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思考

2016-03-21 06:08天津市武清區楊村第四中學胡清華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高中生課外閱讀原則

天津市武清區楊村第四中學 胡清華

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思考

天津市武清區楊村第四中學 胡清華

本文首先引入語文教育與德育之間存在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其次指出將德育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四個主要途徑,最后介紹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旨在思考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途徑,以此促進高中生的德育發展,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高中 語文 德育 關系

一、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

德育指教育者將正確的道德思想傳授給受教育者。高中語文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言語作品,言語作品中蘊含著作者對于所描述現象、事物的感情及自己的價值觀。語文教育的形式由言語作品中包括的主體思想決定。同樣,語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現所需表達的中心思想。文與道是緊密相連的。德育教育在其他學科中不能得到直接顯示,通常會通過文學形式間接展現出來。教師對課文的解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自身體會,從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將自身的道德教育水平提升到一定境界。語文教學通常是將德育因素寄托在文章描述的故事情節之中,以通過文中刻畫的各類人物形象展示,或通過文學作品中表述的客觀事實及情感揭示。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是互為關系的。每個人在受教育的不同階段獲得不同的德育教育。小學時,學生們更多是聽、寫。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將思考結合到其中,高中階段的學生需要融入具體行動。因此,兩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語文教育創造與整個社會相接軌的德育。

二、德育滲透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方法

1.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語文教學對學生實施德育滲透,如果教師時刻進行,會使處于叛逆期的學生有心理逆反。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語文教學時善于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變化。高中生的心理與生理在連續的產生變化,會產生一定的補平衡性,使他們具有不同于其他階段的心理特征。進行合理教育之前,教師需要正確了解高中生的心理變化,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變化進行合理的道德教育水平。教師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

2.利用作文教學滲透德教。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寫作可以成為教師德育滲透的關鍵步驟。高中階段是學生品性培養的重要時期。這需要語文教師認真思考,將寫作作為很好的一個途徑。寫作可以使高中生的思想得到很好的詮釋。教師可以通過選擇一些符合學生生活的題目,引導高中生明辨是非。寫作中,高中生既對相關技巧有了很好地掌握,又得到了德育陶冶。

3.通過情景教學,提升德育水平。高中生的教學任務雖然比較繁重,但是教師為學生德育水平的提升進行一些情景教學是必需的。課文學習中,學生可以分角色閱讀,可以進行一些主題演講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高中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為德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情景教學可以使高中生對所學基本知識進行深入理解。教師要以身作則,利用自身的素質及思想道德水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4.運用課外閱讀滲透德育。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高中生學業壓力較大,但仍需要一些課外閱讀豐富他們的生活。課外閱讀對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是必不可使的。語文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可讀性強、感染力強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通過閱讀一些優秀的文人作品,學生可以受到熏陶,將德育的被動培養轉化為主動培養。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可以真正實現內省效果。這種德育培養是深刻與持久的。

三、語文教育滲透德育的原則

1.適時適度原則。適時適度原則指高中語文教師實施德育時,要根據道德法律以及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等原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不是指在每節課中都要加入思想教育,也不是教師可以根據文學作品泛濫地進行思想表達。教師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控制可能會使結果事與愿違。教師不遵循適時適度原則,會使學生特定階段具有的心理特征被激發出來,可能會帶來一些不良效果。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守適時適度的原則,將德育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2.充分發揮自覺性。知識的主動接受效果好于被動接受。因此,語文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主動接受并將其化作自身具有的特定觀念及品行。學生可以將其接受的良好思想教育在平時的行動中展現出來,主動參與到德育中,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使德育教育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知識,為其以后的行為提供指導。

3.和諧原則。和諧原則指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及教材三方面的行為,不是其中任何一方單方面的,因此需要三者之間的協調。教師要將教材中表達的德育觀點正確地傳遞給學生,從而將學生與教材聯系到一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指教師通過對知識的認真傳授,學生得到了合理接受,從而實現和諧狀態。學生通過對與教材的認真學習,對教材中的核心思想進行深入理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活躍,從而使三者之間形成和諧關系。

4.貼近現實原則。受許多因素的限制,語文教學往往會自動過濾掉社會的負面性,使教學產生一定的片面性。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刻意規避矛盾現象,使學生只能看到社會中存在的真善美,而缺乏對社會全面的客觀理解。文學作品切近現實,能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活,使學生進行更加切合實際的比較,在自身的選擇中對社會的不良現象進行批判,從另一個方面更好地得到教育。

[1]李 袁.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2]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交際,2016

[3]雍靜怡.淺談高中語文課文閱讀中的德育教育與研究[J].才智,2016

[4]邱麗穎.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亞太教育,2015

ISSN2095-6711/Z01-2016-12-0035

猜你喜歡
高中生課外閱讀原則
《發明與創新》(高中生)征稿啦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高中生是否應該熬夜學習?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