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我國開征環保稅相關問題的思考

2016-04-21 15:39蔣勇
企業導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制度設計

蔣勇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環境問題顯得日益突出,且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健康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重大隱患。當前中國的環保體系對環境惡化所起的調節作用微乎其微,在這種局面下,我們可以考慮開征環保稅并建立一整套環保稅的收稅機制。本文分析了我國開征環保稅的若干重要問題,并提出了我國開征環保稅的制度設計。

關鍵詞:環保體系;環保稅;制度設計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以資源環境的急劇破壞和惡化為代價換來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在民眾普遍對環境惡化表達不滿以及政府日益重視環境問題的今天,我們有必要認真審視包括排污收費、排污許可證、排污權轉讓、各類有關環保的零散稅法條例等環保體系和制度的缺陷。如果借鑒西方國家的環保制度,在我國開征環保稅可能對中國脆弱的生態環境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且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與經濟協同發展,共同服務于中國的整體發展大局。環保稅的開征對經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作用是卓有成效的,建立系統、完整的環保稅制度是保護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重點難題?;诖?,本文的主要內容圍繞著中國現行環保稅收制度的缺陷、開征環保稅的可行性以及環保稅的制度設計等方面展開,為我國開征環保稅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與政策建議。

一、我國現行環保稅收制度的缺陷

從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看,稅收作為政府籌集財政資金的重要工具和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調控的經濟杠桿,在環保領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認真梳理我國現行的稅收政策可以發現,我們并沒有設置專門的環保稅,涉及到環保問題的調節政策主要分散在各稅種之中。其中涉及環保的內容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一是有關企業廢液、廢氣、廢渣的稅收優惠。包括減免企業所得稅,免除、先征后返企業增值稅;二是引進科技與資金應用于環保節能、治污的所得稅減免;三是限制污染產品以及污染項目的消費稅和車船使用稅稅收調節;四是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促進自然資源有效利用;五是城市維護建設稅,籌集資金,改善城鎮環保。

第一,沒有專門的環保稅種。在環保稅收方面的稅種散見于其他稅種,沒有專門的環保稅種,這樣不利于治理環保帶來的負面效應,而且難以籌集專門的環保資金,弱化了治理環境的效應。第二,稅收的調節面過窄。稅收的調節方面僅限于鼓勵資源合理利用,開發環保產品,限制污染生產,節能治污,并沒有涉及到資源浪費,無償占用以及推進循環經濟建設方面的制度規定。第三,稅收優惠的形式有些單一,僅限于免稅和減稅。我國目前的環保稅制中沒有沿用國際上通用的加速折舊、再投資退稅、延期納稅等方式,缺乏針對性、靈活性。第四,稅制沒有形成完整的環保體系。我國現行稅制對環保的規定,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各稅種要素相互配合的、相互制約的,以促進生態保護為目的的稅收體系。當前,我國的環境惡化不斷加劇,生態赤字逐漸擴大。環境問題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一大“桎梏”。而我國現行的環保稅收制度還很不完善,既制約了稅收環保調控作用的發揮,也難以籌集到專門的環保資金。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十八大報告更是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大眾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他們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渴望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因此,開征環保稅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開征環保稅的可行性分析

(一)法律框架日趨完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有關環境資源有償使用的相關經濟政策已經納入法制化軌道,我國陸續出臺和制定的一系列鼓勵保護環境和資源、防止和治理污染的調控措施,以及環保立法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為我國開征環保稅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礎。

(二)大眾環保意識增強。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國家,企業和個人對環保的意識逐漸增強。國家已經將環保納入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地方政府官員將會把經濟建設和環境治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對于企業來說ISO14000環境管理認證體系的實施,環境標志產品在社會上被廣泛的接受,使得企業生產合格的生態的環保產品。對于人民來說,關注于生活的質量提高使得人民更加關注環保。

(三)具備相應的政策設計研究基礎。前期開展相關政策設計研究與論證是開征與實施環保稅的關鍵。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已經多次前往國外考察西方國家的環保稅收制度,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召開各類國際國內環保稅相關研討會,并且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英國國際發展部的幫助與資助下進行的財稅改革能力建設項目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四)環境監測技術提高。國家環保部通過加強環境技術設備,已經著重建立了一整套環境監測系統和環境監理體系,解決了環保稅的計算和征收問題。

三、我國環保稅的制度設計

(一)開征環保稅的立法原則。(1)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原則。這個原則有兩重含義:一是經濟發展不能犧牲環境,在過去的理念中經濟發展是大事,絲毫沒有考慮不合理的經濟行為對環境的破壞,如今在新的形勢下,要注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舉,注重可持續發展。二是環境保護不能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征收環保稅毫無疑問不能不考慮企業的負擔,所以合理制定環保賦稅制度,應科學地設置環境稅的納稅主體、客體和稅率,運用環保稅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經濟合理增長,保護環境尤為重要。(2)“誰污染誰納稅”原則。該原則要求對污染嚴重的經濟體行為征收較重的環保稅,對污染較輕的經濟體行為征收較輕的環保稅,對采取先進技術,注重環保零污染的企業不征收環保稅,這樣才能明確責任,減少公地悲劇的出現,更加公平合理。

(二)稅制要素的設計。(1)納稅人。納稅人即納稅主體,是指一切履行納稅義務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組織。環保稅的納稅人界定應根據國際通行的“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經濟個體征收環保稅。也就是說,凡在中國境內有排放行為并造成污染的經濟體都有繳納環保稅的義務。(2)征稅對象。按照國際慣例,環保稅的征稅對象應是各種直接污染環境的行為和在消費過程中會造成環境污染的產品??紤]到開征環保稅在我國還屬于新鮮事物,應先從重點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征收對象著手進行試點,待取得試點經驗、征管條件成熟后再擴大征收范圍。(3)計稅依據。國際上通行的環保稅計稅依據有三種:一是以生產要素或消費品中包含的污染物數量為稅基;二是以污染物的排放量為稅基;三是以污染企業的產量為稅基。我國所適應的應是第二種,因為以污染物的排放量為稅基可以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只需要提高環保意識,投入資金,引進管理和技術,少排放污染物或者將污染物處理后再排放,這樣就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第一種稅基的缺點顯而易見,生產要素或消費品中包含的污染物數量難以精確測定,不能精確檢測因而沒有具體的征收依據。第三種稅基不能從源頭減輕企業負擔,因為污染企業的產量產出越多,應征收的環保稅也就越多,這樣企業會減少產出來控制成本,對企業的正常經營有很大的影響。(4)稅率和稅目。我國的環保稅還處于探索階段,應考慮到廢棄物排放的特點,在開征環保稅時考慮采取相對簡單的定額稅率比較適宜。稅率有一個由低向高的過程,針對資源的特點應實行差別稅率,針對不同產業實行產業差別稅率,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比如考慮到資源的特點,不可再生資源的稅率應高于可再生資源的稅率;稀缺程度大的資源稅率應高于稀缺程度低的資源的稅率;再培育成本高的資源稅率應高于再培育成本低的資源稅率。

大氣污染稅。從我國當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煤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由于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能產生溫室效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極易形成酸雨,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大氣污染稅稅目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其稅基應以污染物的排放量為標準,根據排放濃度設計定額稅率,實行從量計征。水污染稅。其稅目主要為居民生活污水和企業生產經營污水。居民生活污水因為其污染程度不高,可以以其用水量為依據實行較低的無差別定額稅率。企業生產經營污水因其污染嚴重,且污染程度不一,根據其污水排放量和污水濃度征收相對較高的累進定額稅率。固體廢物稅。其稅目為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物、城市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和放射性固體廢物等。因其種類較多,其對人類的危害性也不盡相同。因此可以按照其危害的程度及污染量實行有差別的定額稅率。城市居民垃圾稅。稅目是城市居民丟棄的各種垃圾,包括對環境有害的垃圾以及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垃圾是現代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其數量之大必須要分區域配備相應的垃圾傾倒點,垃圾運輸工具以及垃圾焚燒處理廠。在定點傾倒地可設置垃圾再回收點,對居民傾倒垃圾按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按其相應的排放量定額征稅。噪音污染稅。噪音污染是指噪音的分貝超出人和動物所能承受的范圍,妨礙人和動物正常生活的一種現象。如民航、火車、汽車、建筑工地,娛樂集中地等,一般可先通過測試規定環境正常聲音分貝,制定累進稅率,對高于規定的聲音分貝征收噪音稅。

(三)開征環保稅的配套措施。(1)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認證制度。在開征環境稅方面,首先要對三廢,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和噪音污染的污染程度進行鑒定,并由環保部門提供鑒定書,官方的鑒定書對于環境污染的程度有一個合理明確的判斷;在減免稅照顧方面,對于企業提供資金,強化管理的項目或產品,對于企業環保技術研發、治理污染的行為有環保部門進行認證,為企業的減稅,免稅提供正確合理的依據;在征收資源稅方面,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如對水、土資源、開采森林、礦藏資源和運用不可再生資源)的個人或者企業,必須在環保部門統一登記備案,并由環保部門發給許可證,無證占用資源應依法處理。經過環保部門認證的開發自然資源的行為個人在稅務部門申請并辦理相關手續后才依法享有稅收優惠。(2)加快推進排污費收費制度“費改稅”的步伐。針對目前排污費征收范圍窄,征收標準過低,排污費不能足額征收的問題,應該加快排污費收費制度“稅改費”的步伐。排污的收費比較靈活,機動,程序簡單,所以對于數額較小的收費項目,為減少征收成本和監控成本,提高效率,采取“費”的形式更為合理。但是對于某些大的收費比如“污水費”,“污氣費”如果仍采用“費”的形式就不合理了,應該“費”改“稅”,由環境保護部門憑借國家賦予的行政權力征收,這樣才能保證環保稅的固定性,無償性和其規范性,對環境保護的作用更加明顯。(3)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環保意識。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每個公民都有使用的權利,但是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如果隨意破壞和踐踏,人們只會自食其果。在政府立稅、主導環境治理的同時,還應加強對環保的宣傳,利用媒體的輿論導向功能,推選環保大使,發布環境保護的公益廣告,倡導人民踐行“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不斷促進經濟的穩健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使我們賴以生活的環境成為我們最美的家園,給子孫后代留一片青山綠水。

參考文獻:

[1] 毛學翠,王秀玲.環境稅與環境保護[J].環境經濟,2003,(1):11-13

[2] 陳書全,趙艷麗.借鑒國際經驗重構我國環境稅制法律體系[J].生態經濟,2005,(11):25-27

猜你喜歡
制度設計
網絡環境下的法律規制
縣域政府廉政風險防控的制度設計
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躍升的校企合作癥結及其破解
大類招生模式下大學生專業分流的影響因素分析
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的憲法學思考
論電子商務對我國稅收管理的影響
以務實精神合理創設容錯機制
擴大新生代農民工有序政治參與的制度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