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里大辦圣誕節是耶非耶

2016-04-14 02:10陳寶泉
教育家 2016年1期
關鍵詞:洋節萬圣節情人節

文/陳寶泉

?

直言·ZhiYan

校園里大辦圣誕節是耶非耶

文/陳寶泉

歲末年終,節日密集。近些年來,外來洋節、商家制造的購物節也層出不窮。剛過去的這個“圣誕節”,手機問候熱度不減,店員們頭戴滑稽的小紅帽。打開媒體,又見報載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動用人工降雪設備在校園里營造下雪的“圣誕節”。大批學生自然其樂融融,還有男生乘機向女生表白愛意云云。此類活動,不違規違法,似乎不該批評。但是校園應該是文化場合,節慶活動是文化的集中點。這么看還是值得討論的。

我以前寫過評論《幼兒園孩子也要過洋節嗎》,批評有的幼兒園號稱組織孩子們過萬圣節,讓家長買這買那。老師們說:“要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們了解西方的節日”。有網友質疑,本土文化、本民族節日多了,你們給孩子講過嗎,你們自己又知道多少?

這是一個涉及學校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的話題。時下確實有很多中國人熱衷于過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等洋節,但是多數人并不了解這些節日的由來和含義。節日是宗教信仰、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的集中體現。圣誕節是天主教、基督教文化的節日,是耶穌基督的誕辰紀念,是純粹的宗教節日。在國外,你向穆斯林、猶太教徒祝賀圣誕快樂會被認為是沒禮貌、沒文化的。感恩節則是北美移民為紀念最早乘坐“五月花”號帆船登上新大陸的先民,受印第安人救助免于滅亡的節日。南美、歐洲人都不過,跟你八竿子都打不著。不了解洋節的文化背景、也不信教,卻盲目追逐人家的宗教節日,這事有點尷尬。

據筆者觀察,這些洋節起初是深諳炒作之術的外商、港商營造購物潮,無知媒體跟進炒起來的。這種做法契合了民間認為過節就是圖個熱鬧的膚淺理解。于是,圣誕節的打折促銷、情人節的玫瑰漲價、萬圣節的玩具熱賣帶起了洋節的泛濫。而這種喧囂浮躁在糟蹋著我們的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節日有團聚、祈福、敬老、祭掃等內容,但是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心目中,只剩下壓歲錢、餃子、粽子和月餅了。我們曾經歷了“文革”那樣的傳統文化大毀滅,傳統、文明統統被視為“封資修”的糟粕要“砸爛”,有時春節都不放假。這種破壞持續了不止一年兩年,導致傳統文化在一兩代人之中中斷,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是誰。中國是傳統文化大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深厚文化、絢麗節日,包括“潑水節”“三月三”“雪頓節”等等數不勝數。但是文化中斷很嚴重,大家只知道圍觀,卻不問其由來。學校、媒體本應是文化單位,也找不著北。近年來不少網上媒體大炒“中國情人節”,既不知懂得“情人節”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七夕在傳統上是乞巧節。在這里都不能用“貽笑大方”來形容了,因為懂得傳統的人已不多,只剩下“一小撮”了。

筆者非常贊成大力吸收外來先進文化。但是先進外來文化的精華是什么?是科學、民主、法制、理性、平等、責任、誠信等。我們要加快對于這些精華的汲取,摒棄外來流行文化中那些喧囂浮躁、過度商業化的消極成分。這里還要提到,有些宗教族群是反感不信教者摻和人家節日的。近年來就有歐洲媒體說,不信教過圣誕是對圣誕節的褻瀆。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面學說”,人的需求層面依次是生存、安全、溫飽、被尊重。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人們開始講究文化,追求尊重。但是被尊重的前提是自尊,是自我認同,知道自己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就應該了解自己的文化,繼承其優秀傳統。學校是文化傳承單位,這些都是分內之事。該做的沒做,不著邊際的事張羅得不亦樂乎。對此該做何評價呢?

猜你喜歡
洋節萬圣節情人節
每天都是情人節
萬圣節狂歡派對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雜談萬圣節
偶感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洋節“中國熱”
跟蹤導練(五)(4)
小小情人節
反思洋節熱加快大連城市節日文化建設
情人節的悠長假期
情人節的禮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