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人才培養及實踐教育體系分析

2016-05-14 19:10銀丹鳳黃身發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實踐教育培養

銀丹鳳 黃身發

摘 要:21世紀是迅速發展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系越來越密切,經濟貿易也越來越多,在這樣的貿易潮流中,我國對外貿易實現了良好的發展。然而,經貿交易的發展致使對國貿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當前高校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培養也愈加關心和重視,因此,將國內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育與國外實踐教育進行對比,再結合德國“雙元制”教育特點,提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育建議。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實踐教育;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8-0100-02

國際經濟與貿易(下文簡稱國貿)專業是我國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學科,它的培養目標是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事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的人才。但是,國貿專業教育在我國開展比較晚。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很多的企業都力爭進入到經濟全球化的貿易,這就意味著當今社會需要熟練掌握進出口貿易業務流程技能與技巧、熟悉國際經濟貿易法規、精通跨境電子商務的國貿專業實用型人才。然而,國貿專業辦學環境也因社會的需求關系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我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變化趨勢,積極提升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以及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國際貿易的規模和范圍在不斷擴大,社會對國貿專業的人才需求將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現在是網絡信息時代,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迅速,服務貿易、文化貿易、金融貿易的全球化也因此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國際貿易形式、渠道、秩序也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國易專業的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的基地,必須結合社會發展和實際需求調整國貿人才的培養方式,調整國貿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和內容,構建符合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新體系,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實用化、多樣化國貿專業人才,以適應我國經濟新常態貿易形勢。

一、國內外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

我國國內高校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需要學生通過該專業的培養能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成為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成為了解中國對外貿易和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慣例與WTO規則,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管理、調研與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或者成為具有較強國際貿易實際能力,主要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管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跨國經營等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活動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然而,美國商學院并沒有對國貿專業的學生明確提出培養目標,只是在介紹專業內容中有所涉及。如馬歇爾商學院全球管理專業簡介中提到:此專業是為那些“今后打算在跨國公司中就業的學生”開設的,它強調培養學生的跨國文化分析能力;斯特恩商學院對其國際商務專業的介紹是“使學生具有獨立調查、客觀思考問題、分析信息和作出正確結論的能力,并能熟悉理解國際商務活動的有關概念、方式和原則”,強調學生的經濟和政策分析能力;沃頓商學院認為從其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的學生能夠“具備進行商務活動的基本知識,并有能力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工作”,強調學生的適應能力。

相比之下,我國國貿專業教育在模式上大體一致,各個高等院校自身的辦校特點沒有在國貿專業得到體現;同時,國內院校雖然為國貿專業的學生設置了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但是卻限制了學生們今后的自由發展。而在國貿教育方面完善的美國,各院校既體現了院校的特點,而且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可以擁有自己的特長,也能適應社會的各種需求。

二、我國目前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在的高等院校國國貿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比較形式化,忽視了學生在實踐教育方面的培養,經過院校4年教育的學生可能在理論知識方面已經達到本科學士學位要求,但是,很多學生在入社會后還需要再學習才能符合社會需要,這等于是資源的浪費。具體來說,目前我國國貿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一)培養方向模糊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一個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能應用理論基礎知識從事國際貿易的應用型人才的學科。這一學科重點強調的就是“應用型”人才,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應用能力。而如今,很多院校都模糊了國貿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教學課程中系統地按照別的院校課程、教材和教學模式培養,脫離了經濟的變化和社會的需求,忽視對學生的實踐教育。這樣的科研式的培養,改變了專業對學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向。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大都重理論、輕實踐,雖然這樣的培養模式使學生擁有很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但是,作為應屆畢業生,國貿專業的學生都希望踏入社會后能直接進入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避免重新再“學習”。然而,目前國內高校的教學模式是更多地偏向于基礎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樣就使得國貿專業應屆畢業生很難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所以,造成每年社會都急需要大量的國貿應用型人才但卻招聘不到,而國貿應屆生卻面臨就業難的問題,最后出現很多學生從事的崗位都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現象。

(三)院校教師實踐課指導質量不高

我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院校專業課教師并沒有很多的實際的企業工作經驗,而是在學校畢業后直接留校教學。盡管教師們花費大量的時間翻閱和研究國貿的應用軟件和實習就業指導書,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專業實習和校內實訓,但是,這樣的實習指導方式往往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并不會按部就班地將教學軟件的課程教授給學生,他們會將其情景化,同時組織學生模擬國際貿易的情景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聯系,最終實現學生畢業后與對口專業“無縫對接”。

(四)校外實習基地不完善

與相關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是培養國貿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但是如今國貿專業在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歷史不長,只是在近幾年中小型外貿公司發展迅速,這些企業很難一次性接受每年大量的國貿實習生。二是外貿公司不可能讓實習生接觸到如客戶、貨源等核心商業機密,很多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做的都是打雜之類的活,根本不能受到實踐操作技能培訓。三是很多外貿相關單位如海關、外管局、商檢局都是國家核心機關,只能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參觀,不能得到實際的指導意見和實踐機會。

三、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特點

二戰之后德國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就是享譽世界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它是一種能同時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人才培養方式。所謂的“雙元制”是企業和國內各個高校同時參與培養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實用性人才的培訓過程,這種教育模式實現了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的相互融合。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有以下特點。

(一)院校和企業聯合教育

進入“雙元制”院校的學生要經過企業和院校的共同招生,即學生擁有兩個身份,既是企業的員工又是院校的學生。院校根據企業的需要制訂教學方案和計劃,從而為企業培養出符合需求的實用型人才。

(二)根據企業需求崗位設置課程

企業和院校對市場的變化和崗位涉及技能進行分析,制定符合需要的課程體系。其中,院校側重于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能力;企業在教學方面則重點培養學生實踐教育部分,即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經過“雙元制”教育培養的學生就可以直接進入工作崗位。

(三)教學師資實行“雙元”化

德國“雙元制”教育教師分為理論教師和實訓教師。理論教師隸屬國家編制,必須通過國家規定的相關教師資格考試,并且需要擁有兩年的教育經驗。實訓教師是企業的員工,但需要是專業的技校畢業并且擁有兩年的上崗工作經驗,之后通過國家統一的心理學和教育學考試,符合教師資格條例的才可以擔任。

四、國貿專業教育改革建議

高校要根據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強大學生實踐教育,提高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盡快融入社會工作中。針對當下國貿專業出現的一些問題,結合德國“雙元制”教育的成功經驗和特點提出以下建議。

(一)確立人才培養方向

國貿專業人才需要應對中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這就要求國貿專業人才應具備戰略性思維。針對這一人才培養方向的定位,各高校應以培養實用性人才為培養目標,根據市場的多元化、對外貿易行業分工的細化等需求進行差異化培養,使學生真正意義能夠跨文化交流,在國際市場上體現核心競爭力。

(二)優化課程設置

國貿專業是一個重視實踐的專業,就目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高校應該結合市場和企業需要設置、構建理論和實踐培養模式,增加實踐課程學分,采取多種模擬國際市場情形方式以加大實踐力度。

(三)構建具備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專業師資隊伍

基于人才培養的需要,各高校應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接觸和了解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再根據這些需求調整教學計劃,引進企業開發實踐生產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同時根據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將解決方案教授給學生,不僅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還教授學生要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以獲取知識。同時,高校也可以與企業合作,從外貿企業引進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較強的員工在校內兼任教師,在這種穩定的師資隊伍的教導下,讓學生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

(四)深化校企合作

針對國貿人才實習培養的問題,各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根據企業需要制訂人才培養計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減少企業的培養成本,實現學生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如此,不但緩解了學生的就業壓力,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提高了學校的就業率。

總之,中國作為貿易大國,對國貿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較大,各高校應順應當今中國的經濟發趨勢,以市場和企業的需求為依據,以理論教育為基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將國貿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能應用理論基礎知識從事國際貿易的應用型人才。

猜你喜歡
實踐教育培養
我國職業技術院校實踐教育研究文獻綜述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模式
論研究學習小組在大學生成才轉型教育中的實踐意義
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實踐教育的反思與出路
武術搏擊訓練的運動反應能力探討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