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生態宜居城市的內涵和發展規律

2016-05-14 19:10劉亞文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

劉亞文

摘 要:城市發展不僅需要有發達的經濟、科技與文化,更需要有良好的人居環境。生態宜居是人們對充滿活力、生態良好和適宜居住生活的城市環境的美好追求;生態宜居城市是對一個城市的居住環境、生態建設、民生狀況和可持續發展程度的綜合反映;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實要求。

關鍵詞:生態宜居;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8-0114-02

城市是伴隨著人類文明進步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城市的發展承載著每一個居民的幸福和健康,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要求有了新的期待,對城市的“生態”和“宜居”也有了迫切需求,生態宜居城市就是更加注重生態環境與人文關懷,更加注重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使每個居民的幸福感最大化。

一、生態宜居概念的提出

生態宜居城市是“生態城市”和“宜居城市”的統一。生態城市的概念最早是聯合國在20世紀70年代“人與生物圈”計劃中提出來的,主要是指一定區域人與自然和諧、持續發展的居住區,強調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宜居城市的概念是在1996年召開的聯合國第二次人居大會上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人居環境良好,居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較好滿足,適宜人類生產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吧鷳B城市”和“宜居城市”的結合點是以人為本,適宜人類居住,著眼于居民的長久幸福和子孫后代的健康成長與永續發展,惠及市民眼前利益及長遠利益,是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傊?,生態宜居城市就是生態環境良好,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人的各種需求得到較好滿足,適宜人類生產生活居住的城市。

二、生態宜居城市的內涵要素

人們的各種需求決定了生態宜居城市的內涵要素。按照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各種需求之間有高低層次和先后順序,每一個層次需要的滿足決定了個體發展的程度。在現代語境下,人的需求簡單說就是生存與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人們不僅僅滿足于吃飽穿暖,而是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城市的產生和發展都與人的各種需求的滿足有著密切聯系,人的各種需求決定和引導著城市的產生和發展,而城市的產生和發展也滿足和創造了人的更高層次的需求??梢?,城市的發展和人的需求之間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的,我們的城市建設應該是以人為核心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決定了生態宜居城市的內涵要素。

綜合國內外研究現狀,生態宜居城市的基本內涵就是:尊重自然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建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包含著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等方方面面得到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的含義,人們對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都比較滿意,愿意長期居住,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城市設計,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吧鷳B”實際上就內在地包含了生態產業、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在產業發展上形成以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構筑綠色環保的產業發展模式;在生態環境上注重綠色生態體系建設,包括山體、河流、林地、公園等的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市域空間開發秩序,集約高效利用土地,形成多層次、網絡化的綠色城市空間;在生態文化上,注重生態理念的普及宣傳,推行綠色低碳環保的交通出行方式以及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耙司印钡膬群匕ㄊ孢m、安全、和諧的內容,北京大學景俞孔堅教授認為,“宜居城市,就是適合人們居住的城市,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就是說這個城市不僅要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水源,安全的步行空間,還應該是人性化的城市、充滿和諧與人文關懷,讓居住在這里的居民有歸屬感?!鄙鷳B宜居城市不但要有舒適的居住環境,即服務功能完善的城市社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更應該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即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全的法治和社會福利以及公平正義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三、生態宜居城市的發展規律

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有一系列的指標,都指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長遠發展,著眼于自然生態的和諧與居民的福祉。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也應該圍繞生態和宜居這兩個方面進行探索實踐。

(一)城市規劃設計是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前提

規劃是發展的先導,是對城市發展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統籌考量。建設生態宜居城市要充分考慮城市的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納能力,把生態宜居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規劃設計當中,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人的需求與資源承載能力的關系。在城市規劃中要注重以人為本、以人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必須遵循規劃設計先行,以城市規劃設計為前提,進行生態宜居城市建設。

(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建設生態宜居型城市的基礎

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首先要在全社會普及生態知識,增強生態意識,大力倡導節能環保,樹立生態理念,利用各種媒體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促進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生產方式,樹立勤儉節約、綠色出行、理性消費的生態文明道德。倡導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使生態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讓城市的每一位居民都成為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和踐行者。其次,要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和監督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機制,增加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制度,完善應急機制,高度重視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準備工作。另外,還要加強建成區與山地的綠化和河流的保護工作,建立覆蓋全域的林業生態體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質量。

(三)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是建設生態宜居型城市的核心

構建生態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生態產業發展水平是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就要堅持把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循環型農業體系、循環型城市體系,形成產業集聚發展、工農業復合共生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不僅要增加農業投入,還要積極引導近郊農民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加大蔬菜、水果、花卉的培育和種植;此外,要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產業,運用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企業進行清潔生產,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生態宜居更需要有現代服務業提供便捷、高效、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金融、物流、養老等現代服務業是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

(四)綜合民生服務是建設生態宜居型城市的重點

城市居民的民生問題涵蓋衣食住行、就學就醫就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是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重要方面。首先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水、電、氣、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超前規劃,完善垃圾、污水處理等城市要素;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工程,方便居民出行。其次要增加對社會保障的投入,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提高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的防控能力,完善公共服務功能,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綜上所述,城市建設應當適應居民的當前和長遠需要。生態宜居就是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城市建設方向。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和發展就是要著眼于生態產業、生態環境、生態文化以及舒適、安全、和諧等要素進行規劃管理,新形勢下更要堅持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真正使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使城市煥發生機和魅力,造福當地居民。

猜你喜歡
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
中國城市低碳環保發展協調性的應用分析
關于區域低碳環保發展綜合評價研究
高職大學生“低碳環?!币庾R的構建與實踐
低碳環保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及闡述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培育途徑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