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模式進行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改革

2016-03-27 13:21孫國慶孫國龍趙興強
安徽農學通報 2016年9期
關鍵詞:培育林業森林

孫國慶 孫國龍 王 磊 趙興強

(河北圍場北曼甸林場,河北承德068457)

運用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模式進行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改革

孫國慶孫國龍王磊趙興強

(河北圍場北曼甸林場,河北承德068457)

該文通過回顧傳統森林培育經營模式的弊端,對比國際一流森林經營技術,完善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體系,并詳細介紹了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體系的技術措施及其各項措施的優勢。建議國有林場進行以“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理論”為指導,“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經營”為基本經營模式,以“流域經營”為載體的森林經營模式的試點改革,從而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質量提高、面積蓄積雙增”和“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的森林資源健康、培育和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森林培育;經營模式;近自然

1898年德國科學家嘎耶[1](Gayor)率先提出了“依據森林自然規律從事林業生產”的近自然林業培育經營思想,強調人們應該尊重自然發展規律,通過遵循、利用自然規律,達到森林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在2006年“設計開發創新型森林經營模式”計劃中就曾提到過:“近自然經營不但能減少經營成本、提高森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而且還能在森林的可持續經營中發揮巨大的作用”[2]。筆者依據多年的森林經營實踐探索,對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模式論述如下:

1 創新森林培育經營理論

1.1近自然森林經營的內涵所謂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3],就是人類在林業生產過程中通過遵循、利用森林本身存在的一些自然規律,制定符合森林可持續經營發展的一系列森林經營培育措施[4],其致力于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5]是通過學習自然規律,依托自然規律,結合人為主動干擾,培育接近自然而又優于自然,質量優良、健康可持續經營的森林資源體系。

1.2傳統森林培育經營模式的弊端長期以來,“栽了砍,砍了栽”的傳統經營方式導致森林的多種效能被“鎖喉”,森林的物種多樣性、地表植被等遭到了嚴重破壞,這為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埋下了隱患[6]。由于缺乏科學的森林培育經營理論和技術,造成了林地生產力的極大浪費,林地的潛在地力長期得不到有效釋放,致使森林生態功能的可持續發展遭到阻礙[7]。

1.3對比世界一流森林經營技術找差距同世界發達國家的森林培育經營理論接軌,對比中國和國外林業發展水平,尋根源、找差距[8]。例如,德國森林覆蓋面積較小,僅0.11億hm2,但是德國的年采伐量為8.7m3/hm2,綜合比較中國的單位面積產出比竟不足德國的1/100。通過對比研究[9-10]表明,剔除氣候、地域差異等客觀因素,發現國內森林培育經營理論落后、科學育林技術缺失是差距的癥結所在。

1.4創新理論探尋新出路通過綜合比較國內外林業經營技術措施[9-13],結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借鑒國外先進的森林培育經營技術,開啟中國森林培育經營綠色崛起的道路。開創“以近自然森林培育理論為指導、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全流域經營”的森林培育經營新模式。通過科學育林,全流域經營,增加造林地面積,提高森林覆被率;科學撫育森林,清除貶值低值森林資源,增加優質資源,使林區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景觀效益得到巨大提升。

1.5認知森林起源、做到科學營林正確認知森林起源[14]是確定其經營路線的關鍵因素,根據不同的起源采取不同的技術措施,才能做到科學營林。從森林的更新角度來看,一般習慣于把森林簡單地劃分為天然林和人工林,但這樣會忽略其生長特性,忽略矮林、中林和喬林等不同生長特性,如果從森林的生物學角度又忽略了其生長特性,不能從源頭分辨出樹木的好壞和優劣。為此,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把森林起源分為矮林、中林和喬林。矮林前期生長快,后期生長慢,壽命較短,而喬林前期生長慢,后期生長快,壽命長,是建立健康穩定可持續森林系統的基礎。

1.6森林培育經營技術體系漸逐完善以近自然理論為指導的森林培育經營新體系,使森林經營技術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不同立地條件下森林經營的實際需要,經營的針對性強,更有力地促進森林質量的逐步完善和林地生產力的有效發揮,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成為森林培育經營技術提升的重要標志[15-18]。

2 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的技術措施

2.1流域經營治理模式通過對區域流域內林地綜合設計、集中作業,堅持“宜造則造,宜改則改,宜封則封”的原則進行全面經營,打造精品流域治理工程,達到流域內林相優美、路網通達,從而取得較好的經營治理成果[19-22]。

2.2科學劃定林分階段按照傳統方式可以把森林分為幼林、中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此劃分標準帶有明顯的采伐利用目的性。而按照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理論[5,23-24],則是以培育森林為目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將林分劃分為型干階段、疏伐階段和收獲階段。在型干階段,按照樹木生物學特性通過抑制側枝生長等措施促進其高生長、快生長,形成通直的干型;在疏伐階段,促進徑級增長,開始目標樹經營,同時收獲中小徑級材;在收獲階段,就是收獲目標樹木材,并提前20a通過人為干預等方式進行林下更新,科學確立新的經營方向。

2.3科學造林,精品培育通過消除貶值資源,改善林分質量,使資源更新煥發活力,大規模壓縮皆伐作業,使更多的森林得到保留,森林的生態效益得到不間斷存續和釋放。精細規劃,綜合治理,運用目標樹經營,轉化經營和均質經營等經營方式,大規模開展中幼齡林的質量調查、密度調整、樹種調整、結構調整,彌補以往森林經營欠賬,實現森林資源整體質量和林地生產力的大幅提升,開創森林培育經營新局面。

2.4強化“良種壯苗”的意識樹木品種是影響森林健康可持續經營的關鍵因素。要改變過去“有苗就栽、有樹就種”[4]的傳統做法,每年造林地首先應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或培育在現有立地條件下適宜生長的鄉土樹種,加強優質鄉土樹種良種壯苗的培植,加強種子園和良種基地建設,并引進適生珍稀針闊葉樹種[25-26]。

2.5科學界定樹木生命周期對樹木生命周期的科學、客觀認知是影響森林的綜合效益能否發揮到最大的關鍵所在?,F有森林經營規程規定了相關樹種的終伐期限,例如規定常見的華北落葉松終伐期為40a,但事實發現該樹種70~80a依然長勢很好,生長量不斷增加而且沒有出現過熟現象,因此要重新界定樹木生命周期,避免“青壯年”樹木的提前夭折。初步測算為華北落葉松的主伐年齡不低于80a,油松、紅松、云杉等不低于120a。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應實現以整個森林的生命周期為時間設計單元,以目標樹的標記、擇伐及更新為主要技術特征[27],以永久性林分覆蓋多功能經營和多品質產品生產為目標的森林經營體系[28]。

3 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模式估測

3.1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經營根據林地內林分的生長周期不同對林地內林分進行間伐、擇伐、疏伐、透光伐、綜合撫育等多種作業方式。以保留優質目標樹種為主[29-31],建立全林經營的發展模式。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籌的原則,遵循森林生態系統自然演替規律經營森林,優化森林資源結構,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培育異齡、復層、混交、穩定的森林結構。

3.2實現全流域經營面對資源低效利用、林區道路建設嚴重滯后、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差等嚴峻形勢,全流域經營集城鎮、森林、水域、湖泊、高山、農田為綜合載體,是發揮其復合功能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勢。實施全流域經營可以集所有經營方式于一體,集中高效地處理好森林經營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實現全流域經營是這一系列難題迎刃而解的關鍵,同時也是經營過程中產生附屬工程得以發揮其長期作用的基礎。

3.3近自然育林歐洲著名林學家德國弗萊堡大學教授海因希里·斯匹克指出,近自然育林是中國多功能森林培育經營的目標之一。通過對近自然理論的認知、學習、交流國內外先進經營技術、借鑒國外先進的近自然經營系統理論[17,26],促使中國的近自然理論得以轉變和技術提升,實現中國由傳統營林方式向近自然營林方式的轉變,從而走上科學、高效、系統的森林經營之路。

3.4推行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跳出“砍了栽,栽了砍”的簡單輪回,以間伐代替皆伐,由砍好留壞,變為砍壞留好。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探索一條綠色崛起之路。中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其森林覆蓋率僅占14%,且存在分布不均的現象,加上人們濫砍濫伐,森林火災、病蟲害等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森林的物種多樣性較差,嚴重影響森林綜合效能的發揮。森林是需要經營的,沒有經營的森林一定不是最健康的森林。危廷林[32]通過闡述目前造林、營林過程中水土流失的現狀以及實施近自然林業水土流失狀況的變化,揭示近自然林業與水土保持的關系。張勁峰等[33]采用近自然林業理論和方法為指導,確定恢復策略,采用鄉土樹種,發展混交林,早期撫育目的樹種,天然更新,最終實現了亞高山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因此,要想打造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顧且使森林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發展思路[34],就應該充分利用森林生態系統內部本身的發展規律,尊重自然、認識自然、利用自然規律使其達到近自然狀態[35]。

4 結語

在森林經營方面純自然不如近自然,國有林場通過多年森林經營實踐證明:凡是經營過的林地,其物種多樣性豐富、地表植被較多、土壤蓄水能力增強、病蟲害減少、火災隱患下降。筆者認為,應當逐漸推廣運用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理論,這樣能夠更好地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幫助森林自我更新[36],使森林在持續發揮生態效益的同時,向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不斷發展前進。國有林場進行森林經營時應以“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理論”為指導,“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經營”為基本經營模式,以“流域經營”為載體,充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通過運用近自然理論,科學營林,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綜合效益,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以德國林人一直追求的“通過利用而經營森林”的近自然林業最高境界為主導思想,實現由傳統經營模式向近自然發展模式的轉變,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質量提高、面積蓄積雙增”以及“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的森林資源培育、經營和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1]邵青還.對近自然林業理論的詮釋和對我國林業建設的幾項建議[J].世界林業研究,2003,16(6):1-5.

[2]Brucha N R.Close to Nature Silviculture//:Budapest: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2006.

[3]陸元昌.近自然森林經營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劉愛兵,李傳坤.近自然林業理論[J].江西林業科技,2011(5):47-50.

[5]白艷江.潮關西溝流域森林近自然經營模式[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

[6]李成林.森林培育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之我見[J].福建林業,2011(2):45-46.

[7]王輝.淺析我國森林培育及經營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

[8]Mosandl R,彭鴻,侯琳.中歐地區的森林培育及其啟示[J].世界林業研究,2005,18(3):70-72.

[9]邢莉莎,張位.德國森林經營方式的借鑒探討[J].綠色科技,2012(5):56.

[10]李世明,孫淑,韓學文.德國森林經營與林木良種建設的經驗及啟示[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77-79.

[11]嚴競輝.淺析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科技與企業,2015(8):29.

[12]徐艷清.現代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華章,2012(31).

[13]徐高福,余啟國,孫益群,等.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林業調查規劃,2010,35(5):131-134.

[14]孫麗萍,牛純,劉毅.長春凈月潭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經營區區劃與經營類型劃分[J].吉林林業科技,2010,39(1):26-29.

[15]段建國.用近自然理論指導太行山綠化的啟示[J].內蒙古林業,2015(9):24-25.

[16]許新橋.西方近自然林業理論研究及其應用問題探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07.

[17]陸元昌,張守攻,雷相東,等.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論基礎和實施技術[J].世界林業研究,2009(1):20-27.

[18]陸元昌,Knut,Sturm,等.近自然森林經營的理論體系及在幼齡林撫育改造中的實踐[J].中國造紙學報,2004,19(z1):285-289.

[19]王禮先.面向21世紀的山區流域經營[J].山地學報,1998(1):3-7.

[20]艾前進.探索是成功之本實干是成事之基報告文學《國家戰略下的新探索——木蘭林管局創新森林流域經營紀實》創作隨想[J].河北林業,2013(10).

[21]劉強,陳祥偉,馬華文,等.東北林業大學帽兒山實驗林場森林的流域經營技術[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2,30(4):118-121.

[22]李忠海,谷金學.沾河林區流域經營治理的探討[J].中國林業經濟,2005(03):21-23.

[23]楊梅,黃曉露.引入近自然林業理念促進森林培育學科的發展[J].南方農業學報,2010,41(5):508-510.

[24]孫國龍,王磊.國有林場森林健康可持續經營模式[J].安徽農學通報,2015(19):90.

[25]劉于鶴,林進.加強森林培育是東北重點國有林區可持續經營的基礎[J].林業經濟,2006(12).

[26]Mosandl R,彭鴻,侯琳.中歐地區的森林培育及其啟示[J].世界林業研究,2005,18(3):70-72.

[27]祝寧.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林經營技術方案[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3):108-110.

[28]何明月,高甲榮,張金瑞.低效、殘次防護林的近自然林經營技術[J].林業調查規劃,2008,33(3):84-88.

[29]郝建,曾冀,郭文福.不同林分格木人工林目標樹生長性狀差異[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9):116-119.

[30]周錦北.目標樹擇伐林經營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11(09):11-13.

[31]孟黎黎,陸元昌,趙天忠,等.近自然森林經營目標樹作業體系輔助設計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7,29(3):66-70.

[32]危廷林.近自然林業與水土保持[J].亞熱帶水土保持,2001,13(1):20-22.

[33]張勁峰,周鴻,耿云芬.滇西北亞高山退化森林生態系統及其恢復途徑——“近自然林業”理論及方法[J].林業資源管理,2005(05):33-37.

[34]陸元昌,欒慎強,張守攻,等.從法正林轉向近自然林:德國多功能森林經營在國家、區域和經營單位層面的實踐[J].世界林業研究,2010,23(1):1-11.

[35]顏偉,王忠衛.貴陽市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探討[J].貴州林業科技,2011(3):58-61.

[36]劉國權.用近自然林業理論指導塞罕壩森林經營[J].中國林業,2009(8):56.

(責編:張宏民)

Using the Near Natural Forest Cultivation Management Pattern for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Management

Sun Guoqing et al.
(The Forest Farm of Beimandian of Weicha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Chengde 068457,China)

In this paper,by review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forest cultivation management pattern,and comparing the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for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the authors perfected the nearly natural forest cultivation management system,and introduced the nearly natural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advantage of its measures in detail.Suggested the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to"close to nature forest management theory"as a guide,"to the target tree architecture forest management"as the basic mode of operation,with"river basin management"as the carrier of forest management pattern in the reform,in order to achieve"to gather more and more,better and better,quality improvement,area accumulation respectively"and"green hill in,sustainable use"of health,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est Cultivation;Business Model;Near-nature

S750

A

1007-7731(2016)09-110-04

孫國慶(1987-),男,河北圍場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林學工作。

2016-04-18

猜你喜歡
培育林業森林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land produces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