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不是技術活

2016-03-25 02:33卜慶振
江西教育B 2016年1期
關鍵詞:基廷情懷詩歌

卜慶振

電影《死亡詩社》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在詩歌鑒賞課上,約翰·基廷老師要求一個學生站起來朗讀教材的序言部分,那里面提議可以引入數學坐標系統來理解詩歌,把一首詩歌在藝術上的得分標畫在橫軸上,把詩歌主題的重要性的得分標畫在縱軸上,然后二者相乘,計算出覆蓋面積,最終以所得面積大小來判斷一首詩的優劣?;⒗蠋熃ㄗh全班同學把自己手中教材上那一頁撕掉,后來干脆要求把整章序言統統撕掉。因為他認為這是在談論詩歌而不是安裝水管,把詩歌量化的觀點是“狗屁”。

教育是需要技術來做支撐的,因為教育技術是“教育活動中所采用的一切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總和”。但基廷老師為什么要讓學生撕掉序言呢?因為教育不是一個純技術的活。

許多老師在聽專家報告、參加教師培訓時,總是抱著一種期待:對自己的一線教學有指導作用,如寫寫教案、制作一些課件;或者分享一下考試試題、復習指導的模式等。但對其中的教育思想卻置若罔聞,他們認為教育情懷是空洞的,自己需要的是能提高成績的、實在的東西。

毋庸諱言,在教育技術方面,基層教師的確處在饑餓狀態,在命題能力、課件制作等基本功方面尚有欠缺,他們有提升的需求與必要。但教育的技術層面的能力是教學的基礎,許多老師把這些全部寄希望于別人,希望得到現成的教學秘籍,就讓人費解了。名師的課堂固然精彩,可直接應用于我們自己的課堂嗎?名校的試題固然優秀,可直接應用于我們自己的考試嗎?

誠然,好的教育技術可以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更輕松,更便捷。于是,就有人把教育技術的功能無限夸大化,把一切教育問題都寄希望于教育技術的提高。于是,各種量化的標準也逐漸蔓延開來。教學過程要量化,教學結果要量化,甚至一堂課的評價、一個學生的成長、一次學生問題的轉化也要用量化的方法。

對于教育技術的夸大還表現在各種“模式”的創造上,因為相信技術是可以復制的,于是,有人就開始總結教育成功人士的各種方式和方法,并進行了所謂的歸納和提升,上升到“模式”的高度,企圖利用“模式”的復制,創造一個又一個教育的神話。技術提升的確可以幫助我們反思和提升,但對于教育來說,這絕不只是一個純技術的活,因為教育的對象不是沒有生命的物品,技術再高超,模式再成熟,我們也不可能用同一個優秀的“模子”造就出全部一樣的優秀人才來!

在名校林立的當下,各種“模式”層出不窮,但“模式”成功復制的案例我們卻聞所未聞。為什么呢?因為教育的成功絕不是只依靠技術,技術的背后有更高層次的東西,那就是教育的情懷??梢哉f,如果一味追求技術而舍棄情懷,那就丟失了教育的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人推崇的教育之道,包括了技術,更包含著情懷。當教育缺少了情懷的時候,教育就缺失了應有的溫度,倘若教育只有技術,那些復雜的生命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復雜的生命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個冷冰冰的數字與標準。那些復雜而微妙的生命現象,就會利用一個又一個可以復制的技術來處理。

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生命的人,是有思想的人,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有教育的情懷。因為我們要傳遞的,不只是知識,更是思想;我們要塑造的,是生命,是靈魂。

葉圣陶說:“一棵花,一棵草,它那發榮滋長的可能性,在一粒種子的時候早已具備了。但有些種子竟不能發芽,便發了芽,竟有苗而不秀、華而不實的。這是什么緣故呢?”這兒需要的不是教學的秘籍、升職的高招,更不是教學的法門,而是教育的情懷,是為師者的良知與追求。他們所倡導的,是用生命潤澤生命,用生命喚醒生命,用自己生命的成長去陪伴另一個生命的成長。

作為一名教師,在掌握必備的技術性的教學基本功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自己在精神方面的追求,思想上的充實和豐富。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平縣東平街道中學)

猜你喜歡
基廷情懷詩歌
贛鄱情懷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詩歌島·八面來風
尋找自己的聲音
尋找自己的聲音
尋找自己的聲音
“五老”情懷
詩歌過年
黑白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