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蕩歸來寫家山

2016-04-08 17:21李明
國畫家 2016年3期
關鍵詞:雁蕩雁蕩山沈括

李明

雁蕩歸來寫家山

李明

有“東南第一山”美譽的雁蕩山,位列“三山五岳”中的“三山”。北宋科學家沈括在《雁蕩山》一文中直言:“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出自其《夢溪筆談》,因被中學語文課本選入而廣為大眾所知。雁蕩山,又稱雁山,古稱雁宕山。因其山頂有積水長草之洼地,蘆葦茂盛,結草為蕩,據傳每當秋季南飛大雁多宿于此,山亦名為雁蕩山。

2016年春節期間,我與好友共赴雁蕩山采風寫生,使夙愿得償。首次走進雁蕩,面對朝暉之中的巍巍群峰,內心愉悅之情猶如泉涌,不能自已。雁蕩山巖的縱向石紋、巨大體量、雄渾氣象令我備受震撼,雁蕩山的摩崖石刻、洞天道觀、曲徑通幽令我頓生懷古歸隱之心。雁蕩山之雄渾奇秀非親睹不能盡得其風貌,雁蕩山的風骨卓越非親臨不能得其神髓。

雁蕩山是一座地質科學之山。地理學家形容雁蕩山為“銳峰疊嶂,奇巧百出,左右環向,真天下奇觀也”。其山體獨具特色,峰,柱、墩、洞、壁等星羅齊布,堪稱地貌類型的博物館。宋代沈括,明代王士性、徐霞客,清代施元孚、魏源等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家與旅游學家都對雁蕩山做過考察,留下了重要文獻。其中沈括在對雁蕩山考察后提出了流水侵蝕的學術見解,論證了雁蕩山峰谷成因,為西方學界所推崇;徐霞客更是三次考察雁蕩山,證實了大龍湫瀑布水源與雁湖無關,糾正了史書記載的錯誤。

雁蕩山是一座歷史文化之山。東晉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留下了描寫雁蕩山的諸多詩篇,可稱得上是雁蕩山水之美的第一位發現者。南朝梁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蕩開山之始。唐代高僧諾詎那率弟子來雁蕩山結廬講經,弘揚佛法。唐代僧人釋惟一贊美雁蕩,有詩曰:“四海名山皆過目,就中此景難圖錄?!蹦纤卧娙送跏罅粝旅洹把闶幑谔煜?,靈巖尤絕奇”。南宋理學家朱熹游歷雁蕩山,在靈巖題“天開圖畫”四字摩崖,靈峰北斗洞刻有他撰書的“忠孝傳家寶,詩書處世長”聯語。以上都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存。

雁蕩山是一座山水美學之山。雁蕩山的畫名是與我國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密不可分的。作為浙派大家,潘天壽先生對雁蕩情有獨鐘,曾三游雁蕩山水,獨創一家風貌,其代表作《小龍湫下一角》《雁蕩山花》等,多采用指畫手法,用線剛勁而內斂,以表現雁蕩巖石突兀渾厚之感。他在《聽天閣畫談隨筆》中曾云“山水畫家不觀黃山、雁蕩之奇變,不足以勾引畫家心靈之奇變”,可謂一語中的。潘天壽先生對雁蕩山飛瀑流泉更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雁蕩之飛瀑,如白虹之瀉天河,一落千丈,使觀者目眩耳聾,不可向邇”。這正是他多表現大、小龍湫的原因。

明清以降,隨著雁蕩山之名廣為傳頌,慕名登臨的畫家不勝枚舉。唐寅于1498年作雁蕩山水畫一幅,文徵明也有雁蕩山水圖存世,吳彬曾于1565年作《雁蕩山圖》。近代以來,更有黃賓虹三游雁蕩,作巨幅山水《大龍湫圖》《三折瀑圖》《天柱峰圖》等,狀寫雁蕩山川神貌,云橫林岫,巖壁聳天,墨氣冉冉。張大千曾與好友方介堪、謝稚柳、黃君璧、于非闇等同游雁蕩,留下傳世名作《大龍湫圖》《西石梁瀑布圖》等。

此次與好友同游雁蕩,登山流連近一周,幾近忘情,亦是步先賢后塵,續寫名山佳話。由于筆者久居中原,經年浸淫于太行深處、黃河兩岸,對雁蕩之獨特風貌與太行相類頗感驚異。深入挖掘此類感受便可漸次探究描繪雁蕩山的全新手法,以期在前代大家的基礎上能有所收獲。

首次走進雁蕩山,一股雄渾大氣、威嚴渾厚之氣撲面而來,令人血脈僨張,似與太行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山巖高聳、整體大氣、遠峰壁立、峰嶺連綿之氣象幾與太行一致,其蒼翠清秀之態與太行夏秋之時相類。雁蕩山與太行山二者經過漫長歲月的海陸變遷和風化作用,都形成了峰、嶂、洞、瀑四絕交輝之景,尤其是峰、嶂,已成為山水畫表現的基本樣式。雁蕩山由于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地形切割較深,地勢崚嶒,高達百米的峭壁陡崖成為基本形態,且溪源地段常有高瀑垂落,相比起來太行山也不乏此景,如雁蕩山有落差近200米的大龍湫,河南修武縣有落差300多米的云臺山瀑布。雁蕩山與太行山巨型陡崖的形成有著共同的原因:在強大的水流不斷侵蝕和切割之下,其下層古老的軟性巖石斷裂破碎,使得山體上部的堅硬巖體不斷剝落,垂直崩塌,形成今日兩山蒼巖裸露,崖峭壁陡,峽谷眾多,仿佛斧劈一般“森然干霄”。這就是沈括在《夢溪筆談·雁蕩山》中所寫:“原其理,當為谷中大水沖擊,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薄白韵峦畡t高巖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于山頂之地面?!边@一發現與太行山頂結構特點完全吻合。沈括又寫道:“今成皋、陜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鄙蚶ㄔ窝又葜?,對河南、陜西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不陌生,而與雁蕩山做成因比較,準確發現兩者的相似之處,實不易也。而沈括如能登上太行,看到與雁蕩山驚人相似的山頂平地,且山體體量相當,皆為石巖,不知作何慨嘆!

兩山之間有如此之多的共同特點,面對雁蕩應不感到陌生。走進雁蕩山,就仿佛行走在太行的千溝萬壑之中,若不是茂密而獨特的植被和遍布山間的廟宇洞府時時提醒,真有雁蕩乃故鄉山水之感?!八l太行”正是捕捉雁蕩山全新表現手法的突破點。雁蕩作為江南名山,卻有北方山水之氣魄,而表現壯闊之勢恰是北派山水畫家的特長,融太行等表現手法入雁蕩,力爭畫出全新氣象。前輩大師如潘天壽、黃賓虹、陸儼少,當代浙派山水大家如孔仲起、童中燾等皆已形成獨具個人風格的雁蕩表現手法,且具有廣泛影響,既是表現雁蕩的豐碑,亦是后學難以跨越的高峰。因此積極吸取借鑒前輩大家的已有成果,豐富完善自我,打下全面堅實基礎是第一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反復錘煉自身藝術語言,不斷尋求突破,以期獲得創作上的升華,集古今大成而終成一家。

猜你喜歡
雁蕩雁蕩山沈括
洞察雁蕩
沈括
沈括的登山包
雁蕩的霧
沈括與《夢溪筆談》
游北雁蕩山
雁蕩山觀石
沈括:一個通才的治水路
游雁蕩山
老圃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