”改變了原文的行文方式,因為原文表述的是“deep wrinkles”,即“深深的皺紋”,而不是“皺紋深刻”。該短語如果譯為“頸背上刻上了深深的皺紋”,那就充分傳達出原文之意了。

李思伊譯文:老人家既消瘦,又憔悴,頸脖子后面刻上了深深的皺紋。(海明威2015:2)

(7)The brown blotches of the benevolent skin cancer the sun brings from its reflection on the tropic sea were on his cheeks.(Hemingway 2011:1)

張譯:面頰上生著棕色的腫起的一塊塊,那是熱帶的海上反映的陽光曬出來的一種無害的瘤。(海明威2012:5)

余譯:熱帶海上陽光的反射引起善性的皮癌,那種褐色的瘡疤便長滿了兩頰,(海明威2010:1)

評析:從上一句開始,海明威開始描寫老人的體貌特征。上一句所呈現的老人的總體特征是:既消瘦,又憔悴,接著描寫的是脖子上的特征。本句話描寫其面部特征。張譯以“面頰”開頭,這與上面所描寫的脖子上的特征很好地接應了起來,但余將“熱帶海上陽光的反射引起善性的皮癌”這一信息前置,直到最后才出現“面頰”,這與上文所描寫的“頸背”無法接應起來,而且也較為突兀。原文中的定語從句“the sun brings from its reflection on the tropic sea”是用以說明“The brown blotches”的形成原因的。故在翻譯該句時,先將主句“The brown blotches of the benevolent skin cancer were on his cheeks”抽出來進行翻譯,之后再翻譯定語從句,說明“The brown blotches”的形成原因,就文從字順了。對于“The brown blotches”,張譯為“棕色的腫起的一塊塊”,所指比較模糊,余譯為“褐色的瘡疤”很簡潔,但不夠準確。其實,“brown blotches”就是“褐斑”之意。張將“the benevolent skin cancer”譯為“一種無害的瘤”不準確,因為“瘤”和“皮膚癌”(skin cancer)應該不是一個概念。余將其譯為“善性的皮癌”,搭配似乎不恰當。我們認為,翻譯“benevolent”時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引申而譯為“輕微的皮膚癌”就順了。

李思伊譯文:褐斑布滿了老人的面頰,那是太陽因反射到熱帶的海面上而招致的輕微的皮膚癌。(海明威2015:2)

(8)The blotches ran well down the sides of his face and his hands had the deep-creased scars from handling heavy fish on the cords.(Hemingway 2011:1)

張譯:順著臉的兩邊,全長滿了那腫起的一塊塊。他的手因為拉繩子,拖曳沉重的魚,有紋路很深的創傷。

(海明威2012:5)

余譯:兩手時常用索拉扯大魚,也留下深折的瘢痕。(海明威2010:1)

評析:這里又是一個由“and”連接的并列句。前半句承接上文繼續講“褐斑”在老人臉上分布的情況,后半句講老人的雙手刻上勒痕的情況。張將并列句前后的兩個分句分開翻譯,語義層次清晰。余則省略前半句未譯,也許他是考慮到這里出現的“the blotches”與前文所描寫的內容重復,顧省略不譯。但也許他是沒有注意到原文的動詞短語“ran well down”的含義。另外,句中的介詞短語“from handling heavy fish on the cords”較難翻譯。張譯為“因為拉繩子,拖曳沉重的魚”,余譯為“用索拉扯大魚”,這兩個譯文均不夠順暢,特別是余譯的“拉扯大魚”與實際情況不太相符。對于“scars”,張譯為“創傷”,余譯為“瘢痕”(意為“創口或瘡口留下的痕跡”),這與實際情況也不相符。

李思伊譯文:褐斑沿著他的雙頰延伸開去,他的雙手刻上了深深的勒痕,那是大力用繩索拖大魚時所留下的。(海明威2015:2)

(9)But none of these scars were fresh.They were as old as erosions in a fishless desert.(Hemingway 2011:1)

張譯:但是沒有一個傷疤是新的,都是古老的,像一個沒有魚的沙漠里被風沙侵蝕的底層一樣。(海明威2012:5)

余譯:這些瘢痕卻都不新,只像無魚的沙漠里風蝕留痕一樣蒼老。(海明威2010:1)

評析:張將這里的“scars”譯為“傷疤”,與其上文所譯的“創傷”前后不一致。原文中的兩個獨立句關系非常緊密,張將其整合到譯文的一個句子當中進行表達,比較合乎情理。但張將“as erosions in a fishless desert”譯為“像一個沒有魚的沙漠里被風沙侵蝕的底層一樣”,這里的“底層”就不知從何而來。這應屬于超額翻譯。另外,張如此翻譯也暴露出她似乎缺乏生活體驗或觀察。大凡去我國大西北魔鬼城旅游過的人都知道,沙漠中往往有一些小山丘,它們的周圍因風沙經年累月的侵蝕而留下深深的痕跡。正是海明威豐富的生活體驗和觀察,才造就了如此栩栩如生的描述。余光中將原文第一句譯為“這些瘢痕卻都不新”,這似乎不像漢語表達。而在后一句的譯文中,用描寫人的形容詞“蒼老”來描述“瘢痕”似乎也不妥當。

李思伊譯文:但這些勒痕都不是新近才有的,它們跟那些在沒有魚的沙漠中所遭受到的各種侵蝕一樣古老。(海明威2015:2)

(10)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Hemingway 2011:1)

張譯:他的一切全是老的,除了他的眼睛,眼睛和海一個顏色,很愉快,沒有戰敗過。(海明威2012:5)

余譯:除了眼睛,他身上處處都顯得蒼老??墒撬难劬ΩK粯宇伾?,活潑而堅定。(海明威2010:1)

評析:這是《老人與?!烽_頭的最后一段。正是這句話,使得小說的主題得以確立。作為譯者,翻譯好這句話就能夠在譯文當中幫助原文作者確立起整部小說的主題,也為下文再次凸顯“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這個主題埋下伏筆。

張將“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譯為“他的一切全是老的”。這個看上去很對應于原文的直譯,實際上反映出譯者沒有領會到原文的精神實質,故如此翻譯未能傳達出原文的意義。余將該句譯為“他身上處處都顯得蒼老”似乎也不妥當。這是因為,當我們說某某人很蒼老時,多半是指他的整體身體狀況,盡管我們可以說“他的臉很蒼老”,但我們很少會說“他的脖子很蒼老”、“他的眼睛很蒼老”、“他的額頭很蒼老”、“他的手很蒼老”、“他的腰很蒼老”、“他的腿很蒼老”等。因此,說“他身上處處都顯得蒼老”讓人感覺有些搭配不當。因此,在翻譯這句話時,做一定程度的引申會使譯文通順暢達。

另外,海明威在這里再次使用了由“and”連接的并列句。張是按原文語序并用一個句子來翻譯該句的。但由于沒有處理好“except his eyes”的翻譯,導致其譯文“除了他的眼睛,眼睛和海一個顏色”中兩次出現“眼睛”這個詞,顯得比較重復,且其前言沒搭后語。余光中在翻譯該句時,將“except his eyes”的譯文直接移至整個句子的句首,這導致他另起一句而給出的譯文“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樣顏色”因中間被“他身上處處都顯得蒼老”這句話的阻隔而無法同“除了眼睛”接續起來,從而缺乏語義上的連貫。另外,余將引導原文并列句的“and”譯成“可是”也不恰當,因為“and”在這里并不表示轉折關系,而只表示順承關系。

最后談談兩位作家對于“(his eyes)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的翻譯。張將其譯為“(他的眼睛)很愉快,沒有戰敗過”顯然搭配不當,而且文理不通。余將其譯為“(他的眼睛)活潑而堅定”倒很通順,但問題是,這樣表述完全沒有凸顯出老人所展現的精神,同時也無法同整篇小說下文中點名主題的“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前后呼應起來。

李思伊譯文:他身上的一切都透著古老的氣息,唯有那雙眼睛是個例外,它們跟大海的顏色一模一樣:令人振奮、永不言敗。(海明威2015:2)

5.結語

小說開頭是小說家辛勤汗水的結晶。任何經典小說,無不首先以經典的小說開頭贏得廣大讀者的青睞。小說開頭不僅確立起小說的主題、傳達出小說的風格和口吻,還充分體現了小說家的寫作藝術。作為譯者,在翻譯小說開頭時,要像小說家那樣地去付出辛勤的汗水,努力還原原作之妙。譯者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有可能拿出可信的譯文??尚诺淖g文,就是措辭準確精當、句子通順流暢、句式富于變化、段落布局合理,且幫助原文作者在目的語世界確立主題、表達意義、傳達風格、再現口吻的譯文。本文分別對作家張愛玲和作家余光中各自翻譯的《老人與?!返拈_頭進行了評析,并基于此提供了自己的譯文,目的是強調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盡最大努力,拿出可信的譯文。

Austen,J.1998.Pride and Prejudice[M].Minnesota:EMC/ Paradigm Publishing.

Beard,A.2001.Texts and Contexts:Introducing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Study[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Carey,G.1973.Cliffs Notes on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M].Nebraska:Cliffs Notes.

Fitzgerald,F.S.1999.The Great Gatsby[M].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Classics.

Hemingway,E.2011.The Old Man and the Sea[M].Fontal Lobe Publishing.

Kress,N.1993.Beginnings,Middles and Ends[M].Ohio: Writers Digest Books.

Lodge,D.1992.The Art of Fiction[M].New York:The Penguin Group.

Peck,J.&M.Coyle.1993.Literary Terms and Criticism[M].Hampshire&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Peck,J.1983.How to Study a Novel:A Students'Guide[M].Hampshire&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Sanger,K.1998.The Language of Fiction[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Tolstoy,L.1877.Anna Karenina[M].New York:Barnes&Noble World Digital Library.

Williams,J.M.2006.Style: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M].New York:Pearson Longman.

海明威.1995.老人與海(吳勞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海明威.2010.老人與海(余光中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

海明威.2012.老人與海(張愛玲譯)[M].北京: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海明威.2013a.老人與海(谷啟楠譯)[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海明威.2013b.老人與海(黃源深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

海明威.2013c.老人與海(李文俊譯)[M].杭州: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浙江文藝出版社.

海明威.2013d.老人與海(董衡巽、趙少偉、湯永寬等譯)[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海明威.2015.老人與海(李思伊譯)[M].廣州:花城出版社.

(責任編輯 鄧夢寒)

H315.9

A

1674-8921-(2016)06-0088-07

10.3969/j.issn.1674-8921.2016.06.015

李思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小說翻譯、金融翻譯、商務翻譯教學。電子郵箱:leeseeyee@126.com

盧紅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與文化、商務翻譯、翻譯教學。電子郵箱:hongmei65@126.com

猜你喜歡
張譯老人與海海明威
40公里與5個字
古鎮中的小池塘
閱讀(書香天地)(2021年11期)2021-03-08
海明威名言
基于文學翻譯的《老人與?!贩謱娱喿x賞析
海明威:《雨中的貓》
《老人與?!方o我帶來的快樂
作文成功之路·小學版(2020年11期)2020-02-01
Summer Holiday
《老人與?!放c海明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